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教師 作用: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是"教"的主體。 2、幼兒 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具體體現: 1)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2)幼兒在學習方式上存在著種種差別。 3、幼兒園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看書概括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包含以下五大領域的活動: 4、幼兒園教學方法與手段 作用: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的中介因素。 具體體現: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以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手段為中介,與幼兒相互作用,促進他們 的發展。形成了由教師的"教"、幼兒的"學"、教育內容和方法手段等構成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 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通過現象描述和案例研討,引導學生理解現代兒童觀。
㈡ 什麼是幼兒園教學活動基本要素是什麼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進行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或稱正式指導的活動。專門的教學活動的存在是幼兒園教育區別於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重要特徵。幼兒園教學活動可採用參觀、實驗、討論、觀察、表演、製作等多種途徑和方法,也可採用全班、小組及個別等多種形式,教學活動的空間也不局限於活動室。 教學活動在促進幼兒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為傳統教學中存在灌輸、說教和無視幼兒的主體性的現象,就否定幼兒園活動的作用。相反,我們應該在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教學觀的指導下,深入研究幼兒園的教學,不斷掌握幼兒園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學。充分發揮教師和幼兒雙方的主體作用,以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激發出具有主體性的幼兒,以學定教,真正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㈢ 幼兒園教學活動概述,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與教學原則有幾方面
第一節 幼兒 ◆教學目標: 1 、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和專業素養要求,能分析評價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能力。 2 、理解幼兒的特性、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幼兒的發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 ◆教學重點: 1、能運用教師能力素質要求的理論分析評價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能力。 2、正確認識幼兒的發展特點,並能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兒童發展觀; 3、正確理解創設幼兒園環境的原則,能運用環境創設的理論分析評價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象。 ◆教學難點: 1 、掌握教師能力素質要求的具體運用2 、理解幼兒的特性及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3 、理解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適宜性原則;理解教師在環境創設中的地位。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結合案例學習,講解幼兒園教育構成要素 【案例呈現】秋天到了,幼兒園里的果樹都掛滿了果實。一場秋雨打落了很多成熟的棗兒,有一天,孩子們在院子里還撿到了一個已經變黑的核桃。孩子們對成熟的果實的興趣,引發了我開展"幼兒園的果樹"活動的想法。這一活動從"找幼兒園結果的樹"開始,巧妙地滲透了許多相關的數學教育內容,培養了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解決生活當中問題的能力。 【問題研討】本案例中有哪些要素構成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各是什麼角色? 【歸納總結】(一)、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教師 作用: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因素,是"教"的主體。 2、幼兒 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具體體現:1)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2)幼兒在學習方式上存在著種種差別。 3、幼兒園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看書概括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包含以下五大領域的活動: 4、幼兒園教學方法與手段 作用: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的中介因素。 具體體現: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以一定的教育內容和手段為中介,與幼兒相互作用,促進他們的發展。形成了由教師的"教"、幼兒的"學"、教育內容和方法手段等構成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 通過現象描述和案例研討,引導學生理解現代兒童觀。 【案例呈現】1、中國少年科技大學第一屆天才兒童的成長經歷極其告誡 1978年,整個中國的報紙、雜志、電視都在報道寧鉑。據當時的報道,寧鉑2歲半時已經能夠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葯,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幾乎一夜之間,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為整個國家所熟知。1998年,寧鉑與程陸華結婚,然後生子、給兒子餵奶、燙尿片、去菜場買菜……婚姻生活似不和諧,於是他醉心於研究佛學。2002年,他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被學校領回去;一年後,他"成功"遁入空門。中國科大第一屆少年班學生寧鉑曾經對老師表示,造成他發展不利的因素有兩條,一是媒體的宣傳,二是他選錯了專業。他說,如果他當時學圍棋或中醫,都會比現在有成就。 2、鈴木的小提琴教育方法片段 在鈴木所教育的學生中,有一個雙目失明的男孩子,父母希望通過音樂給這孩子帶來一點光明,當時,鈴木想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但不知道怎麼指導才好,所以沒有立即同意。到了晚上,鈴木突然覺得有了頭緒:"對呀!不防先使自己處於盲人一樣的狀態。"想到這里,他不由得從久坐的椅子上站起來,關上燈。頓時,屋裡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在這黑暗中,孩子應以什麼作為行動目標呢?怎樣才能給他提供行動的線索呢?鈴木邊想邊摸索著從箱子里取出小提琴和弓,輕輕地試拉起來。在拉琴的過程中,他並不感到有什麼不自由,在黑暗中,弓和弦及間隔位置都清楚"可見"。於是,鈴木確信,不用眼睛,只要把小提琴和身體融為一體,黑暗中的弓柄就會"看得見",這就是孩子學會拉小提琴的重要條件。訓練拉小提琴的計劃開始了。孩子用手拿起弓柄,用弓頂住手指,使弓上下左右移動……僅"掌握"弓的訓練就進行了好幾十次。他在這十分艱苦的磨練中,增強了對弓的感覺,終於"看見"了弓和弓柄。在此基礎上,孩子開始學拉小提琴,一年之後,經過令人十分感動的努力,這孩子與普通孩子一樣,能拉各種各樣的曲子了。 因此,鈴木得出這樣的結論:正確觀察或判斷事物的能力,不是眼力,而是作為開發整個身體能力的內心感覺。眼力只不過是培養人的內心感覺的一部分而已。只要有生命,誰都有開發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即使身體及其他感覺器官有缺陷。但在孩子生命中還蘊藏著不斷彌補其缺陷的各種能力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引發不出來,應該歸咎於教育工作者的無能。
㈣ 教學目標的要素,分別包括什麼
每門具體的學科目標都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即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即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具體而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
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寬容的人生態度。
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可以說,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
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4)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知識;技能;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㈤ 教學活動的根本因素是什麼
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受教者(學生); 2. 施教者(教師);專 3.教學目的;屬 4.教學內容 ; 5.教學方法; 6.教學環境; 7.教學設備。各種具體形式的教學過程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通過一定的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手段為中介來相互發生作用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構成了教學過程的基本因素。他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系。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作用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
在教學過程的諸種因素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以保證教學按照規定的目的、內容進行。為此,教師必須明確教學任務;精通專業,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善於處理教材、教學手段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善於揚己所長,避己所短。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則是學習的主體,起主體作用。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下,才能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轉化。
㈥ 構成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什麼
教學活動的構成要素:
1.受教者(學生);
2.施教者(教師);
3.教學目的;
4.教學內容 ;
5.教學方法;
6.教學環境;
7.教學設備..
㈦ 教育的三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1、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的人。
2、受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3、教育措施(教育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賴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
狹義的教育即學校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業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廣播學校和電視學校的教育等。
它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7)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擴展閱讀
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㈧ 教育活動的四個基本要素是什麼
1、教學設計要以目標為核心
在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中,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優化實現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前必須明確「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師生的活動、教學資源和媒體的設計與選擇、教學策略的確定及其應用,均要圍繞實現教學目標來進行,又都要受到教學目標的制約。
2、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導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其行為和情感變化反映出來,學習最終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因此教學設計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分析,在分析學習者一般學習規律的基礎上,了解學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個別差異等,對學習的外部環境與刺激及其內部學習過程發生和進行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加以統籌分析,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3、教學設計要以策略為重點
教學策略是指在具體條件下,為實現預期目標所採用的途徑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確「要到哪裡去」後,解決「怎麼到哪裡去」的問題。教學策略包括教學組織策略、教學內容傳遞策略和教學資源管理策略三類。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結構程序策劃、教學媒體材料設計與開發等,均屬於教學策略的范疇。在教學設計視野中,教學策略是教學過程的綜合解決方案,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重點。
4、教學設計要以反饋評價為調控
反饋評價是系統科學的重要方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系統只有不斷地更新完善,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教學評價就是將學生的反應輸出狀態與預期目標相比較,看看「有沒有到那裡去」。它通過確立評價指標體系,利用科學方法對收集到的教學反饋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從而獲得對教學設計方案和實施過程進行修改的信息,以使教學更加趨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