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初中古文教學

初中古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13 13:58:20

Ⅰ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該怎麼教

古詩文抄教學
首先,應襲以「讀」為主,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其次,應注意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 關鍵,語感有了,可以讓學生對文言詩文無師自通。
最後,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每篇詩文的寫作背景,可以教師介紹,最好是讓學生課前預習,自主探究,這樣才能讓他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另外,在古詩教學中我常採用「聯想法」,即把作者凝練的詩句想像成一幅畫面,然後再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效果還不錯,你也可以試一試。

Ⅱ 初中生如何學好文言文

怎樣才能更好得學好文言文,是現在中學生的當務之急。為了讓學生更好得接受文言文,學好文言文,我提出了以下幾條建議。 一.營造文言文學習良好氛圍的必要性分析。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強調:「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可以說,《語文新課程標准》降低了學習文言文的要求,並且中考文言文考試篇目限定於課本,從道理上講,應該有相當理想的成績,結果卻相反,很出乎意外。 我調查了50多位中學語文老師發現,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老師十分注重語句翻譯、記憶,以及進行針對性練習,教學過程嚴謹。然而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這樣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比較枯燥,效率不高、體會不深,懵懂如學另外一門外語,甚至覺得老師煞費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師的一廂情願,學生只能「逆來順受」。 學習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處,我分析如下: 1、學生離開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確實不像現代文那樣,讓學生一下讀來流暢上口,通曉其意。學生難以接受翻譯斟字酌句的煩瑣,難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達,難以體會古人情感真實豐富的抒發。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問妻、妾、客同樣一個問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語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變化,卻表達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和不同心理。學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來就與文字、句式較勁,然後急著回答老師「語氣為何不同的原因」的問題,而不在具體故事情境中體會。這樣,文言文理解膚淺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穩當牢固。 2、學生離開了文言文運用的情境。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明了學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交流不會刻意用文言表達,覺得那是比較迂腐的表現,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證。在教學課堂中,我們老師也可能會忽視經典語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師經常把它形容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的表現,並把它理解為別有用心。但是,此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記》中就不宜這樣理解。其實,文言文的運用,也需要學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於學生文化素質的限制,學生倒是對新興簡單的網路語言情有獨鍾,而對文言文的(運用)置之不理。 3、學生離開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學生似乎不能領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處。例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學生理解了文章的「憂患意識」,「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識,但是,問其憂患意識的現代意義,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學生一籌莫展、一片茫然。這關鍵在於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就是要求學生關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涵養,努力在文言文學習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憂患意識」的人文情境的創設即讓學生憂患於和平年代中的戰爭、發展社會中的環境、美好生活中的絕症……讓學生學習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負起傳承優秀文明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可見,營造文言文學習的良好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智康教育:領先的N對一個性化輔導、口碑好的家教品牌,提供奧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等全科家教輔導,滿足小學、小升初、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類人群課外補習需求。

Ⅲ 怎麼教好初中文言文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採用的一般教學程序是:1.課前三分鍾聽說訓練。2.復習上節版課的內容。3.展示教學目標權,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4.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預習本的內容包括:生字、拼音、釋義、文章中心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課後練習題等。5.教師簡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

Ⅳ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水平

高考必背篇目新增10篇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礎上增加10篇,增加後的篇目如下:初中五十篇 1.《論語》(共十則)、2.《孟子·魚我所欲也》 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4.《左傳·曹劌論戰》 5.《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6.《前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7.《詩經·關睢》、18.《詩經·蒹葭》 19.《觀滄海》曹操、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門太守行》 李賀 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38.《無題》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50.《己亥雜詩》 龔自珍。

Ⅳ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文言文是記載了我國文明的經典載體,而且其地位是無法取代的。正因為有了它,有了中國文明,才造就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如杜甫,老邁多病,窮困潦倒,卻能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私;如蘇軾,歷經磨難,卻喚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如岳飛遭天大冤屈,文天祥身陷囹圄,卻都能痴心一片,誓死不休。
可是,當西方文明慢慢傳入中國,白話文慢慢取代了文言文後,中國的傳統文明面臨著滅絕,教育也邁上了坎坷路。學生認為文言文那是過去的東西,人類是在不斷進步的,進步就要舍棄那些古老的、老的掉渣的東西,應該給我們的現代生活注入新鮮的血液,文言文只能使社會倒退。而且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又比較大,那麼多實詞、虛詞、句式等等難以理解,於是就更加討厭學習它。教育的目的不僅要培養科學人才,更要培養較高道德素質的人才,那些高智商低素質的「奴才」是中華民族所不容的。如果沒有文言文,中國的文明不會延續,中國的社會不會發展……所以教育要注重文言文作品的閱讀,通過一些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學習了《傳記選讀》中的《蘇武傳》,學生就懂得了什麼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飢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學習了《陳情表》,學生就會被李密對祖母的那份「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祖孫情感動;學習了《報任安書》,學生深深理解「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決心。學生可以從中直接體味他們不同凡響的憂患意識、生命意識、家國意識,這樣就會形成高層次的生死觀、榮辱觀。其次,學生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從中學會很多知識,例如:寫作中語言的言簡意賅、中心思想的深刻,文章構思的嚴謹等等。第三,多學習一些優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豐富一個人的內涵,「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原因就在於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長學問的有效途徑。讀書的作用不僅在於佔有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又如何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呢?
首先,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很難,教師就可以傳授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例如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文言實詞有一詞多義的現象,但掌握了一個詞的本義,就能結合具體語境推測其引申義,舉個例子:「即」和「既」在寫法上的不同,對理解他們有很大幫助,「既」左邊是一個裝滿豆子的器皿,蓋子已經凸起來了,右邊的人坐在旁邊,張大口,臉扭向一邊,顯然他已經吃飽了,所以「既」的本意是已經。「即」字與「既」不同在於右邊的人動作不同,這個人坐在器皿的附近,准備吃豆子,注意是「准備」,還沒有吃,所以我們理解為「靠近」,這個人靠近器皿,手觸摸到它,所以引申為「依附」,再引申為「到…去」,引申為「就著」,推出「當前(最近的時間)」等等,在講這個字的時候,學生很敢興趣,而且覺得文言文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難。再如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標志詞,掌握了這些標志詞,就能看出一個句子的句式特點。在教學一篇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文言知識進行歸類,還可以將不同篇目的同類問題集中起來,從中歸納規律。
其次,在文言文閱讀中尋找興趣。每個人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和積極地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興趣不足是和個人的認識和情感密切聯系著的。如果一個人對某項事物沒有認識,也就不會產生情感,因而也就不會對它發生興趣。相反,認識越深刻,情感越豐富,興趣也就越深厚。教師要挖掘課文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鴻門宴》中的「項庄舞劍,意在沛公」的小故事可做導入,再結合課文恰當地引申一點古代文化知識,例如古代座次的規律和現代的不同。
第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中學生除了在語文課上接觸文言文外,其餘時間是很少去讀文言文的,對古漢語的「語感」非常欠缺,所以「誦讀」是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鑰匙」。只有好好掌握了這把「金鑰匙」,才能開啟文言文知識的門扉,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讀能讀出語文的特點,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能解出其中的意思。所以應讓學生多讀多背,通過誦讀,去品,去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誦讀的重要性。教師指導學生誦讀要注意方法。要引導學生注意誦讀的重音、節奏、停頓,要把教師范讀、聽讀、學生自讀相結合。讀准字音、停頓還不行,還要讀出語感、讀出情感。
總之,學習文言文不是一蹴而就的,文言文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弘揚了民族文化,學習文言文不僅可以提升寫作的能力,而且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在閱讀中體悟,在興趣中學習。

Ⅵ 如何把初中古詩詞教得更好

我認為古詩文教學就因該根據實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文回,感受詩文。讓學生們的內心答真正的走進了古詩文,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古詩文的樂趣。古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凝聚著先人的心血,寄託著前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文,既要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要讓他們從中達到提高自身修養、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Ⅶ 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

綜合大家的看法,我們總體認為,小學的文言文教學與初中的教學有著不同的側重。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讀得有情趣。在教學中想突出朗讀的作用,通過范讀、領讀、自由讀、配樂讀、分角色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聽覺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簡潔凝練、極富節奏感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喜歡上古文。 第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學得有信心。要交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藉助注釋理解大意的方法,標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系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文,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文學習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譯翻要求的程度,讓學生學得有個性。對於學生來說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古文的難點,那麼把古文譯為現代文時的標准該怎麼把握?我想體現這樣一個度:只要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藉助注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現代文的語言習慣,說出句子的大體意思,不曲解、不錯解就可以了,即不強調字字相對地直譯古詩文,也不講解古文中的語法現象。比如實詞、虛詞之分, ……者……也是判斷句式等等。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 第四、聯系原有基礎,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步。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閱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閱讀理解,所以要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古詩文閱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系,目的在於降低學習古詩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古詩文、會學古詩文打下基礎。

Ⅷ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學來中,我採用的一般教學程源序是:1.課前三分鍾聽說訓練。2.復習上節課的內容。3.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4.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預習本的內容包括:生字、拼音、釋義、文章中心內容、文言文的翻譯,課後練習題等。5.教師簡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寫作背景.6.教師范讀(或錄音范讀)後,請幾位學生朗讀,糾音,指導朗讀方法,然後全班同學齊聲朗讀課文(至少兩遍)。7.教師出示小黑板,讓幾位學生完成重點字詞的解釋和重點句子的翻譯。8.教師請學生逐句逐段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9.教師出幾道思考討論題讓學生當堂完成。10.在師生明確思考討論題的基礎上,教師對課文內容和主題進行分析。11.讓學生質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12.師生共同完成課後練習題。13.把本課的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聯系,談談自己的感受。(或當堂寫片斷作文)14.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15.布置作業。福建省東山縣石齋中學董朝暉

Ⅸ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姚姬傳也說:「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生作外行也.」讀的道理,就是通過誦讀可以培養語感,熟悉詞彙和句式,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進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或神韻.從糾正句讀到有節奏,最後抑揚頓挫地表達感情,這不僅是積累語言的過程,也是一次審美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誦讀,首先要「明讀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桃花源記》的「便要還家」一句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另外,還要「明句讀」.中學文言文教材都已斷句、標點,句子停頓易於掌握,難的在於一些復雜的句子內部的語法停頓問題.例如《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古文中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而「以為」中間省略了「之」.因此這句應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不可誤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並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並且將朗讀貫串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當作某一個教學環節.其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的確,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內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言文時應首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時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讀方法外,在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方面我還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1、適當的導入,創設情境,把學生領到文言文的課堂中來,讓學生感到走進去的樂趣.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先把電影《花木蘭》裡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給學生看,以此激發起他們學習此文的興趣.
2、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精選或加播與課文或作者人物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孫權勸學》時,就適當的講幾個與孫權,呂蒙有關的歷史小故事.在學習《論語》時,就簡要講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使學生受到觸動,活躍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課堂情景劇,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言文課文,可以讓學生依據文本內容自主編排情景劇,然後表演,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講《細柳營》這篇課文時,就嘗試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並且運用適當的內心獨白,略微誇張的表演將周亞夫將軍的性格,表演得十分的到位,使整個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4、復習文言文可以搞知識競賽形式.以「開心100」的形式舉行知識競賽.利用學生競爭的心理鞏固知識點.
總之,在每節課的具體設計上,或者創設情境、引人入勝,或者設置懸念、促人探索,或者……,教師需要找到一定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古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改老師串講為學生研討
教學中要使學生有一種意識——主動學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主動去解決.
筆者認為,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作為突破口.「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因此教師應打破一言堂的沉悶局面,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主動、全面地動起來,使其不再視學習文言文為畏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是實現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牢記「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凡老師可以放手的地方,盡量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求理解,不讓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葉聖陶先生也說:「語文老師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意義,他們就未必領會.老師就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二語,不要啰里啰嗦,能給他們開竅就行.老師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了.」這段話不僅適用於現代文教學,也適用於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要能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這一要求正好適合初中學生.因為他們有課文下的注釋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幫助或課外參考書的幫助,可以粗略地讀懂文言課文.
讀前,教師先教給學生閱讀、翻譯、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信,就是要求譯文能准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加意思;達,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語病;雅,就是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能體現原文的語言特色,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等.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每次在講課前,都要書面翻譯出所要學習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小組內存在的「疑難雜症」再上繳老師.講授過程中,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中心發言人串講課文(不準看任何資料),本組成員則邊聽邊看參考資料,遇到中心發言人講錯的地方予以指正.有爭議的地方共同研討,疑難問題可當堂向教師詢問.這種變教師講為學生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嘗到了參與教學的滋味,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意識,讓其無形中養成鑽研的習慣.
四、綜合比較,觸類旁通
學習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桃花源記》中有兩個句子出現到「尋」字,即「尋向所志」、「尋病終」,這兩個「尋」詞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尋找」的意思,後者是「不久」的意思.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瞭然,便於理解.至於古今異義詞,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通假字則列成表格,分讀音、通什麼字、意義三格加強記憶.
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虛詞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之、而、其、為、以、乃」等字,這些虛詞其實也是多義詞.在教學中可以把這些字詞列成表格加以歸類,分用法和詞義兩部分,以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理解和記憶.復習時這些知識須綜合講授,然後要求學生舉例,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注意:初一時,不要講太多.遇到一個講一個,兩個就歸納兩個.初三時再總的歸納.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
五、內外拓展,突破文本,確保有效性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內與課外拓展.王榮生教授對文本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他說:「教材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其中蘊含著雜質,因而,這塊『璞玉』需要教師精心雕琢.雕琢,即從教材中開發出適合自己以及學生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門學問.」文言文這種文學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發、智慧的結晶.所要傳達的聲音也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命運遭際和靈魂世界,但這並不是說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是毫無關系,否則我們不會通過文字從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古人身上透視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剛強與孱弱,甚至看到整個民族的症結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上,不能因為要滿足考試等短期目標的需要,就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語法和反復做題的層面上,而應把相當的精力放在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層意義上面.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古文學習不只是學會一些文言詞語,而是要發現古人的生活情趣,與今人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在與古人進行思想交流的同時啟迪他們的思維.教師應帶領學生打開思路,向課內縱深拓展,向課外橫向延伸,在廣泛涉足前期積累的知識的同時,對文本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增添了課堂的厚實感.
總之,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著眼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學方面取得可喜成績.

Ⅹ 如何教好中學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文言文的閱讀分析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它對提高學生駕馭古漢語的能力,尤其對傳承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由於小學階段學生沒有接觸過文言文,因此缺少必要的文言文奠基教育。學生升到中學後便很容易出現學習吃力,感覺興味索然.甚至會出現對文言文的抵觸情緒等問題。因此,對於如何抓好初中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我多年的實踐經驗,我認為初中學文言文教學必須從培養興趣與學習方法兩個方面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一、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是基礎興趣是成功的前提,文言文教學可以先從優化朗誦,培養學生興趣入手。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源於詩歌,而且素有詩、樂、舞一體化的傳統。古時候人們所創作的詩詞,除了朗讀記誦以外,往往還要配上音樂和舞蹈來表演一番。文言文就是在這種表演性詩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除了有對仗、排比、鋪陳、誇飾等詞句美之外,還講究一定的節奏感和音韻美。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泉香而酒洌」一句實為「泉洌而酒香」,而為了照顧與前句「釀泉為酒」在節奏揚抑音韻上和諧一致,便運用了錯文修辭法將「泉洌而酒香」調整為「泉香而酒洌」。其他像詩、詞、賦文當中為了節奏與音韻美而調整詞序的情況就更是屢見不鮮了,在此不予贅說。因此,優化朗讀對於文言文來說,就顯得尤為必要。這便要求我們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務必要先引導學生讀好,要讀出節奏感,讀出音韻美,讀出抑揚頓挫、高低有致、輕松和諧的快感,從而也就自然會培養出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與熱情。反之,如果不樹立文言文教學的優化朗讀觀,不對學生朗讀文言文作必要的指導,任由他們去破讀、斷讀,則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拗口與厭倦,還會對他們進一步理解文義造成障礙。當然,僅僅靠朗讀還是不夠的,還要使學生了解文言文內涵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國萃是精華,從而產生濃厚而長遠的興趣。除了前面提到的詩樂、舞一體化以外,古代傳統文化還具有文、史、哲相融即一體化的特點。在文言文中,除文學知識以外,還滲透著史學、哲學等多種文化知識,其知識含量比起單純的現代文,要豐富而廣泛得多。例如像司馬遷的《史記》既是文學著作,同時也包含著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辯證主義的英雄觀等哲學思想,甚至還含有天文、歷法等方面的自然科學知識,真可謂包羅萬象,不一而足!這就要求我們在講授文言文內容時要適當地深挖掘、廣拓展,激發學生透過文言文窗口去鑽研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去破譯領略古代人的生活、思想與精神風貌。在這種鑽研精神的驅動下,學生自然便會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鑽研中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會讓他們興奮不已,以致永不厭倦。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學生學習文言文需要把握哪些具體方法呢?首先,要養成單字思維的習慣,大力積累文言文詞彙。由於文言文用字簡約,一般以單字為詞,故而我們要養成單字思維的習慣,一般把一個字當作一個詞來考慮。否則,便容易出現想當然的錯誤。例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中有「芳草鮮美」一句,如果以現代漢語的思維習慣便會很自然地把「芳草」與「鮮美」都理解成一個詞,則整個句子就不太好理解:芳香的小草又何來鮮美的滋味呢?莫非有誰還會隨便將草放進口中品嘗不成?原來這里「芳草」與「鮮美」都是兩個詞:芳,是花;草,仍為草;鮮,是鮮艷,美,是美麗。如此將整句理解為「花草鮮艷美麗」就顯得貼切而得體了。由此可見,我們抱著現代漢語的某些思維習慣來學習文言文是行不通的。這就勢必需要我們花一定的時間來記背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大量積累文言詞彙,詞彙積累多了,對文言文的理解與掌握也自然就會得心應手、輕松自如了。這就如同學外語要多記單詞,蓋房子要備足材料一般,其中道理是一樣的。其次,要把文言文中的特殊語法現象搞清楚,這是進一步學好文言文的關鍵。文言文中常見的特殊語法現象主要有詞的活用現象、句子的省略倒裝現象、互文錯文現象等,不把這些現象搞清楚,在一些文言詞的特殊用法與特殊的文言句式面前就會迷惑不解。如賓語前置現象:「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如被動句現象:「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童趣》)。此類例子俯拾即是,不再贅述。最後,對文言文的翻譯要做到靈活自如,切忌死板與僵化。既然已經掌握文言詞的意義用法與句式的結構,則對於整個句子的翻譯便大可不必硬去照搬資料或死記老師的講解,完全可以自行組織語言來靈活進行,需要直譯的直譯,不好直譯的用意譯去解決。至於有關的資料或老師的講解,則只不過是一種參考罷了,絕非唯一的標准。只有這樣進行靈活翻譯的訓練,才能有效地鍛煉思維,提高語言組織能力,也才能使文言文學習更加得心應手。總之,文言文是整個中學語文課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文言文能力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語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而探討文言文的教法與學法便成為整個語文教學中不容迴避的重要課題之一。

閱讀全文

與初中古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