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花點心美術教案

花點心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6 18:53:17

㈠ 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1.游戲中質疑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㈡ 假如我是巨人 是哪個版本的美術課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游戲中質疑</ol>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㈢ 假如我是巨人美術課教師怎麼示範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教學論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推進學習的是問題。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美術學習是一種創造藝術形象的實踐活動,需要學生將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就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問題意識不僅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前提,而且還是學生理解和再現知識的前提。作為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大腦中充滿疑問,使問題意識成為學生的基本意識,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弘揚人的主體性,創造性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任何學習願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適當設置問題情境,學習內容對學生會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及學生實際設置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是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矛盾生疑


在美術學習中,學生有很多產生疑問的地方。「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比較、思索、發現,才能夠真正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進而領悟、內化為自己所有。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求知識,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矛盾情境,使學生在「疑」中思,「思」中學,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求知動力,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小學二年級第四冊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巨人,編一個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表現出來。於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對比成為這一課的難點。為了既化解難點,又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備課到上課,應始終有目的地把握學生認知中產生的沖突,引導學生不斷揭示矛盾、不斷解決矛盾。教師首先用課件顯示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是正常環境,另一個環境中的人和樓房、樹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後讓兩個一模一樣的「小孩」分別進入到兩個環境之中,於是對比下的矛盾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同樣的人進入不同環境就會不一樣,進入矮小景物的環境中就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巨人?」進而引發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經過分析、討論,他們了解到畫面的背景與人物的對比作用。再如一些繪畫知識的課,如《讓畫面更合理》(六年級上冊)一課我設計了用同樣的靜物和不同規格的紙來拼擺的方法,顯示矛盾。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為什麼同樣的靜物在不同的紙上或不同的拼擺方法所呈現的構圖有的合理,有的卻不合理?什麼樣的畫面是合理的?……設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質疑興奮點。實際上,在這種矛盾情境中發現問題的意識是學生潛在的天性,只要教師能有效挖掘這種潛能,就能使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從個別看到一般,從現象透視本質,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創設矛盾情境,引發學生萌生疑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2.激趣引疑


學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產生質疑的心理原動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教師要善於創設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情境,在激起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引導學生質疑,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在學習《多彩的拉花》時,上課伊始,教師拿出一張彩紙,故作神秘地翻轉折剪,在實物投影儀下打開成絢麗的拉花,學生們頓時發出一陣驚呼,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油然而生。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探索慾望也很強烈。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式樣的拉花,自由結合成組開始研究,並不斷提出問題:為什麼平面的紙會變成立體的?什麼樣的剪法才能使紙拉開?怎樣拉得更長?什麼樣的剪法能讓拉花更漂亮?……整節課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問題不斷涌現。《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教師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給學生出示了拓印樹葉作品,問題立刻產生:拓印畫中用什麼材料和顏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藉助樹葉的形狀去進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級上冊)等課中,教師設置了趣味情境,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裝飾毛衣或水杯?他們的裝飾部位在哪兒?可以用哪些圖案讓毛衣更新穎,讓水杯更美?……漸漸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在興趣的激勵下被喚醒和鼓舞,並不斷發展,促使他們保持思維的活躍。


二、創造氛圍,在探討交流中強化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教」,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提出,由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話語權」,學生則處於「失語狀態」。這樣的課堂教學不能給全體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問題意識及學習能力的形成。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踐表明:人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力才容易被激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


  1. 游戲中質疑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為學生營造游戲氛圍,讓學生玩起來、動起來,在游戲中質疑。例如,在《讓我的飛機上藍天》一課學習時,在學生製作紙飛機後,讓學生到操場上放飛。放飛過程中,他們發現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飛機能飛得遠?什麼樣的飛機飛起來更美觀?再如《大家一起畫》一課,學生們以「水」為材料,以小組合作形式在操場的地上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把學習內容全盤托出,更沒有掰開揉碎地講解繪畫步驟,手把手教授繪畫方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給他們營造了一個游戲的氛圍,和他們一起「玩水」。有些在課堂中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的學生,在游戲中卻是那樣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地出謀劃策,得到了老師的贊許和同學的認可。在《有趣的噴繪》、《奇妙的紙疊浸染》、《塗色游戲》學習中,教師給他們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讓他們去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提出:噴繪時刷子和紙要有多大距離?怎樣使色點均勻?顏色中要調多少水?紙疊浸染中紙的折疊方法、染色方法和圖案有什麼關系?怎樣能使色彩相混合並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學生在游戲中問題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操作中釋疑


操作與思維是一對鏈環。思維活動促使學生將外部操作活動內化,由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的形象思維,再轉化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在教學中,有意識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讓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習第一冊《泥巴真聽話》時,教師給學生設置了嘗試操作的氛圍,把泥土和水交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操作,合成軟硬適當的泥團。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邊嘗試邊思考。實踐中,問題應運而生:泥巴為什麼不 「聽話」,有時太軟,有時又太硬?怎樣才能使泥巴「聽話」?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團的軟硬才恰到好處?在學習《巧妙的布貼畫》(四年級下冊)時,教師也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操作氛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大大激發,積極思考、發問:不同質地、不同顏色的布適於表現什麼樣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現出風吹來的感覺?……就是在這樣一個自由操作、探討交流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不斷提出質疑,並尋求解決方法。此外,《彩色鋸末畫》、《泥塑形象》、《紙立體物的聯結》、《花點心》、《太陽》等這類操作性強的課,也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嘗試實踐的氛圍,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而且要讓他們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過程,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和合作精神,既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又豐富了實踐活動的內涵,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 延遲判斷,保護學生問題意識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個平庸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優秀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也認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做出分析判斷,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勇於標新立異的科學精神,需要教師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積極啟發引導。教師要延遲判斷,給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空間,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來的創新思維受到抑制。


以《彩色鋸末畫》(四年級上冊)為例,在嘗試操作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粘貼鋸末時先粘貼哪個部分更便捷,畫面更干凈?」此刻,教師不需要立即判斷並回答,而是讓學生在嘗試中總結。學生們沒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經過動腦、動手、探討實踐,他們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淺色部分;先粘面積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觀干凈。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延遲判斷方式中,就會勇於發現自我,表現自我,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強烈的問題意識。


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可見,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但是在此過程中,只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巧妙引導,問題意識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紮根,課堂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是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也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特點,通過美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那麼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下面就我近幾年在從事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慾望


許多實踐證明,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兩種:一是認識,二是興趣。興趣支配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注意力集中而穩定。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諸,不如好諸。好諸,不如樂知諸」。學生的興趣調節著情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表現出巨大的熱情,從而在快樂中學習。所以我很重視每節美術課教學畫前准備階段。我用「童心」去想兒童所想,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激發兒童創作的慾望,讓兒童頭腦中有鮮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兒童產生內心的創作沖動。我採用許多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如對季節特點的觀察,就讓兒童身臨其境,觀察體驗;帶孩子去郊遊尋找秋天的足跡……回來後讓兒童把自己畫進美麗的畫幅中,不僅讓兒童去捕捉、感受物體瞬間的變化,還讓兒童作長期的觀察。春天,讓孩子自己種花、種草,看小草是怎樣鑽出地面的,校園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樣由含苞到開放的 。蝴蝶、蜻蜓長著幾個美麗的翅膀……另外,我還採用了其他的形式,諸如聽音樂、玩積木、講故事、說寓言,看錄像、拼圖、製作CAI課件……通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這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通過大量積累材料,使學生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我們要樹立新的教育觀,積極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現代教學方法,引導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圍繞學生這一基本需要,為學生多提供創新的機會。在美術教學中,我常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如「用畫筆美化我們的校園」活動,號召學生在教室外的瓷磚牆壁上繪出美妙的圖畫,美化我們的環境。同學們個個興高采烈,手揮畫筆,盡情的用畫筆創造者美、展現著美,無拘無束地發揮著自己的豪情,這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施展了他們的美術才能,而且樂此不疲。我們還經常搞一些畫展:「我能行」、「我畫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術活動。這些活動給了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是一種以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斷地去誘導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徵的教育。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構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選擇學生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並能讓這種慾望保持長久。我們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學都必須有學生的參與才能取得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在湘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蔬果的聯想》一課中是這樣做的,導言之後讓學生看了《青蛙與荷花》的圖片,使學生了解到「青蛙與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狀、色彩、紋理等進行聯想創作出來的。「荷花」是以切劃手法為主造型處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組合為主造型表現的。學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豐富性。我繼而拿出三個形狀各異的白蘿卜提出問題:「看看這些白蘿卜,你想到了什麼?你會把他們作成什麼?」有的說:「我要把他們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說:「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鴿。」有的說:「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學們的想像力很豐富,也能恰當利用材料造型。那我這里有個紅蘿卜、南瓜,誰能把它們巧妙的搭配起來?」馬上就有學生說:「我把紅蘿卜做成衛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啟發,創新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培養和發展想像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不讓學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這樣去畫」「不能胡思亂想,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等,這樣學生作畫緊張,感到美術課枯燥,觀察遲鈍、思維滯塞、作畫小心,這就限制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有時候學生的「胡思亂想」就是學生閃動創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術課外小組活動之中以提高審美素質為主線,提高造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從不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加給學生,讓每個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善於觀察,勇於表現,敢於標新立異。經常帶學生進行寫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比較,動腦筋去思索怎樣進行繪畫創作,並教給他們學會了各種適合孩子們運用的繪畫技法:如水墨畫,兒童畫,吹塑版畫……在繪畫創作中,尋找最佳的構圖及最合適的繪畫形式。對於學生的神奇想像,教師要充分理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的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實踐證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對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能力和繪畫水平,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花點心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