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麼那麼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麼的好,學習興趣是那麼的濃,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其實那裡談得上有什麼絕招,要是說有什麼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像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准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裡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說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 如何上好小學美術課優秀論文
如何上好小學美術論文
上好一節美術課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美術在教學中它屬於綜合性的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要以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為目標,一堂好的美術課,應該是既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
3. 教學論文《淺談小學美術手工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過去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如何教,讓學生學會繪畫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專學生的動手能屬力和模仿能力的培養。新美術大綱要求我們不能單純的讓學生來模仿老師的作品,因為統一的模型,統一的材料,統一的作業要求,學生很難在構圖、造型、色彩以及創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個性,作業成果整齊統一,缺少新意,幾十個作品交上來等於一個作品。新美術教學大綱要求我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呢?要讓學生從認識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雙面膠、透明膠、色卡紙、海綿紙、皺紋紙、瓦楞紙,橡皮泥等等,學生認識後一定會特別興奮,很想嘗試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穎的物件來。要讓學生欣賞用各種材料做出的優秀作品,學生看後會感到新奇、喜歡,並從這些作品的製作中得到啟發,汲取知識。課堂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明白,他們在這節課中要學習的是什麼,最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和設計出完美的手工製作
4. 小學美術優秀教學論文如何在小學
環保美術概念的提出是現代美術與現代理念相結合的產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對於小學教內育是非常重要的容,現在的學生將是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環境意識的強或弱將直接影響我國今後的建設和發展。在美術教育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是每個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理應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的信息和重要性,使學生更能直觀地、形象地、具體地、潛移默化地得到一種由完全說教所無法感知的教育
5. 中小學美術教學論文參考文獻範例
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旨在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由於美術欣賞課界定在「欣賞」,不能像初中、小學美術課那樣「動手」,而有很大的發揮、創造餘地。其教學方法不外乎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授受型」教學法。大量的教材內容,眾多的名詞術語,古今中外,紜紜流派,所涉五花八門,教者常常不得已而拚命「灌輸」,學生也只得「全盤接受」。這種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接受型的教學方式,雖然學生能學到不少「審美知識」,但畢竟束縛了師生的手腳,阻礙了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更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才能的發展。人的創造性的審美意識與活動常常建築在興趣的基礎之上,把審美教育局限在幾幅插圖和幾段解說的文字上,勢必限制了學生的興趣擴散,阻礙了學生創造審美興趣的勃發。因此,我覺得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其時其地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內在的審美要求隨時隨地調整與更新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求知與發展的需要。 創造型的審美教學,不以「灌輸」為主要手法,而是以「啟發」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如何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而重在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美術創作和美術欣賞的創造美是不同的,前者是通過具體的技法,構成了美的實體;而後者是通過若干美學知識構成美的精神,美的理念。美術欣賞所創造的美,不但是一種藝術精神,也是一種人文精神,它能陶冶人,改造人,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創造型的審美教學的教學結構常常有異於授受型,並不完全依據預先教學設計,不以是否能完成本次教學任務為標准,而是以學生是否有效發展的標准來時刻調整課堂結構。凡對學生發展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的教學行為就強化與肯定,當學生對某個教學環節發生特別濃厚的興趣時,教師就應當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積極培養,引導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總之,無論教師有多好的教學形式,也要服從創新的內容。 (二) 創造性的美術欣賞教學,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創造個性。所謂創造個性,主要是指實現創造所表現出來的與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徵。具有創造性審美心理的人,常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審美對象有濃厚的興趣,對美有執著的追求,自信心強,喜歡標新立異等等,個性越突出,創造力越強。在整個的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創造能力,教師首先得具有創新的素質。教師的創新素質是能運用最新的教育科學成果,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求異性、新穎性和高效性。一個創造性的教師,要具有創新觀念,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要以教師的創造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教師要做到教學創新,就必須把握教育科學發展的形式,積極汲取本學科的知識。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教材和教學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己教學的特色,巧妙地加以運用,創造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我教《建築藝術的特點》一課時,我著重介紹了「悉尼歌劇院」本來只是一張即興素描草圖,歷時17年才完成,突出了「創造是一個過程」的思想;而講「美國流水別墅」時,則插進了一個小故事:當時的工人在完工時害怕結構支持不住,遲遲不敢拆除支撐平台的模板,還是萊特親手舉斧砍斷支撐木。意在說明,任何創新精神都必須具有科學精神,科學是創造的基石。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過程中進行創造教學,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求異性,新穎性。數、理、化的創造教學,是「殊途同歸」,而美術欣賞教學卻是「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審美對象,完全可以有,也完全應該有不同的理解。在講《現代環境藝術》時,我組織學生以無錫的典型建築為例,進行評論,各抒己見,哪怕是「離經叛道」,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不必固守程序與模式,根據其時其地其人其情其景去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和過程,靈活機動地採取學生認可的新的方式方法,將自己的創造性貫穿於教學過程。 其次,教師要創造有利於學生創造個性形成的學習機制。要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地學習。以往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給一張「圖紙」,一堆「材料」,讓學生按圖施工。創造性教學是讓學生自己設計藍圖,自己施工。書本不是唯一正確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獨立地提出一個與課本不同的思想,一個與權威不同的見解。這種思想,這種見解或許目前還不能被承認,但是它卻是一種智慧的火花,無數的這樣的火花,創新教育才可能有燎原之勢。有時學生獨立見解的提出,可能引起鬨笑,但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對不完善的見解,要鼓勵學生進一步挖掘。逆向思維,放射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誘導學生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在創新意識的激勵下把所學的知識化為自己的營養,轉化為創造的動力。 美術欣賞的本質就是對自然的欣賞,對社會的欣賞,對人生的欣賞。它的目的在於探討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因此,在創造教學的過程中,在創造有利於學生創造個性形成的機制中,教師的一切行為,始終不能離開這個目標
6. 小學美術教學的論文 如何上好美術課
教師與學生的接近度直接影響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的縮短,回以及師生面對面機答會的增多可以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經常置身於學生中間,利用自己和學生的空間接近度,促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積極主動,因為教師的靠近會被學生看作是對他們的喜愛、贊同和友好。教師如果習慣走在學生中間講課,與他們一起動手實踐,以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份參與活動之中,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和諧溫暖的氣氛,也會提高教師的作用和加深教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