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自主教學模式

自主教學模式

發布時間:2021-01-18 04:50:24

❶ 如何更好運用「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

自主教育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條件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把自身作為教育對象,依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發展需要,弘揚自信、自主、自強、自律精神,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主動發展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打造以學生為主的高效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交流,學會合作,敢於提問,勇於質疑,培養學生的能力,我校自上學期起大力提倡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實踐「自主式五步」教學模式,即:激趣明標——自主學習——合作展示——當堂測試——小結提示。
「自主式五步」
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並不意味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下降了,相反老師課下做的工作更多了,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在教師的循循善誘和巧妙的導演下完成的,教師只有改變自我,才能促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形成。轉變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相應裁剪,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拓展課堂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帶動學生走上探求知識之路,還要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信息量大、參與性強的優點,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平台。
綜合「自主」「合作」「探究」三個方面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在思想品德與社會課中采
用以下兩個操作變式對學生進行自主教育能力的培養:
1、自主發現式
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將教學過程劃分為一個一個的發
現階段,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實驗、觀察、思考、討論、聽講等各種途徑主動去發現問題、
研究問題、總結歸納,以達到明理導行、發展能力。其結構程序為:
創設情境——自主發現——研究討論——歸納遷移
第一階段:
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要求教師將學生從舊知引向新知或通過生活實例引發學生思考新問題。
第二階段:自主發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中發現問題,
並試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明白道理。
第三階段:研究討論。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研究的方式,使自主發現的問題得以補充,
驗證或解決。
第四階段:歸納遷移。利用學習效果的反饋強化,把學生學到的道理通過聯系實際,活動的
延伸等遷移手段,指導行為,達到知行統一。
2、探究訓練式
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在認識活動中遇到一些難以解決、
疑惑的實踐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一種探究心理,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查找資料,
請教師長等手段形成一定的思維方法。教師則不斷引導學生分析綜合的思路,指導學生探究的方法與方向,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其結構程序為:
遇到問題——建立假說或收集資料——用事實論證——形成探究能力
第一階段:遇到問題,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意識觀察具體事實,讓學生面臨問題情境,並讓學生嘗試探究的程序,找出核心問題。
第二階段:建立假說或收集資料,通過教師指導與學生的討論、查閱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加以探究,建立假說。
第三階段:用事實論證,學生利用資料或實驗得出的論據證明假說,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分析
綜合的思路,指導學生探究的方向和方法。
第四階段:形成探究能力,在一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就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反饋總結自己的思想過程,形成更好的探究策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已得出的結論並不
斷探究新問題。
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根本就在於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關鍵就是採用什麼教育方式,
怎樣的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創造孩子各方面發展(身體、性格、學業等等)的良好環境。幫
助孩子發展體現自我的良好性格,走好孩子自己學習、工作、生活的人生之路。要讓孩子自
己知道:「行行都能出狀元」;要讓孩子有這樣的信心:「我不是天才,但我能成功」;要讓孩子明白:「成功之路要靠自己來實現」,最終達到養成自主教育、自主發展的能力。

❷ 數學課如何實施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根據特色學來校研究課題「自勵教源育」,學校提出以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行為自律、學習自主、性格自強」為奮斗目標。根據該課題研究的方向,結合新課改精神和高校課堂理念,學校確立了自主學習課堂環節教學模式,並逐步在全校推開。現就我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自主課堂教學模式作如下交流和闡釋。1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思路「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六個環節:1)情境導入;2)感知目標;3)自讀文本

❸ 自主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自主學習來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自心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獨立的學習、主動的學習、元認知監控的學習。

自主學習教學法理論依據主要是非指導性教學(羅傑斯)

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基本步驟:1.引發動機2.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目標與計劃3.實施自主學習4.自主評價學習效果5.教師引導概括總結

自主學習教學法的優缺點:1. 優點:學生有較多的獨立學習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師生間易建立起平等協作的關系、有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2.缺點:增大教師的工作量、結構鬆散,不便於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大規模使用、需要具備一系列前提條件、教師的指導地位難以保證

❹ 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理解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要理解隱藏在其背後的核心教育理念。這個核心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第一,課堂時間分配模式:「10+35」模式
意義:在時間上保障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杜郎口中學第一個對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的時間比例進行了明確的分割:「教」只能佔10分鍾,「學」佔35分鍾。這等於明確告訴老師,一節課的時間大部分是屬於學生的,老師無權霸佔。再會講課的老師,一節課也只能講10分鍾,其它35分鍾時間都是學生的。學校就按這個標准評價課堂。學生佔用的時間超過35分鍾,就被評為優,30到35分鍾評為良,30分鍾以下就要挨批。這就是「10+35」模式的來歷。這種模式解放了學生,限制了老師,迫使老師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教不能代替學,老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第二,教室空間布置三要素
一是沒有講桌,二是課桌按小組排列,三是牆面上全是黑板
意義:在空間上保障學生是舞台上的主角
光有充足的學習時間還不行,還必須有足夠的空間成為學生學習或展示的舞台,他們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主角,否則的話,漫長的時間只能成為師生的共同煎熬。杜郎口中學教室空間布置的這三大要素,就是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以他們為中心的舞台,讓他們真正成為舞台上的主角。這種空間布置是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的硬體設施,是保障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前提條件。(視頻)
首先,搬走講桌,講台成為學生的展示台
杜郎口中學所有的教室都沒有講桌,只有一個電腦操作台,但是基本不用。
講桌是什麼?講桌是主人的位置,是教師地位的象徵。它居高臨下,只要往那兒一站,不是主人也是主人,不是領導也是領導。因為高高在上,所以才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效果。但是杜郎口中學卻將它取消了,這意味著把主人的位置讓給了學生,講台成了學生的展示台,他們稱之為聚焦處,學生的口頭展示主要在這里進行。而老師則站到旁邊的一角講課。老師由原來的主人變成了與學生地位平等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我將它概括為老師靠邊教,學生當主角。這對老師是個考驗,每個老師都需要調整心態,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
其次,課桌按小組排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平台
課桌按小組排列,自然是撤走講桌的必然結果,因為沒有必要像原來那樣,以教師為中心排列課桌了。但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杜郎口中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的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理念興起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目前已被世界許多國家所接受,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它的基本教學方式就是在教師的安排指導下,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學習,整個過程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在其中只起指導和引路作用,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杜郎口中學把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小組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平台,也是學生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形式。我主要想說一說它的管理功能。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團隊,它不僅管學習,還管紀律和衛生,實際上班級管理的許多任務最後都是在小組落實的,小組是班級建設的基本單元或基本組織結構。它的管理效果遠遠大於老師面向全班的管理效果,因為三到六人的合作平台效率是最高的。這方面他們做得最有成效,也最值得學習。
再次,黑板延伸到每面牆上,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杜郎口中學的黑板與眾不同,教室內外,全是黑板。全班每個同學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黑板,上面寫有自己的名字。黑板是課桌的自然延伸,它是學生書面展示課堂學習成果的舞台,主要展示記憶性的知識點,具有作業的功能,同時起到練字的作用。每節課每個學生一般有兩次在黑板上展示的機會,書寫完畢後相鄰的兩個學生要互換批改。從初一開始,學生就開始進行板書訓練,並用雙色筆來區分重點與非重點,所以非常規范美觀。
這三個要素組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平台和自我展示的主要舞台,其中的核心要素是為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的課桌排列方式。「10+35」模式就是在這三個要素的基礎上實現的。
杜郎口中學的教室並不大,但是對他們的學生來說,每個教室都是一個無限大的空間,因為每個教室都可以無限展示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這句話用到這里,最為貼切。
第三,課堂教學三模塊:預習、展示和反饋
特點:每個模塊中學生都是自主學習的主人
自主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為預習、展示和反饋三個環節,課堂組織形式也因此分為預習、展示和反饋三種課型。這也是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教學模式中的核心內容。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這三種課型都已經非常成熟,都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便於學習。最重要的是,每個模塊都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每個環節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能在這三個環節中得到充分體現。
展示課是三種課型中的核心,是最具特色的環節。展示課一般分為六個環節,就是「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中「六」的內容: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實際上應該是四個環節:
1、預習回顧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預習內容。可以自主學習,可以自由匯報,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是為了回顧學習內容,主要是為了確定展示目標。通過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後,各組派代表分別說明,然後師生共同歸納,最後確定出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和展示目標。時間約兩三分鍾。
2、分組合作 教師將本節課需要展示的問題分給六個組,然後每個組長負責再將任務分給組員,各小組就開始圍繞目標分工合作,准備展示內容。時間大約5分鍾。
3、展示提升 這一環節是學生預習成果的精彩展現,各組展示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感悟、拓展等。字詞等基本內容不再展示。展示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板書、口頭匯報或表演匯報等。展示的過程一般是從一組開始,到六組順次展示,也可以從六組開始。語文課基本上按照讀—析—悟—評的思路來組織展示。
4、鞏固測評 學生展示完後,給學生幾分鍾的時間,讓沒有得到機會的同學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對沒有展示的題目進行交流,小組長對組員進行檢測。前後兩個小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然後由老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可以由學生總結,或者是教師根據展示情況,設置幾個問題進行單獨抽測,或對全班同學進行檢測,多以黑板上板書題目,或以在試卷上出示題目的形式完成。大約5分鍾。

❺ 什麼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一) 意義
所謂「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要以問題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核心,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組間交流競爭為主要途徑,實現全體學生的主動性、社會性和創造性的和諧發展的教學活動方式。
(二)理論依據
1.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2.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合作與交往是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共在的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往,達到學生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突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往使教師明確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畏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3.構主義理論認為,「每個學習者都不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為此,我們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習的積極性、建構性、診斷性與反思性、探究性以及問題定向的學習、基於案例的學習、內在驅動的學習等。
三 教師的作用
「用情景真實復雜的故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探究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在人的心靈深處,有多種需要,那就是探究的需要、獲得新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需要、承擔責任的需要。在問題探究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不斷激發和滿足學生這些與生俱來的需要,鼓動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在不斷的探索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康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對於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且要求教師要有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

❻ 什麼是「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概述
新課程的學習觀,倡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為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既是一種教育思想,又是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眾多學習方式之一,它使學生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討論,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的知識,激發興趣,掌握程序與方法。使學生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了解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逐漸形成網路。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知識的積累,形成知識網路;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尋找到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藉助已有知識解決新知的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本模式適用於有一定的集體探究能力的中高年級學生;適用於具有一定教學規律的、與學生已有知識有聯系的,利於自主操作、實踐得出新知的數學課。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程序是:

一、回顧舊知:即展示當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結合自己以往所學過的知識或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過、聽到過的事物,引導學生發現本堂課中所要學習的內容與以往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所要學習的新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

通過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讓他們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感受數字。使學生產生要探究的願望與興趣。

第一步:出示課題。即教師出示當堂課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觀察所要研究的內容,思考與這一研究內容有關的以往所學過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意識。如:出示課題長方體的特徵。

第二步:學生結合自身知識進行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如在講授長方體認識一課時,學生看到這一內容立即會想到長方形、長方體的一些相關知識,學生在小組間進行交流記錄。

第三步: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達到復習鞏固前一階段所學的知識和引出未知的目的。如:學生匯報出:長方形、長方形的特徵、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等。

二、展示未知。即教師通過出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內容的幾個具體語言表述或實物,使學生明確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幾個具體目標,產生探究已有知識與所要解決問題之間如何建立聯系的願望。此環節中,一定要把無法探究得知的基本概念告訴學生,然後再出示所要研究的內容。內容的出示,可以採用填空題、課件質疑、自學卡、學生自動質疑等多種形式。如:在教學長方體認識一課時,在教師帶領學生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概念後,以填空的形式為學生提供探究內容「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 ,相對的棱的長度 。」

三、實踐研究。即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按照教師提供的研究思路或利用研究用具,開展小組探討,研究工作。在此環節中,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具。學生藉助基本概念,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形式開展研究。通過用眼看、手摸、耳聽、口說等多感官的綜合運用,全面感知所觀察的事物,從中發現規律性的知識,幫助自己和同學們理解、掌握所學內容。

四、驗證結果。即通過查閱書籍或進行實驗研究等方式,驗證自己所發現的研究成果是科學且正確的,培養學生驗證研究的意識;同時,教師也可設計一些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習題穿插其中。在此過程中,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實際操作法、問答法等多種教學法開展活動。如:在學生小組研究出長方體的特徵後,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時,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歸類,為學生歸納出了驗證研究結果的方法:實際展示法(即學生用長方體的模型為全班學生展示自己做的研究成果)、查閱資料法(書中所介紹的知識與我們的研究結果一致)、同伴支持法(全班所有的小組研究的結果完全一致)等。

二、三、四這三個環節,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反復循環進行,以期達到,將教學內容的各個方面涉及全面,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效果。如在教學長方體認識一課時,可從長方體的特徵,長方體的長、寬、高兩方面來進行以上三個環節的運用。

五、反思總結。即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回顧自己在這節課的研究過程,自己的點滴收獲。自己研究中的好方法、好經驗以及研究中的困惑或不足,都可在這一環節中與教師和同學分享。進而培養學生的反思、總結意識。

以上教學模式緊密結合新課程標准理念與教學策略,培養了學生探究發現的情趣、態度和習慣;培養了學生探究的基本功,為高層次寬領域的研究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❼ 如何構建高效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做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構建高效課堂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❽ 自主學習的幾種模式

自主學習的幾種模式,一般來講自主學習的幾種方式就是分組學習方式。這是第1種就是回說你可以在班級裡面把同答學們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發揮集體的智慧。第2種方式就是班級集體合作學習,這是把整個班級當成一個小組來進行一個協作學習,大家互相參考,互相借鑒。第3種方式就是換位學習,也就是說有人來當老師,然後用老師的方式來教大家,這樣子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進行一個互換,能夠對學習有進一步的理解。第4種方式就是討論式的方式,也就是說和別人進行討論,增加自己對學習的感悟和對問題的理解,從大家的討論中總結出一個更好的學習方式,或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第5種方式就是實驗操作學習,用實際情況來做演示,適用於一些理科方面的學習,比如說化學物理這種學習就是要用實驗來操作。這樣就能夠更加自主的學習,能夠找到一些一般的規律。第6種就是興趣化的一種學習。可以用一些課外興趣小組來實現大家共同學習自主學習的一個目標,比如說喜歡畫畫圍棋等等這種興趣畫的學習。以上這些都是自主學習的模式。

❾ 如何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教與學方式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法和手段的總稱。學習方式(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以及社會化參與的取向,是學習者持續一貫變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在現代學習理論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是其三個基本維度。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關系密切,共生共存,相互影響。
說「轉變」可能言重,因為我們現有的教與學方式未必就有方向性錯誤,也不可能否定已有教與學方式中存在的科學有效成分。也許,說「改進」更確切些。隨著時代發展,教與學的方式也必須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課而異,即便今天「轉變」到了認為合理的方式,明天未必就還是合理的。教學過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其中教與學的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
在現在看來,我們方式的轉變應該包括學方式由教師的「教」為中心到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轉變,由「教學生學會知識」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轉變,由重「關注學科」向重「關注人的發展」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學習向主動自主學習轉變,由個體獨立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由機械記憶學習向探究創新學習轉變。
所謂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 也稱為自我導向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調節學習(self regulated learning)。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主動的、構建性的現代化學習方式,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在自我設計、自我調控、自我監視中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判斷、興趣情感進行的學習。就學習方式而言,無非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自主學習屬於後者。
所謂高效課堂(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High class)是指教育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我不贊同「有效課堂」、「有效教學」的說法,絲毫沒有效果的課堂教學是不存在的,只是效率高低不同而已,效益優劣不同而已。我們追求高效課堂,減少低效課堂,杜絕負效課堂。而「高效課堂」的「高」是我們的追求方向,至於多「高」為高呢?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課堂教學是藝術,是永無止境的藝術。
西方教育學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倡導自主學習,並將其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美國研究自主學習的權威心理學家齊莫曼(Zimmerman)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與一些心理學家致力於自主學習研究。他在總結了以前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只要是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三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那麼其學習就是自主的。我國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對自主學習進行研究,陸續出現一些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如肖川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方式。李波在《自主學習簡論》一文中則把自主學習界定為學生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標,而在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學習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自覺地計劃、監察、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過程。周青等在《批判性思維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文中認為,自主學習一般是指學習者在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等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監控、自我判斷、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和內容的一種心理反應而形成的行為。這些理論研究的成果為我們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指導。
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一直都是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價值追求,從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創立的班級授課制,到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課堂教學的階段論,再到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學生中心論等,都把創設高效課堂作為共同的價值追求。美國的喬依斯與威爾的《當代西方教學模式》、贊可夫的教學發展理論、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及發現法、羅傑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美國蘭布德、布萊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學模式及保加利亞洛扎洛夫創立的開放性教學模式中,對高效課堂教學理論研究都有涉及。特別是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的教學優選法理論,為世界范圍內課堂教學實踐的有效改進,以取得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解釋和指導。這些研究操作性很強,對分析當前課堂教學低效的因素和尋找對策具有借鑒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來,全國各地進行課堂教與學方式轉變的研究接連出現。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東廬中學以「講學稿」為載體的課堂教學、杜郎口中學「將課堂還給學生」理念下的「三三六」自主學習等都是比較成功的實踐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曾出版新課程下教與學方式轉變研究叢書一套,對各科教與學方式轉變進行理論闡釋和案例剖析。《中國教育報》 2002年6月1日第4版發表肖川的《新課程與學習方式變革》一文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和有效課堂進行了理論層面的論述。在我國課改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如邱學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的「嘗試教學法」(准備練習—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二次嘗試。)、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小結)、盧仲衡教授的「自學輔導教學法」(啟發引導—閱讀課本—完成練習—知果反饋—教師小結)、劉顯國的「反饋教學法」(導入新課—學習探索—鞏固加深)、「分層遞進教學法」(分層練習—分層問題—分層分組—課後練習)。這些研究能結合我國國情,具有時代特色,具有推廣意義,但是有很多與我們特區中心區新時期教育實際不相適應的地方。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要「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而做到「減負提質」兩全其美的根本途徑就是構建高效課堂。
如果將轉變教與學方式的重點方向定為自主學習,那就要聚焦課堂教學,通過教學方式轉變帶動學習方式轉變。將「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理念加以落實,而不僅僅視為一種過程、一種能力、一種方法、一種活動或一種行為,這樣不限定自主學習的形式、內容、程式和方法的實踐研究更有利於課程實施中以人為本理念的落實。

閱讀全文

與自主教學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