Ⅰ 幼兒小班禮儀鞠躬問好教案及反思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版況。教學目標是權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Ⅱ 幼兒園茶道禮儀步驟
茶道禮儀的基礎要點
茶道禮儀,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在茶館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傢具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道禮儀的標准。
說道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一些錯誤的,學習茶道禮儀作法時,應該要自己用心去學習細部的動作,如有不了解時應當請教老師,以獲得充分的理解,於是開始累積經驗,最後正確的禮儀作法就如你身體的一部份一樣,永生都不會忘記。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干凈,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凈,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余茶洗凈,然後在用熱水洗凈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嘗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復。
茶泡好了,你就准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茶道的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綉墩作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庄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著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准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為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里;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為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茶道禮儀的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 造、別、器、 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范。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色宜人為一; 風流儒雅、 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 九清供,十精含,十一會心,十二賞鑒,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見,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布置 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