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這是我上個的一節課,希望能幫到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准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裡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貳』 我是獅子王。 中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與操作,了解動物的食物鏈現象,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2.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動植物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態觀。
活動准備:
1. 多種動物的頭飾(人手一個)
2. 長條紙5張(背後貼上雙面膠)
3. 多種動物圖片若干
4. 律動音樂「獅子進行曲」;
5. 游戲音樂「彩虹的微笑」
6. 場地布置:5條線
7. 課件:「動物移動」「生態平衡」
活動過程:
1. 律動導入——「獅王進行曲」表演
——朋友們,你們想和獅王一起來跳個舞嗎?
(師幼共同隨音樂表演)
2. 認識了解朋友
——歡迎各位來到獅子王國,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獅子,我喜歡吃斑馬。你來介紹一下自己吧?(請幼兒自由回答)
3. 課件操作(3種動植物),初步了解食物鏈
——在我們獅子王國也住著許多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出示課件(集體操作):
——你認識誰?他喜歡吃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將3個動植物連成食物鏈,共3條食物鏈)
——你發現,他們排隊時有什麼規律?(前面一個吃掉後面一個)
小結:這些動植物都是前面一個吃掉後面一個,像這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叫做食物鏈。
4. 幼兒操作、探索(5種動植物),進一步了解食物鏈
——還有許多朋友也來了,我們能不能也他們變成一條食物鏈呢?
(1)操作要求:
——每組上來了7個動植物,請你從中挑出5個動植物排列在這張操作卡上面,組成一條食物鏈,請你從紅旗的這段開始排列。
(2)幼兒小組操作
一組幼兒操作完後將操作卡展示在黑板上
(3)講評幼兒操作結果(講評3組)
——誰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怎麼排列的?(請幼兒將排列的動植物按照順序念出來:…吃掉什麼…..,…..吃掉什麼….)
若錯誤:
——哪裡不對?為什麼?應該怎麼排列?請你來排一排。
5. 游戲,鞏固對食物鏈的了解
(1)規則:
——小朋友真棒。你們看,地上有5條線,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音樂響起時,請你去尋找你的食物,一起排在線上,組成一條食物鏈,排列時也是從紅旗這段開始排
(2)排好後:
若有錯:
——你觀察一下,每組的食物鏈都排列正確嗎?
——哪裡錯了?為什麼?應該怎麼排?
若全部正確:
——小朋友們真棒,全部都排列正確了!
6. 經驗提升:了解生態不平衡對自然界的破壞
——朋友們,獅子國王最近有一件煩惱的事情,小動物們都不喜歡狼,於是我就把狼趕走了。可是狼走後,森林裡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欣賞課件後:
——狼走後,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羊越來越多,草被吃光了)
——草沒有了會怎麼樣?(水土流失、環境破壞、吃草的動物餓死)
小結:大自然中動物和植物誰也離不開誰,我們要愛護動植物。
『叄』 中班科學《生活中的工具教案》
活動目標:1.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篩子、漏斗、鑷子),初步體驗和認識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這三種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3.嘗試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體驗操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一籃黃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引發思考。
(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還真有用,果真幫了我大忙)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並一一介紹(混合的黃豆和大米、裝有棉球的玻璃瓶),請幼兒幫忙分別把黃豆和大米裝進玻璃瓶儲存起來,那我們要做些什麼?
1、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
2、把黃豆和大米分開,
3、把黃豆和大米分別裝進瓶子。」
請你們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去試一試,當音樂停止了,就馬上回來。
(播放一段三分鍾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頸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完成任務了嗎?為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肆』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數數》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2、引導幼兒認識時鍾,能區分時針、分針,學會看整點。
3、引導幼兒講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並學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製作作息時間表。
[教學准備]
1、教具:大的鍾面一個(能撥動時針和分針),課件
2、學具:幼兒自製的小時鍾、表現幼兒一日活動的圖片每人一套、1――12的數字頭飾2套,分針時針各2根,每人一套作畫工具、廢舊材料、膠水、剪刀、黏土等。
[教學方法]觀察法、探索法、操作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1、通過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幫助老師修好了鍾表,老師可真高興,謝謝你們,現在我再也不會因為不知到時間而發愁了,只要看看錶我就知道是幾點了,小朋友你們認識時間嗎?
評析:通過談話,激發了幼兒認識鍾表的願望
2、了解鍾表的外部構造。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時鍾有哪些小秘密嗎?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鍾表上有哪些數字?(1、2――12)
師:鍾表上還有什麼?他們的長短一樣嗎?粗細一樣嗎?他們轉動的速度一樣嗎?誰轉得快?誰轉得慢?(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讓幼兒了結時針和分針轉動的規律)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時鍾指一指哪是時針哪是分針。
師:小朋友發現了時鍾這么多的小秘密,你們可真了不起,看,連小叮當也在稱贊小朋友呢,來,大家和小叮當打個招呼吧。小叮當想參觀我們的幼兒園,下面請小朋友帶小叮當一起出發,看看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並參觀我們的幼兒園好嗎?
3、學習看整點。
(1)師:早上,太陽公公露出了紅紅的笑臉,小朋友們背著小書包高高興興的來上幼兒園,小朋友,告訴小叮當你是幾點來上幼兒園的?(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自由發言)
師:小朋友看看幼兒園的鍾現在是什麼時間?看看分針指在什麼地方?時針指在哪裡?
教師小結:看整點的時間有一個小竅門,分針指在12,時針指在幾,就是幾點整。小朋友現在你知道我們幼兒園的鍾現在是什麼時間了嗎?
(2)(課件演示)上課時間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課,小朋友聽得可真認真,看,連小鍾表都在誇大家呢。
小朋友看看現在是幾點?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
評析: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了幼兒展示自我的願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4、通過游戲《時針分針轉轉轉》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小朋友,游戲的時間到了,讓我們和小叮當一起來做個游戲好嗎?我們這個游戲名稱是《時針分針轉轉轉》,請12位小朋友分別代表鍾面上的12個數字,按照鍾表上數字的排列順序圍成一個大圓圈,請兩位小朋友分別代表時針、分針,站在圓圈的中間,聽小叮當的口令,小叮當說什麼時間,時針和分針就趕快把小叮當說的時間表示出來,游戲分成兩組,比比看那組的表針轉得又對又快。取勝的小隊小叮當會獎給他們一張小叮當圖片,小朋友有沒有取勝的信心?這里有1―12的數字頭飾,和時針、分針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帶好,我們的游戲馬上就要開始了。(教師指導幼兒游戲,時針、分針請小朋友輪換代替,通過游戲,讓幼兒鞏固有關整點的知識)
評析: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復習鞏固所學知識,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
5、創作《我的一天》
師: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兒園中渡過的一天記下來好嗎?
根據幼兒的設想的創作形式(繪畫的、泥工的、廢物製作的),讓他們自願組合成小組。
師:下面讓我們一邊欣賞著鍾錶店裡的美妙音樂,一邊設計小鍾表吧。
幼兒開始製作。
評析:多樣的作業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背景音樂的播放讓幼兒有身臨其竟的感覺,並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樂曲中鍾表形象。
6、活動結束
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
『伍』 中班科學活動泥土裡有什麼活動教案
設計意圖:
我們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孩子們從小就和泥土親密接觸,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濛蒙的,沒有干凈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喜歡用小樹枝劃出一道道痕跡,有時堆出一個個小山,有時表現為毫無目的。本次活動就是利用並挖掘了這一教材的潛在價值:"回歸生活世界"。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進行探索、研究,以發現泥土的特徵,感受泥土帶給他們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分干泥和濕泥,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衛生意識。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准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裡有什麼。
2、玩土區;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後,帶入場地--玩土區。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秘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秘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3、交待規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秘密,聽到電話鈴響後,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評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秘密引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活動一開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布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於無休止的狀態,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節的銜接。)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徵。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泥土有什麼秘密?"(1)為什麼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麼不同?(軟、硬)(3)泥塊為什麼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松)(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後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現乾的泥土很松。
我發現泥土很軟。
我發現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乾的泥土裡加一點水,你會發現什麼?水到哪裡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麼樣了?為什麼會粘在手上?你繼續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評價:本環節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徵,由干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探索,尋找秘密,正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平等寬松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2、幼兒講述。
師: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後泥土的秘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後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後,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松。
加水後,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麼形狀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麼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五、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陸』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為什麼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
2、比較快慢,學慣用數字記錄快慢。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生蛋、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記錄紙、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邊操作邊記錄。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兩個生熟不同的蛋寶寶跟幼兒打招呼,並說明來意。
師扮蛋寶寶說:我是生蛋寶寶,(我是熟蛋寶寶)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們把我們的同伴給分出來回到自己的家。
師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雞蛋一盆
二、幼兒交流探討區分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看怎麼把他們區分開
(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區分雞蛋的生熟,比如搖晃著放耳邊聽聽看,看看錶面蛋殼有什麼不一樣,再還可以轉轉看)
三、幼兒嘗試區分生熟蛋
幼兒分組把生熟雞蛋區分並做記錄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區分出了生蛋和熟蛋並作了記錄,現在老師來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是不是都找對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寶寶比賽跑步
出示小跑道,請一幼兒拿來兩個標著不同記錄的雞蛋同時輕輕推動一下雞蛋,看看滾動情況如何,如果一樣快說明兩個是同樣的一家人,否則就不是一家人,並請幼兒用數字作記錄。再請幼兒拿兩個雞蛋進行比賽,以此類推進行分類。分出有不一樣的快慢速度後做上標記放兩個籃里。
師檢驗生熟:
敲開一個跑得慢的雞蛋在碗里幼兒看,再敲開一個跑得快的雞蛋幼兒看,得出結論是:生雞蛋跑得慢,熟雞蛋跑得快。
五、幼兒操作游戲比賽
幼兒各拿兩個雞蛋在桌上輕輕滾動的速度來區分,重新檢驗剛才區分的雞蛋生熟是否正確。
游戲結束師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都很能幹,知道了區分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生蛋熟蛋寶寶也特別表揚我們小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課後延伸:
此次活動後留一些蛋寶寶在區域角,讓幼兒在區域角再玩一玩蛋寶寶跑步比賽,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游戲結果。
『柒』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左右
設計意圖:
《剛要》科學領域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形、量、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構建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會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空間方位的辨別,是指人對客觀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關系的判斷。能正確區別空間位置關系是兒童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區分左右》是認識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幼兒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中班幼兒,其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幼兒辨別空間方位要經過以自身為中心定向,逐步過渡到以客體為中心的定向過程,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狀態。他們在游戲和上下樓梯時,常常分不清左右,為了引導幼兒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以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辨力。
目標:
1. 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並分清自己的左右手。
2. 通過練習,提高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辨別力。
准備:
課件、左右標記卡、手環若干、小手印卡若干、音樂(兒歌《上下左右》)
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出主題。
師:老師有一個謎語,但我猜不出是什麼?請你幫幫我。
一個小樹五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
(謎底:手)
二.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1. 區分左右手
①說一說,引導幼兒正確區分左右手。
師:我們都有兩只手。請小朋友們舉起畫畫寫字的那隻手,這只手是左手還是右手?請說一說它能幹什麼?
(幼兒回答,老師拿出標記,讓幼兒認識「右」,並把它貼在右邊的黑板上。)
師:我們另外一隻手就是左手,請小朋友搖搖你的左手。
師:請說一說我們的左手能幹什麼?
(幼兒回答,老師拿出標記,讓幼兒認識「左」,並把它貼在左邊的黑板上。)
師:我們的左手右手都很能幹,能做很多事情。那請你給我們最能乾的右手帶上手環。
(加強對右手的識記。)
師:拿出你的小手印卡,請你看一看、比一比,是左手還是右手?並把它貼在相應的左右標記下。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使幼兒初步認識左右。)
②游戲:我說你做
(教師喊口令:舉右手、伸左手、左手摸耳朵、右手摸鼻子等。口令先慢讓幼兒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和反應時間,然後再到快,鍛煉幼兒對左右的熟練識記。在此環節,若有幼兒出錯,要給幼兒改正的機會,多鼓勵不能挫傷幼兒的自尊心。)
③看課件圖片,辨別左右,並站一站。
師:請看圖片,這是一個「手槍」的手勢。你知道是哪只手嗎?
(鼓勵幼兒伸出自己的小手比一比,看一看,做出判斷後就站到相應的標記前。既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加深認識左右。)
師:(繼續出示圖片)這是什麼意思的手勢,你知道嗎?(成功)請你看一看,比一比,這是哪只手?
(鼓勵幼兒大膽比劃,教師糾錯並作個別指導,及時表揚做對的幼兒。一一出示剩下的圖片,教師用以上同樣的方法引導,加深幼兒對左右的認識。)
2. 區分左右腳。
①找朋友。
師: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有著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好朋友。想一想,看一看,你能找出像這樣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嗎?
(引導幼兒尋找自己或同伴身體「左右」關系的好朋友,如腳、眼睛、耳朵等,可以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進一步加深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
②游戲。
師:認識了左右,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吧!我說你做,准備好了嗎?
(運用游戲練習加強幼兒區分左右,如我說你做、反口令等。可以反復練習,並分組請小朋友表演,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幼兒有錯,要給予改錯的機會,並多鼓勵和正面引導,讓幼兒大膽嘗試,不能挫傷幼兒的自尊心。)
三.結束活動,音樂表演。
播放音樂《上下左右》,根據兒歌內容我們一起做相應的動作,鞏固對左右的認識。(可以重復一次)
活動延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品是區分左右的,請你找一找,說一說。
附兒歌:
拍拍我的左肩,拍拍我的右肩。
拉拉我的左耳,拉拉我的右耳。
拍拍我的左腰,拍拍我的右腰。
伸伸我的左腿,伸伸我的右腿。
這是我的左邊,嘿,嘿,嘿!
這是我的右邊,啦,啦,啦!
這是我的上邊,拍拍手!
這是我的下邊,跺跺腳!
『捌』 中班科學有趣的木棒教案。
中班科學《有趣的木棒》教案的寫作思路在於:首先要明確課堂的目標,即讓小朋友認識木棒並感知物體與空間的關系,然後對具體過程進行詳細描寫。
正文
【目標】
1.嘗試用固定數量的木棒拼搭造型,感知形體與空間的關系。
2.喜歡拼搭游戲,能創造性地拼搭出不同造型的物體。
3.願意與同伴合作探究,體驗空間造型變化的樂趣。
【准備】
1.PPT課件(含音樂背景)。
2.每人8根小木棒、1塊操作板。
【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播放PPT,在背景音樂聲中引出情境。
師:小白兔和小黑兔是一對好朋友,他倆總喜歡一塊兒出去玩。有一天,他倆一起來到一片大森林裡,走著走著,遠遠地看見前面有一些東西。是什麼呢?它們很好奇。
師:(音樂驟停)它們走過去一看。哦,原來是小木棒!
師:你們來數一數,有幾根小木棒?
師:有8根細細長長的小木棒。小木棒可以做什麼呢?(幼兒猜測。)
2.繼續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用木棒擺放的圖形。
師:嗯,小黑兔也有好主意,它想到了用小木棒來搭東西。我們來看看,它搭出了什麼?(小黑兔搭出了一朵漂亮的花。)
師:小黑兔用幾根小木棒搭出了這朵花呢?它是怎麼搭的?
師:小白兔想搭一個和小黑兔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來看看,它搭出了什麼?
師:它用小木棒搭了一間漂亮的小房子。它是不是也用了8根小木棒?它是怎麼擺放小木棒的呢?(有橫放的,也有豎放的。)
師:小木棒好神奇呀!小黑兔、小白兔都用了8根,卻搭出了不一樣的圖形。你們想動手試一試嗎?也能用8根小木棒搭出和兔子不一樣的圖形嗎?
師:這里有片草地(指綠色地墊),上面放著操作板。等會兒,你可以找一塊操作板,從籮筐里數出8根木棒,在自己的操作板上搭一搭。當音樂停時,保留你的圖形,趕快回到座位上。聽清楚了嗎?
二、自主探索
1.自由拼搭。
幼兒每人取8根小木棒自主探索,在操作板上拼搭各種圖形。教師巡視,鼓勵幼兒搭出各種各樣的圖形。
2.展示圖形。
(1)共同欣賞幾個有代表性的幼兒作品。
師:你們真厲害,搭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誰的作品?請你來介紹一下,你搭了什麼?是怎麼搭的?(請兩至三個幼兒介紹。)
師:同樣用8根小木棒,小朋友們卻搭出了不一樣的圖形。真是神奇的小木棒!
(2)欣賞立體作品,並與之前的作品進行比較。
師:瞧,這個作品很特別。請你們仔細看看這個作品和其他作品有什麼不同。(這個作品是站著的,其他是躺著的。)
師:這是誰搭的?請問你搭的是什麼?是怎樣搭的?
師(小結):小木棒不僅可以躺著搭,也可以站著搭。
3.總結和提升拼搭技能。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用什麼方法搭的。
師(播放PPT):這些作品都是用小木棒搭的,但方法各種各樣。有的讓木棒平躺著搭造型,如:一根接著一根延長或搭出曲線,或從中間向四周發射出去,或頭和尾相接圍成圈。也有的把木棒立起來搭造型,如:兩根木棒立起來,上面再平鋪一根木棒架空,就像一個門洞;或將木棒從洞中穿越;或者將木棒聯接、轉向、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