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互動教學方法

互動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1-01-16 22:58:07

A. 互動式教學法的互動教學類型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回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答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設備進入課堂教學,它使傳統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一體化優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於課堂環境的變化,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也使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於進行。有了多媒體設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跟放電影一樣,不需要課堂講解了。我認為先進的設備僅僅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的主導地位絕對不能動搖。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會淡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B. 如何提高課堂互動的技巧

課堂有效互動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必然要求,課堂互動的活躍性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互動呢?
一、轉變教育思想觀念與態度
教師如何認識教育活動,如何看待自己的學生,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師身份,這些教育觀念問題是支配教師行為的內在動因。良好的互動必須建立在教師的平等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意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意識上。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識,教師的職業精神與道德修養是形成教師對待課堂互動態度的主要因素,沒有教師職業修養的提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教師只有持續不斷地提高專業水平,加強專業修養,才能更好地溝通與互動,促進課堂的持續改善。
對於遇到各種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學習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並相信包括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內的每一位學生都具有得到較高發展的潛能,只有這樣,教師才可能發現學習困難學生的閃光點,建立良好的互動基礎。
二、採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對課堂互動的設計和要求是不同的,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改進課堂互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構建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如身臨其境的現場教學,引人入勝的情境教學,生動具體的演示教學,都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通過教師實現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否實現互動還有賴於教師的工作。針對目前課堂上與部分學習困難學生互動溝通困難的情況,可以選擇分層教學方法,,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盡可能相協調的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施教,在課堂教學及其延伸部分,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區別的教學活動。這些都是促進課堂互動的措施。
三、主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課堂溝通交流的基礎,改善課堂互動必須重視課堂人際關系的改善。教師對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師喜歡誰,大多數學生也會喜歡誰。而師生關系中,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很尊重教師的。除非某個教師為人處事的品德受到學生的懷疑。所以,學生在學校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建立起的,教師要主動創建良好的人際學習環境。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也非常重要,在課堂中,只有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愛,他們才能把這種愛化作動力,克服無助心理,增強自信心理,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
四、運用恰當的課堂互動策略
課堂互動策略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選擇以下課堂互動策略改進課堂互動。一是情感策略,這一策略是通過情感的調節與運用促進課堂互動,如建立合適、積極的教師期望;多表揚、少批評、少懲罰;鼓勵學生自尊、自信;加強非語言交流等等。二是教學策略,恰當運用這一策略是實現有效互動的基礎。如充分了解學生、認識課堂目標與內容,准備教學手段與材料;進行有效提問;提供及時反饋;加強課堂語言修養等。三是管理策略。課堂管理是互動的需要,有效的課堂管理可以促進良性課堂互動,如課堂競爭策略和課堂合作策略。當然,教師在運用課堂競爭,合作的策略時要注意,競爭要有度,要尊重競爭對手,嚴防陷入義氣之爭,鼓勵學生通過合作進行競爭。

C. 四練互動教學法是什麼怎樣進行互動教學

四練互動教學法是中國早教協會主席陸啟勝教授整理和總結出來的。陸教授從教40多年,90%都是孩子厭學,家長厭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抓到孩子愛玩的天性,這是關鍵點,導致孩子有叛逆的想法,家長強逼孩子學,惡性循環,最後孩子跟家長越來越缺少溝通。四練教學法的秘密在於能抓住孩子愛玩的天性,在0-8歲的最佳時間,用最佳的方法幫助學齡前兒童自然學習吸收。
希望城四練互動教學法:
「一練」讓孩子愛看、喜歡看,原來是枯燥的書本,現在是生動的動畫片,他絕對愛看!(看)
「二練」讓孩子聽得懂,原來不管老師上課,點讀機、學習機,都是枯燥、呆板說教,現在換成靈活生動的畫面,配上歌曲音樂,孩子愛看、愛聽,完全沒抵觸心理,聽得進,聽得懂,能理解!(聽)
「三練」讓孩子勤動腦勤思考,像數學類動畫模塊《數學啟蒙》、《數字1.2.3》加減法,隨著情節的開展,它會讓你算算術,做加減法,寓教於樂,一邊看動畫一邊就能大幅提升孩子數學、邏輯能力!(腦)
「四練」讓孩子勤動口、口才好,孩子都有模仿的天性,我們的動畫片角色語言都很兒童化,就像他的小夥伴一樣,主動讓孩子張嘴動口,家長不用教,孩子跟著動畫片主動背英語,背唐詩,背宋詞!(口)
視、聽、口、腦,全部讓孩子發揮出來,這就叫四練互動教學法!!!
視覺刺激孩子右腦,提升閱讀能力!
聽覺刺激孩子左腦,提升理解力!
動畫故事情節刺激孩子左腦邏輯區!
動畫對白刺激孩子右腦語言區!
也就是視覺聽覺+動腦動口。
讓孩子各方面能力全方位提升,充分互動教學。

D.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1.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於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2.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3.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拓展資料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或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

課堂是一種有結構的時期,學生在這個時期打算學習知識。教師或導師會在上課時,教導最少一個學生,甚至更多的。

課堂的英文單詞「lesson」來自拉丁語「lectio」,代表閱讀和說出來。

E. 互動反饋系統是如何支持老師在課堂高效運用教學方法的

課堂互動反饋技術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相關數據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當時有線的系統已經用於生成反饋數據。1996年,美國萊斯大學首次使用無線反饋器,到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的敏捷教學法(亦稱之為「因材施教」)更是得益於這種反饋技術的輔助得以普及推廣。
使用課堂互動反饋系統的敏捷教學法,能及時發現學生理解程度 (理解了什麼,不理解什麼),以及學生對一些重要問題的看法;讓老師了解學生在同一堂課中的學習情況,評估學生的理解程度,糾正學生錯誤,因材施教,滿足每位學生的特殊學習要求。

F. 如何進行有效的互動式教學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追求正互動,避免負互動,使師生在多層次互動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找准「契入點」,借機互動
尋找「興趣點」,以趣引動。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達到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學習《鏡子改變了什麼》一課時,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請八位同學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兩位同學一組,其中一位扮演照鏡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動作自編,看哪兩個同學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學生對四組同學的表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生的猜測,靈活地引出鏡面對稱,從而揭示課題。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徵,由生動活潑的表演著手,喚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課堂設計的初衷。
尋找「探究點」,以研引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新問題、新困惑,並以此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這種時機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在講解物體正對鏡面時像的特點,我組織了如下活動。
師:每位同學對著鏡子,舉起你的左手,鏡子中的像舉起的是哪一隻手?
生1:左手(鬨堂大笑)。生2:右手。
此時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這里,教師正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正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創造「思維點」,以思引動。數學思維的訓練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有些知識中的思維過程比較難以把握。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點」。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我先作教師談話。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麼形狀?然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從「可能性」出發,猜測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狀。再讓學生利用小刀對所帶正方體進行切截,並與自己的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懂得探索數學問題是從猜想開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還需對猜想進行證實。猜想與證實結果的比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創設好路徑,鋪路互動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互動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行為互動是基本的互動形態,指師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雙方是否積極或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情感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雙方學習中是否伴隨著積極的情感。認知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所採用的策略,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是通過一些策略來體現的,認知互動能夠使學生獲取和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我們也就把握了達成師生有效互動的三條基本路徑。
實踐——重探究過程的師生互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現代教學觀也認為,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實踐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踐」為特徵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G. 教學互動的常用形式有哪些

有效教學互動的形式
有效互動不是任由教師控制、單向影響的活動。從師生互動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有效的教學互動有以下三種形式:
1.雙向型
在這種互動方式中,師生之間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等的師生對話形式。
2.多向型
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的是,互動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它強調信息的多向傳遞反饋。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等。
3.網狀型
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教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每個老師都是這張網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范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師生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學習源。這種互動的載體往往是大型的數學游戲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網上互動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這三種互動往往交織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學效果來說,在這三種互動形式中,雙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差,多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網狀互動。
「全員參與、平等信任、互尊互愛、自由溝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動」是我們新課程所要求的互動的理想境界。
教學互動的組織實施一般按以下流程:
(一)互動的預備策略與方法
1.創設利於有效互動的環境
互動理論強調互動是人與環境的作用。因此,創建適於學生互動學習的物理環境(比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燈光、綠化等)和積極的社會心理環境(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前提。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會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有效地開展各種教學互動。在互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互動、創設互動條件、消除互動障礙,努力培養學生樂於互動的態度。
2.預設互動:有效互動的支點
要切實搞好課堂教學互動,就必須要有互動預設。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教材、學生實際、教法等,預設好如何互動引入?何時在課中互動?怎樣互動?在結尾如何互動?是否要延伸互動等問題。預設互動的要點是:「多預精用,彈性設計」。多預精用是指預設時多准備幾種互動方案,在互動的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多元化,但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課堂實際,精挑細選地用。彈性設計是指根據課堂的多變性、生成性,在設計互動活動時要考慮「不同人的發展」而因人設計學習目標,考慮「不同人的認知」因人設計互動內容、互動形式。
(二)教學互動的組織策略與方法
1.疑問:有效互動的起源
問題是學生思維互動的發動機。課堂教學的互動往往就是始於問題、為解決問題而開展的活動。沒有問題的互動就像沒有油的發動機,最多隻是形式上的互動,沒有思維上的實質互動。問題又何來?通常是由教師來提。對教師提問來說主要是注意兩方面:怎麼提和提什麼。有效互動的提問重在引導,要避免大量的一問一答和一問齊答,這會造成互動范圍小、學習被動或互動失真,甚至造出「南郭先生」。提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要利於學生互動、要因人施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情境。
2.對話:有效互動的重要方式
課堂教學是以對話為主要互動渠道的學習過程。所謂對話,是指師生基於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雙向溝通的方式。課堂上互動不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問題就出在對話上。如何才能實現真實有效的對話呢?(1)人與人之間必須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你-我」關系。特別是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觀念平等、人格平等,要盡量保護學生的創新靈性,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2)給學生平等的話語權。這要做到: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意見,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發表意見。
3.合作:有效互動的特點
教學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合作是教學互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教學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師生、生生有效合作,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1)合作前的獨立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後,討論才能深入,才可能有思維碰撞的火花。
(2)合作中的啟發、引導、調控是關鍵。當學生在合作中有困難、有疑慮時,教師要及時啟發引導。對合作中個別學生或小組有獨到見解和創新思維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在合作過程中,還會出現優生佔主角甚至沒有合作的現象,這時教師要積極調控,比如在交流時間、小組人數、組員結構、任務分配等方面作適當調整和控制。教給學生有效的合作技巧,如傾聽、相互信任對方、相互鼓勵支持等。
(3)合作後的評價、歸納、提升是重點。對合作中表現好的個人或小組及時肯定表揚。對合作中並沒解決的問題或生成的新問題,教師要闡釋、歸納和提升。對個別運轉不好的小組,還要在課後進行師組互動了解原因。
(4)設法在課外建立「師生互動場」,(類似課外輔導小組)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中的難點問題,這也是加強師生互動的良策。
4.做中學:有效互動的新形式
「做中學」就是將學習對象作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對象,通過自己(獨立或是幾個夥伴的)探索性活動,包括操作實驗、合作探索、預測假設、共享交流、嘗試修正等一系列主體性的活動,來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做中學」大多是在學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賴而又相互約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動。
5.非言語溝通:有效互動的重要手段
有效互動不是單一的依賴語言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除了言語溝通之外,還有大量的非言語溝通。比如課堂上的體態語言交流(如眼神、手勢、身姿、頭語等)、書面語交流(如評語、作業批語、留言本、數學日記、網上的交流等)。數學學科本身較抽象乏味,但在互動中加入非言語溝通,就會使枯燥的互動頓生生命活力,其互動效果自然妙不可言。不過運用體態語時,要注意:(1)要恰當准確,自然得體。(2)要協調一致,整體配合。體態語與有聲語言、體態語各類型之間互為補充、相互配合,才能更具體、真切地交流互動。
6.信息技術:創新互動的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背後凝聚著強大的價值訴求:平等、溝通、透明、快捷、共享、互動……信息技術的發展理念與互動理念是如此的一致,這不由地讓我們想到:通過網路的載體(如組建QQ群、建立教育博客等),在所有的學生、教師之間構建一個虛擬又實在的「互動社區」。在這個社區,所有人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他們都是主人,他們之間互為主體,可以「無所顧忌」地交流,這樣建立的互動是不受任何時空限制的。我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是為了更好地互動,讓人們在共享、互動、開放的狀態里形成與他人的和諧關系,我相信這是我們將來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
(三)互動的完善策略與方法
抓好互動的幾個「度」是有效互動的關鍵。由於師生背景和認識各不相同,在教學中只有適「度」互動,才會產生有效的互動。
1.互動的廣度
實際教學中互動的廣度往往不夠,主要有以下原因:受題材限制(范圍小或難度大等),學生施展不開;怕犯錯,被取笑;沒有足夠思考時間;沒有平等的發言機會等。為此,在教學互動中,一方面要善用教材,分層次挖掘合適的題材。另一方面,在互動時要積極引導、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創設寬容和諧的互動氛圍。要使每一位同學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議、有所獲,確保學生全員互動、全程互動和有效互動。
2.互動的深度
要真正使數學教學實現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心靈的契合和理性的升華,就必須要關注互動的深度,即不僅要進行數學知識層面的互動,而且也要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思維過程、情感體驗的交流。
3.互動的延展度
實際的教育不限於學校不限於課堂,因此互動也不止於課堂。作為課堂教學互動的延伸,課外教學互動的時空更大,教師要積極建立課外互動的機制。如引導學生建立互助學習小組、課題興趣小組、教學日記的交流互動等。此外,我認為家校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若能建立起有效的互動,也一定能促進學生良好互動習慣的養成,達到以互動促互動的效果。

H. 分組互動式教學方式有什麼收獲與建議

作為「少教多學」課題研究的參與和實踐學校,本人所在的學校要求老師按照學校選定的一綱兩案和六個環節進行備課和上課。
一綱就是預習提綱,兩案就是教案和學案,六個環節就是復習導入、明確目標、檢查預習、分組討論、交流展示、課堂檢測。
課堂形式也略有變化,並桌子按小組圍圈而坐,每組六人到八人,每組一個學習組長,負責交流討論等。無論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都做好了分組互動的准備。
動起來的學生也很配合,圍圈而坐,都顯的樂呵呵的,整學期都是這樣上課的,一直到期末考試。
二、分組互動進行時
上課環節一:復習導入。某組的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流利地演說著她的導入詞,基本滿意。
環節二:明確目標:按照學案目標明確。學生無異議。
環節三:檢查預習:學生進行,教師巡視看似熱烈,基本能把提前布置的預習任務完成。
環節四:分組討論:學生質疑就是那幾個肯動腦筋的學生,其他的質疑不出的問題,平時活躍分子則是離題千里得質疑一番,增添了課堂的活躍氣氛,也使許多同學開懷大笑,老師還需引導平息,結果許多同學還是希望老師提問題他們進行回答。如此這般,這個環節也算進行完畢。
環節五:交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在座位上或到黑板前講解或演示,進行全班的展示和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老師適當進行指導,突破重點難點。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是老師引導較多,學生進行的有許多還不在點子上。
環節六:目標檢測。五分鍾的檢測,主要是鞏固最基本的知識突出重點知識,有時和練習作業結合在一起進行。
三、感受總結
1、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改變了,小組的活動成了課堂的活動中心,學生的自主和自由並存,出現了新的課堂管理的問題。學生交流方便了,自然也就隨便了些,自由說話也會多,受影響和影響別人的現象也多了。正如一個同學在周記里寫的:「分組學習後學習有所下降,左邊坐個學霸,右邊坐個學渣,他們只要一動,我就注意他們……」這說明分組對於有些同學確實有些影響。需要更加細致的課堂管理措施才能把這種影響的負作用降為最低。
2、對於教師而言,備課和掌控課堂的要求更高了,備課必須要考慮課堂每個環節學生的生成問題,課前要精心設計每一項活動,課堂上可能出現多種情形需要准備多種處理預案,但這也有利於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
3、分組互動教學要加強小組管理,把這種教學方式建立在小組管理的基礎上,使小組管理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長效性。一組為單位提問、討論、講解、檢測評價,真正做到生生、師生的親密和諧。
4、可以擴大學生空間,學生不但可以參加自己組的活動,還可以根據需要參加其他組的活動,形成生生、生組、組組的更加廣泛的交流方式,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參加體驗,廣泛參與,廣泛受益。
5、要分組互動的真自主,不要放任自流的真自由。分組教學,一個組的學生都圍成了圈,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自主能力強的學生肯定會更好,自主力差的學生不但會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會影響別人,形成這種學生的真自由,將必造成課堂的假自主,這樣的話,這種教學形式也會走向失敗。
6、力避假合作、亂探究。
如有些學生借機討論與課堂知識無關的內容;男女同學之間有些不好意思或小摩擦,課堂秩序混亂。優等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好說的同學圍繞問題說個不停,佔用了大量時間,而內向的同學不願意或沒有機會來表現;學困生處於從屬或被忽略的地位;分組時與自己不喜歡的人分到了一組,產生抵觸情緒;討論問題時,雙方意見產生了分歧,爭得你死我活,顯得一片混亂。
或者是學生沒有討論的興趣,羞於表達,把自己展示看成是有損自尊,使教學效率變成事倍功半,更不要說高效了。
最讓人惋惜的是學生在討論中已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可教師往往不敢深度的觸及課堂上這種生成性的教學問題,怕這怕那,讓本應異彩紛呈的大好時機失之交臂。最後還是由老師作結,或是繞彎讓學生勉強得出「結論」,有些應付走形式的感覺。
分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目的是要課堂更加的高效,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教師的角色變得更加多元,而多元的角色本身就是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
7、效果反饋
形式上,本校的做法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認可和推崇,還應付了幾個學校的聽課借鑒和交流。交流中老師們打開心扉,進行了開誠布公詢問答疑。正如本組交流的結果總結:我們遵照學校的布置進行一綱兩案六環節的分組互動式教學嘗試,實則是被逼無奈而為之,得到了一些經驗和嘗試總結,但還需長期的時間和完善才能知道這樣做是否高效。
實質上,老師除了增加了些疲憊和精神壓力外,只能做好持久性的應付准備,只希望在疲憊和精神壓力下盡快的得到學校和自己能夠得到的良好效果。
學期結束的期末考試結果顯示:教無恆法,付出有恆得。新的教學方式的嘗試可以實踐,也不是疾風暴雨式的推進而很快地顯出效果的。
8、感受
課題研究使我們教師務必實踐和參與的必修課,是一項長期艱巨和要有耐心的實踐活動,一定要順勢、慎事、穩步地進行才是。探索的路也還很長,更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智慧和心血去實踐它,讓我們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去讓它發揮更好的作用.

I. 如何進行互動課程的教學設計

1、作為教師,首先考慮:
學員(上級,平級,下級;系統內,系統外;內行,外行;本區域,外區域等)
班次(大,中,小;我方主辦,協辦,受託等)
課程目標(知識,技能,態度;基礎性,提高性等)
課程結構(導入,深化,總結等)
教學方法(講授,研討,案例,模擬等)
教學工具(案例,場景,問卷等)
教學條件(多媒體,桌型等)

2、課堂教學供求關系分析
我們能提供的是:理論演變的歷史和過程;理論體系的主要框架和構成要素;中央的新思考和新要求;理論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學員關注的是:新形勢新任務對本部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實現這些新要求的思路和辦法;具體工作中人、財、物等重要資源的獲得途徑與方式;如何處理改革帶來的陣痛:上訪、人員安置等
結論:教不了。怎麼辦?對策:①咨詢;②共同學習、研究、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3、基於幹部學習特點的培訓
以問題為導向;以學員為主體;以發現式學習為主要方式
核心理念:助人自助。
基本方式:互動。

4、互動教學的現實基礎
基於已知的未知;基於已會的未會;基於已行的未行

5、培訓教師角色
教授?專家?;主持人;培訓師;服務員;同學
關鍵詞: 平等;參與;研討;共進

6、互動教學的關鍵:教學內容選擇
不講什麼?學員知道的;學員能講的(在催化的基礎上); 針對學員自身「問題」的(設立場景,促使學員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學員關注度差的;體系龐大、觀點紛雜、一次學習接受不了的(「少則得,多則禍」 《道德經》);……
講什麼? 學員不懂又必須講的知識點(少而精,不必成「體系」);分析、思考問題的範式、框架;學員討論中需要回答的問題

7、教師如何控制討論進程?
採用結構化研討方法;用眼神與學員交流,但不參與討論

8、如何回答、點評學員的問題?
簡單重復問題;與提問者進行確認;回答、點評盡量簡短;一次只反饋一兩個問題

9、遇見「敏感性」問題怎麼辦?
懸掛假設,深度探詢,讓真理涌現;切記,即使准備再充分,也不直接「戰勝」學員,更不要打的對方體無完膚;有效運用「集體學習」的力量;檢討從「我」做起;對事不對人。

10、培訓環境設計
相互尊重的氣氛;合作而不是競爭的氣氛;支持而不是評價的氣氛;相互信任的氣氛;快樂的氣氛;有人情味的氣氛

11、延伸
從一堂課到一個項目,原理是一樣的。
教學無處不在

12、小結
基本的姿態是研討而不是「教給」。
作風要朴實,追求要高尚。
誠實和建設性是最終贏得尊重的法寶。

閱讀全文

與互動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