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青旺的學藝經歷
馬青旺,出生於藁城西辛庄一個吹糖人世家,早年藁城西辛庄很多人都會吹糖人,堪稱吹糖藝人村,每位村民都會兩下子。民國時期,為了謀生,村民們背著吹糖人的箱子靠腳底板兒走南闖北,有的曾在西北戈壁灘遇到過狼群追趕,有的在江南水鄉遭到兵匪搶劫,走到哪兒吹到哪兒,風餐露宿,非常艱苦。受村裡老藝人影響,自小酷愛吹糖人兒,其岳父即是當地有名的「打罕人」(民間對吹糖藝人的稱呼)。
馬青旺15歲那年輟學後,開始自己琢磨吹糖人技巧,並痴迷其中;17歲那年拜吹糖藝人陳小發(其岳父)為師,陳小發的吹糖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已有150年歷史,但他的子女沒一個人願跟著他學手藝,村裡的年輕人也都出去打工或做生意去了,不願意再走祖上靠吹糖人沿街賣藝的老路。陳小發見馬青旺願意學,就收他為徒。拜陳小發為師後,馬青旺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在琢磨怎樣吹糖人。後來師傅見馬青旺很努力,獨具慧眼,就把女兒嫁給了馬青旺。 自此,馬青旺每年有300天要走街穿巷在外面吹糖人,並且在走街串巷、趕廟會賣糖人兒之餘,不斷挖掘整合民間吹糖藝術,並潛心摸索創新,終自成一派,在華北一帶小有名氣。
馬青旺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多次受邀到全國各地、各級電視台表演吹塑藝術。
馬青旺在自身贏得廣泛贊譽的同時,也讓吹糖人這一瀕臨滅絕的古老技藝重新煥發了光彩,獲得了更多的民眾認知。
據馬青旺說:原以為吹糖人是低級藝術,但每次出國表演,我的攤位前都被圍得水洩不通,才真正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吹糖人這門藝術不僅屬於自己,也是屬於中國的,我要把它研究得更好,把最精彩的表演奉獻給廣大觀眾,把這門民族民間藝術發揚光大。
『貳』 吹糖人熬糖泥製作過程視頻誰有
糖藝在以前叫「糖活兒」,一種是社會上流行的「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自己熬制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在常溫下為塊狀,敲碎之後要慢慢加熱,然後快速造型。熬制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澱粉,師傅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他們熬制飴糖沒有專用的設備和儀器,使用簡單的土鍋土灶,整個過程都憑借經驗來判斷,所以操作者必須小心翼翼和不斷總結經驗。「吹」糖者也多為民間藝人,在寒冷的冬季或乾燥的季節,身擔火爐,走街串巷、沿街叫賣。他們將糖體加熱到合適的溫度,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澱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巴鼓氣、造型。整個操作過程必須經過苦練,手法要准確、造型要簡潔生動。這門技藝的傳承方式也比較傳統,一般是以家庭(或村)為單位,傳男不傳女。這門手藝在我國北方比較常見,北方的氣候涼爽乾燥,有適合吹製糖人的環境。現今從事這門手藝的人很少,春節和廟會期間仍有人表演,屬於民俗中比較傳統的節目。吹糖人這一行走向冷落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用嘴巴吹出的糖人,雖然屬於糖製品,但是只能觀賞,不能食用,不符合衛生要求;二是糖製品極易溶化,不能成為觀賞品存放相對較長的時間;三是選用材質的色彩單調、質感平淡。 第二種是使用蔗糖加入葡萄糖熬制,成品的質感不同於飴糖,調色後顏色豐富亮麗,而且增強了硬度,在空調環境中,經過妥善處理不受季節的影響,根據需要隨時加工,而且具有可食性和裝飾性的明顯特點,是烘托氣氛提高食品檔次的最佳陪襯品。多用於高檔酒會和大型比賽。在老一輩的西點大師中,憑著一雙靈巧的手製作出很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當時的製作條件極其簡陋,砂糖品質粗略,一件成功的作品背後,隱含著無數的汗水。在這種條件下從事糖活兒的師傅很少,承傳的後人也寥寥可數。歷經十年浩劫之後國門大開,這一技藝在發達國家已經走出去很遠,製作糖體的材料更加廣泛,在市場上很容易購買諸如糖花、花籃、卡通糖等成品或半成品,甚至達到了現場製作的程度。
『叄』 馬青旺的技藝風格
而今馬青旺吹糖能吹出140餘品種,在實踐中他的技藝逐步提高,日臻完善,其作品反映的都是民間題材,有鮮活靈動的花鳥蟲魚,有富於傳奇的神話人物,有現實生活的家禽百獸。他不斷摸索嘗試,創造性地給糖人「吹」上了各種色彩,讓作品栩栩如生,同時每一件作品都賦予一個美麗故事,吹捏表演和動人故事相結合,使馬青旺的吹糖藝術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再加上魔術式的誇張手法,使這種民間藝術越來越趨於表演性,傳遞並反映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馬青旺吹糖人已臻化境,即便用布條蒙住眼睛,也能僅用二十多秒時間就吹出一個惟妙惟肖的作品。而且還能繞到背後吹、繞著脖子吹;馬青旺口才甚好,能邊吹糖人,邊講古論今;更神奇的是,還能用耳朵吹糖人。
高超的技藝背後是數年的艱辛。因為吹糖人用的是高溫的麥芽糖漿,一不小心燙到手就會燙出大泡。馬青旺手上被滾燙的糖漿燙出的水泡起了一層又一層,已經結了厚厚的繭子。而為了練耳朵吹糖人,馬青旺竟要醫生用針把自己右耳的鼓膜扎了個小眼,那可真叫鑽心痛啊,這輩子都沒受過那麼樣的痛!那份痛楚,馬青旺終生難忘。
據馬青旺講解:吹糖人在技法上,就是五個字,手、眼、心、氣、火,手要靈、眼要准、心要平、氣要均、火要溫。吹糖人,先在捏胎,薄厚一定要均勻,再有就是氣道,許多動態的糖人兒,關節處非常薄,口氣一大,就會吹漏氣,這火更重要,飴糖硬了不行,軟了叫糖稀,瀝瀝拉拉的不成形,我們講究的就是手眼心氣火。
馬青旺的兩大突破在中華民族吹糖技藝上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一是利用獨特的配料、氣法、手法,突破了前人在夏日不能吹糖人、搞糖塑的歷史,堪稱國內獨創,華夏一絕。二是利用獨創技術密封保存,使作品終年不壞,改變了前人現吹現賣,作品單薄如紙,不易保存的狀況,實現了傳統技法上的又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