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有什麼特點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的特點主要是由漢語的特點所決定的。一個世紀以 來,漢語語專言學的屬研究取得很大的成果,建立了比較 完善的理論體系,這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 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初級階段接觸到的漢語特點 (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有利因素 如果從人們感知和記憶能力來說,漢語並不像很 多人想像的那麼難。 (1)語法方面。漢語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嚴格意義 上的形態變化。名詞沒有性、數、格的變化,動詞沒有 人稱、性、時、體、態的變化。比如說,「我去書店。」這個 句子,主語可以換成你、你們、他、她、我們、他們等代 詞。時間可以說今天、明天、昨天等,而謂語都不變。漢 語只要按一定順序排列就行了,與印歐語言很多屈折 變化相比,漢語形式結構簡明,語法規則比較簡便。雖 然缺少形式變化,但句子和話語的理解以語義的關聯 和表達功能為主,語法關系次之,這也為留學生在理 解和使用漢語時減少了許多形式上的負擔。
㈡ 什麼叫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們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客觀描述和科學解釋。
早期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教學法的附庸,為服務提高教學質量而存在,1967年Larry Selinker在《語言遷移》這本專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語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從此有了自己的研究領域而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現時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涉及三大領域,即中介語研究,學習者內部因素研究和學習者外部因素研究。
1994年美國費城Temple大學教育學院二語英語教學教授Rod Ellis撰寫巨著《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成為該領域的經典教科書。該書共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勾畫了整本書的概念框架。第二部分總結了有關學習者語言本質的主要理論,包括學習者錯誤,發展模式,語言變項和語用特徵。第三部分從外部因素解釋第二語言的習得,主要闡述社會因素和輸入/交互的作用。第四部分從內部因素解釋第二語言的習得,包括語言遷移、認知論解釋和語言普遍性。第五部分將討論的重點從學習轉移到學習者,論述了第二語言習得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策略。第六部分是關於課堂英語教學的論述,討論了課堂交互和正規教學的有關理論。第七部分是全書的總結,從數據分析,理論構建和實際運用三個角度對現時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進行了批判分析。該書系統詳盡,可做為該領域研究生的教材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的參考書,並與2000年由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引進出版。
目前該領域在國內蓬勃發展,各大外語院校和綜合大學外語學院都設有該專業的碩士點,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每年俱增。該領域知名的國內學者包括南京大學的文秋芳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吳旭東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的蔣靜儀教授。
開放門類:二語習得,語言習得,中介語,語言遷移,學習策略
㈢ 請論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語,其具有哪些特點
第二語言指人們在獲得第一語言後再學習和使用的另一種語言,通過學習獲得是它的重要特徵。
目的語是指人們正在學習並希望掌握的語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特點:
1. 有利因素:
(1) 語法:漢語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名詞不用變格,動詞不用按人數、性、數、時、態來變位。在很多情況下,漢語只要把詞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行,無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結構簡明,這樣就避免了語法意義的重復表達方式和句子中的多餘成分。
( 2) 語音:漢語只有400多個基本音節,加上四聲的區別一共只有1300多個音節。而且漢語聲調的變化都有嚴格的規律可循,沒有不發音的啞音節,易於掌握。
如漢語四聲的調值55,35,214,51
變調有規律。
「一」:陰、陽、上聲前變去聲,去聲前變陽平聲。
「不」:去聲前變陽平聲,其他聲調前不變。
上聲:上上相連前變陽,上和非上相連變半上。
輕聲:上聲後44,其他聲調後31.
兒化:直接捲舌(如a、o、e)、去韻尾或韻母捲舌
(如ai、in)、去韻母+e 捲舌(如:-i[前、後]) 、+e捲舌
(如i、ü)、去ng捲舌且母音鼻化(如ing、 eng)
(3) 詞彙:漢語的詞音節少,便於記憶;漢語詞彙的結構以詞根復合法為主,由大多數本身就能獨立成詞的單音節語素結合而成,詞義與語素義有關,便於記憶。如「直」,簡直、正直、耿直、平直、一直等有與「直」有關。漢語的構詞法非常靈活,與由詞結合片語的造句法基本一致,都是用偏正、並列、述賓、述補、主謂五種結構類型,組合簡易。
2. 學習難點
(1) 語法 :
很多習慣詞的形態變化的學習者要掌握新的變化形式,接受起來有困難;
漢語語法隱性關系豐富、表意靈活,比外顯語法規則清晰的語言更難掌握。如漢語的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關系的主要手段(中國代表—代表中國);詞類有多功能性;雙音節化的傾向影響到語法形式(按-按照);句法結構中鬆散的主謂結構和大量的述補結構以及眾多的特殊句式,都是漢語語法的特點,也是學習漢語的難點。
( 2)語音:
漢語語音的最大難點在於聲調。漢語的聲調具有區別意義的作用。
很多非聲調語言國家的學習者必須首先建立聲調的概念,正確發出並記住每個音節的聲調,是很困難的。
有聲調國家的學習者,由於漢語聲調的調類和調值與其母語不同,感到正確掌握漢語聲調是不容易的。
(3)詞彙:漢語有大量的同義詞和近義詞,有豐富的量詞和語氣詞,大量固定的成語,以及不少的古漢語詞。
(4)漢字:漢字是外國人學習漢語最大的困難所在。對使用拼音文字的學習者來說,漢字是一套完全陌生的書寫符號系統,難認、難記、難寫。從教學實踐看,漢字確實是多數外國學習者學習漢語的主要障礙。
㈣ 發展第二語言教學需要哪些理論基礎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是一門跨學科的、應用型的學科,所以理論基礎的確定相對回復雜些。
它的理論基礎應由答兩部分組成:本體理論和基礎理論,它們是: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理論是本體理論;
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習理論和教育學理論是基礎理論,應把文化理論上升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礎理論。
在對學科理論基礎的研究、實踐中,作為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要作用不容小噓。
㈤ 第二語言教學和第一語言教學有什麼不同
第二語言教學 第二語言教學在雙語社團中進行,既教母語,又教另一種語言。在外語教學中,學生所學的是外國語。翻譯要求把原以某種語言寫成的作品的內容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使用同一民族語言,語音、詞彙、語法格式也因地區而異,因使用者的社會地位而異,還因交際場合和使用目的而異。研究這些問題的是社會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關系密切的是方言學。研究區域方言的學科稱為方言地理學。語體學近似社會語言學,研究在不同條件下語言使用的語體差異。文體學研究如何造成不同的文章風格。與此近似的傳統學科是修辭學,包括雄辯術和作文法。文體學可以說是現代的修辭學。心理語言學從語言出發研究心理,摸索語言與感知、注意、記憶、學習等心理作用的關系。神經語言學探索人們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神經學基礎,試圖做出人腦控制言語和聽覺的模擬。研究伴隨著語言交際而發生的種種現象的學科,叫副語言學,也叫伴隨語言學。人類語言學研究社會制度、宗教信仰、職業、親屬關系等對語言習慣的影響以及語言對這些東西的或多或少的影響。民族語言學只研究民族類型、民族行為程式與人們的語言之間的關系。數理語言學是研究語言中的數學性質的學科。使用數學方法研究語言,最初是統計音素、語素、詞彙等項目,後來人們運用數量計算學並使用各種模式來處理語言材料。數理語言學目前包括代數語言學、統計語言學和應用數理語言學。
㈥ 什麼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礎理論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教學法有廣、狹義之分
1.廣義的教學法(approach):指教學理論體系
2.狹義的教學法(method):指具體課堂教學方法和技巧
實際上,教學方法、技巧與教學理論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圖略)
一定的教學理論產生一定的教學原則,而一定的教學原則又產生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技巧.沒有教學理論的武裝,中文教師不可能完成由「經驗型」向「科學型」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技巧的使用也只能停留在機械模仿和盲目摸索的階段,不可能做到舉一反三、發展創新.
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教學原則
漢語教學的原則是漢語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則,它反映漢語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律,是處理語言教學中各種矛盾的依據.在第二語言教學研究中,人們提出了許許多多的教學原則.我們所說的基本教學原則,指的是我們認為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特別需要重視的教學原則.
1. 精講多練的原則
所謂精講,就是語言知識、語言規則要講得精煉、簡明、扼要.所謂多練,就是通過大量有目的的、有層次的、反復的操練、練習,使學生掌握目的語的聽、說、讀、寫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講與練的時間比例一
㈦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流派眾多的第二語言教學法
探索第二語言抄教學方法,提高襲二語教學效率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話題.每一種教學法的提出都在最大程度上迎合了當時社會對外語的需求和相關學科發展的成就。然而,其中任何一個都無法對復雜的二語教學進行全面的解釋,只有全面地分析這些流派,理解和把握其理論和方法的實質。並結合當代中國二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才能有效地提高二語教學水平。
㈧ 跪求《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 朱志平編寫的,pdf版
mpmUML
㈨ 第二語言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的區別
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