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薩爾曼·可汗的比爾蓋茨對其高度評價
比爾蓋茨痴迷於網路教育。蓋茨小型智庫「bgC3」的一位同事通過電子郵件向他介紹了一家名為 khanacademy.org的非營利性網站。該網站收錄有大量免費的電子版微型輔導課程,課程的旁白全部由汗錄制。蓋茨在收到郵件後不到幾分鍾就回信說:「這傢伙太神了。」他寫道,「他能用極有限的資源干出這么一番大事業,真是令人驚嘆!」自此,蓋茨和他11歲的兒子羅里(Rory)就開始泡在這些視頻課程里,學習從代數到生物等各方面的知識。當著阿斯彭創意節(Aspen Ideas Festival)2,000名觀眾的面,蓋茨對33歲的汗大加贊賞。蓋茨津津樂道於這種被他稱之為對課外教育資源的「迷幻般配置」,他對汗學院(Khan Academy)「令人難以置信」的10~15分鍾的輔導課程贊不絕口:「我和孩子們一直在用。」
2011年3月,薩爾曼·可汗在美國加州舉行的「TED」(即技術、娛樂、設計的縮寫)大會上介紹「可汗學院」的成長故事,演講結束時,主持人比爾·蓋茨走上前緊緊抓住他的手說:「太好了!這真的很神奇,我認為你預見了教育的未來」。眾多商界明星和科技領袖成為可汗的擁躉。蓋茨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說,為了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可孩子們還是聽得懵懵懂懂。2010年初,朋友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神奇得很,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可汗通過短短12分鍾的視頻,就讓孩子們融會貫通。蓋茨直言「令人難以置信」,並說「我真有些嫉妒他」。蓋茨對可汗的評價是:「他是一個先鋒,他藉助技術手段,幫助大眾獲取知識、認清自己的位置,這簡直引領了一場革命!」
2. 薩爾曼·可汗的可汗學院的發展和影響
可汗學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可,其規模也越來越大。從2006年起,可汗學院好幾年中只有可汗一個老師,而現在已有32位教師加盟,還有一支龐大的志願者隊伍。視頻教程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從數學的基礎核心課程——算術、幾何、代數、微積分,到物理、生物、化學、醫學、藝術、金融,歷史課程涉及「法國大革命」、「越南戰爭」等,內容非常廣泛。可汗正在拓展更多領域的教學視頻,比如會計、信貸危機、SAT和GMAT考試等。截至2012年7月,視頻教程被點擊數已超過1.6億次,全球特定用戶超過500萬人。
分析認為,「可汗學院」的成功,對當前的教育體系是一種挑戰。根據YouTube網站的統計,可汗的課程比他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製作的免費網上課程還受歡迎。許多大學的網上課程,不過是把教授上課的過程攝制下來,強調的是「教」;而可汗的教學視頻,則突出「學習」的過程。有媒體指出,「可汗模式」讓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許多「不二真理」產生了質疑——是不是只有專家才是最好的老師,每節課是不是一小時左右最合適……現在的美國教育中,也有視頻教學課,但是效果一直不佳,學生們一人對著一台電腦,與老師的交流也有限。如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個學校,已在五年級和七年級試用「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學生們在家裡觀看視頻自學,老師則在課堂上答疑解惑,輔導學生們完成功課。可汗表示,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我的目標就是做出大家願意跟著學習的視頻課程。看到人們在『可汗學院』的幫助下進入大學,或取得好成績,我實在是太高興了。」可汗的下一個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製作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有課程,以及部分大學課程,如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等。
不過,也有人指出了「可汗模式」的不足。邁阿密大學教育學教授沃爾特·斯卡達認為,可汗的教學方式存在「過度簡化」的缺陷,「他總是利用特定例子來解釋概念,如果人們遇到其他例子時,可能會糊塗……這表面上看是個小問題,卻可能為以後的學習埋下隱患。」但不管怎樣,可汗憑借一己之力,藉助互聯網這個平台,將「家庭教師」免費送給渴望知識的人,確實給了現代教育更多的啟發。
如今,可汗創立了一家依託可汗學院的教育性非營利組織,主旨在於利用網路影片進行免費授課,現有關於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機構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齡學生的學習速度。可汗的事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可。隨之而來的物質支持,讓這個免費網站更加活躍。一方面,由於教學視頻點擊量極高,可汗每月可從YouTube網站獲得約2000美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的廣告分成。另一方面,許多學生會自發給他匯錢,從幾十美元到一兩萬美元不等。據報道,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家多爾夫婦,就曾捐給他10萬美元。利用這些錢,可汗將現有視頻翻譯成了西班牙語、法語、俄語、漢語等10餘種語言,並聘請了一些助手。
2009年,「可汗學院」被授予「微軟技術獎」中的教育獎。他本人也因此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2010年,「可汗學院」先後收到了兩筆重要捐助:一筆是比爾·蓋茨夫婦的慈善基金捐助的150萬美元,另一筆是谷歌公司贊助的200萬美元。
3. 求薩爾曼 可汗的數學教學視頻。。
去下載網易公開課,上面有很多,應該有你找的。
4. 薩爾曼·可汗的個人簡介
薩爾曼·可汗是孟加拉裔美國人。他不但是一個教育工作者,也是可汗版學院(Khan Academy)的權創始人。Khan Academy是一個非營利的教育機構。網站提供超過6500個視頻。這些教學視頻上載於YouTube上,領域涵蓋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等。 薩爾曼·可汗出生在美國新奧爾良市,父親是孟加拉裔,母親來自印度。可汗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他13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從此成了他唯一的親人。可汗從小就聰明好學,中學畢業時曾作為學生代表上台致辭。後來,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一口氣拿下了數學學士學位、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此後,他又在哈佛商學院拿了一個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5. 薩爾曼·可汗的工作經歷
2002年6月到2002年8月,施樂帕克研究中心暑期實習生。
2003年5月到2008年4月,沃爾基金管理公司對沖基內金高級分析師容。
2009年,Connective Capital Management, LLC,高級分析師。
2009年9月至今,可汗學院執行理事。
6. 可汗學院怎麼用Collections怎麼用
1、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主旨專在於利用網路影片屬進行免費授課,現有關於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機構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齡學
7. 我們怎麼能看到薩爾曼可汗的數學視頻
網路網易公開課,裡面有可汗學院,那裡面有
8. 可汗學院的學院影響
舉兩個例子說明其影響力:
比爾蓋茨是狂熱的粉絲
可汗成為美國數學教育的寵兒,受到許多科技領袖的熱捧。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國的數學教育有多糟,而數學水平的高低對於美國的未來又有多重要。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結果中,美國的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排名全球第52位。
2011年3月,可汗在加州舉行的TED大會上發表演講,全體聽眾起立鼓掌。比爾·蓋茨當場上台,就可汗的項目與之交流。
蓋茨可謂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曾經花費很多時間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可孩子們總是聽得懵懵懂懂。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汗通過短短12分鍾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後來,他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可汗,邀請可汗到微軟公司面談,並通過基金會向可汗捐款150萬美元。「我認為,薩爾曼·可汗是一個盡一切所能利用技術讓更多人學到知識的先鋒,」蓋茨說,「這是一場革命的開始。」
2.谷歌注資200萬美元
谷歌也是汗學院的支持者。2010年9月,谷歌發起「十項目」競賽,為5個「可能改變世界」的組織提供總額1000萬美元的獎勵。可汗學院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200萬美元注資。
美國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及其妻子安是可汗學院最早的資助者。2010年春,可汗從在線支付平台發來的郵件得知,有人給他的賬戶注入了1萬美元,捐款人是安·杜爾。
他寫信致謝,稱這是他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並表示如果可汗學院有校園,他樂意將第一座教學樓以安的名字命名。
安不相信區區1萬美元竟然是最大一筆捐款,旋即又慷慨地掏出一張10萬美元支票,堅持要給汗發工資。此後,她成為汗學院的「拉拉隊長」,並且經常拜訪汗的辦公室,「有時甚至會帶來蛋糕」。 (來源:MBA智庫網路)
9. 可汗學院
這位「可漢老師」所教學的方法,就是在YouTube的上面開一個叫做「可漢老師學院」(汗學院)的頻道,不斷的錄制免費的影片上線給其他人看,他什麼都教,從數學,物理,化學...一直到理財,人生。最最重要的是,他這些教學影帶,他自己從來不出現在鏡頭前面——
那麼,是誰出現在鏡頭前?
答案:「沒有人。」
這些影片,全都只是一些線條,文字,配上可漢老師的「旁白解說」。這位「可漢老師」教學的方式,就是在一塊觸控面板上面,點選不一樣顏色的彩筆,一邊畫,一邊錄音,電腦軟體會幫他將他所畫的東西全部錄下來,最後再將這一則錄下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一切就大功告成了。算算成本,一個Camtasia錄像機只要200美元,觸控面板Wacom的竹木片只要80美元,而他使用的SmoothDraw3則是免費版本,就這樣錄,每一則影片大約是十分鍾左右,剛好符合YouTube的時間長度限制。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最近看了好幾部YouTube的影片,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吸引人的。他們有的是在白板上面畫,所以看得到畫者的手和頭,有的沒有配聲音,只有配音樂。如果將這些動作視為「博客」的一種,那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歸類」他們——他們絕對不是文字,而他們雖然是以影音視頻來傳播,卻和平常的影音視頻博客有很大的差異,他們不露臉,通常也不是靠臉龐或聲音誇張的在形容某些事情。這些特殊「博客」的共同特色就是——他們總是將他們要說的事情「整理「得很好。他們可以將一個主題,可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事,利用線條和文字,很有條理的鋪陳出來,讓網友看了頻頻點頭!有的時候還感動到必須定格再拉回去「重看一次!」可見這種「拍法」有某種鬼魅般的吸引力。
根據維基網路「,可漢老師」全民叫薩爾曼汗,印度裔,父母自小離婚,父親在13歲就去世,由單親母親撫養長大,但自小就課業優異,後來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大學在那邊雙修念數學和電機電腦工程,然後是再念了一個電機電腦工程碩士的學位,工作後還去念了哈佛的MBA,就在他還在上班,就學的期間,他從2004年就開始教他的小侄女數學,你想想,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系畢業的來數學!他的教學深入淺出,直入重點,教得不錯,其他親戚也跑來求求他也來「拯救」他們的小孩,於是可漢老師覺得,乾脆就錄成YouTube的影片放在網路上給大家看好了,就這樣一路錄下去了。可漢老師在YouTube的的影片,每個月成長不多,但就穩穩的10%,10%,這樣長上去,他的名氣愈來愈大,他的影片愈來愈多人觀賞,結果,2009年可漢老師竟將他的金融界工作辭掉(他們是這樣寫的,但也有可能是碰到金融風暴減薪裁員),於是,可漢老師今年33歲,已婚,家有一個幾歲的小寶貝,每天就待在家裡,專心在錄制這個「可漢老師學院「!幾年前,在媒體披露後,可漢老師還接到了知名公司37Signals的的公益捐贈,還有知名創投家約翰•杜爾,有趣的是,他們都只捐一點點,譬如10萬美元之類的,因為投資人也看到,可漢老師的這個「難以歸類」的特色,大概也只有他本人做得到,所以只願付夠多的錢讓可漢老師可以不必上班,在家自己錄影,繼續慢慢的擴大他的「可漢老師學院」。
可漢老師認為,在網路上教學,人不必站出來,像他一樣這樣寫在板子上,給觀眾看,就會有一種好像可漢老師就在你身邊,和你一對一教學,那種「家教」般的親切感,不會有老師的壓迫,威脅。記者跑去訪問一些小朋友,譬如11歲的小朋友就說他從可漢老師那邊輕松的學了基礎算數,還有牙科醫生說可漢老師可以去得諾貝爾獎了。有的大學生說,在大學課堂得念整個學期才會懂的微積分,他從可漢老師那邊才花幾小時就有了通盤的了解!
目前,可漢老師在YouTube的已經錄了高達1516則以上的影片,到了去年底,「可漢老師學院」的影片平均每天得到3萬5千次的新瀏覽,總共有1600萬次的瀏覽,他在faceboook上也有近二萬個粉絲。算是一個小小的「一方之霸。」而且,自從可漢老師辭去工作後,他的「使命」更清楚——他希望製作,高品質的免費教材給全世界上的所有人,他已經將他的影帶全部另錄下來,製作成DVD,「免費」寄給亞洲,拉丁美洲,非洲的其他國家的貧困村莊(只是我不知道他們怎麼會懂英文)。下一步呢?可漢老師還不滿意,他希望再涵蓋「更多的主題」,事實上,他希望能涵蓋到人生的「每一個主題」!
有趣的來了。可漢老師的成功,讓我想起一些其他的感想——
如果可漢老師的這些教學影片拿出去,然後他說,他希望涵蓋到人生的「每一個主題」,我發現,在專業的所謂的「教育專家們」眼中,可能會有以下的問題:
第一,他並沒有用到傳統認定的「線上教學」:所謂「電子學習」,為何要投資大量的錢下去?做出一個很炫的系統?因為他們強調線上可以做兩件事:第一,讓老師「真實」的站在前面,所以老師有時候還會三維的在前面筆手畫腳,隨時可以定格,倒退,轉到下一章或上一章,但可漢老師卻將教室變成「家教「,也沒有明確分章節。第二:線上教學應有大量的」互動「,聽完一段,就要你寫幾個問題和它互動,可漢老師雖然有一些互動的部份,但主要的教學由於透過YouTube上,其實是完全沒有互動的。
第二,他剛好觸碰到「免費教育」的尷尬部位:可漢老師的做法有一點很有爭議,這點也不能怪可漢老師,由於可漢老師剛好是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有人將它和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教學比較,但事實上可漢老師其實仍握有他這些教材的版權,只不過是定價「免費」而已,因此,可漢老師遭到一些開放教育專家的抨擊,認為可漢老師並不是真正的「開放課程」,卻搭著媒體對「開放課程」的贊譽,搭免費的順風車。如果可漢老師不是「開放課程」,那他到底是什麼?
第三,他的課的「系統」不夠強烈:目前可漢老師東拍一部,西拍一部,並沒有勾成一個系統,這是做任何「學院」的「大忌」,畢竟開一間學校或補習班,最重要的就是一隻牛剝好幾層皮,課程是永遠上不完的,才能一直不斷的上下去,但可漢老師他愛拍什麼就拍什麼,甚至還不是給同一個年齡層的,一下拍給10歲看,一下拍給20歲... ...所以,這些影片只能稱得上是「演示」影片,在網路上讓人看一看之後很想再繼續看,至於「繼續看「的部份,可漢老師還必須花很多很多的時間才能」補「得完。
第四,他難以建立「品牌」特色:雖然以畫畫來教學是很有特色的事情,或許其他人難以講得像可漢老師這么好,但,這種「特色」坦白說,若是用心起來,誰都可以模仿!說不定有人的剪輯技巧比可漢老師還高招,那可漢老師就被「比」下去了。因此,可漢老師從頭到尾沒有露臉,可能是一個「敗筆」,因為,只靠一個聲音和一支筆,讓人難以建立長期的感情!
換句話說,可漢老師雖然好像為線上教學帶來一股新勢力,但,他難以被「歸類」,無論歸到哪一類,可漢老師好像都有一些「缺角」。
但是,他卻讓每天3萬5千人,上來觀賞!
大家都喜歡他拍的東西!
最近和人聊天,有一位女性友人說,她男友抱怨她變了,他說比較喜歡「原味」的她。可是,她也說了一句很值得深思的話,她說,雖然她男友喜歡她原味的樣子,但他卻常常說,像你這樣的身材,「應該」穿怎樣的衣服... ...。
這好像父母告訴小孩,沒關系,忠於自己,就選你自己喜歡的科系!但同時又告訴他,你從小的數學比較好,所以你可以參考那些理科的做法... ...。
一旦我們開始試圖將某件事「歸類」,然後去「比較」,那,就不是「原味」了。我發現,反而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的定位不太清楚?甚至被責罵「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定位在哪裡「?但其實那種定位,才叫做」原味「。
可漢老師的教學方式,憑一個人之力,就可以顛覆整個數位教學,線上教學十年來花了幾十億都砸不到的「程度」,正是因為他的「原味」。也正是因為其他人一開始都要將自己歸類,所以就算原先的點子很好,走著走著不自覺的失去了「原味」。而可漢老師呢,其實也沒有想要將自己和其他的課程比較,畢竟一開始他就只是想要教好親戚的孩子而已,他只想要做到其他課程做不到的,並不是要與其他課程競爭的,因此,他一開始沒有「歸類」 ,後來也沒有「歸類」,變成一個「四不像」,於是就變成了前所未有的「可漢老師」了。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原味」,原味的發揮,堅持拒絕被「歸類」,只有無法被正常歸類的異類,才是真正的純正的「原味」!
10. 可汗學院對中國的孩子有用嗎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一家教育性非營利組織,主旨在於利用網路影片進行免費授課,現有關於數學、歷史、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的內容,教學影片超過2000段,機構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齡學生的學習速度。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通過在線圖書館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該項目由薩爾曼·可汗給親戚的孩子講授的在線視頻課程開始,迅速向周圍蔓延,並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 創始人可汗老師全名叫薩爾曼·可汗,孟加拉裔,自小課業優異,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大學雙修數學和電機電腦工程,工作後讀了哈佛的MBA課程,可汗老師什麼都教,從數學,物理,化學,一直到理財人生,但他自己從來都不出現在鏡頭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