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緙絲教學地

緙絲教學地

發布時間:2021-01-14 16:49:31

① 刺綉和緙絲有什麼區別羅和錦有什麼區別

1、刺綉和緙絲兩者工藝不一樣。刺綉是綉,前提是有綉料,然後通過一定的加工形成的絲織品。緙絲在緙織過程中用的是舟形的小梭,最小的梭子也要將近有10公分左右,而製作作品時的經面密度為每公分大約有25根左右的絲線,在做到比較復雜的圖案時,往往需要將梭子從一根經線下穿過去,是織成的。

2、刺綉和緙絲兩者成品的紋理不一樣。因工藝不一樣,緙絲織物的織造工藝決定了它的成品紋理性更強一些,而刺綉線條的痕跡更明顯一些。

緙絲

5、羅和錦生產工藝難易不一樣。羅是運用羅綢織發使織物表面具有紗空眼,有三梭羅、五梭羅等,但因其織造工藝復雜,明清以後逐漸消失。

錦是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大量生產織金錦(一種加金的絲織物)的時代,宮廷設立織染局、織染提舉司,機構龐大,集中了大批優秀工匠,民間作坊也蓬勃興起,形成江南織錦生產的繁榮時期。

6、羅和錦使用范圍不一樣。羅因其透氣有孔,一般適於製作夏季服飾,刺綉坯料和裝飾品,而錦可以用於製作窗簾、沙發套、枕套、被面、台毯、靠墊、床罩、提包、民族服裝用料等新品種。

② 緙絲榴花雙雀圖軸的主要內容

此圖軸以寫實手法表現成熟的石榴、小憩的雙雀、翻飛的蝴蝶以及山石花草。內緙織技法追摹原稿本容之意趣,採用長短戧、構緙、木梳戧、搭緙等技法精細地緙織。樹干、果實、鳥羽、蝶翅等細部著筆暈色,力求逼真。構圖疏朗,層次分明。配色講究自然柔和,雅緻脫俗。成熟的果實襯以綠葉自然真實,而灰藍色的山石與淺綠色的花草相配則清麗淡雅,頗具繪畫之神韻。
「榴花雙雀」是清乾隆時花鳥畫常見題材之一,寓意多子多福。
【緙絲】
緙絲與刺綉、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藍並稱為中國四大特種工藝品,並與雲錦合稱為中國兩大珍品手工絲織物。緙絲能自由變換色彩,因而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緙織彩緯的織工須有一定的藝術造詣。緙絲織物的結構則遵循「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等原則。

③ 北京哪裡有學習刺綉的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我不是隨便學著玩的,最好專業一點。

中國傳統刺綉有很多,從宋代宮廷刺綉,明代魯綉、顧綉,到清末四大名綉,乃至於各種地方刺綉,以及近現代亂針綉、模擬綉、肖像綉等等。

刺綉學習,要循序漸進,並沒有多神秘,但也比普通的針線活要難,既要學習刺綉的基本技巧,也要懂得中國傳統書畫和藝術類刺綉的關系。

國內在刺綉研究方面比較突出的是北京邵曉琤織綉研究院,立足於首都,本著為歷史負責、對文化傳承負責的理念,對歷朝歷代的名綉都有研究、創作、教學傳承,「以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研究、保護發展、傳承交流為己任,主要研究項目包括瀕臨失傳的傳統藝術類刺綉、緙絲及古代書畫等。」

其研究與工作內容包括:
一、接受國內外博物館、私人藏家的藏品定製、復制;
二、鑒定、鑒賞織綉藏品;
三、進一步發掘中華千年絲織藝術,努力恢復古老技藝、培養年輕一代有高等學歷背景的傳人,改變有史以來民間師帶徒的局限,有效地杜絕狹隘的保守思想,避免這些國粹文化智慧重新衰亡,使中華絲織藝術和文化得以光復和延承。

邵曉琤簡介:
刺綉、緙絲藝術家,畫家,中國刺綉自覺研究保護實踐者,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工作者

邵曉琤,亦名邵曉錚、邵曉爭。1957年07月出生。以個人的能力從事中華傳統刺綉的研究、創作三十餘年,涉及內容幾乎涵蓋了古今各門類、流派的刺綉,研究作品多被海內外藏家收藏;又將刺綉藝術引入高校,以「研究——實踐——傳承——保護」的學術經驗,開辟了在創作中研究,在實踐中挖掘,在傳承中保護的有效途徑,擅用歷史史證結合傳世實物,發揮個人技術專長,為研究挖掘歷代精絕刺綉身體力行,更為捍衛傳統刺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著堅持不懈的奉獻,也給失傳刺綉的恢復、發展、創新作出了可圈可點的成績,綜合常年研究內容,著《中國刺綉鑒賞寶典》一書,傳播中華歷代刺綉鑒賞知識,常將鑒賞刺綉的文章發表於收藏類雜志,深受讀者信賴和歡迎 。
研究院其他工作人員,肖堯,最近亦有《中國歷代刺綉緙絲鑒賞與投資》一書出版

④ 南宋的緙絲產地在那裡

南宋抄的緙絲產地以松江和蘇州為中心,製作技藝更加精巧,名家輩出,沈子藩、朱克柔、吳煦都是緙絲名手,多製作欣賞品,以名人書畫為粉本,盡量追求畫家原稿筆意,能達到亂真地步。開始運用子母經的織法,作品工整秀麗,藝術造詣很高。

⑤ 唐代緙絲有哪幾種緙織技法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緙絲的編織方法不同於刺綉和織錦。

它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

緙絲有其專用的織機緙絲機,這是一種簡便的平紋木機。緙織時,先在織機上安裝好經線,經線下襯畫稿或書稿,織工透過經絲,用毛筆將畫樣的彩色圖案描繪在經絲面上,然後再分別用長約十厘米、裝有各種絲線的舟形小梭依花紋圖案分塊緙織。緙絲能自由變換色彩,因而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緙織彩緯的織工須有一定的藝術造詣。緙絲織物的結構則遵循「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等原則。即:本色經細,彩色緯粗,以緯緙經,只顯彩緯而不露經線等。由於彩緯充分覆蓋於織物上部,織後不會因緯線收縮而影響畫面花紋的效果。緙絲其實並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各色緯絲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舊時刻絲著錄所說的「 通經斷緯」 ,即指此意。

⑥ 緙絲很稀有嗎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以織造帝後服飾、御真(御容像)和摹緙名人書畫。因織造過程極其細致,摹緙常勝於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極為稀少,是當今織綉收藏、拍賣的亮點。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

蘇州緙絲畫也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家織」。

2006年5月,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王金山、王嘉良、王建江、吳文康。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這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緙絲的編織方法不同於刺綉和織錦。

它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

緙絲有其專用的織機緙絲機,這是一種簡便的平紋木機。緙織時,先在織機上安裝好經線,經線下襯畫稿或書稿,織工透過經絲,用毛筆將畫樣的彩色圖案描繪在經絲面上,然後再分別用長約十厘米、裝有各種絲線的舟形小梭依花紋圖案分塊緙織。

緙絲能自由變換色彩,因而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緙織彩緯的織工須有一定的藝術造詣。緙絲織物的結構則遵循「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等原則。即:本色經細,彩色緯粗,以緯緙經,只顯彩緯而不露經線等。由於彩緯充分覆蓋於織物上部,織後不會因緯線收縮而影響畫面花紋的效果。

緙絲其實並非真的用刀來雕刻,這是一種以生蠶絲為經線,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各色緯絲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不貫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使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類似刀刻的形象,這就是所謂"通經斷緯"的織法。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舊時刻絲著錄所說的「 通經斷緯」 ,即指此意。其成品的花紋,正反兩面如一。

緙絲技藝在宋代以後不斷發展,至清代緙絲業中心已移至蘇州一帶,所用彩色緯絲多達6000種顏色,採用緙絲法臨摹的名人書畫,工藝精湛、形象逼真。緙絲製品至今仍然被作為高級工藝品生產、收藏。

⑦ 緙絲的緙絲分類

由於製作工藝的不同,傳統緙絲可細分為四大類:「本緙絲」, 「明緙絲」「絽緙絲」和「引箔緙絲」。當今研發的緙絲品有「紫峰緙絲」「雕鏤緙絲」和「絲絨緙絲」。它們是各有千秋,「本緙絲」質地較為厚實,作品高雅尊貴,適合於裝飾點綴。「明緙絲」是雍容華貴,質地柔軟,輕盈。「絽緙絲」質地柔軟,間斷圖案,透氣透光。「引箔緙絲」質地柔軟,摻有特殊紙箔。「紫峰緙絲」 材質輕薄,薄入蟬翼,圖案若隱若現。「雕鏤緙絲」窗棱效果,且極具觀賞性。「絲絨緙絲」是絲毯工藝和緙絲工藝的結合品。
明緙絲比較常見,本緙絲相對而言製作的技工日益減少,這兩種緙絲工藝差別不是取決於圖案文飾,而是在其製作工藝上和生產出來的產品材質有所不同。後來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到了近代中國只留存下明緙絲的技法。
如此質感的區別是由於這兩大緙絲技藝在原材料的選擇和製作技法的不同。在原材料的選擇上,明緙絲的經線一般為3×2(6絲),緯線為8×2(16絲),本緙絲的經線一般為10×2(20絲),緯線為15×2(30絲)。也就是說本緙絲的經線是明緙絲的三倍粗,緯線是明緙絲的兩倍粗。兩種流派使用的線的規格不同,產品的外觀自然也有很大的差異。明緙絲細軟,表面呈現平紋狀。本緙絲厚重、挺括,表面顯現羅紋檔紋路。在本緙絲中也有用細緯線、細經線做產品,但用本緙絲的生產手段做出來的產品,除手感細滑外其他還顯現出本緙絲的特點。
緙絲技法有多種,一般分為平緙、摜緙、勾緙、搭梭、結、短戧、包心戧、木梳戧、參和戧、鳳尾戧、子母經、透緙、三藍緙法、水墨緙法、三色金緙法、緙絲毛、緙綉混色法等。工藝流程其工藝完全用手通過緙絲機操作完成,具體包括:落經、牽經、上經、挑交、打翻頭、拉經面、上樣、搖線、緙織、修毛10個步驟,最後裝裱上框即可。
從製作技法上來講,雖然都是運用「通經斷緯」的基本法則,但在具體製作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上機的經線張力,本緙絲比明緙絲要強得多(所謂張力、經線所承受的拉力),這樣製作出來的作品整體看——挺括而不松軟。蘇州明緙絲整理好經面後,先要把製作的圖案描在經面上,然後才能進行操作。南通本緙絲只要把圖紙托在經面下方,即可以開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要求所託畫稿位置不能變動,最後產品完成後,其產品與圖紙上的圖案位置誤差不得超過五毫米。如果是製作袈裟或其他禮服時對這個精準度則要求更高,袈裟是由多片緙絲面料相拼而成,任何一片與原畫稿出現較大偏差,整個圖案的完整性就破壞了。
蘇州明緙絲與南通本緙絲在製作技藝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素地做法。何謂素地——沒有花紋的地方稱素地。明緙絲不管是素地還是圖案部分,在緯線穿進經線後再用撥齒撥緊,而本緙絲卻不一樣。本緙絲在做素地時是用筘把緯線夯緊,只有做到小面積圖案時才會使用撥齒撥緊。兩種流派的製作手段不一樣,雖然機台結構差不多,但本緙絲的機台明顯比明緙絲的機台扎實得多。機台中的筘的作用也各有所取。明緙絲的筘是控制經面的寬度,本緙絲的筘不但要控制經面的寬度,而且要把緯線夯緊。本緙絲在製作過程中,不管是做素地還是花形必須做到打出的一根緯線和經線面的角度保持一致,一般要求四十度角,然後才能把緯線夯緊。假如那一根打出的緯線角度偏大或偏小,在產品中就會出現疵點。就這一點明緙絲要求就沒有這么高。明緙絲不管做花還是打素地都用撥齒撥緊,一般的撥齒的寬度在六厘米之內,最窄的只有2cm,如果做一幅寬度為30cm的產品,要撥十幾下,才能把緯線全部壓下、壓緊,所以緯線在經線中分布不如本緙絲一次夯緊勻稱。
也是鑒於這樣的特徵南通緙絲最適宜製作書畫摹緙、屏風、唐卡、袈裟、和服腰帶及手袋類產品。蘇州緙絲則適合做高檔面料及輔料。

閱讀全文

與緙絲教學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