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武術教學論文

武術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12 23:32:24

① 關於武術方面的一篇完整論文

八極大抄師劉雲樵的《國術應走的方向》堪稱精典
http://tieba..com/club/5530009/p/6759003

② 關於武術的論文 關於武術的論文

摘要 旋風腳是武術運動中最基本的跳躍動作之一。為此,本文針對該動作技術特點,提出了練習的基本步驟、要領及有效方法。對學習中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進行了研究,並運用運動力學、運動解剖學等相關知識對旋風腳技術進行了分析。關鍵詞 武術 旋風腳 技術
正文部分
1 前言 高、飄、快、脆、穩是高質量完成旋風腳所必須達到的要求,高質量的旋風腳對於套路常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練武者練好旋風腳是十分必要,但練好該動作不是一件易事,必須有正確的方法和手段。為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這一難題。
2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 觀察法 歸納整理法
3 身體素質訓練對旋風腳技術的影響
我們要作好難度較大的旋風腳,必須有較好的身體素質,騰空而起不僅需要腿部力量,還需要腹肌和其它肌群的力量及柔韌、協調、速度等素質。
3.1 力量練習
通過田徑運動中的多級跳、短距離沖刺跑、變速跑以及摸高等發展下肢肌肉的爆發力和速度耐力,對青少年來說可用爬山、跑台階等有趣的活動來發展下肢力量。
3.2 柔韌性練習
「練拳先練筋」,武術柔韌素質的訓練著重於肩、腰、腿,方法主要有被動和主動兩種形式:被動形式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採用搬、壓、撕、拉等,增大肌肉伸展和關節的活動范圍;主動形式是壓、耗、控等,自我控制肌肉的收縮,緩慢的拉長肌肉和結締組織。一般較多的採用後一種慢張力法,其好處有三:(1)超越關節伸展限度的危險性教小;能減少損傷和劇痛。(2)作用於牽張反射。(3)能有意識的放鬆對抗肌,使之慢慢的盡可能的拉長肌纖維。
3.3 協調性練習
採用助跑接起跳擺、收腿擊響,以提高助跑與起跳的連貫性和銜接能力。能夠做到 收縮的肌肉收縮,不該收縮的肌肉放鬆,並且肌肉的收縮程度和持續時間達到恰到好處,這時就能達到協調美觀了。
3.4 旋風腳擺腿練習
大致可分負重擺(用1~2千克的沙袋綁小腿練習里合腿、外擺腿等,以增強收擺的力量與速度,左右腿都可以練習),快速擺(不負重,快速擺腿主要是提高擺腿的速度和掌握擊響腳的空中位置和時機)包括里合腿,里合拍腳,轉身里合拍腳,轉身騰空里合腿等。
4 旋風腳技術動作的描述
旋風腳的動作結構較復雜,以右旋風腳為例說明,其整個動作包括上步起跳、身體騰空轉體里合腿、落地三部分。
4.1 上步起跳
踏跳在空中的旋轉能量,主要是從地面獲得的,包括上步掄臂、擰腰、轉體等一系列動作。在左腳向左上步的同時,左手由前向上擺起,右臂擺拳伸直並向後擺動。同時右腳上步,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腳尖內扣,膝關節微曲,准備起跳,同時左腳提起向上方主動擺動。
4.2 轉體騰空里合腿
踏跳瞬間,隨著腳掌碾轉地面,主動擰腰、轉髖、猛力蹬地,並伸直髖、膝、踝關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呈扇形擺動,同時兩手臂分別經下向上用力掄擺。當身體旋轉到180度後,里合腿要盡量靠近身體,當里合腿繞髖關節轉動180度後,腳掌內扣,左手在臉前迎擊右腳掌,轉體270度時擊響(右腿里合腿時要注意擺動幅度成扇形,腿伸直、輕松、快速並貼近身體;擊拍時要准確響亮,擊響點靠近頭部)。
4.3 轉體落地
空中擊響後,兩腳在空中開始下降,並在騰空旋轉的情況下輕落、站穩。落地方法根據練習的深度不同分為三種,第一種:初學時,因為腿部力量、柔韌性、全身協調性等原因,不可能一下達到動作要求,做到左腿自然下落著地,轉體90度擊響即可;第二種:當能夠較熟練的完成騰空動作時,可雙腳同時落地;第三種:具備了一定的騰空高度和較好的爆發力時,右腿快速里合擊響後先於左腿落地,不論那一種落地姿勢均應注意落地時前腳掌著地緩沖,以保護踝、膝、關節。
5 旋風腳技術的理論分析
5.1 助跑
旋風腿的助跑對騰空動作的完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助跑的每一步與它的步長、時間、速度有密切的關系,以三步助跑為例研究:(見下表)

助跑步數與步長、時間和速度的關系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備注
步 長 123.5厘米 162.5厘米 71.5厘米
時 間 0.44秒 0.29秒 0.21秒
速 度 2.80米/秒 5.50米/秒 3.40米/秒

從上表可以看出整個助跑的水平的速度的獲得取決於第二步的完成情況。旋風腳的助跑步幅應是中、大、小組成,而速度變化節奏非常鮮明、強烈是一個緩、快、慢的節奏。
5.2 擰腰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講,可以得到一個來自身體的旋轉速度,這涉及到轉動力學中的動量距的問題。身體要旋轉,必需有一個外力來產生角動量,這個外力只能來自腳下,通過腳與地面的摩擦等外力使腰擰轉。這就是常提到的「力發於根節」。因此練習旋風腳時,起跳腳要稍內扣,感到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這個力可以加大腳與地面的摩擦力。
5.3 起跳
起跳是旋風腳技術的核心問題,起跳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起跳的高度,從而制約動作完成的質量。起跳瞬間頭上頂:頭正、項直、顏收,有意識的保持一股向上頂的勁,不僅能使人體自然中正。運動中易於變換重心,身體更靈便、輕巧,而且能振奮精神,歸沉內氣,運化自然;起跳腿(右腿)足趾屈肌群的收縮力要特別強,要發揮利用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三頭肌等肌肉的收縮力量,達到較理想的騰空高度。
起跳腿在著地起跳過程中,人體重心是三維運動,其合速度是沿矢狀軸、額狀軸、垂直軸的分速度所構成,此時,左腿的擺動目的是盡可能增大沿垂直軸方向的速度。
5.4 空中里合腿
.腹部肌肉收縮,背部、臀部肌肉拉伸,注意主動肌和對抗肌的協調配合,興奮——抑制相互轉化,還要注意上肢協同配合等。空中旋轉擊響要快,因為空中的動作本身是快的,稍有遲鈍,身體會迅速下降,不宜完成動作或動作完成倉促。
5.5 落地的動作
旋風腳接豎叉或馬步。在完成動作的整個過程中,落地動作的穩定性主要取決於騰空動作的跳躍動作、落地的准確程度。如果我們完成騰空動作時騰空旋轉過了頭,則會產生慣性的外力距,這力矩就很容易使運動員身體傾倒,失去平衡。而如果旋轉不足,則會使身體轉體不夠,又易形成重力距,造成身體後倒,失去平衡。因此騰空跳躍動作完成的准確與否是取得落地動作穩定的前提條件。另外,落地動作的准確性也很關鍵,如果落地動作(通常是劈叉、馬步等)姿勢不準確,低頭俯腰,則落地的技術動作也不易穩定。所以,要解決騰空跳躍動作落地穩定性的問題,就必須要從跳躍 動作和落地動作這兩個環節的准確度上下功夫。
5.6小結
我們將上述全過程用運動解剖學的知識簡言之:實際上是下肢旋內的動力性動作。在里合的整個過程中,人們沿垂直軸旋轉360度。其生物力學特徵是大關節帶動小關節,大肌肉帶動小肌肉。
6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6.1 踏跳後上體後仰,右腿屈膝
一般是由技術要領不對或柔韌性較差造成的,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練習:(1)加強柔韌性練習,使單腿里合腿高過頭(注意右腳成扣腳型),並在空中運用是不用費很大的力量去做。(2)多做騰空轉體里合腿,充分放開去做,體會頭上頂,上體直立。腿被動里合的感覺。特別注意右膝伸直(可以不拍腳)。(3)進行保護練習,體會整個動作的要領。
6.2 起跳後身體向前竄,不騰空。
這方面原因很多,起跳時制動不夠,柔韌性差,使腿法動作慢,腿部力量不夠等。初學者要搞清自己造成錯誤的原因,「對症下葯」的克服。起跳時制動不夠,可做助跑、起跳、翻腰練習,注重起跳的高度,柔韌性差可採用正側壓腿,正側踢腿及里合外擺腿的交替練習法。腿部力量差可做一些素質練習,負重提踵、沖刺跑、蛙跳、跳繩等。
6.3轉體角度不夠,上下配合脫節
主要因為動作不協調。主要表現為腿動先於腰動,制約腰動,教學訓練是注意強調雙臂向上掄擺配合,腰動帶動腿動,讓右腿在腰的帶動下被動超常速里合。上下肢用力協調,提高身體旋轉能力。
6.4 完成動作後重心不穩
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雙腳落地,後單腳起,單腳落,利用好運動的慣性順利銜接後面的動作(豎叉,馬步等)。
7 建議
7.1起跳前的助跳動作要輕松自然,速度逐漸加快,全身要協調配合,這樣對完成起跳的作用大。
7.2起跳的速度快,爆發力大,因而向上的初速度就大,擺動腿不僅上擺,還要幫助起跳。
7.3空中旋轉擊響要快,稍有遲鈍,身體會迅速下降,不易完成動作。
7.4落地要穩,落地時前腳掌著地,再過渡到全腳著地,這樣就比較穩。
7.5要練好旋風腳,首先要練好相應的一系列基本功,如里合腿、里合拍腳、轉身里合拍腳、轉身騰空里合腿、騰空轉體跳躍等。

參考文獻
[1]弓雲武,習武練功500問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周曉弟,曲、園、擰、收的藝術 體育研究,河北內部刊物1997.4
[3]薛盛才, 怎樣練好旋風腳 中華武術月刊 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9年第12期
[4]田春美、單信海, 肢體各關節運動測試的標准化及對應的運動解剖關系 南京體院學報編輯部 1997年第2期

③ 求一篇武術方面的論文,2000字左右,不求精彩,只求稀有!!

兄弟,你感覺十分能有人給你找到一個能用的武術論文么?現在科技這么發達,只要是網上有的都不能說是稀有了。。

④ 求一個關於武術的論文題目,要求是關於武術教學的。

如果只是題目的話,有以下可以選擇:

《如何提高武術學習效率》

《關於。。。在武術教學中的實踐》

《不同地區武術教學的不同方式》

等等

⑤ 武術訓練的論文

可以輸入《武術實踐定論》搜索

⑥ 有關於武術的論文

額,需要武術什麼方面的論文,刀槍劍棍,還是雙節棍或者是太極?最近我在考試,什麼時候要?我盡快給你……

⑦ 如何做好一個武術教練論文

首先武術教練要做什麼,研究現狀,哪些不足,改進~
完美~

⑧ 論武術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論文

你真懶!我幫你寫算噠!

⑨ 關於武術的論文

中國武術的文化特徵與發展前景(1)
摘要:
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具有哲理性、技擊性、健身性、娛樂性等文化特徵,正以優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關鍵詞:
中國武術 文化特徵 哲理性 技擊性 健身性 娛樂性 發展前景

引言: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一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立體系和多種社會功能的運動項目。武術也是東方文化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目前,中國武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已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國武術的文化特徵
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表現形式,一方面跟中國的古典哲學、政治倫理、軍事思想、文化藝術、醫學理論、社會習俗等等互相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成絢爛多姿的中國文化整體;另一方面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徵。
武術的文化特徵,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哲理性
中國武術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項目。它的指導思想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強。"天人合一"的觀念是道家哲學本體論的一種表現。認為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人應順乎自然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天人合一"思想給中國傳統哲學帶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氣事一……"(周繼旨:《論中國哲學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見《論中國哲學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為中國武術打下了思想基礎。首先,武術練功是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訓練,講究"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內外合一,形神兼備"。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運動同周圍環境密切聯系起來。武術練功要求按不同的季節、時辰、時令等,根據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練功的目的。如孫福全《八卦掌》藉助天地之氣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節不同練不同的功法等。此外,從"天人合一"思想引發出"圓"與"空"的觀念,是人對天地自然特色的領悟,因而也是動功最佳方式與境界。圓則靈活多變,空則輕靈無阻,圓而又空則做到活潑自如,循環不息。故不少拳種以圓、空為基本架式與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極拳等均以圓、空為技擊特色。特別是太極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易經》)和"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周敦頤:《太極圖說》)等太極哲理而產生的。
由於中國武術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養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對很多國家有著廣泛的影響,如我國古老的健身術與氣功早與印度瑜珈相互滲透,少林拳法於明清時代傳入日本等國,都足以說明中國武術與世界體育文化的交流是有著傳統的思想基礎。
2.技擊性
武術核心是技擊性。武術的健身功能、娛樂功能、競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過以 技擊性為動作設計原則形成的各外攻防技術動作來實現的。如太極舉以棚、履、擠、按、采、挒、肘、靠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鑽、炮、橫為基本五拳;長拳以踢、打、摔、拿為四擊;八卦掌以推、托、帶、領、搬、攔、鎖、扣為八法。而器械又根據不同種類有著不同的使用方法;實戰搏擊又有千姿百態的各種打法。雖然各家各派在技擊方法和技擊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規律,表現攻防的特點。武術具有攻防技擊的特徵而區別於其他體育項目。
從中國武術發展的歷史來看,武術有技擊運動和套路運動兩種表現形式。技擊運動為散手和推手等對抗性項目,著重實用,有明顯的攻防技擊特點;套路運動則講究表演藝術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體現武術的根本特徵技擊性為目的,力求表現逼真的攻防動作,給人技擊含意的感受。
武術的技擊方法門類繁多,博大精深,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注目和吸取。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以中國武術的競技特徵,作為推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已越來越多地為國際武壇有識之士所認同。
3.健身性
人們從事武術練習,一般來說,是把健身、技擊實用等作為主要目的。中國武術是一種身體運動形式,屬於人體科學的一部分,而中國的人體科學是建立在傳統醫學--中醫學的基礎之上。中國武術傳統練功的理論是以中醫的陰陽五行說、經絡學說、臟象學說等基本理論為生理學的依據的。中醫理論認為,人之一身,"惟精氣神"為三寶。精氣神三者是相互聯系的,"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精生於氣,氣化於精,精化於氣,氣化於神"(林佩琴:《類證治裁》)。武術練功不僅重視內在的"精氣神"的鍛煉,而且還強調以內形於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擊技術動作的演練,因而收到內外兼修、強身健體的健身效果。例如,太及拳就是根據太極生陰陽,陰陽合為太極的陰陽學說的原理,極為強調"動靜相生"、"剛柔相濟"、"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蓄而後發"等要求,實際上都是陰陽法則在不同角度和方法上的運用,以達到人體臟腑經絡功能的協調、有序、平衡而固本培元,延年益壽。形意五拳則是根據人的臟腑與五行相配的五行學說,認為崩拳其氣發於肝,可練肝;炮拳其氣發於心,可練心;橫拳其氣發於脾,可練脾;劈拳其氣發於腑,可練肺;鑽拳其氣發於腎,可練腎。近幾年來站樁練習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健身養生功,就是以"經脈者,所以行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靈樞·本臟編》)的經絡學說為生理學依據的,經常練習此功,亦能達到疏通經絡,調節臟腑機能,延緩衰老的健身目的。
人們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是體育文化的根本任務。武術有顯著的健身養生的價值,越來越被世界各國人民所認識。這種實用理性的價值觀也為中國武術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4.娛樂性
中國武術早在奴隸社會就進入娛樂文化的領域。它以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精湛無比的技藝、精深廣博的內涵,贏得了古今中外人們的贊譽,這是與武術本身的娛樂性分不開的。千百年來,武術以其獨特鮮明的娛樂性體現在社會各階層的文化生活中。
武術的娛樂性包括兩方面:一是人們從習武中獲得身心的愉快,並在社會大眾中得到發展;二是人們從對武術的觀賞中獲得藝術的享受,武術與戲曲、舞蹈、雜技、文學、影視等文藝形式的結合表演,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隨著近代科技文化的發展,人們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達到娛樂的方法也越來越新奇,因而通過自身對武術的習練以達到自娛性為目的的日漸減少,而以武術的觀賞為娛樂目的的情況,則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演變及人們對武術的健身、防身實用價值認識的提高而大為增多。這種由個體向群體、由封閉向開放方向發展的武術娛樂性文化特徵的轉變,亦是很有利於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
縱觀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中國武術同國外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都與國家、民族的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與相互影響。因此,中國武術和國外其他體育項目都是社會發展與文化發展的產物,同屬於世界體育文化的范疇。而歷史上任何一種優秀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或民族高度發達的象徵,而且將會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財富。因此,中國武術以優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相信已為期不遠。
二、武術對世界體育文化的影響
在漫長的歷史中,武術作為一種體育教育現象和高雅的文化現象存在、發展,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喜愛,而且還對世界體育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一些國家的拳術源自中國或受中國武術的影響
(1)柔道。據一些中、日學者考證,中國武術直接影響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國台灣學者梁容芳說:"相傳元贇實傳其技,然柔之為術,元贇東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寬永中、關口柔心已以柔術名於國內。元贇之功,為改進完成柔道。元贇寓江戶國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寓同寺,元贇授之大明捕人之武術,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蘊奧,遍傳各地,屢有改進,漸與日本固有之柔術混合,迭今重於體育界。"(梁容芳:《陳元贇研究》,第95頁)如日本講道館八段、早稻田大學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門》一書中說:"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柔術來源於中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編譯:《柔道入門》,第2頁)最有說服力的是,在日本愛岩山還殘存一塊題為《愛岩山泉法碑》刻著"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人陳元贇而始"的碑。19世紀末,日本人嘉納治五郎吸收各式術派的長處,經加工整理,並不斷改進,創立了柔道。現已普及世界各國,並被列為奧運會項目。
(2)空手道。日本國際拳道學聯盟理事長大西榮三在《我所創建的國際柔道學》一文中寫道:"相傳在八十多年前,空手道從中國的福建省傳到於日本沖繩。後來沖繩首里的系洲官恆先生將傳入沖繩的空手套路進行總結,形成了沖繩最初的空手流派。與此同時,沖繩那霸的東恩納寬量先生正好在中國福建拜謝先生為師,並學成回到日本。"(轉引自《武林》1986年第6期第46頁)另據1989年11月22日《中國體育報》登載:"最近,由福建省體育總會、福建省旅遊局和福建省武術協會以及日本沖繩縣武術界的朋友在福州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現今流行於沖繩縣的空手道剛柔流源於福州市。該流派的祖師東恩納寬亮的師傅系我國鳴鶴拳的一代宗師,福州人如如哥(謝如如)。"可見,日才的空手道是源自中國。
(3)跆舉道。跆拳道是朝鮮的傳統武術。它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於韓國的民間自衛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跆拳道與中國武術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早在明代之前,中國的武術技藝就傳入朝鮮,特別是在近代,隨著中國武術和日本武術的不斷輸、花郎道的臂掌結合中國拳術、日本空手道等技術,而融匯成一種獨特的朝鮮拳術,即今天的跆拳道。

(4)泰拳。泰拳是泰國的國技,是最受泰國人民喜愛的一項傳統的民族體育運動。關於泰拳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是,泰拳主要受中國古代技擊術的影響,源自中國。泰國古稱暹羅國,明太祖洪武十年(1378年)始昭祿群鷹為暹羅王,以我國翰林學士謝文彬為坤岳,建立了暹羅第一王朝。此後,中暹的關系日益密切,中國雲南省等地遷居暹羅的人越來越多。明清兩代,華僑在暹羅做官也很多。泰國人的祖先,大部來自我國雲南省西南的傣族。中國武術早就隨著其他文化傳到暹羅。經過泰國幾代人的篩選、提煉、融化而成今日獨具一格的泰拳,不難看到,泰拳中的肘技、腿技和膝技等主要技擊招式與中國武術完全相同或十分相似,這也許可以證明泰拳是源自中國、深受中國武術的影響。
(5)截拳道。美籍華人李小龍在60年代末70代初,創編了獨特的技擊風格和技法的現代技擊術--截拳道而蜚聲國際武壇,同時又以自編、自導、自演的一系列別具風格的"功夫片"而轟動國際影界,以致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興起了"中國功夫熱"。李小龍之所以能創造截拳道,是因為他長期受到中國武術文化的熏陶。他雖然出生了美國三藩市,但其祖籍是廣東順德縣,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香港度過的。他從小酷愛武術,6歲便開始跟父親李海全(香港著名粵劇武打演員)學習太極拳,後來又隨邵漢生武師學精武門的截拳。此外,他還練習過洪拳、白鶴拳、少林拳、潭腿、戳腳等南方及北方拳種,並參加過學校的西洋拳訓練班。18歲他重返美國先後就讀西雅圖愛迪生職業學校和華盛頓州立大學哲學系時,又認真研究了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泰國拳、印尼拳、馬來錫拉拳等等。他依照中國武術"以無法對有法,以無限對有限"等拳理,根據詠春拳的手法和訓練方法、戳腳拳中的腿法並吸取了西方拳擊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武術特長,從而揉合中外武術的精粹,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擊理論和技擊風格,創立了一種具有完整體系的新技擊術--截拳道。
2."武術熱"豐富了世界體育生活
作為中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的武術,正受到世界的矚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七八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武術運動,出現了一股"武術熱"、"功夫熱",從而推動了一些國家體育運動的開展。
國外有人把中國武術稱為東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不少國家和地區請中國教練去教授武術、或派出人員來華參觀學習。例如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十一年來,已經有一萬多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朋友到這里學習或觀摩。目前,在這所大學專攻武術的專科和本科外國留學生就有十六位。"(徐才:《武術屬於世界》,1989年5月29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體育部的講話)中國武術協會和北京、上海、遼寧、江蘇、廣東等省市多次派出武術教練出國任教。
武術在日本十分流行,僅"少林南拳法聯盟"就有2600多個國內分支和300多個歐美分支組織,共有100萬會員。近幾年來曾先後11次派代表團來中國訪問,並邀請中國武術協會訪問日本。日本的大、中、小學還把柔道、劍道、相撲和弓道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列為學習課目。
中國武術在東南亞各國和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也很流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至今仍保留著精武體育會。在每年舉行的東南亞武術邀請賽上表演的拳術,除流行的五祖拳外,還有泰拳、緬甸拳、本扎(印尼拳)等,也都是吸收了中國武術技法而發展起來的一些拳種。
隨著許多國家和地方出現的"武術熱",世界上武術團體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推動武術向廣度和深度發展。1985年在一些國家武術組織的共同倡議下,先後成立了亞洲武術聯合會、國際武術聯盟、南美洲武術聯合會。
近年來國際比賽頻頻舉行,促進了各國武術技術水平的提高。自國際武術聯盟籌委會和亞洲武術聯合會(1987年)以及國際武聯(1990年)成立以來,已經分別舉辦了4屆亞洲武術錦標賽和5屆國際武術邀請賽,1992年10月應北京舉辦了首屆國際武術錦標賽從此,武術成為正式的國際比賽項目1988年亞奧理事會正式通過將武術列為第十一屆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從而使武術由單項的國際比賽變成國際綜合性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3.中華武術深刻的哲理對西方健身觀念的影響
武術之所以具有獨特的魅力,不僅因為它內容豐富,體用兼備,而且還在於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思想。許多外國朋友不僅積極研習武術特有的精湛技術,而且積極追求和理解武術豐富的哲學文化內涵。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武術實踐活動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紛繁復雜、風格有別的武術流派。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或思想。但無論哪一個流派的理論大體都受著中國古代樸素哲學思想的影響。正如近代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說的:"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於哲理之技術。"例如,絕大多數拳種都強調剛柔相濟、內外合一、動迅靜定、虛實分明。這里的剛柔、內與外、動與靜、虛與實等都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它們相輔相成,但又同時寓於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中。
美國學者弗里喬夫·卡普拉在其名著《轉折點》中寫道:"由於東方哲學和宗教傳統總是傾向於把精神和身體看作一個整體,因而東方發展出大量的從身體方面來解決意識的技術是不足為奇的。這種沉思的方法對治療的意義在西方正逐漸被認識到,許多西方治療家正把東方的身體作用技術,例如瑜珈、太極和合氣道結合進他們的治療中。"由此可見,武術中的哲學思想,現在被西方人士逐漸認識,並正發生著越來越深的影響。
4.中華武術豐富了世界體育的美學觀念
武術的美,歷史上早已為人們所認識,古代就有"武舞"的娛樂表演。武術的某些表現形式和技藝,已相繼被我國的戲劇、舞蹈、雜技所吸收和借鑒。
武術給人的美是一種矯健的運動之美,同時在身態、動態、節奏和神采上又兼有民族風貌的英武之美,是高度的力與美的結合,是一項很有健身和藝術之美的體育運動。前些年,《少林寺》等武術片剛一問世,便先聲奪人,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並很快風靡海內外,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武術美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擊和手眼身法步以及節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其中功架造型直按產生技藝形式之美,攻防技擊是武術特有的內涵,武術之美寓於攻防技擊之中;眼神當有生氣和活力,它對武術之美就起著畫龍點睛的功效。武術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豐富了世界體育的美學內容,給世界人民提供高尚的美的享受。
5.武術豐富了英語詞彙
由於國際上練習中國武術的日益增多,武術方面的一些術語也成了英語詞彙。由廣東方言"功夫"一詞,發音演變成"Kungfu"早已成了英語中的常用詞。像"Taiji"(太極)、"Shaolin"(少林)、"Wudang"(武術)這一類漢語拼音也越來越為英美人民及其他使用英語者所接受。有人還創造了一個新詞"Wushu-learning Fad"(武術熱)
6.中國武術對世界醫療保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太極拳能起到強身壯體、祛病延年的作用,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據日本醫學家古田信夫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具有精神和肉體的雙重醫葯效果,對高血壓和肥胖病特別有效。因此,太極拳被譽為中老年人的健身寶,是治療慢性病的良葯。美國從1964年到1977年出版的太極拳書藉已有31種,有的再版了十幾次。日本從1973年起,在東京成立了太極拳協會,推廣各式太極拳。
此外,武術中的各種拳術和各種辦法,也具有良好的醫療保健作用。例如:形意拳崩、炮橫、劈、鑽五拳,相應與五行相配,練此五拳時也可相應收到練肝、心、脾、肺、腎的效果;八卦掌以及不少於拳種的拳理均強調站樁及行拳時要"五趾抓地",有促進經脈內氣通暢的功效;近年來流行的經絡點穴療法和氣功點穴療法亦收到奇妙的療效。
三、中國武術的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中國武術具有哲理性,技擊性、健身性、娛樂性等文化特徵並與世界體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它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大眾體育、哲學、美學、醫學、語言、文化藝術等世界體育文化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已逐步形成獨立的、龐大的文化體系--武術文化。事實證明,武術是最能適應人類發展趨勢的,從而也容易成為世界人民熱烈追求的未來體育文化。武術推向世界的先決條件已經具備,武術走向國際化已成為發展趨勢。
為了加快武術走向世界,中國武術的發展應採取如下的措施:
1.把式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
武術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傳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種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教育。要想使中國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不可。我國雖已從60年代開始,就把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但實踐並不成功,武術教育很開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術在學校體育的地位很低,武術師資嚴重不足。為了扭轉這種落後狀態,首先要確立武術的應的地位,把武術作為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要樹立武術教育的長遠目標:第一步是使武術成為國家的體育文化體系,逐步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成為大、中、小學和軍事訓練必不可少的體育內容,使每個學生和每個戰士都懂得武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術成為國際的體育文化體系,大力推廣武術,使它成為中華民族走向世界、向奧運會貢獻的第一個體育項目。還有,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來加強武術教育。例如採用多種形式辦學來大力培訓武術師資,適當增加武術教學時數和改革武術教學內容,創辦高等武術院系,加強學校武術研究等等。
2.切實做好國內各項基礎工作
武術走向世界,國內是基礎。我們要認真貫徹國家體委《關於加強武術工作的決定》,努力做到"武術技術要規范化、武術理論要科學化、武術活動要社會化"。
3.套落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
套路演練、技術格鬥這兩種武術運動形式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都應繼承和發展。中國武術今後的發展,應採取套路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的方針,在積極發展套路形式的同時,加強技擊格鬥的研究,走國內普及、國際推廣的道路。在武術散手、推手等對抗性項目中,許多武術格鬥的技擊方法還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今後應在技術傳統化、規則合理化,器材服裝民族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奧運會或世界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武術套路形式的今後發展,則應努力做到:動作套路規范化、理論科學化、訓練系統化、競賽制度化。
4.通過多種辦法大力推廣武術
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武術要走向世界還需要一個推廣過程。今後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多種方位、多種層次,大力推廣中國武術。例如舉辦各種武術節、比賽、培訓班,派遣優秀運動隊在國內外巡迴表演,優秀教練員外出講學、指導,以及報刊、圖書、廣播、影視、聲像等傳播媒介進行宣傳、推廣武術。

結語:中國武術紮根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土壤中,幾千年來一直發展延續,結出了累累碩果。時代的腳步進入21世紀,中國武術這種古老的藝術,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閱讀全文

與武術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