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燭之武退秦師獲獎教案

燭之武退秦師獲獎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8 05:02:26

①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為什麼要退秦師而不是退晉軍

:因為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有兩點內。其一,鄭容國曾兩次得罪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晉楚之戰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告終,後鄭國雖然隨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秦、晉兩國聯合圍攻鄭國,是因為秦、晉都要爭奪霸權,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成為自然了。

② 求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的思想內容。

2.翻譯文言句子,體會人物對話的語言和特點。

3.辨析多義詞。

4.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和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點導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人類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軍事外交的發展史,在我國歷史上出

現了許多的軍事外交家,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既保國家人民安全,又為中國歷史寫下

一篇篇瑰麗詩章。燭之武就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二.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左傳》。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

所作,又稱《左氏春秋》,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的史實,也是優秀的散文著

作。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氾(fan)南 佚(yi)名 夜縋(chui )而出 若不闕(que)秦

杞子(qi)楊孫戍之(shu)失其所與,不知()

3.朗讀課文注意斷句:

①晉/軍函陵,秦/軍犯南。

②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③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一.閱讀分析課文第一段:

1.「侯」「伯」是什麼樣的職位?(第一段包含什麼文化常識?)

答:春秋時期諸侯有公、侯、伯、子、男等五個爵位,等級依次有高低。

2.「以」是什麼用法?它還有哪些用法呢?

答:「以」是因為的意思,它還有「根據」(田家侯之,以興農事)、「把」(醫之好治不病以

為功)、「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來」(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1.第一段中兩個「於」的用法是否相同?試具體說說它們各是怎樣的意思?

答:不同,前一個是「對」,後一個是「向」。

2.第一段中兩個「軍」字是什麼意思?它用法是什麼用法?

答:都是名詞作動詞,駐軍。

3.晉侯、秦伯為什麼圍攻鄭國?

答:因為鄭國不敬重晉侯,又依附楚國。

4.你認為晉軍和秦軍出兵的理由是否正當呢?

答:不正當,鄭國的做法是出於為自己的國家安全著想,並沒有不對的地方。

5.作者開頭指明原因有何用意?

答:為後文寫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伏筆。

小結:本段用簡要的文字交代了晉軍、秦軍伐鄭的原因,為下文燭之武退秦師設伏,這是先

秦散文的常用寫法。這是故事情節的開端部分。

二.分析第二段:

1.第二段中四個「之」是什麼用法?怎樣翻譯?

答:第一個是代詞,代佚之狐的意見;第二個「之」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結構助詞;第三個

「之」是結構助詞「的」;第四個「之」是代詞,代鄭伯。
-

2.第二段中的人物稱呼怎麼理解?

答:「公」對諸侯王的稱呼;「臣」是官員。百姓在帝王面前的自稱,「子」是對別人的敬稱;

「寡人」是古代帝王自謙的稱呼。

3.這一段作者既有對燭之武的直接描寫,又有對他的間接描寫,請指出來。

答:通過「佚之狐」來寫燭之武是間接描寫,說明燭之武有非凡的才能。其餘是直接描寫,

表現燭之武自謙,通情達理、忠誠愛國的品質。

4.鄭伯有著怎樣的品格?通過寫鄭伯也可以表現燭之武,這種寫法又叫什麼?

答:鄭伯的自責表現了他的大度和坦誠;這種寫法是側面描寫,起襯托作用。

小結:本段寫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及燭之武臨危受命。這是故事的發展部分。

三.作業:

1.練習一(背誦課文)

2.補充作業:印發資料。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復習第一課時內容。

1.翻譯1.2段。

2.背誦並說說前四段大意。

二.分析閱讀第三段:

1.本段中的三個「亡」字意義和用法有何不同?

答:第一個「亡」是滅亡、亡國之意思,動詞;第二個和第三個都是消滅,使……滅亡的意思,作使動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與「且君嘗為晉君賜矣」中的兩個「為」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為」

字還有哪些用法?

答:不同,前者是當作的意思;後者是給予的意思。這兩處都是動詞。「為」還有的用法是:

①為了(故為之說,以俟乎觀人風者得焉)②做(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③認為(愚

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④叫做,是(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3.本段中「東道主」「往來」「行李」等與現代漢語是否相同?

答:「東道主」「行李」跟現代漢語不同,「東道主」是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是出使的

人。「往來」則與現代漢語相同。

4.這一段有三個通假字,請找出來,具體說明。

答:「共其乏困」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給;「何厭之有」的「厭」通「饜」,意思是滿

足;「秦伯說」中的「說」通「悅」,意思是高興。

5.燭之武是怎樣勸服秦伯的?

答:燭之武說話站在秦國的利益上,說明鄭亡對秦國的重大影響,使秦伯不敢參與「圍鄭」。

6.燭之武勸說秦王用了哪些道理?

答:①鄭亡對晉有利,對秦反而有害。②晉國受了秦國恩怨,反而對秦有防範之心。③鄭國

滅亡後,秦國也將受到晉國的侵略。

小結:這一部分集中筆墨表現燭之武的口才和聰明智慧。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三.分析閱讀第四段:

1.「微」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我們曾經在哪一篇課文學過這個詞?

答:沒有的意思;曾經在《岳陽樓記》中學過這個詞即「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中「因」的用法是什麼?我們還學過它的用法嗎?

答:「因」的用法是介詞,意思是依靠。它的用法還有:①於是(定伯因復擔鬼,鬼無重)

②根據(因地制宜)

3.「以亂易整」中的「易」的意思是什麼?這個詞還有哪些用法?

答:「易」的意思是代替;此外「易」字還有:①變更(寒暑易節,始一返焉)②容易(人之為學有難易乎)③改換(一客數敗,嗤其失算,欲易置之)。

3.晉文公的性格在最後一段得到了充分的表現,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講求仁愛、機敏聰慧,有長遠眼光的人。

小結:這一段寫晉軍撤退,鄭國解圍,這是故事的尾聲。

四.改寫練習:四人合作(每人一段)用現代漢語把本文改寫成的一篇小說(記敘文)或者

評書。

五.作業:

1.課後練習2、3。

2.補充作業:同步訓練。

六.教學後記: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
九月十三日,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這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這時晉軍駐扎函陵,秦軍駐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燭之武推辭說:「臣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做不了什麼事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當夜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左右。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於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過,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沒有壞處。再說您也曾經施恩於晉惠公,他答應給您焦、瑕兩地,可是他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裡築城防禦,這是您所知道的。那個晉國,哪裡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裡去奪取土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於晉國,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委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自己就率軍回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沖突來代替聯合,是不武。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國的軍隊也撤離鄭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閱讀全文

與燭之武退秦師獲獎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