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那遙遠的地方舞蹈穿什麼民族的服裝
《在那遙遠的地方》舞蹈可以穿藏族的服裝。
請看這個舞曲的背景介紹(轉):
1941年春天,導演鄭君里去青海拍攝一部電影,邀請當時住在青海省西寧市的王洛賓 參加演出。他們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鄭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戶長的女兒阜瑪,充當電影故事裡的牧羊女。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瑪是一個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鮮花,兩只烏溜溜的大眼睛,襯著粗粗的辮子,金 絲鑲邊的彩色藏裙,包裹著她健美的身軀。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 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 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里,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 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
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 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 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
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唱了起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② 洗衣舞的風格特色
分析這個舞蹈所以取得如此好的藝術效果,有如下一些原因:
其一,取材於日專常生屬活中偶然發生的一件小事情,但這件小事卻能夠說明軍民之間親密的關系,富有感人的力量。
其二,這個舞蹈有歌、有舞、有說、有戲,看起來令人趣味盎然。舞蹈善於從抒發人物的感情出發,從表現生活出發選擇生動的細節。如當炊事員送小姑娘去找阿媽,回來的時候,藏族姑娘們還正在洗衣服,姑娘們就往炊事員身上潑水,不讓炊事員靠近。這個細節不僅刻畫了藏族姑娘們開朗豪放的性格,加強了生活的情趣,讓人們情不自禁地為這種友好的嬉鬧而歡笑起來,由此而進一步體味到軍民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還有,最後當藏族姑娘赤著腳,追著炊事員,炊事員擔著水桶下場時,小姑娘背著大家的靴子,緊緊尾隨在後面的情景,更把作品的生活情趣抒發得淋漓盡致。
其三,舞蹈的語言以藏族民間舞為基礎,豐富多彩。《洗衣舞》把藏族的民間舞蹈「鍋庄」、「踢踏」的動作和藏族的勞動生活相結合,作了創造性的發展和運用。如洗衣服的那段舞蹈,就把生活中踩著衣服洗的習慣,和踢踏舞的舞步相結合,邊唱邊跳,使得作品的情和景,人和事渾然一體的表現出來,這就使整個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結合得相當完美了。
③ 形容藏族姑娘舞姿如何優美的句子
藏族姑娘跳的藏舞既有豪邁也有柔情,所以應該用風情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