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多元智能教學法

多元智能教學法

發布時間:2021-01-20 00:27:03

❶ 「多元智能」教學比傳統教學好在哪

多元智力理論打破傳統的將智力看作是以語言能力和邏輯一數理能力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認識,而認為人的智力是由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關系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等九種智力構成,並從新的角度闡述和分析了智力在個體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發展的潛力等。
美國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於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這一理論向傳統評估學生能力的觀念提出挑戰,對當前西方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近幾年來,這一理論在國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成為國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傳統智力觀認為智能只是一種單一的邏輯推理或語文能力(換言之,除了邏輯與語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沒有價值的),如此的智力觀點雖然可以准確地說明學生在學成績的高低,但卻難以解釋大部份學生畢業後的專業成就與傑出表現。
加德納亦質疑此種智力觀點的適當性,認為智力必須與實際生活相關聯,而非透過「將一個人放在一種非自然的學習環境中,讓他做從未做過,而且將來可能不會再做的事情」(李平,1997,頁8)方式來決定,基於這樣的理念,以及相關研究(包括對腦傷患者、專家、奇才的研究,以及訊息處理機制、心理計量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物學等)的綜合結果,加德納重新定義智力的概念,他認為智力應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現出的解決問題或製作(fashion)生產的能力」(Gardner,1993b,頁15)。
同時,他進一步指出人類智能至少有八種,茲摘述如下(Gardner,1993b;
1999):
1、語文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乃指口語及書寫文字的運用能力,它包括了對語言文字之意義(語意能力)、規則(語法能力),以及聲音、節奏、音調、詩韻(音韻學能力)、不同功能(語言的實用能力)的敏感性。
2、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乃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它允許人們能對聲音的意義加以創造、溝通與理解,主要包括了對節奏、音調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3、邏輯-數學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 telligence):乃指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對抽象關系的使用與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覺察邏輯或數字之樣式(pattern)的能力,以及進行廣泛的推理,或巧妙地處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4、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nece):乃指對視覺性或空間性的訊息之知覺能力,以及把所知覺到的加以表現出來的能力。
其核心成份包括了精確知覺物體或形狀的能力,對知覺到的物體或形狀進行操作或在心中進行空間旋轉的能力,在腦中形成心像以及轉換心像的能力,對圖像藝術所感受的視覺與空間之張力、平衡與組成等關系的敏感性。
5、肢體-運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乃指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與感覺,以及運用雙手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巧妙地處理(包括粗略與精緻的身體動作)物體的能力,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體動作來運作或表達的能力,以及自身感受的、觸覺的和由觸覺引起的能力。
6、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乃指辨識與了解他人的感覺、信念與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注意並區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動機與意向,並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
7、內省智能(intarpersonal intelligence):乃指能對自進行省察、區辨自感覺,並產生適當行動的能力,此種智能也扮演著「智能中樞的角色」(central intelligences agency)(Kornhaber & Gardner,1991),使得個體能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了解如何有效發揮這些能力。
其核心成份為發展可靠的自運作模式,以了解自已之欲求、目標、焦慮與優缺點,並藉以引導自己的行為之能力。
8、自然觀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乃指對周遭環境的動物、植物、人工製品,及其它事物進行有效辨識及分類的能力。
詳而言之,自然觀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對動植物的辨識能力,也包括了從引擎聲辨識汽車,在科學實驗室中辨識新奇樣式,以及藝術風格與生活模式的察覺等能力(Gardner,1999,頁116)。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徵 (1)注重整體性。
加德納認為,這七種智能因素同等重要,因而他呼籲對這七種智能給予同等注重力。
(2)強調差異性。
盡管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七種智能,但由於受各種不同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使每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這就是智能的差異性。
(3)突出實踐性。
智力是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生產及創造出社會需要的有效產品的能力,是每個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擁有一系列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特別是難題的能力,是發現新知識的能力。
加德納把智力作為解決實踐中問題的能力。
(4)重視開發性。
人的多元智能發展水平的高低關鍵在於開發,而幫助每個人徹底地開發他的潛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種教育體系,能夠以精確的方法來描述每個人智能的演變。
學校教育應是開發智能的教育,其宗旨是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並幫助學生發現其智能的特點和業余愛好,促進其發展。
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
因此,世界上並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
即學校里沒有所謂"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
這樣的學生觀一日形成,就使得教師樂於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並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
這正是新課程對學生評價所倡導的改革方向,關注學生個體間發展的差異性和個體內發展的不均衡性,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標准分層,重視評價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建構作用。
學生的發展不可能是每一個方面齊頭並進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呈現發展的優勢方面,並形成發展領域的不同的組合,在各個領域全面地得到發展的同時,各領域在發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異,不同的領域在學生整體的發展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
這就是學生的和諧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就是倡導學生的和諧發展,充分展現學生發展的潛能。
根據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構關於學生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
因此,和諧發展應該是現代教育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尺度。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評價學習的最終成果,而忽視學生的勤奮、努力程度,這是不公正的。
不能把評價變成威脅人的東西,任何時候評價都不可變為貶低個性的手段。
他說:「學習、上課、完成作業、經常得到分數——這一切絕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師看來,他只是一種頭腦里被填塞知識的生物,他就不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❷ 教育理論必讀書籍有哪些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國古代教育論著選讀》(已經編好)
4、《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蘇霍姆林斯基著譯者: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經濟價值》【美】舒爾茨著《教育的經濟價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響現代比較教育類理論]
6、《終身教育引論》[法]保羅"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專業必讀書目]
7、《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義與教育》(寫於1916),[美]杜威,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楊漢麟譯,作者:(英)伯特蘭"羅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愛彌爾》[法]盧梭,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 1978年版
11、《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邵瑞珍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過程最優化》[蘇]巴班斯基吳文侃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13、《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美國]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唐曉傑、崔允潡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4、《孩子們!你好!》蘇聯,阿莫納什維利著,朱佩榮先生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
15、《學習,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費"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註:此書為德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
16、《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蘇]JI.B.贊科夫著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7、《多元智能》 [美國]加德納著,沈致隆 譯,新華出版社出版
18、《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英國)斯賓塞著顏真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詩》[蘇] 馬卡連柯著磊然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專門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薦此書)
20、《大教育論》1957年,[捷克]誇美紐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學論》的書名重新出版。影響歷史進程的一百本(社會科學類)
21、《普通教育學》[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皮亞傑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統先譯。
23、《科學與教育》(此書寫於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話》(漢譯世界教育名著叢書) [英] 約翰"洛克 著/ 徐誠、揚漢麟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國]R.J.斯騰伯格俞曉琳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祿倍爾(福祿倍爾:幼兒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審美教育書簡》,席勒著,范大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28、《早期教育與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傳璧譯,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學名著提要》單中惠楊漢麟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主楊鑫輝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理論視野
31、《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獲得國家圖書獎
32、《陳鶴琴教育論著選》, 呂靜等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愛心與教育》1999年,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出版,這本書同時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冰心圖書大獎和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李鎮西著,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34、《順生論》(張中行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雜纂——順生論外編》(張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議張中行將兩本書合一)
35、《科學家論教育》(蘇州大學教授周川著,江蘇教育出版社)[馬上出版]
36、《我的教育思想》(於光遠)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37、《教育社會學》吳康寧著,人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
38、《教育:我們有話要說》 [中國]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39、《向瑞吉歐學習什麼》(《兒童的100種語言》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8-
40、《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緒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實出版社1985年版,吳軍譯,中譯本12萬字。
42、《中國教育思想史》郭齊家,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6[專著《中國教育思想史》曾先後在大陸和台灣出版,獲全國第一屆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及全國首屆優秀教育理論著作優秀獎,以後又被外文出版社譯成英文。]
43、《外國教育思想史》單中惠,陝西教育出版社,單中惠,朱鏡人編著
44、《教育基礎》(江蘇教育出版社)
45、《班集體建設與學生個性發展》1999年,維果茨基,龔浩然、黃秀蘭譯,廣東教育出版社
46、《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47、《心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
48、《兒童發展》(江蘇教育出版社)[美]勞拉"E"貝克著,2002年12月
49、《教育管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趙中建譯)
50、《組織行為學》(江蘇教育出版社)(李瑞譯)
51、《課程論》(江蘇教育出版社)張斌賢譯
52、《教育與心理測量》(江蘇教育出版社,翻譯稿)
53、《領導學:理論與實踐》
54、《亞洲「四小龍」課程實踐研究》北師大顧明遠教授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
55、《西方心理咨詢經典案例集》 徐光興主編,2003年6月
56、世界教育危機 【美】菲利普"庫姆斯著 王英傑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57、《回答未來的挑戰》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來的挑戰--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58.《全球化與後現代教育學》, (加)大衛"傑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59.《愛心與教育》, 李鎮西, 四川少兒出版社1998年版
60.《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華師大比較教育研究所譯,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三、教改實踐
61、《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62、《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點問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63、《教育中國——50名流素質教育訪談》夏欣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7月
64、《素質教育學習提要》(教育部編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
65、《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陳向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66、《案例教學指南》鄭金洲,2000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7、《當代教育學》(修訂版)袁振國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8、《教育理想與信念》(肖川)嶽麓書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年
69、《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蘇教育
70、《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李吉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71、《向孩子學習》主編:孫雲曉;副主編:康麗穎。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書榮獲共青團中央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圖書)獎。
72、《青浦教育實驗》顧泠沅、鄭潤洲、李秀玲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73、《小學生心理輔導札記》(毛蓓蕾)(已經出版)
74、《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葉瀾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75、《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造性思維與教學》陳龍安(台灣)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
76、《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2002年1月(美國)布魯克菲爾德普瑞斯基爾著羅靜褚保堂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77、《透視課堂》(美)Thomas L.Good等著,陶志瓊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譯者: 2001年12月
78、《自主課堂:積極的課堂環境的作用》(美)里德利等著沈湘秦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7-1 79、《培養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譯者:袁坤譯定價:14.00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年7月
80、《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加]馬克斯"范梅南著,宋廣文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1、《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2、《理論與戰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校發展》[挪威]波"達林著,范國睿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3、《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美]歐內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84、《走出教育改革的誤區》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5、《教室的革命——語文主題活動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樹榮老師主編)2002年9月
86、《名人的教師生涯》(莫愁雜志主編馬建強編著)
87、《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88、《當代世界教育改革》 徐輝、徐仲林撰寫 1997年1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89、《一堂一億七千萬的課》(美)約翰"麥克唐納著,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8月
90、《非常教師》,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美)F. J. Stephenson 主編周渝毅,2001年7月
91、《愛的教育》;義大利,亞米契斯著;夏丏尊譯,開明書店出版;
四、教育人物
92、《泛舟誨海》2001年5月(東纓著教育科學出版社)教育紀實文學三部曲之一。
93、《中國教育家評傳》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國優秀教育理論著作獎;1995年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類碩士必讀教材)
94、《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獲1997年國家優秀圖書獎
95、《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長)主編
96、《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朱永新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97、《教育的奇跡》(主編朱永新)
98、《外國教育家評傳》,趙祥麟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99、《仁愛一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傳》屈雅君、劉鐵英編譯,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100、《孔子評傳》匡亞明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2出版,此書獲得中國圖書獎

❸ 如何用varg教學法教學sound time板塊

正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忽略對Sound time板塊的設計,一些教師甚至僅以單調的詞句朗專讀和枯燥的發音歸納一帶而過屬,學生學得甚是無趣。孰不知,小學階段英語語音基礎的扎實與否對學生英語口語乃至英語綜合語言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為此,筆者欲結合實例,談談如何用VARG教學法有效教授Sound time板塊。VARG是Visual,action,rhyme,game的簡稱,它結合多元智能論(Mutiple Intelligence),

❹ 一年級孩子跟不上,家長該做些什麼

小孩子跟不上主要原因:一,孩子基礎差。有很多孩子沒有上幼小銜接,家長認為上幼小銜接沒必要,幼小銜接班一般學的是拼音和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是一年級學生學的基本內容,如果沒有這基礎,一年級的教學進度又比較快,導致孩子跟不上。二,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調查顯示,5―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鍾,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鍾,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鍾,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鍾。而一年級的孩子基本上是7歲左右,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15-20分鍾,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鍾。孩子注意力分散,就會導致孩子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久而久之,孩子就學跟不上。

三,孩子的自律性、自學能力差。有人說,一二年級的孩子對父母比較依賴,而現實中,很多父母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業,課下不輔導,孩子的自律、自學能力差,課後不練習,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進行鞏固,時間一長,就忘了,慢慢的就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導致學習跟不上。我認為一年級是孩子開始獲得學習源動力、掌握正確學習方法以及培養終身學習習慣的重要開端。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才是重中之重。一,學習源動力。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讓爸爸媽媽們紛紛陷入教育的軍備競賽中,談鋼琴、學奧數、練舞蹈、學主持..+八般武藝-樣不落。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碎是幼,從裡面打碎才成倀,孩子的教育也如此。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無論爸爸媽媽如何監工,最終靠的還是孩子自己,讓孩子發自內心地要去主動學習, 去獲得學習的源動力,而不是在外界的壓力下被迫去機械學習。2,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里我想分享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成語"事半功倍」。這個成語的出自 《孟子公孫丑上》: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後人便根據孟子所說的這兩句話,引申為"事半功倍」, 用來形容做事所花力量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題主您和孩子顯然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雖然你們看起來很努力,也重視學習,但你們的學習效率並不高,也因此導致孩子的成績-直不見起色,這種努力其實是假努力, 這種狀態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會越來越低,陷入惡性循環。

❺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課題教學研究需要哪些材料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准》中提出: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而心理學研究表明:游戲與活動是人類本能和動機之一,兒童的學習應該是從游戲和活動開始。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好奇心強。其次,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方式,兒童只有在現實的活動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體驗,再由直接經驗和體驗改變自身認知狀態。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改變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活動成為必要的手段。《品德與生活(社會)》相比於傳統《思品》教材最大的變化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雖然品德與生活課程實施多年,但是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仍存在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很多家長還認為,在小學,孩子只要學好語、數、外就行了,其它課程可有可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本課程的實施。其次,學校教育資源背景:我們的教師,大都是師范專業培養出來的,對專業以外的知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們的教師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中摸爬滾打,對於學科教學十分在行,而對於「品德與生活(社會)」功能性認識不足,缺乏對課程的構成因素的理解與重組技能,缺乏開發課程的意識。再次,生源背景:我校地處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相對落後,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山村小學,學生道德品質的養成的阻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學生家長居住農村,生活較艱苦等方面條件使學生信息來源窄,知識面小,思想涵養較差;②家庭生活環境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封建思想和歪風邪氣;③學生學習意識弱,性格較野。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課程標准》指出:課程主題的確定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也可以是多種方式的,但是必須是來自兒童實際生活的,必須是有實際意義的。但在《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中的部分主題活動,我校由於地域原因,與兒童的生活實際有所差異,這時應如何將教材與兒童實際相結合。本課題的研究是有一定推廣價值的,它可以適用於農村小學的「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教學。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與概念界定
(一)理論依據
1.本課題理論基礎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及《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的有關學科的教學理論。
2.認知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觀認為,促進教學的四個條件是主體、情境、協作、資源。
3.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力包括這樣七種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語言智力、空間智力、人際智力和個人內省智力。
4.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二)概念界定:
1、「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的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創設必要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課內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實踐體驗,使他們在活動中感悟道理,體驗情感,規范行為。
2、有效的活動:有效的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在活動中,教師的適時參與與引導對於達成高質量的活動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味強調學生的自主活動而放任自流,那麼學生的活動最終只會流於形式,探究水平、思維水平、表達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教師的指導除了活動前要精心准備好活動的情境、活動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體現在活動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為與反應,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對話與交流,要有意識地對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質疑,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3、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中有效活動的研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著一個主題開展的一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各種知識,經受種種磨練,實現多方面的發展。活動本身和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都是綜合性的。
三、課題的研究目標
1、本體目標:
通過研究,初步形成「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活動研究的方式。主要從「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中入手,進行個性化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探索。
2、發展目標:
(1)通過研究,從根本上轉變教師對「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開發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2)讓學生在課堂的活動中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有較強的動手意識;學生的優良品質和生活習慣,教育學生自己設計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搜索資料,解決問題能力及實踐和創新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四、課題的實驗內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五個方面:
1.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目標針對性的研究。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活動要清晰,落腳點很明確。
2.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內容有效性的研究。既充分利用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縛,研究學生生活、學校生活、周圍生活、社會環境和品德與生活(社會)大背景的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研究。。轉變教學觀念,改革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的方法、手段,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
4.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教學評價研究。評價的目標變單一的結論性目標為過程性、體驗性、發展性與結論性的綜合目標。評價的形式為自評與他評相結合,評價的成員變單一的教師為教師、家長、同學全面的組成。評價的方法是平時考查與期終考核相結合,以書面形式與綜合實踐相結合。評價注重學生的參與、注重學生的發展。新的課程標准指出:「教育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教學評價時,應把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社會發展性評價放在社會生活大背景中進行。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更要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能力和行為。
5.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有效性的教學中教師地位作用和要求的研究。變教師的主講者為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和幫助者,要求教師具有廣泛的品德與生活(社會)生活、地理知識、歷史知識和法律知識,以便很好地組織指導學生學習品德與生活(社會)知識。
(二)本課題主要採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獻法: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更新教學觀念,以現代的科學理論指導課題的實驗。
2.行為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大量的備課、上課、研討等活動,在教學研究中不斷地進行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
3.實驗法:引導師生對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教與學進行廣泛的實驗,總結出自主探究學習的教與學的方法。
4.調查法:引導師生對學校生活,社區生活和品德與生活(社會)環境進行廣泛的調查,開發利用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教學資源。
5.分析比較法:針對課題實驗中的情況,進行不斷的分析、比較,積累實踐研究的經驗。
6.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組織課題組成員對課題進行不斷的修改與完善,總結出課題研究的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准備階段( 2010年1月~2010年4月):調查實施該課題研究的客觀條件,制訂較為完善、切實可行的課題方案。
2、實施階段(2010年4月~2013年9月):定期學習教科研理論、課題相關專著、新課程解讀等。利用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原則和策略。在教學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實驗、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組織若干次專題研討,改進方法,優化操作,做好典型教案、課件、教具、圖片、案例、學生《品德與生活(社會)》成長檔案袋等的資料積累工作,提煉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檢查和總結,撰寫中期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整理研究資料,反思研究過程,提煉出有效的快樂教育的方法、模式,撰寫結題報告並進行應用與經驗推廣。
六、預期研究效果:
1、促使學生對「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習產生積極情感,自主的參與學習活動,有效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效率。
2、促使學生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在課題研究結束時,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報告,將參加課題研究的專題總結、活動內容匯編成冊,匯編相關的論文。

❻ 新課程教學中,怎樣定位師生角色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❼ 教研活動怎樣有效的進行二次備課

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應該說是一節成功的集體備課,可是,在具體執教的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有時精心設計的精彩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卻顯得很生澀,很混頓。為什麼成功的集體備課卻沒有上出成功的課呢?仔細想來,集體備課的「眾人智慧」要體現於動態的、生成的、具體的課堂,必須要在教師執教之前,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個人修改」才能實現。這里的「個人修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就是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或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長,認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取捨,形成真正滿足學生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設計。 如果說集體備課可以讓課堂教學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知識准確的話,那麼,「二次備課」則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動態過程,不僅閃耀著理性的光輝,而且躍動著個性的魅力。 那麼,二次備課到底應該「備什麼」?「怎樣備」?才能充分展現教師的個性魅力,以達到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呢?這是我們每位教師都十分關注的問題。下面從二次備課的內容和方法這兩大方面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二次備課」的內容 (一)備學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有效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著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和復雜的心理需要。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和環境,掌握學生的需求,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不同需要,制定適應性較強的指導策略,教師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學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備自己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因此,在備課、上課時,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體驗,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經常用生動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及結束語一次次激發學生的情趣和求知慾,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活化教材,創設生動可感的各種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 (三)備教材 新課程教材為教師留有較大的發揮和創造空間,等待教師去開拓、豐富、完善、創新。在二次備課時,我們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來研究教材、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正確的做法是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個性特長,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優化教學內容。 二是以解決學生問題為核心確定教學思路,優化教學結構。 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首先要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學讓學生「學會什麼。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創造性地組織教材,找准教材的知識點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疑難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把三位目標落到實處。 (四)備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加強過程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確定的目標要有針對性和導向性。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研讀《課程標准》,理解和應用《課程標准》,解讀文本,處處體現其基本精神。 2、教師必須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基礎,解讀原教案的教學目標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以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五)備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只有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1、恰當選擇教法學法,努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選擇教法學法,既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考慮教師自己的實際,大膽實踐,積極創新。 2、注重教學方法選擇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在新課程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要靈活運用。要在多樣化上下功夫,提高藝術性。關鍵在一個「活」字,盡可能體現「活」的原則。要結合學生學習需要,做到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3、探索和創新「我的方法」。 我國教育家魏書生說過:「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這種教法去否定那種教法,不是證明多種教法有沒有道理,更不是糊里糊塗地照般某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他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要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六)備教學環節 新課程要求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在二次備課時,我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具體學情來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安排要努力體現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度適中性。具體表現為: 1、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意義建構。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最大限度地調動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要設計出能讓自己駕馭課堂時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的過渡語言。精妙的過渡語不但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一堂課更加緊湊、生動、引人入勝,使教材平中見奇,使知識產生誘惑力,使學生產生興奮感,形成一種學習心理的強刺激,讓學生自覺地展開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 3、教師要學會因勢利導,不斷積淀自己的教育機智。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措施,解決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七)備練習設計 練習不僅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而且使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進行二次備課時,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補充。習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多樣性,要有深度廣度,密度適中、坡度合理、真正發揮出練習的實效性。 (八)備教學策略。 「一切為了學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此,課堂教學組織和呈現不是以固定的模式化的「東西」做為教學設計的基點,而是以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需要為基點。教師在進行二次備課時要反復斟酌,全盤考慮,努力設計出「讓每一位學生都滿意」的教學方案。 (1)「照顧差異」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照顧學生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既能保證全體學生的學業成績共同得到進步,還要保障特殊需要的學生進步與提高。 (2)「異想天開」策略。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就是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大膽靈活的設計教學環節。對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年級學生,考慮和安排不同程序、不同風格的教學設計。 (3)「超越自我」策略。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最難以戰勝的是自己,在繼承基礎上,結合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加以創新和開發,達到借「他山之石」,攻 「我山之玉」的目的。教學設計要體現在靈活性,「忘掉從前的自己,不要關注別人如何設計」,關鍵是在「活」字上下工夫,「從我做起」,「設計屬於我的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的內容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呢?主要從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 二、二次備課的方法 1、勾畫法:勾畫原教案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以及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以便在具體課堂教學調控過程中引起注意,融會貫通,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補充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具體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原教案中過簡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補充完善。如教學情境的創設、知識的拓展、學法的指導、習題的設計等。 3、刪減法:對教學設計中不符合班級學情、不夠理想等旁支錯節進行修枝打叉。從而使教學結構嚴謹、脈絡清晰。 4、調整法:根據需要調整原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如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學問題的設計及前後銜接等內容。 總而言之,備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備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們教師在進行二次備課時,都能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自己的個性特長潛心鑽研,虛心學習,不斷積淀自己的教育機智,挑戰傳統,大膽創新,超越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日積月累,教學中就會自然而然地透出自己的個性,形成富有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神聖使命!

閱讀全文

與多元智能教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