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說出京劇中的板眼是什麼意思
京劇中的板眼,簡單而言就是戲曲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術語中就把強拍回稱為板,而把弱拍或次答強拍統稱為眼,合稱板眼.
一個小節即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別稱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無眼(一拍子,或稱流水板);無板無眼(散板)等.
❷ 戲曲中的板式、板眼分別指什麼呢
板眼
板眼
中國傳統音樂中節拍形式的通稱。其種類有「一板
一眼」、「一板三眼」、「有板無眼」、「無板無眼」
等。
一板或一眼都是 1拍。在一般情況下,板位相當於
今國際通行記譜法的強拍位置,眼位則相當於弱拍位置
(只是位置相當,並不都意味著強弱規律的相當)。
一板一眼的節拍形式,稱為「一眼板」(相當於2拍
子)。其板位在第1拍,眼位在第2拍。
一板三眼的節拍形式,稱為「三眼板」(相當於4拍
子)。其板位在第1拍,頭眼在第2拍,中眼在第3拍,末
眼在第4拍。
有板無眼的節拍形式,稱為「流水板」(相當於1拍
子)。每拍皆為板位,但不能理解為每拍都是強拍。
無板無眼的節拍形式,稱為「散板」。亦即自由節
拍形式。
板有「實板」、「虛板」(「腰板」)的區別。打
在樂音發出同一時刻的板稱為實板;打在樂音未發出以
前、或樂音發出後延續過程中的板稱為虛板(腰板);打
在自由節拍樂句音末的板稱為底板。同樣,眼也有「實
眼」、「虛眼」(「腰眼」)的區別。
在傳統的聲樂曲中,還有以兩個三眼板組成的節拍
形式(相當於8拍子),稱為「贈板」。
板眼的符號,在工尺譜中通常以「、」或「×」(板)、
「○」(眼、中眼)、「●」(頭眼、末眼)「—」或
「└」(腰板、底板)、「△」(腰眼)等表示之。
❸ 京劇小嗓的發聲方法
要唱好小嗓(也叫假嗓子或陰嗓),需掌握用氣、發音、咬字、吐字技巧。
一、咬字、吐字的練習方法
1、字頭一出來,就要把音立住。發音時嘴型要張圓,上齶與軟齶同時上抬,下齶不用力(由側面看去是上齶往前,下齶略往後縮的姿勢),舌頭放鬆不要堵住咽門,聲音呈弧形的曲線。
2、咬字、吐字,嘴的動作要快、要玲瓏、敏捷;嘴不可張得過大,口形要美。
3、養成在一開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時輕輕呼氣的習慣,使聲音由輕到重,有鍛煉橫膈膜呼吸的效果;另一方面,聲音由輕到重,不傷嗓子,使它經累持久。
二、呼吸
呼吸其實就是用「氣」,即所謂丹田之氣,實際指的是「用橫膈膜來控制呼吸的方法」。呼吸進行時要慢而且長,呼吸能夠運轉自如,用最少的氣來發音,在鍛煉中提高肺活量,唱起來顯得氣長。用橫膈膜呼吸,丹田發力,氣息會源源不斷的往上輸送,這樣就能很自如的控制呼吸。
三、共鳴位量
共鳴可產生充分的泛音,作用是擴大和美化聲音。其唱時「使喉頭穩定,打開後咽壁,提高軟齶,將聲音送入頭腔」。最好的振動位置是在上齶和咽腔處,發出來的聲音鬆脆、圓潤。這個位置找到了以後,就會使自己整個上頭腔和鼻咽腔都同時振動著的感覺。但需注意,唯一不能同時振動的地方就是喉頭。
以上三種技巧是相輔相成,並且有它們的統一性的。用氣不對就會影響到肌肉緊張,也會影響到嘴型。嘴型不對,韻母必定要改變。反過來如果嘴型不對,或者韻母找不到它應有的部位,也說明了肌肉的控制或者用氣存在問題。
(3)京劇板眼教學擴展閱讀:
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假嗓發音的音調較真嗓為高,非自然的嗓音,發音時,與真嗓相比喉孔縮小,部位抬高,氣流變細。京劇中青衣﹑花旦﹑小生等角色常用之。
其發聲方法講究音色明亮,共鳴腔調節較小,聲波在硬齶及口腔上部振動較多,聲音靠前,聲音顫動幅度較小,吸呼部位較深,講究氣沉丹田,排氣量相對較小。一般地說小嗓是比大嗓(習慣上叫本嗓,就是「陽嗓」)來得窄,但只要掌握用氣、發音、咬字、吐字的技巧,也可以唱得又寬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柔美光潤。
❹ 京劇板眼問題
唱腔伴奏
京劇的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黃」,簡稱「皮黃」。西皮、二黃是兩種腔調的總稱,它們都分為若干「板式」。這些板式都是以一種曲調為基礎發展變化出來的。西皮、二黃都有「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搖板」等板式,西皮還有「二六」、「流水」、「快板」。
西皮類、二黃類的同類各種板式之間,既有聯系,又有不同。不同之處在於節拍的強弱、整散,節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旋律的繁簡等。這些板式既可獨立成段,也可連接成套。不同的板式表達不同的感情。在唱念做打中,唱居首位。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京劇除西皮、二黃外,還有「四平調」、「南梆子」、「高撥子」等腔調。
京劇音樂也是程式化的,各種腔調、板式可以重復使用(當然不是完全照搬)。例如《女起解》中的蘇三唱「西皮慢板」,《汾河灣》中的柳迎春也唱「西皮慢板」。這在歌劇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欣賞京劇需要仔細分辨唱腔的差異。
為了配合表演、描寫環境、渲染氣氛,常常演奏一些器樂曲,這就是「曲牌」。這些曲牌有長有短,有用嗩吶、笛子吹的,有用胡琴拉的,各有各的用途。比如,元帥升帳吹「水龍吟」,迎送賓客吹「工尺上」,靈堂祭奠奏「哭皇天」等。
鑼鼓在京劇中佔有重要地位,唱念做打都離不開它。它的特點是音響強烈,節奏鮮明,用來加強節奏,製造氣氛。比如戰斗場面,如果沒有鑼鼓伴奏,那是不可想像的。京劇鑼鼓有許多鑼鼓點子,叫做「鑼鼓經」。它有一定的打法,但又有靈活性。「鑼鼓經」主要分為開唱鑼鼓和身段鑼鼓。開唱鑼鼓是唱腔前打的鑼鼓,作為先導引出唱腔。身段鑼鼓是配合表演、武打的鑼鼓。
京劇鑼鼓還有個特殊作用,就是用來統一各種表現手段。凡是唱念做打的轉換,舞台節奏快慢的調節,都是靠鑼鼓來完成的。因此鑼鼓貫穿全劇始終。
❺ 請問老師我在學唱京劇時板眼掌握不好,應該怎麼辦
建議用節拍器訓練,跟著節拍器打點,會很有效.掌握和理解了節奏就能很好的駕馭唱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板"。平時必須多聽勤練,增強樂感、節奏感。
❻ 京劇中表示節奏的「板眼」是怎麼看的
拍下去是板,抬起來是眼
❼ 京劇板眼的具體內容是指什麼
京劇中抄的板眼,簡單而言就是戲曲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術語中就把強拍稱為板,而把弱拍或次強拍統稱為眼,合稱板眼.
一個小節即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別稱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無眼(一拍子,或稱流水板);無板無眼(散板)等.
裝飾唱法戲曲演唱方法.又名做腔,耍腔.裝飾唱法有兩種:一種是屬於表情處理的唱法;一種是屬於字音處理的方法.
屬於表情處理的唱法有:(1)寶塔腔,唱腔由強漸弱;(2)喇叭腔,唱腔由弱漸強(3)橄欖腔,亦名棗核腔,唱腔由弱漸強,再由強漸弱;(4)疙瘩腔,拖腔中的各音用連續的頓音演唱.此外,尚有向低漸滑的下滑腔,向高速滑的上滑腔(飛腔),哭泣時的'咽腔',連續顫抖的'顫腔',連續倚音的'點頭腔'等.
屬於字音處理的唱法,或為強調字音的四聲,或為特定的行腔及用腔方法.京昆兼有的(1)嚯腔;(2)罕腔;(3)豁腔;(4)帶腔;(5)墊腔;(6)疊腔;(7)擻腔;(8)揉腔;(9)啜腔.
注:罕腔--------罕字左邊有口字邊.
❽ 京劇怎樣入門,怎麼學京劇
學習京劇老生唱腔要多聽多練、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建議你:回 1,從西皮流水開始學唱,因答為它節奏鮮明,快慢適中,行腔流暢,好學易記。如:《三家店》中「將身兒來在大街口」,《淮河營》中「此時間不可鬧笑話」等。 2,學唱時要特別注意節奏(即板眼)和氣口(換氣的地方),其次是行腔和吐字,盡可能做到字正腔園,即:字頭清晰,歸韻准確,收聲到家。 3,你認為唱的差不多了,可以找位琴師調一調,或找一個票房去試唱一下,即檢驗自己學唱成果,又能得到票友幫助。當你能穩穩當當、字正腔園地唱上幾段西皮流水後,應當說你已經入門了。 4,老生唱腔板式很多,你可以選你喜歡的去學。但最好還是先易後難,先學一板一眼的原板,後學一板三眼的反二黃慢板。如樓上網友提到的《烏盆記》中「未曾開言淚滿腮」。 5,老生唱腔藝術之所以精彩,原因之一是流派紛呈。譚、余、言、高、馬、麒、楊、溪各有千秋,你可以就你最喜愛的流派去學,這需要多聽、多看、多熏陶、多模仿,通過模仿把流派的藝術特點學到手。 好了,再說就是多餘的了,祝你成功!
❾ 什麼是京劇板眼怎麼分辯
京劇中的板眼,簡單而言就是戲曲中的節拍和節奏形式,術語中就把強拍稱為板,而把弱拍或次強拍統稱為眼,合稱板眼。
分辨:一個小節即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別稱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無眼(一拍子,或稱流水板)、無板無眼(散板)等。
(9)京劇板眼教學擴展閱讀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占行)、凈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板眼,為中國音樂構成中所特有,是中國音樂節奏、節拍、快慢、速度的樞紐。唐宋始,以「拍板」節制音樂的進行「節奏」,按文句斷分音樂而為樂句「板拍句樂」,「板拍句樂」即在唱者唱完一文句,在其後出現的一個「空」(即稱「眼」)處下「板拍」「停聲待拍」。
❿ 什麼是京劇的板眼
板就是旋律中的強拍,眼就是弱拍。比如原板就是一板一眼的,相當於2/4拍,慢板就是一板三眼,相當於4/4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