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夜書所見古詩教案

夜書所見古詩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5 07:11:42

Ⅰ 《夜書所見》古詩內容是什麼

《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Ⅱ 夜書所見古詩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專燈明。

[注釋屬]

①蕭蕭:風聲。梧:梧桐樹。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④籬落:籬笆。

[解說]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Ⅲ 夜書所見這首古詩咋寫

夜書所見_
作者: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
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
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注釋
①見:古同「現」,出現,顯露。
②蕭蕭:風聲。
③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④挑:挑弄、引動。
⑤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⑥籬落:籬笆。

鑒賞
作者:佚名
《夜書所見》中的「見」是一個古今字,在這里應讀「xiàn」而不讀「jiàn」。全詩的理解應為:(題目)在孤寂夜裡寫寫所思念的景象。(詩句)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最記掛是自己疼愛的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本詩交織作者的凄情暖意、歡懷掛心。表現古詩《夜書所見》唯美性,可從九方面賞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引發後兩句書寫的思憶之情,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斗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思神妙。
2、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舟、孤燈、頑童、斗蟀,均是寫動景,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籬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無邊,這是寫靜景,靜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悵滿懷。那落葉片片,蕭蕭風聲,卻又引動詩人在幽靜的深秋半夜掛念家中親人思緒。
3、悲歡交織,以歡掩悲。一二句寫悲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三四句敘歡情,深夜挑促織,異地思歡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潛,以歡掩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強烈思親之情。
4、虛實相益,以實映虛。全詩四句中一、二句寫所見實景:葉落聲寒,水動風涼;三、四句寫引發想像:黑夜明燈,童觀蟋斗。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情。實中有虛,寓虛於實,言寥寥而意無盡!
5、心馳神往,遠近互動。詩人因身受寂夜孤單之苦,而產生眷戀遠方親人之心。雖身在千里之距,嬉戲場景猶在眼前。近處寒葉聲聲擾,天倫樂事曼曼來。那物那景,直教人無限唏噓。
6、冷暖兩分,「寒」「挑」傳神。「寒」字一語雙關,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於細節逼真見妙趣。寫出兒童的專注嬉戲、輕挑細撥、忽屏息觀斗、忽乍喜興呼的鬥蟋蟀場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韻,「挑」出了思憶親人溫暖之情!
7、「動」「知」連氣,一氣呵成。詩歌以落葉「送」寒, 寒聲「動」情,情牽親人,思親慰寂,一氣連成。「動」為詩「骨」,「知(思)」為詩「心」,做好了前後承接,使全詩起落得體、張馳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辭官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秋上心頭使人愁」,更能傳達詩人當時客居在外,鄉愁滿懷的心境。
9、巧用修辭,情意綿長。「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思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怎不把讀者帶進這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凄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

Ⅳ 「夜書所見」古詩帶拼音

一、《夜書所見》古詩拼音版

二、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三、賞析

《夜書所見》中的「見」是一個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見,所見的意思。所以在這里應讀「jiàn」。全詩的理解應為:(題目)在孤寂夜裡寫寫所思念的景象。(詩句)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最記掛是自己疼愛的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本詩交織作者的凄情暖意、歡懷掛心。表現古詩《夜書所見》唯美性,可從九方面賞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凄愴落寞之感;引發後兩句書寫的思憶之情,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斗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思神妙。

2、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舟、孤燈、頑童、斗蟀,均是寫動景,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籬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無邊,這是寫靜景,靜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悵滿懷。那落葉片片,蕭蕭風聲,卻又引動詩人在幽靜的深秋半夜掛念家中親人思緒。

3、悲歡交織,以歡掩悲。一二句寫悲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三四句敘歡情,深夜挑促織,異地思歡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潛,以歡掩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強烈思親之情。

4、虛實相益,以實映虛。全詩四句中一、二句寫所見實景:葉落聲寒,水動風涼;三、四句寫引發想像:黑夜明燈,童觀蟋斗。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情。實中有虛,寓虛於實,言寥寥而意無盡!

5、心馳神往,遠近互動。詩人因身受寂夜孤單之苦,而產生眷戀遠方親人之心。雖身在千里之距,嬉戲場景猶在眼前。近處寒葉聲聲擾,天倫樂事曼曼來。那物那景,直教人無限唏噓。

6、冷暖兩分,「寒」「挑」傳神。「寒」字一語雙關,既有秋風襲來寒涼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於細節逼真見妙趣。寫出兒童的專注嬉戲、輕挑細撥、忽屏息觀斗、忽乍喜興呼的鬥蟋蟀場面,全在一「挑」。「挑」出了性格,「挑」出了神韻,「挑」出了思憶親人溫暖之情!

7、「動」「知」連氣,一氣呵成。詩歌以落葉「送」寒, 寒聲「動」情,情牽親人,思親慰寂,一氣連成。「動」為詩「骨」,「知(思)」為詩「心」,做好了前後承接,使全詩起落得體、張馳有度。

8、暗用典故,明了心意。「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辭官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秋上心頭使人愁」,更能傳達詩人當時客居在外,鄉愁滿懷的心境。

9、巧用修辭,情意綿長。「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這一「送」一「動」,寓情於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思緒。這些物態聲情的詩文,怎不把讀者帶進這風送寒涼、情動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難返,惆悵滿懷。「蕭蕭梧葉送寒聲」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凄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

四、作者

葉紹翁,南宋中期人,字嗣宗,號靖逸。生於1194年,卒,不明。龍泉人。祖籍浦城。

原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建炎三年(1129),穎士抗金有功,升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後因趙鼎黨事,被貶。紹翁因祖父關系受累,家業中衰,少時即給龍泉葉姓為子。光宗至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小官,與真德秀過從甚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Ⅳ 夜書所見古詩

  1. 《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原文: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專葉送寒聲,江屬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 注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3. 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Ⅵ 三年級古詩《夜書所見》的書字是什麼意思

一、《夜書所見》的來「書」的意思是書自寫。「夜書所見」的意思是在晚上寫下我看到的事物。

二、原文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三、翻譯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帶來了陣陣的寒意,秋風使江上的遊子思念起家鄉。

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還亮著,猜想是孩子們在斗蛐蛐。

(6)夜書所見古詩教案擴展閱讀

一、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彷彿聽到寒氣砭骨之聲。

二、他以「籬落一燈」隱喻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心,與「江上」句相關聯,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三、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詩人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Ⅶ 《夜書所見》古詩的意思

意思來是: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出處】《夜書所見》——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7)夜書所見古詩教案擴展閱讀

1、《夜書所見》創作背景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2、《夜書所見》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彷彿聽到寒氣砭骨之聲。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這首詩,寫秋夜所見之景,抒發羈旅思鄉之情。一句寫梧葉,「送寒聲」,微妙地寫出了夏去秋來之時,旅人的敏銳感覺。

Ⅷ 夜書所見古詩翻'譯

翻譯: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出處:宋代·葉紹翁《夜書所見》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8)夜書所見古詩教案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江上秋風瑟瑟寒,梧葉蕭蕭吹心冷。詩中一個「送」字令人彷彿聽到寒氣砭骨之聲。

詩歌流露出留戀童年生活之情。兒童夜捉促織,勾起詩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戶外所見。這首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

詩人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說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耐人咀嚼。

閱讀全文

與夜書所見古詩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