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體育教學方法有:講解法、示範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戲與比賽法、糾正動作錯誤法。
1、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練習的一種方法。
2、示範法
示範法是教師(或指學生)以自身完成的動作為示範,用以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它在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表象、順序、技術要點和領會動作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3、完整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學習和練習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沒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不高而沒有必要進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4、分解法
分解法是指將完整的動作分成幾部分,逐段進行體育教學的方法。它適用於「會」和「不會」之間有質的區別或運動技術難度較高而又可分解的運動項目。
5、游戲與比賽法
游戲比賽法通常有一定的情節和競爭成分,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正是游戲中的情節和競爭、合作等要素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判斷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心理鍛煉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法被廣泛地採用。
6、糾正動作錯誤法
糾正動作錯誤法是體育教師為了糾正學生的動作錯誤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隨著動作錯誤的不斷出現與不斷糾正而進行的。
B. 什麼是教學競賽法
簡單的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競賽式的教學法。教師將知識點和任務融合在競賽題目中,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比賽,分組一般採取異質分組。競賽法的目的是:以賽促學、以賽帶學,適當的使用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C. 數學課堂教學的競賽方法有哪些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
D. 如何將球類基本技術的學習與實戰比賽的運用有機結合
球類技術的學習與運用應遵循的原則:
從自己實際水平出發原則。無論你現階段的技術水平如何,學習球類技術都應從自己的實際水平出發,在自己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才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掌握主要基本技術帶動其它原則。要全面地掌握球類技術確非易事,但如果初步學會基本技術時,就能參加課余的比賽了。在掌握這些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帶動其它技術的學習和運用。循序漸進原則。在參加球類運動的每個時期,都應先練基本技術,再練高難度技術;在學習每項技術時,都應先徒手練習,再結合球練習;先原地練習,再行進間練習;先單個練習,再綜合練習;先獨自練習,再對抗練習。練習與游戲相結合原則。將練習與游戲相結合,以提高練習興趣和練習效果。練習與比賽相結合原則。通過球類比賽提高球類活動趣味的同時,將所學基本技術予以應用,以促進技術的掌握和延伸。
運用比賽法將球類基本技術的學習與實戰比賽的運用有機結合。
一、運用比賽法提高球類的技術水平
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方法。球類基礎技術的提高僅靠在體育課中的教學是不夠的。盡管許多同學在選項前,對球類的技術已有所掌握,但是臨場就不是那麼回事情了。比賽場上對抗激烈,戰機稍縱即逝。如果在適當的時候,穿插運用一些比賽教學法,無論從生理學或心理學方面來說,都有積極作用。因為比賽教學法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大腦處於良好的機能狀態,有利於學會各種運動技能,有利於這種條件反射暫時性神經通路的形成。所以將比賽教學法運用到球類模塊教學中,對鞏固和提高球類技術、戰術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運用比賽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每一個技術動作的掌握、運動技能的形成,往往需要反復多次的練習才能達到教學要求。學生學習知識、掌握動作的快慢是有差異的。學習時間一長,掌握動作較慢的學生對不斷重復同一種動作就會感到疲勞而乏味,甚至學習的信心會大大降低,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對於那些已基本掌握動作要領的學生來說,如果再沒有新異的刺激,他們也會覺得千篇一律的練習方法單調而又枯燥,學習的積極性和注意力都會降低。這些情緒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具有競爭、對抗特點的比賽法,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進取心、求知慾、不服輸的心理需求,又能使學生在激烈競爭的氣氛中和同伴的鼓勵下,團結協作、頑強拼博,在輸與贏的轉換之間充分體驗競賽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
三、運用比賽法有利於了解球類比賽的規則、要求
在教學中採用比賽教學法,能使學生從感性提高到理性的認識。我們體育老師很少上理論課,即使在理論課上學習規則知識和比賽要求時也是紙上談兵。只有在球類模塊教學中多運用各種比賽方法,才能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球類中中樞腳的概念,學生心裡是比較模糊的,而在教學比賽中,學生就能深切體會到「走步」這一違例的概念。如排球的後排進攻違例,在教學時,很少有教師會提及此問題,而恰巧在比賽中會發生很多這樣的例子。如後排隊員參與攔網、前排攻等,在比賽教學法中,能很清晰地把規則、裁判法等,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些知識將深深烙在學生的心中,使他們以後觀看各類比賽中更加有味,打心底里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這也可謂是終生體育。
四、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比賽的情況下, 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都會得到極大的張揚。教師要抓住思想教育的有利時機,進行積極的引導,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的學生為了取勝,投機取巧,不遵守規則;有的學生在比賽不利時,情緒低落、缺乏信心;還有的同學協作精神不夠,容易表現出個人英雄主義等等。教師要及時表揚先進,鼓勵後進,批評個別同學在比賽中的不良行為和思想,啟迪全體學生通過比賽,培養遵守紀律、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敢頑強、團結協作、積極上進的優良品質,提高心理應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都存在著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象。所以,我們尤其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努力拚搏。比如在通常的體育課程方案設置中,我們可以加入適當的比賽法,以游戲競賽法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通常這種方式,內容形式豐富多樣,既有趣味又有對抗性,如何把個人特長與團隊協作有機地統一起來,把握個人與團隊的關系,理解團隊協作的核心價值,通過比賽法能夠得到有效發揮。
隨著球類技術與比賽法在球類模塊運用的日益推廣,體育教師應該嚴格把握時機,結合教學內容,控制好運動量,在比賽中加強安全教育,並把每一次的比賽結果進行認真講評。只有這樣,比賽法才會顯出它的重要功能,培養興趣、掌握方法、愉悅身心,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E. 求教學法比賽,一句話參賽宣言!謝謝
用心比賽,展我所長
F. 籃球教學中,採用哪些教學方法,並詳細說明
開始學打籃球,首先要進行戰術意識培養,要不然你永遠只是打籃球,而不是會打籃球!!! 籃球運動是我們較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也是中學體育必修課的主要內容之一, 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我們在籃球教學和比賽中經常發現學生技術、戰術運用生搬硬套,實效性差,不合理的跑位接應多,防守時不知如何選位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對籃球運動競賽規律的認識不足,用籃球運動的術語說:即籃球戰術意識差。培養提高中學生的籃球戰術意識,對提高中學生運動員的籃球運動水平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中學生運動員處於基礎訓練階段,所以應把戰術意識的培養放在與其它專項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 籃球戰術意識的概念 意識是心理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人類獨有的最完善的反映形式,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自覺能動的放映。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戰術目的,正確合理地運用戰術和技術的自覺的心理活動。籃球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對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的認識和合理的運用。籃球戰術意識來源於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對變化著的客觀事物的初級認識過程,產生於運動員對所從事的運動項目本質和發展規律的高級認識過程,並通過運動員的具體行動表現出其主要的特徵和作用。 3 培養籃球戰術意識在中學訓練和教學中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在教學和訓練工作中,對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籃球戰術意識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從戰術意識在籃球比賽中的作用來看,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是必要的。戰術意識被人譽為運動場上的「活靈魂」,是運動員高度智慧的結晶。戰術意識與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智力能力相適應, 戰術意識的強弱,往往是衡量一個球隊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認識戰術意識對中學生運動員的影響,關鍵是要擺脫「意識會在訓練比賽中自然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束縛,運用科學的理論和規律去指導訓練,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有的放矢地講清戰術意識的概念、特點及其作用,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 3.2 從籃球運動的特點來看,培養中學生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是必需的。籃球運動激烈、對抗、復雜、多變的特點決定了比賽是瞬息萬變的。在比賽中隊員要根據場上不斷變化的情況採取正確、果斷的行動,才能取得「攻必克、守必固」的效果,如果缺乏戰術意識,就只會蠻干、硬攻,既消耗體力,又往往事倍功半。同時,籃球運動作為集體運動項目,不僅要使隊員融入到整個隊伍當中,而且要使自己成為有獨特個性的個體。這些都要求隊員有一定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在較短時間內有相當多的思維活動。戰術思維是戰術意識的主要成分。由意識到行動的過程,主要靠戰術思維的預見性、敏捷性和創造性等。所以說,中學生運動員戰術意識的培養和形成與思維活動密切相關。戰術意識的形成是思維活動在執行戰術行動中的具體體現,加強中學生運動員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於他們戰術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3 從中學生運動員的心理特徵來看,培養戰術意識是極有可能的。中學生運動員的抽象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並逐漸佔主要地位,他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已能幫助他們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中學生運動員的觀察力的准確性和持久性也有較大的發展。他們對訓練中出現的情況,既好奇又困惑,正是擺正和增強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當然,由於這個時期接觸的技術、戰術都屬於基礎性的,他們的思維能力必然受到一些限制,而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所以,教練員必須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通過反復訓練、舉一反三,不僅讓學生學會多種戰術,更能深入領會這些戰術意識,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要加強中學生運動員球感和無球時場上位置感的培養;要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加強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以適應比賽時的緊張激烈的氣氛,以沉著應戰,超常發揮。 3.4 從中學生運動員的訓練內容來看,培養戰術意識是切實可行的。戰術意識是抽象的,只有在技術、戰術的運用中,才具有實際意義。因此,在技術、戰術訓練中培養戰術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運動技術的形成是動力定型建立的過程,是在感性知覺基礎上建立生動的表象,並經過思維加工而成的,所以,技術的形成既是強化動力定型的過程,也是理性思維的過程即技術意識形成的過程。因此,技術訓練切忌成為簡單的機械式操作或單純的增加次數、延長時間,而是要在技術動作練習的同時,經常地、反復地進行講解、分析、強化,使中學生運動員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有機結合。同樣,在戰術訓練中,無論是二、三人的配合,還是全隊的整體配合,要運動員明確各自的職責、行動線路、配合形式,通過戰術分析,加深對戰術內部規律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戰術思維能力;要不斷地加強訓練的要求與難度,通過訓練培養他們在復雜條件下分析判斷形勢、估計預測形勢變化以及迅速果斷作出決策的能力,從而提高戰術意識的實效性;要根據訓練內容的不同,逐步培養戰術意識,比如在快攻中各個位置的跑位意識,進攻區域聯防中持球隊員與非持球隊員的進攻線路意識以及位置意識等。只要常抓不懈,潛移默化,戰術意識就會不斷增強。 戰術是運動員比賽中所採用的方法,而戰術如何在比賽中得以正確合理的運用,則依賴運動員的戰術意識水平。所以在籃球訓練與教學中,戰術意識的培養是長期的。戰術意識比技術更重要,技術不會,可以學會,但如果缺乏正確的戰術意識,運動員就會失去行動上的指南,就不能合理得運用技術。所以,培養提高中學生運動員的籃球戰術意識應是全面的,系統的,應把它放在與技戰術訓練同等的位置上。在教學與訓練中可通過以下措施與方法進行: 4.1 要使學生掌握籃球理論知識和加強專項理論的學習,並注重經驗的積累。這三點是運動員成為「智能型」球員的重要手段。 4.2 發展注意品質,提高觀察能力。籃球運動員的觀察能力是隨時掌握賽場上千變萬化的情況,並作出正確判斷和快速反應動作的先決條件。要使運動員學會用眼睛的餘光觀察比賽動向的能力,以擴大視野。比賽中要求運動員隨時注意觀察防守者的情況,進攻隊員球場的分布,控球者的行動意圖及籃球處於場上的位置,主動尋找戰機。 4.3 加強技術、戰術的規范訓練。對每個隊員來講,掌握全面、扎實、有效的基本技術是十分重要的。籃球戰術意識只有通過嫻熟的、過硬的基本技術才能得到具體有效的體現,所以在訓練中要把基本技術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在基本技戰術訓練中貫穿戰術意識的因素,施以戰術意識的內容,把技戰術訓練與培養戰術意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技戰術的運用能力。 4.4 重視戰術思維的訓練。激發戰術思維是培養籃球戰術意識的核心,戰術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是培養戰術意識的中心環節。要求學生在訓練中學會用腦,在練的過程中要積極思考,這樣就會使戰術思維與戰術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培育戰術意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運動員學生圍繞戰術目的而練,力求使技戰術的運用,在時機、方位和配合上取得高度的協調一致。 5 小結與建議 戰術意識在實踐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在比賽中注意研究運用戰術方法;二是在訓練中應帶著戰術意識練技術。在籃球教學與訓練中,加強戰術意識的培養不僅可行,而且會加深運動員對籃球規律的理解程度。因此培養提高運動員的觀察、戰術思維能力等對籃球比賽有深遠影響的因素,注意比賽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是提高籃球戰術意識的重要保證。使隊員在困難、被動、失利和多種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能夠有隨機應變,化弊為利,轉敗為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籃球運動的水平。
G.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比賽質量
一、更新教育觀念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吃透教材,理解領會到新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特別是精心設計和採用適合新教材,內容、特點的教學方法,把新教材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落實於教學過程之中。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或專題討論,或調查學生反應和教學效果,或執筆撰文總結經驗,或參加業務進修進行知識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總之必須扣住新教材在「減輕負擔、加強基礎;力求生動、激發興趣;增強能力、重在素質」三方面的突破。才能找到加深理解領會新教材的「金鑰匙」,一切問題必將迎刃而解。
二、積極的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引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採用各種方法,如對學生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講敘有趣的故事、演示形象的直觀材料、指出將學新知識的重要價值,使學生注意力從課間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好的課堂引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引入有很多種,下面我列舉一個有關「游戲引入法」案例
[案例一]三角形的內角和
活動一:教學用具:小剪刀、白紙、量角器
1、讓學生在紙上任意的畫出一個三角形,接下來用量角器分別量出三個角的度數,計算它們的和,最後進行統計,發現都在180°左右。(由於人為操作會造成誤差)
2、用剪刀分別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將其排成一排,發現它們組成一個平角。從而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提出疑問:如何去證明我們的猜想?
三、進行有效的提問
作為現代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時候,應該反復自問:這一節課中哪些提問是有效的?哪些提問是多餘的?哪些設問需進一步改進?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努力抓住以下幾點①提出的「問題」要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引導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有針對性,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思考;③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便於學生操作,有層次性,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學生主動參與面廣;④提出的「問題」能提供知識獲得的科學途徑和策略,有助於學生促進知識間的遷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各層次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⑤提出的「問題」還能促使學生有計劃學習,並合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方法,讓學生正確評價學習的態度、方法、過程、結果,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經驗,並引導學生糾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學生評價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⑥提問時要注意師生之間多次質疑、交流、評價,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參與程度、交往環境、思維狀態、情緒反映、生成狀態等,對於學生對問題思考引發新的有效問題進行及時的再組織利用。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優化數學課堂
隨著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利用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等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這首先得益於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三機一幕還未普及的時候又被先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所更新,接下去的是更吸引人的網路教學。現在我國倡導採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學中培養復合型的人才。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遵循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採用多媒體教學更是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比如在七年級下學期第十章關於《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中就用到計算機輔助教學。
五、「歸圖法」加強學生的思考和記憶能力
我們知道記憶法分為①、編故事記憶法(又稱導演記憶法)②連鎖記憶法 ③定樁法 ④口訣法 ⑤首字母記憶法 ⑥歸納記憶法 ⑦圖表記憶法。所謂「歸圖法」就是集「歸納記憶法」和「圖表記憶法」於一體的方法。在傳統教學中,著重於教師單一講授,這種模式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內容充實,時間投入大,然而事實上效果不好,由於難度大很多學生就像在虛度年華,不願去鑽研。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如何更好的體現新教材的特點,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講授的方法中力求使教師講授和課堂討論,學生自學閱讀、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將時間還給學生,將快樂帶給學生,將知識傳給學生,將技能和方法教給學生。
比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中,就採用「探討法」教學,首先由我們熟知的四邊形的內角和,依次研究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等,接下來對n邊形的內角和進行猜測,最後我們一起用分割法對其猜測進行了驗證。在此過程中,我將學生分成了五個小組,共同探討,這樣每個人就參與其中,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他們自己的參與,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進一步,甚至班上平時不怎麼積極回答問題的李宗鴻同學還提出了另一種分割方法。比較傳統的老師說教,同學們不再是死記硬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五、採用學生「自補」的方法解決學生基礎差。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基礎的要求也較高,與前面所學的知識聯系也較多,總之,數學是一條鐵鏈,你哪個環節斷了,都會影響你對後面知識的學習。對於我們的學生,基礎差,用短暫的課堂時間根本無法讓差生趕上來,所以,課後進行「補差」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問題是該如何補差?為此,我探討了兩種不同的補差法。
第一種:放學後將差生單獨留下,對知識點再對其講述一遍,對於作業中錯誤的地方重點進行講解,一個學期下來,對於一部分人在數學成績上確實有進步,但對於那種自覺性不強的同學,根本不按照你的方法做,有時改過的作業,第二次做又是錯的。對於老師而言,花的時間很多,但是收獲並不大,時間和效益並不成正比。
第二種:讓學生「自補」。
具體的措施如下:
1、選擇成績好、有責任心的同學擔任大組長,下面分管四個小組長,接下來每個小組長負責兩個同學,這樣全班同學分就成幾個小組。
2、組長們的職責:首先早上來校後檢查組員的作業情況,目的是保證作業的量完成,
其次,對於經過老師批改的作業中錯誤之處利用課間空餘的時間,由組長隊組員進行初步講解。
最後,在課下,組長對於組員的學習上的疑難問題進行幫助。保證每個同學都能盡快地理解消化知識。
3、老師對各組進行抽樣測試,檢查組員進展情況。(一般每個組抽三個,人員為學習較差的學生)
4、對於認真負責的組長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於進步最大的組員進行累積加分,並獎勵。
此方法所得到的成效:現在學生的學習由以前的被動變成現在的主動;學習更有積極性,一方面,對於成績好的同學,這也是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在給基礎差的同學講題的過程中,務必也將所學的知識面加深了一個層次。另一方面,對於基礎差,膽子小的同學,同學給他們講題,在心理方面,不存在壓力,能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此外,也加大了班級內部的凝聚力,爭取不落下一個人。現在,許多基礎差的同學也能跟上老師的腳步,上課也更投入,在成績上,也有質的飛躍,他們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也越來越大。
總之,新教材給數學教師既展示了新的內容,新的特點,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希望,引出的一些新問題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用新的觀念理解新教材,用新方法使用新教材,並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新教材帶來的新問題是一定能得到逐步克服和解決的,中學數學教學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