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信息技術教學網

信息技術教學網

發布時間:2021-01-14 00:53:44

『壹』 信息技術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進課堂。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被很多教師所採用,它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下面對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而忽略了
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簡單軟體即可完成的課件就沒有必要非要採用其他更高級的軟體,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發揮網路的優勢,使資源共享(現在的網路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較實用的化學教學軟體)。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特別是一些課件的評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認為軟體越高級、會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學課件搞成信息技術成果展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畢竟只起輔助作用,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認真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運用最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要遠勝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所以,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挑戰,同時,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想像,一個教育思想落後、業務水平低下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實效會有什麼效果。
二、忌濫用信息技術,忽略與學科的整合
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媒體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能使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學。現實授課中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特別是公開課,簡直成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天下,也不管課堂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是否在恰當的時機,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應,結果事與願違。筆者曾聽過一節「原電池」的公開課,教師在用實驗演示了原電池形成後,應該讓學生思考其形成的過程,這正是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好時機,而上課教師卻直接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了原電池形成電流的過程,講解得很仔細,感覺好像不錯,實際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這就是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沒有把握好。還有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用了反而多餘,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在演戲,無形中教師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此外,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由於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和課型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特別是高中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會「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所以,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一是界面製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2)要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新授課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信息技術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3)要做到授課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授課的內容而定,要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使用時力求做到「五度」:時間上有寬度,活動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內容上有深度,結果上有效度。
三、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顛倒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
從目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製作的教學課件無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從應用的數量看,前者無疑居多,但這類課件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際應用中往往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難以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一點是永恆不變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決不能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電灌」。如果信息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麼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人手,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
四、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實驗教學
中學中的不少課程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所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一些實驗有一定的毒性、危險性、操作的復雜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師往往採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驗的過程或播放錄像等形式來進行演示。其實這根本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擬電無法和真實的實驗過程相媲美,而且這樣做也失去了實驗的「過程」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不適宜選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替代。當然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如:化學中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和展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無可非議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前者不能代替後者。
五、不能過分誇大信息技術的效果,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有些教師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無形中摒棄了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並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東西,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優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板書逐漸被計算機投影代替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的常見現象,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記筆記,問其原因,比較一致的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信息的轉化非常快,不少學生記了筆記就耽誤了聽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為了擴大課堂的容量,把本來准備板書的內容,如化學方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的結論、方法等都事先輸在了微機里,上課時直接投影顯示出來,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記錄,其效果事與願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和粉筆,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可以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內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此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特別是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尤其顯得重要,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去使用信息技術,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不至於走入誤區。

『貳』 如何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教學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
。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於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於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發展的構想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製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製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築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路,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於培養學生的互助品格,
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http://www.unjs.com)。 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路中延伸、拓展。在講授《面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面具的歷史、種類、製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面具,網路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面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製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製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採納用於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製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體製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學化難為易,化復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像。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於美術教學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師生在網路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現代信息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師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2. 辯證的信息技術教育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准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徵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展需求,論證信息技術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並確定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最優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評價能力。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發展能力:教師應能利用結合校本的「整合」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以及系統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並利用信息技術及有關資源促進持續的專業能力發展和終身學習。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並與其他學科整合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想有機結合並且深入發展下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多種必要的條件。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叄』 怎樣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如何將信息技術很好的融入課堂

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利用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或多種渠道廣泛搜集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設計。二是利用課件和網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合理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以開發學生學習心智,感悟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三是課後利用網路,實現師生,生生互動,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反饋信息,以實現教學設計的進一步優化。
那麼如何將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課堂呢?下面是幾點建議: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過程的設計」,指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具體來說,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的目標、內容、過程、媒體、評價設計以及整合教學資源等方面的要素,是教與學的事前規劃,是課堂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對話的橋梁,是關系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堂生命活力的關鍵。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制定,一般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實際制定的。而在為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而進行的過程設計、媒體設計、評價設計就主要靠我們的老師靈活運用了。
1.合理選擇教學媒體

教師們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網路、電視、書刊雜志、生活中等多種渠道合理選擇教學素材(包括圖片、文字、聲音、視頻、實物等);我們不要產生「沒有計算機,沒有網路就無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這一錯覺。要使教學素材緊扣主題,對它進行適當的整理、歸納、分類、有機組合,形成系統,而不是簡單的素材羅列;要規劃好素材呈現的方式、時間,以創設最佳教學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素材的來源要盡可能向生活靠攏,要讓學生在已有經驗上來直接獲得知識的體驗,獲取知識的價值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利於進一步展開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和要求,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合理優化組合計算機的圖、文、音、動畫等特殊效果,及時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的信息傳遞。使教學張馳有序、動靜協調、畫面和諧大氣。不能為了使課件的畫面「生動」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體到課堂上播放,「喧賓奪主」地引入信息技術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2.利用信息技術合理規劃教學過程

我們可以利用多種渠道,搜集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各種教案設計,進行比較、篩選,再結合自己學校的教學實際而達到教案設計的最佳方案;我們應根據教案要求,精心設計教學課件。教學時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進度適時地應用課件,太早或滯後應用課件,都會沖淡課堂教學氣氛,會影響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打亂學生思路。多媒體課件不能文本太多,或過於花哨。不能把課件製成板書搬家式,也不宜畫面雜濫,片面追求吸引學生眼球,課件的目的應旨在幫助學生理解、突破課堂中的重、難點問題。課件應做成模塊式的,老師應根據課堂實際,選擇性的使用課件,且忌點擊「下一步」到底,否則,整堂課主題不那麼鮮明地呈現,學生聽來,不知本堂課所雲。

(二)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實施教學過程
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課堂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種媒體及新穎的上課方式來實施教學過程。

1.合理使用多媒體

媒體出示的時機要恰當,信息採集的空間要合理。太早或滯後應用課件,都會沖淡課堂教學氣氛,會影響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打亂學生思路,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多媒體在課堂上的運用,確實能使知識由抽象變直觀,使上課氛圍變得更加生動的作用。但我們也不能過分依賴媒體。比如語文課,我們可以藉助圖片、聲音、視頻等良好展示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形象理解。但語文課是以語言閱讀為主體的,語言文字自有其想像、概括的特點。就直觀性而言,它遜於其他媒介,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語言文字留給了我們巨大的想像空間。教學中過分強化聲音、圖像等媒體的作用,有可能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思維力、想像力受到壓抑。又比如數學課,老師們往往用幻燈片將解題過程一下從投影儀放出來,代替了粉筆的書寫過程,殊不知,傳統書寫過程中,老師可以邊寫邊講,學生也可以根據書寫的進度去展開想像。所以,在現在的這種做法下,學生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時間,學生的思維往往滯後於老師的板書過程,這是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的。技能課或者實踐課,我們老師不能僅僅根據幾幅圖片,幾種聲音或幾段虛擬試驗來過早地得出結論,而應提倡學生走出教室,到社會生活實際中去感知信息,獲取信息,去自主獲得真實的試驗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不應僅僅局限在教室中或學校內。
2.採用網路優勢,合理採取多向互動式的教學組織形式

所謂多向互動,是指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而網路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教師在課前可通過聊天程序、BBS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同學們布置課前作業,將電子教案傳送給學生,使同學們對本堂課要講授的課程獲得一個基本的經驗。在網路課上,教師可以將部分課堂任務用BBS或電子郵件發布,同學們用BBS或在線聊天進行課堂交流,學生用BBS或電子郵件的形式交課堂作業等。由於網路有先進的BBS、在線聊天等實時交流技術,它為各個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網路教學使互動式學習成為可能,為他們創設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網路教學使師生之間在教學中以一種交互的方式呈現信息,學生在網路中不僅接受,同時也在表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情況調整教學。學生可以與教師發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問題,請求指導,並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之間也可發生這種交互作用,從而有利於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進行協同式學習。這種互動式的教學加強了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利用網路條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萬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賴網路。例如,通過網路來進行交流的交流技術對學生來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特別是對於小學生,對於計算機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區,師生間通過網路交流或許不那麼順暢,搞不好,還會影響教學校率。其次,有些學科的特點是不適合網路交流的,比如英語,重在語言交際,而通過網路是無法體現口語交際能力的。還比如,一些數學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是與教師的講授分不開的,而網路是不能達到這種聲、情並茂的效果的,現階段的交流技術對這些信息的傳輸也是力不從心的。此外,網路教學的課堂教學秩序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時進行教學評價,及時收集教學反饋信息

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學生進行現場交流,對學生的學習及時評價。課後,教師還可以電子作業傳給學生,利用計算機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對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識缺陷,參與到主動學習中去。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網路及時了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掌握他們的學習動態,從而及時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實現教與學的雙向良好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校率,提高教學質量。

( 四)最後的幾點建議

希望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資金、政策、組織領導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希望廣大教師能積極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變革中去,努力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教法,大膽實踐,相信我們最終將會迎來教育改革的春天,為提高全民族素質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肆』 幾種常見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很多,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任務驅動法教學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圍繞一個個典型的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它要求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任務驅動設計要有綜合性和可操作性,應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論化的任務出現,使教師和學生都圍 繞如何完成一個實際任務來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聲音一課時,把教學任務融於一張音樂賀卡 上。把事先准備好的音樂賀卡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頭腦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著再分析賀卡的結構:哪些部分是藝術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貼畫, 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圖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選圖形,哪些地方還須再進一步地完善,電腦中的音樂、背景又該如何放到賀卡中來。通過分析,學生對本節課 的任務就有了直觀的認識,這時,我們再講各部分的具體操作方法,講時以點撥為主,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教學,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 培養了他們的興趣、綜合能力和審美觀點。
小組合作形式教學
自古以來就有人提倡合作學習的觀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單薄的,須重視小組間每位成員的力量與智慧。隨著新一輪課改的開始,合作學習受到相當的重視,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灌輸式的學習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組,就是把學生從性別、興趣、能力水平等方面進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組, 就是要選好組長。要選擇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擔任組長,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組長肩負著分配本小組工作,協調小組成員、指導幫助小組成員的作用。另外是要選好 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有些課,如《網路與道德》這一課採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那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這一課是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的,避開了 機房。因為這一課比較適合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而小組討論的教學如果在機房進行,比較難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這樣討論的時候氣氛會好一點。談起網 絡,不同層次的人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學生眼裡的網路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這就為教學的展開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話題。在這一課中,聯系實際舉了一些案 例,如中學生的網友約會,少年黑客,網吧里的案件等,把這些案例解剖成一個個小問題,讓學生去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讓同學們去理解《全國青少年 文明網路公約》。
簡而言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是適用於每一堂課的,我們在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時更應該考慮的是這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否匹配,是否還有更適合的教學方式。
分層次教學信息技術上機輔導教學,其目的是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 主動性,激發、鍛煉並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分層次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符合學生身心 發展的需求,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教學目標分層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所有學生更好的發揮潛能。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 的努力都能實現預訂的目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發揮潛能,教師應結合他們的實際設計合理的分層目標,既讓優生吃得飽,又讓差生吃得了。對於基礎差的 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讓學生從模仿中慢慢找出規律。對於善於主動學習的學生,給其提出教學任務後,應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教師並不告訴學生完成任務的 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編輯與排版教學單元中,教師講解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後,布置學生練習。此時,要重點指導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如 何在文章中設置出錯落有致、富於變化的版式,通過設置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學習興趣很高的學生就可讓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礎上,充分 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製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指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某一問題的關註上升為對這一問題研究的興趣,通過 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突出特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的地方。如在上網際網路上信 息檢索這課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各自對禽流感的各種知識所產生的種種疑問,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在網際網路上對所產生的疑問進行檢索, 從而解決問題,提高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培養了信息素養。
以上是我通過培訓以及平時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總之,在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我們共同摸索前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伍』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動靜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並且深入地領會其內含,最後得到升華,也就是所說的創新,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什麼動畫、影像、圖片一起上,重視了它的信息技術含量,而忽視知識的掌握上,過分情境化,喧賓奪主。這樣的課堂,自然課上氣氛活躍,熱熱鬧鬧,有時甚至產生一些笑料,讓人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節課學生自然是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度過。但課堂畢竟不是娛樂場所,不能被過份的活躍沖昏了頭,讓華麗課件修飾而忽略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讓同學們靜下心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他們靜上心來去想、去悟,給學生提供創造靈感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和創造靈感的環境。
四、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的關鍵作用
多媒體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首先網路化的教學系統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如在備課時,我們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教案庫和計算機教學軟體庫中的資源,設計教案,以提高備課質量。教師通過瀏覽、選擇、組編,設計成一個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課堂上應用這些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

『陸』 如何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就此問題,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柒』 《信息技術》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根據對平時教學的總結,歸納出信息技術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法:講授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同步教學法、探索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一、講授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地講解。它雖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卻同樣適合新興的信息技術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運用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如教學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原理、計算機的組成等。這種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如講文件的復制粘貼。二、示範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就是教師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運動技巧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也是一種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應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勢的示範,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操作鍵盤的指法、操作滑鼠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計算機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驟的示範。如:講windows操作基礎時,講文件夾的創建,其操作步驟為:1.進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夾;3.轉換輸入法;4.把滑鼠移到新建文件夾,點右鍵,選重命名;5.輸入文件夾的名字;6.確定。教師可以藉助計算機投影儀或網路教學系統進行一步一步地演示。這種教學法能夠很直觀地讓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操作中學到操作方法,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三、同步教學法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同步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也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如自然實驗、科技製作等。而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義。此教學法有兩種應用模式。第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很廣。如講文件的保存,這是講windows基礎操中的重點兼難點之一,教師在講這個內容時,讓學生同教師一起操作,邊操作邊向學生講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類型等在保存中最為關鍵的地方,如果帶著學生反復操作,還可輕松地向學生講清楚「保存」與「另存為」的區別與聯系。這種教學模式必須要求計算機教室裝有計算機投影儀,這對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採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效果非常好。另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面對全體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首先教師講解或演示一遍,使學生有一個初步印象,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適用於更為廣泛的學校,因為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教師不需要計算機投影儀,但這種方法教師比較累。教師在教學講解時,除了講解具體功能及作用外,由於學生沒有直觀的視覺參照,還要強調每一步操作滑鼠所指向和點擊的具體位置,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操作,教師要找好參照物或說清楚具體方位,也可讓相鄰同學互相幫助找。這樣,其教學效果與第一種教學模式完全一樣,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四、探索式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就是針對某一特殊的教學內容,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生任務。這種方法最好在學生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情況下使用。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教師應起好引導作用,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後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地進行下去。探索式教學方法多用於趣味性強、有一定的難度而難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學內容。五、任務式教學法任務式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給每節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努力在本堂課里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任務式教學法是一種信息技術學科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多用於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內容的教學,其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任務定得太多太難,學生無法完成,任務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則造成時間浪費,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任務式教學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其任務的含義和完成方式不完全一樣。任務在含義上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操作數量上的任務;一種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務;一種是操作質量上的任務。完成任務的方式主要有:一種是全體同學都按同樣的要求完成任務。這主要是指教師在講信息技術的一些基礎操作時,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內容,如:窗口的使用,創建文件夾,保存和打開文件等;另一種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分別完成難易程度不一樣的任務,如學生學完指法後,優秀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80個字以上,中等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50個字以上,而差生要求達到正確率100%,輸入速度每分鍾20個字以上。以上是信息技術學科常用的五種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之間並非獨立運用於課堂教學中,而是根據教學內容,

『捌』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有哪些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規模在中國的不斷高速擴大,信息技術對現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走向發展,對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不僅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成為對學校、老師的評價標准,到今天也成為許多有條件學校的教學常態。

在這種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改變了觀念,積極投入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運用中來。廣大教師也掀起了自製教學課件的熱潮,在網路中能查詢到的有關教學的各種影音素材、備課資料、教學課件已數不勝數。這些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和教學常規。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是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大約是2/3。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1。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

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高投」與「低效」的問題,引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高度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應用於課堂教學時,他們就體現出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進而解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低投」與「高效」的問題。低「投」不僅包括硬體設施、設備的低資產投入,而且還包括師生精力和時間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學過程的快速度和教學水平的高質量。下面,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來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1.1 實踐中驗證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課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方式,在多媒體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視頻展示台、計算機、數字投影儀、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話筒、無線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方式,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於一體,實現圖文並茂、聲畫並舉,甚至模擬虛擬現實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將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教學信息的形勢轉變為多媒體形式,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文字呈現信息過於抽象的問題,而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容轉變為具體的形式再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輕松愉快的學習。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相關文章論述很多,不同學科,其多媒體教學優勢發揮的程度也不一樣。大致歸納如下幾點:

①直觀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②圖文聲像並茂,多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多元認知,多感官接收)

③動態模擬過程,有效呈現重點、難點。(動態呈現)

④及時交互,及時反饋,易於學生參與,師生互動。(便於交互)

⑤虛擬現實,突破視覺局限,再現事物本原。(虛擬再現)

⑥無限重復,加強記憶,克服遺忘。(符合人類重復記憶原理)

⑦針對性強,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⑧海量信息,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1.2 應用中發現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問題

誤區一: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崇拜」現象。目前,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甚至幼兒園,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多媒體教室,老師更是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學校和老師的這種積極態度我們應該肯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不排除「趕時髦」和「盲目崇拜」的傾向。據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專業幾乎所有的課程、每一節課都排在多媒體教室,學生一天下來少者要聽六節課的多媒體教學,多者要聽十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每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就是270分鍾到450分鍾。多媒體教室窗戶要遮光,不易透風,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對學生的眼睛刺激很強烈,特別是長時間看著銀幕,悶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頭腦發昏,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及全盤化的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誤區二:多媒體教學中的「霸權」現象。現代教學中,比較一致的觀點就是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更多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幾乎都「退居二線」,成了被動的教和學。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更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誤區三: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包辦」現象。現代教學中,傳統媒體有粉筆、黑板、標本、模型、掛圖等;電子媒體有幻燈、投影、電影、電視、計算機等。但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但代替了粉筆黑板,還替代了其它媒體的地位,「包辦」了所有的教學工作。多媒體替代了一切,成了現代課堂教學的全權代表。這種全盤「包辦」必然帶來問題,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師板書。現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離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的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激發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產生許多遺憾,如果藉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有體現教師風格的作用,有無形感化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採取與之對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因為有的教學內容根本就不適合多媒體表現,多媒體不是萬能媒體),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發揮各種媒體的各自特長,包括傳統媒體,優缺互補,交互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誤區四: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實驗」現象。實驗教學最大的特點在其實踐性。利用多媒體模擬不能實踐的實驗和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將所有的試驗都企圖用多媒體來代替,即有條件完成的實驗也採用多媒體模擬,而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用多媒體來代勞實際的實驗對老師來說確實輕鬆了不少,但對學生的試驗學習就會打折扣。

誤區五: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花樣」現象。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使用多媒體為教學注入了許多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過於抽象、死板單調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教師在感到驚喜之餘,往往對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效果,比如動畫、聲音、特效等愛不釋手,將它們統統都用到教學中去,使自己的電子教案或多媒體課件每次點擊滑鼠都會發出聲音,產生動畫,有的動畫和聲音跟自己的教學內容沒有絲毫的關系,學生看的眼花繚亂,聽得心裡厭煩,這樣不但沒有起到呈現知識點的作用,反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無關的聲音和動畫上去。

2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實踐證明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眾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存在的多個誤區,通過總結,我們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如下原則:

2.1 輔助性願則

信息技術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麼水平,它始終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只能輔助教師的教,輔助學生的學。用機器取代教師,對學生實施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設計思想,既違背了教學規律,又違背了國情。對信息技術教學,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讓它替代教師的應有的創造性工作,我們不能拋棄傳統教學法中的合理有效的東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信息技術所無法取代的。

以製作多媒體課件為例,有的教師設計製作課件,其目的就是在課堂上播放這些課件,覺得課件設計的長度越長越好,其實,課件的設計是不能代替教師上課的,課件只起輔導教學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映所作的點撥、引導、方法指導、分析講解等都是課件無法預先設計的。

例如這次非典時期,北京市的中小學停課,清華附中充分運用網路進行教學,使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的教學錄像在網路中播放,並運用校園網平台實時答疑解惑,發收作業,組織活動,有的班還在網上開了班會,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但返校時,同學們都反映了學習效果不如在校學習好,因為這樣的教學,學生缺少了最真實的交流和溝通,缺少了很多在課堂之中我們常見的相互啟迪,相互感染,少了真實的情感,少了讀讀、背背、想想的環節。而這些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

2.2 適宜原則

適宜就是合適和相宜。所謂合適,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找到落腳點;所謂相宜,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找到切入點。

有的教師完全依賴於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一整堂課都在擺弄設備,好像是很熱鬧,卻忽視了學生的練習和參與;有的教師全不以為然,一整堂課都不用,手捧傳統不放。這都是不正確的態度,是片面的。那麼我們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用呢?這都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教師的實際、學生的實際來加以考慮。例如需要提高同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時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尤其是對低年齡階段的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和提高興趣,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再以直觀形象代替形象思維就是不適宜的;在想辦法彌補教師自身素質缺陷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教師的朗誦,因普通話不過關,比不上專業人員時,我們可以用錄音;教師的板書因書法不夠美觀,我們可以用幻燈片;當形象思維發生偏差時,我們可以用影像來糾正;當教師和學生因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能用常規教學手段解決教學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當學生因生活閱歷的限制,無法想像課文中所述的實景、實物時,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手段來加以彌補。總之,是因需而用。

2.2.1 三維課程目標是信息技術應用的落腳點

三維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握學科性質和思想,用它來統領整個教學過程,然後通過具體的方法來落實學科的知識技能目標;而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明白「知識技能」教學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對其教學目標也要瞭然於胸,並盡量明確的告知學生。「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的融入在教學過程中,他是教師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體現。相同的知識技能採取不同的「過程與方法」時,學生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應用類型,有效地發揮各類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

『玖』 如何在教學中正確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動靜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並且深入地領會其內含,最後得到升華,也就是所說的創新,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什麼動畫、影像、圖片一起上,重視了它的信息技術含量,而忽視知識的掌握上,過分情境化,喧賓奪主.這樣的課堂,自然課上氣氛活躍,熱熱鬧鬧,有時甚至產生一些笑料,讓人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節課學生自然是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度過.但課堂畢竟不是娛樂場所,不能被過份的活躍沖昏了頭,讓華麗課件修飾而忽略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讓同學們靜下心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他們靜上心來去想、去悟,給學生提供創造靈感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和創造靈感的環境.四、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的關鍵作用 多媒體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首先網路化的教學系統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如在備課時,我們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教案庫和計算機教學軟體庫中的資源,設計教案,以提高備課質量.教師通過瀏覽、選擇、組編,設計成一個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課堂上應用這些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

『拾』 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幾種主要形式

一、運用CAI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1.CAI課件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d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CAI的興起是整個教育界進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產物。隨著CAI的逐漸推廣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越來越成為廣大教師所應掌握的一種技術。但是,多媒體課件由於它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製作過程的特殊性。課件製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教學課題,確定教學目標 在教育領域中,無論哪門學科,一般都可以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對於那些用常規教學方法就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內容,就沒有必要使用計算機來進行輔助教學,因為那樣只能造成人力、財力的浪費;而對於那些課程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某些規律難以捕捉、需要學習者反復練習的內容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有必要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概括而言,選題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徵、教學條件等,確定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選題的同時,還必須分析和確定課題實施所能達到的目標,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特別注意要發揮多媒體的特長,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製作多媒體素材,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有效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率。

(2)研究教材內容,創作設計腳本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CAI課件設計的藍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體系,才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因此,在選擇好課題後,應仔細分析和研究教學內容,理解重點、難點問題,對教學內容作教學化處理後,根據教學需要確定課件的內容結構、表現形式及教學順序。

腳本設計是製作CAI課件的重要環節,需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地考慮和細致地安排。它的作用相當於影視劇本。

(3)搜集媒體素材,製作課件「多媒體素材」是多媒體課件中用到的各種聽覺的和視覺的材料。也就是多媒體課件中用於表達一定思想的各種元素,它包括圖形、動畫、圖像、文本和聲音等。搜集素材應根據腳本的需要來進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利用掃描儀採集圖像,利用動畫製作軟體生成動畫,用話筒輸入語音,或從各種多媒體素材光碟中取得。

多媒體課件最核心的環節是製作合成。其主要任務是根據腳本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各種多媒體素材編輯起來,製作成交互性強、操作靈活、視聽效果好的CAI課件。這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好在現在的多媒體編輯軟體的操作使用越來越簡單易學,為教師親自動手製作課件提供了前提。

(4)修改調試、應用於課堂教學 課件製作完成後,要經過多次調試、試用、修改、完善,才能趨於成熟。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確保課件質量的最後一關。如果存在某些問題,應繼續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總之,多媒體課件的製作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於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2.CAI課件的使用

合理地使用多媒體CAI課件,使得教學內容的表達方式較傳統的教學方式有了本質的改變。計算機不僅具有存儲記憶、高速運算、邏輯判斷、自動運行的功能,而且還可以把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視頻圖像等多種媒體有機地集成一體,充分利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原理,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由於多媒體CAI採用圖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能夠及時跟蹤和反饋學習情況,真正做到教學信息的雙向交流,因材施教,實現個別化教學的目的。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用最恰當的表現手段。例如:在數學課上解方程、物理課上推導物理公式等,用多媒體CAI教學就不如教師邊講解邊板書好。但是,對於基本理論的形成與理解、儀器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等,採用多媒體CAI方法比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和一般電化教學手段就有明顯的優勢。

傳統教學中,教師以含有情感的啟發式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以表情、姿態、板書等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能適應學生變化,督促學生學習,言傳身教,但是教學信息量不夠,不能及時有效地跟蹤和客觀評價學習情況,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別輔導。而多媒體 CAI課件以大量視聽信息,高科技表現手段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加上虛擬現實技術和圖形、圖像、三維動畫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使認知理論原理中情境學習理論和問題輔助學習理論等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學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造性地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只有各種教學手段取長補短,結合使用,才能真正提高整體教學效益。

二、多媒體教學光碟輔助教學

利用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的教學光碟輔助教學,可以說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部分(甚至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由教育專家來完成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減輕了教師備課的難度,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以及課堂學習氣氛的調節等工作上面。

在我國,根據農村學校的師生實際情況,由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為這些教學點專門開發製作的教學光碟很多。為了讓這些教學光碟發揮最大的作用,使廣大農村的學生們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農村教師們必須首先要掌握光碟教學的特點。以我國農村遠程教育光碟為例,簡單說明光碟教學方式的特點。這套光碟比較適合農村的小班教學。小班教學光碟覆蓋了各學科所有重要的教學內容,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包含了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強調了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在師資嚴重缺乏、教師培訓工作比較落後的學校,教師可以用播放光碟的形式來幫助講課,學生跟著教學光碟中的教學設計、教學進程來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在教師數量和教師的教學能力相對較好的學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需要,以自己的教學設計為主線,利用教學光碟提供的優質教學資源,在恰當的時候選擇恰當的光碟資源去創設教學情景或組織學生的活動等等。

三、基於網路的遠程教學

在遠程教育中,盡管強調以學生自學為主,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教師的參與,只是教師的角色常常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是從講台上的「講授者」變成了學習材料的設計與組織者、學習的輔導者和學習過程的評估者,其過程仍然是一個教學過程。並且在必要的時候,教師仍然可以成為一個屏幕上的適時、非實時的講授者。

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教學模式,則基於網路的遠程教學模式也是由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中多個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完整地構成一種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在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中包含四個因素:教師、學生、網路教學材料和網路學習環境。在網路的支持下,教學也可以面向個體的、小組的和班級的(甚至大群體的)三種組織形式。而與傳統教學過程不同的是,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具有許多鮮明的特點:①教師和學生處於網路的兩端,碰不著面,但教師通過網路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利用網路向教師或學習夥伴咨詢;②網路教學材料也不同於傳統的印刷教材,一方面是來自於Internet上的浩瀚的資源,另一方面可以是由教師按照不同的教學要求組織起來並放置在特定伺服器上的網路課程等多媒體形式的互動式教材;③網路學習環境也成為了虛擬的空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幫助。學生也從很大程度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網路化學習,並且能自主管理其學習過程。這些特點是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所特有的,也反映了網路教學環境中教學過程的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提供了一個思路來歸類現有的遠程教學模式。

四、網路虛擬課堂的遠程自主學習

自主是指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自我控制,遠程學習應該是一種高度自主性的獨立的學習,學習者要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和自我控制學習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有創造思維的活生生的人。

網路虛擬課堂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基於網路環境,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教師和學生更加註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利用網路龐大的信息資源進行開放學習和協作學習,從不同領域、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獲取信息,篩選出有效的可利用信息來解決問題。網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交流平台,為學生展示了一個充分發揮自我創造性的無限廣闊的空間。它圖、文、聲、像並茂,可激發學生興趣;良好的交互環境,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豐富的信息資源,可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自身的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在老師提供的完全自主學習的空間里自由地對知識進行選擇與搜索、分析與理解,然後通過網路的交互性與同學、老師進行討論、交流。在這樣開放式、自由化的環境中更好地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中。

1.網路提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境

網路以鮮明可感的形象,悅耳動聽的聲音、綺麗多變的色彩,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引導中樞神經的興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生和提高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月球之謎》時讓學生觀察有關月球的各種圖片:月球與地球、太陽的位置關系圖、月球地表概貌組圖、人類登月組圖,這些奇妙的圖片很快就吸引了學生,這樣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中,內心產生探索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網路提供學生自主探究的環境

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 學生點擊網路上的相關資料,自主學習,教師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加入學生的討論,解答學生的疑難,把這種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

(2)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交流的夥伴,互相啟發共同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便於信息的多向傳遞,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有所得。

(3)自主選擇學習方式 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經驗背景迥異,而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的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教學內容,必然導致課堂教學「高度同步」化,這樣極大地制約學生個體的發展。有的學生喜歡一個人獨立學習,有的則喜歡找幾個夥伴共同學習。有的學生在老師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能自覺按照要求的進度學習,有的則需要老師的指導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利用網路信息技術,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課堂真正實現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過程。

3.網路環境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群體活動開展較少,而在網路環境下,可以很方便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群體活動能力及競爭合作能力,他們利用網路來傳遞聲音、文本、圖像等各種符號,以此達到在有限的時間里同步傳遞信息,加強相互交流的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協作學習,是網路虛擬課堂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在協作學習中,學習者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實現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並利用必要的共享學習資料,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意義建構,獲得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學習者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教學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