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下列哪些不屬於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提出的基本原則
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回始人,也是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答。
主要的教育學理論有:強化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變數組成;教學機器;程序學習和語言實驗室;程序教學與教學機器等
Ⅱ 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在體育學習的應用中應注意什麼原則
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創造一個特定的環境,當個體產生了一個自發的條件行為時,能夠給予獎勵或懲罰,以使該行為增加或減少。而程序教學是在這個基礎上按照小步子原則層層遞進,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的過程。
Ⅲ 簡述程序教學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答案要點】程序教學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有-(1)教材分為小步子;(2)學生對所學內容反應積極;(3)反應後有即刻反饋;(4)盡量低的錯誤率;(5)教學允許學生自定步調。
Ⅳ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程序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要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積極反應原則。就是要及時強化鞏固學生的學習反應,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只有學生積極地接受教材,才能推動他參與進一步的學習活動,真正地掌握知識。
二、小步子原則。即把教材分解為許多片段知識,編成一個逐漸增加難度的、有次序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呈現給學生,任何兩個小步子之間的困難增加都是非常小的,無形中降低了難度,使學生容易感受到成功並自我強化,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三、即時反饋原則。即要讓學生在學習行為之後立刻知道行為的結果評價,從而保持行為,保持信心。
四、自定步調原則。這是相對於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病而言的,允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的速度,這樣就可以避免浪費,給每個學生以思考的時間,學習容易成功。
按照這些原則,斯金納設計了自己的程序教學模式,教材被分成許多小的學習單元,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每一個小的學習單元都由「解釋――問題(提問)――解答――確認」幾個環節組成並循環往復。
程序教學是個別化教學的典型代表。所謂程序教學,是指一種能讓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學習自我教學性材料(以特定順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個別化教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早期,程序教學運動像一股旋風席捲了美國教育界。其創始者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但對程序教學貢獻最大的卻是斯金納。F·斯金納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通過動物實驗建立了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並據此提出了程序教學論及其教學模式,曾給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和世界的中小學教育帶來廣泛影響。
為了減輕教師勞動,提高教學效率,斯金納還發展了一套教學機器。這是一種台式機械裝置,將所教科目的具體內容編制在紙帶上,由淺入深地編成系列,通過一個特定的窗口逐個呈現,答案也由機器控制。如果學生獨立操作教學機器,也可以實現「自定步調」。這個簡陋的教學機器,從某種意義上講,成為今天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先聲,斯金納本人也因此被稱為教學機器之父。
Ⅳ 程序教學符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哪些原則
【程序教學符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原則】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1、是積極反應原則。內就是要及時強化容鞏固學生的學習反應,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只有學生積極地接受教材,才能推動他參與進一步的學習活動,真正地掌握知識。
2、是小步子原則。即把教材分解為許多片段知識,編成一個逐漸增加難度的、有次序的序列,一步一步地呈現給學生,任何兩個小步子之間的困難增加都是非常小的,無形中降低了難度,使學生容易感受到成功並自我強化,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3、是即時反饋原則。即要讓學生在學習行為之後立刻知道行為的結果評價,從而保持行為,保持信心。
4、是自定步調原則。這是相對於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病而言的,允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的速度,這樣就可以避免浪費,給每個學生以思考的時間,學習容易成功。
按照這些原則,設計程序教學模式,教材被分成許多小的學習單元,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每一個小的學習單元都由「解釋—問題(提問)—解答—確認」幾個環節組成並循環往復。
Ⅵ 程序教學的定義
程序教學是個別化教學的典型代表。所謂程序教學,是指一種能讓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學習自我教學性材料(以特定順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個別化教學方法。
F·斯金納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通過動物實驗建立了操作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並據此提出了程序教學論及其教學模式,曾給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和世界的中小學教育帶來廣泛影響。
20世紀60年代早期,程序教學運動像一股旋風席捲了美國教育界。其創始者通常被認為是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但對程序教學貢獻最大的卻是斯金納。
教學原則:
1、積極反應原則
一個程序教學過程,必須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學習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教學中使學生產生一個反應,然後給予強化或獎勵,以鞏固這個反應,並促使學習者作進一步反應。
2、小步子原則
程序教學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學習為後一步的學習作鋪墊,後一步學習在前一步學習後進行。由於兩個步子之間的難度相差很小,所以學習者的學習很容易得到成功,並建立起自信。
3、自定步調原則
程序教學允許學習者按各人自己的情況來確定掌握材料的速度。這與傳統教學在課堂傳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學習者為參照點的教學法不同,傳統教學法使掌握快的學生被拖住,而學習慢的學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級學生之間學習水平差距越來越大。
程序教學法相對顯得比較「合理」,每個學生可以按自己最適宜的速度進行學習。由於有自己的思考時機,學習較容易成功。
程序教學的設計當然要按照教材內部的邏輯程序,既要保證學習者在學習中把錯誤率減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設計教材,使每一個問題(每一小步)都能體現教材的邏輯價值。
Ⅶ 教學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回方法的選擇以答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二是具有操作性。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
(7)程序教學原則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其實就是教師依據本節教學內容、課程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提前預設適合的課堂教學流程。好的教學設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多種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
加涅曾在(教學設計原理)(1988年)中界定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systematic)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系統本身是對資源和程序作出有利於學習的安排。任何組織機構,如果其目的旨在開發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學系統中。」
Ⅷ 程序教學的教學原則
這是斯金納首創的一種教學程序,是經典的程序教學模式。在這一流程里,教師把材料分成一系列連續的小步子,每一步一個項目,內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以「電流」教學內容為例,可以設計成如下小步子:
①電燈泡發亮的原因是燈絲(發熱);
②電燈燈絲發熱的原因是燈絲通過(電流);
③電燈變亮的原因是電流強度(增大);
④電燈變暗的原因是電流強度(減小);
⑤當電壓增大時,電流強度就(增大);
……
括弧里是正確答案。一個學生如能做出正確答案,教學機器就能顯示出來,並可以啟動開關進行第二步學習。如此一步一步地展開學習,直至達到學習目標。 這個程序是美國心理學家凱(Kay·H)在莫菲爾德大學任教時提出的一種程序教學模式,它是直線式和衍枝式程序原則的結合。這一模式遵循的始終是一個主序列,它與直線式不同的是,只有一個支序列來補充主序列;它與衍枝式不同的是,學生通過支序列的學習不再回到原點,而是可以前進到主序列的下一個問題上,這樣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相比較而言,衍枝式程序和莫菲爾德程序比直線式程序更優越,因為這兩個程序更能適應個別差異的需要,能夠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程序。
一個教師要實施程序教學,必須藉助於程序式的教材,或者進行機器教學。用機器來代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大量機械行為,教師才有可能集中精力設計「小步子」,提出適應程度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並做到及時反饋。本世紀50年代,斯金納的教學機器曾經風靡一時,到了電子時代的今天,又有了很多自動的電子教學機出現在課堂里,這其中都有斯金納程序教學思想的影子;在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也在不時地運用程序教學原則,大家常說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時反饋」等,也都體現了程度教學思想。
Ⅸ 程序教學三原則在當今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一)直觀性原則
定義: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地說,直觀的具體手段有以下三種。
1.實物直觀。實物直觀是通過實物進行的,直接將對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習兒童生活中比較生疏的內容時,實物直觀能夠最為真實有效和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經驗。
2.模像直觀。模像直觀是運用各種手段對實物的模擬,包括圖片、圖表、模型、幻燈、錄音、錄像、電影、電視等。實物直觀雖然具有真實有效的特點,但往往由於受到實際條件的限制而無法使用;模像直觀則能夠有效地彌補實物直觀的缺憾,特別是現代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模像直觀的范圍更加廣闊,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分子結構,都能夠藉助某種技術手段達到直觀的效果。
3.語言直觀。語言直觀是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比喻描述,引起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直觀的效果。與前兩種直觀相比,語言直觀可以最大限度地擺脫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的限制,是最為便利和最為經濟的。語言直觀的運用效果主要取決於教師本人的素質和修養。
在教學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對於教師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學科不同,教學任務不同,學生年齡特徵不同,所需要的直觀手段也不同。
2.直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說,在教學內容對於學生比較生疏,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才需要教師運用直觀。為直觀而直觀,只能導致教學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觀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認識。直觀給予學生的是感性經驗,而教學的根本任務在於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因此教師應當在運用直觀時注意指導,比如通過提問和解釋鼓勵學生細致深入地觀察,啟發學生區分主次輕重,引導學生思考現象和本質及原因和結果等。
(二)啟發性原則
定義:指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以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一原則是為了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統一起來而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