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咬文嚼字教學實錄

咬文嚼字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1-01-12 15:08:06

㈠ 傳統文化美文

一、山重水復疑無路由於古詩詞距今年代久遠,寫作背景復雜,而且內容高度凝練,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師缺乏對其教學方法的探究,常常採用「解釋題目——讀通詩句——分析字詞——串講詩意——總結思想」的五步教學法,使古詩詞教學僅僅停留在「解釋」的層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諧、充滿活力的詩詞藝術在教師逐字逐句的解說中成了枯燥的文字元號。我們經常發現以下幾個教學誤區:①一來一去式的問答。有些教師忽略了古詩詞深遠的藝術意境需要反復誦讀深刻體會的特徵,在教學中泛泛問答,破壞了古詩詞的整體性,使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理解支離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紹,使學生不得要領,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通過注釋把古詩詞用現在的話把它說明白,將鮮活的古詩詞教得沉悶而無趣;④侃侃而談式的分析。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對古詩詞作所謂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學生感到學習古詩詞非常費勁而產生厭惡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師教學古詩詞只以考試為目的,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詳細的筆記,之後就是單調的背誦、默寫等,學生的靈動、想像就在死記硬背中逐漸被消磨。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古詩詞的教學也是茫然的,雖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創新,卻總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教學之餘,不禁哀嘆「山重水復疑無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茫然困惑之際,我翻閱《小學語文名師古詩詞課堂實錄》,發現裡面收錄著許多名師的古詩詞教學實錄、教學心得等。拜讀後,彷彿有「勝讀十年書」的豁然開朗之感。參考本書中介紹的課堂案例、教法,結合所教班級的實際,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楓橋夜泊》等古詩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深入地解讀這些經典的古詩詞教學實錄,名師們高超的教學設計給我們以啟迪,他們精湛的古詩詞教學藝術著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①創設詩境,在朗讀對話中感知。古詩詞言簡意豐,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隔甚遠。教師在教學時特別需要創設與古詩詞相和諧的情境,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如臨其境深入感受;②整合資源,在對比欣賞中品味。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於課本、課堂學習的局限。藉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相關的詩片語合在一起探討,可達到整體優化的教學效果;③咬文嚼字,在研詞磨句中升華。詩歌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故而,學習古詩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須沉下來,覓詩眼,品佳句,感受詩歌的意趣和含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名師們先進的古詩詞教學理念、精湛的古詩詞教學設計,讓筆者在探究古詩詞教學的道路上猶如春風拂面,真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彩虹」總在「風雨」後有了名師的引路,有了他們對古詩詞教學的新見地,我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中有了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1,整合資源,把握基點。①把握同一主題的作品。在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材中,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學時可改變傳統「逐環教學「逐首教學」的模式,整合資源,凝聚主題,學生就能在把握基點中生情。整合同一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為橋梁,可以帶領學生對比體會,加深理解。②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詩人的作品,不僅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還可加深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2,反復吟誦,直意抒情。讓古詩詞教學彌散醉人的芬芳,教學中就必須抓住「詩眼」和關鍵詞句,細細品味文本,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感悟文本的意義,直指作者的心靈。進而喚醒學生的心靈。重視朗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教師要成為引領學生朗讀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讓學生漸入佳境,讀出層次。
3,啟發想像,入境悟情。詩重想像。古詩詞教學中要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共鳴和移情,引導他們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情要靠「象」去顯。貫通生活與詩句的問題,激活了學生言語活動的創造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有情有趣,學生的思維、想像、情感始終在文本語言的內部快樂進行。
4,聯系生活,模仿創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詩歌的特點,以景與情的觸發點為語言轉換樞紐,充分利用已有的爵文知識和生活實踐經驗,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創造,讓學生通過轉換語言完成對古詩詞的體驗、感悟、積累和運用,激發情感,提高活用語言的能力。古詩詞精妙的語句,高遠的意境,深刻的內涵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古詩詞教學實踐,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占詩詞的無窮魅力。今後,我將一如既往重視古詩詞教學,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的同時,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斷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共鳴,讓古詩詞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金光閃爍,勵人意志,催人奮進。

㈡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有效點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逐漸得到普及,也成了廣大教師在公開課中著力突出的一大亮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按部就班的教學設計成分較濃,對課堂生成的思維閃光點缺乏靈活把控,對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略顯生硬,與同題同設計的名師教學實錄相比,教師的課堂點評或失之膚淺,如「嗯,好」;或失之矯情,如「真不簡單」,「你說的太好了」;或失之單調,面對所有的學生的回答,都是「不錯,下一位」,甚至於不時地加上有節奏的拍手聲以活躍課堂氣氛……
這樣的課堂點評,真的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嗎?真能引起學生對語言文字本身的興趣嗎?語文課堂的流程,需要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在此過程中,教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境,也要能保持清晰的思維觀乎其外,要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活動的信息並進行迅速而深入地加工、重組,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撿金,或點石成金,藉此推進和調控學生的課中活動,這就是課堂點評的功用之所在。然而,我們許多老師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或做得不夠恰當。所以課堂點評,也往往成了一種外在於語文課的應景之作,學生聽了根本不能觸動心靈而激起思維的浪花。從課堂有效性上說,沒有深入引導的課堂點評對學生的作用只能是表面的、短效的。
那麼,在新課標理念的引導下,語文教師應如何利用語言優勢,使課堂點評精彩紛呈,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名師的教學實錄、匯報課案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宜具體恰當,忌空洞膚淺
我們先來看一段餘映潮老師上《紫藤蘿瀑布》一課的課堂點評。
生:「『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這一節寫得很美,它用擬人手法,把藤蘿花寫活了。
師:對!我們聽見了它們的聲音,寫得很活潑、很生動。(余老師的點評指出了什麼叫做「寫活了」,不露痕跡,給學生以具體知識。)
生:「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這一句寫得非常美。因為它把花瀑比作大條幅,把顏色比作銀光和水花。
師:色調很明凈,給人以美好的、明凈的感覺。(余老師的點評填補了學生語言中「非常美」的空缺,把孩子不能表達出來的意思說了出來,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生:第8段也寫得很好。尤其是「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寫出了一種朦朧感。
師:啊!你看,朦朧感!以嗅覺的角度來寫花,把無形的香氣寫得有形有色,多麼有想像力啊!(余老師的點評,適時肯定了學生的正確感知「朦朧感」。余老師把學生沒有賞析到位的地方一句話點出,那位同學一定心領神會,其餘的同學也會有多重收獲。)
從上面的教學實錄看,余老師的課堂點評,不是簡單地說「好」「很好」這類空洞蒼白的贊語,而是當學生的回答膚淺、不到位的時候,他適時地引導使其深入;當學生的回答空洞、不具體的時候,他巧妙點化,使之具體可感。
名師的點評啟示我們,課堂點評要盡量准確到位,細致入微,要針對學生的發言內容,或延伸,或挖掘,或發揮,或引導,讓發言者和其他學生都能產生新的啟迪和新的聯想。
二.宜點撥疏導,忌表面標簽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固於教學參考書上所給的程式化的答案,一看和自己的答案有悖,不分青紅皂白想方設法向自己的答案上引,或者把自己對學生回答的認同與否強加給學生,而不是在學生思路堵塞時加以引導,如點評時常常用這樣的語言「難道他說的不對嗎?」「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為的嗎?」「能這樣看待嗎?」學生在這時,不論贊同與否,懾於教師的威嚴與問話的導向性,即使有不同看法也只好屈從老師的意願,這樣就鉗制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例如青年教師匯報課中,有一位老師上《咬文嚼字》一文時,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文章內容,第1至5段說明「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文中有現成的句子,學生很容易找到,第6至7段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學生可能讀得不夠仔細,只說出第7段的內容「說明套板反應」,此時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這樣的回應:「你覺得概括准確嗎?」(教師點評語言顯然是持否定態度的),學生一時語塞,教師試圖引導,「你把這一段落的第一句朗讀一遍」,(教師的點評語言顯然在暗示答案)學生按部就班:「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教師試圖點撥:「你看這一句是不是過渡句?」(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揭示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教師於是就這樣引導:「可見這兩個自然段是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的嘛。」(教師點評語言顯然在強塞答案)全班同學齊聲回答「是」,這位同學在老師的示意下不好意思地坐下。看到這樣的場景,筆者揣測,這位被提問的學生的心情應該是相當的郁悶,因為他的心智並沒有真正被開啟,而教師課堂點評看似點撥疏導,實則生拉硬拽,把學生引入自己預設的答案中。這樣的課堂點評,只能鉗制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的心智,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接受老師所講內容的習慣,怠於思索,從而喪失創新的慾望。
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啟發他們思考第6、7自然段分別舉蘇軾的詩句和「套板反應」現象的例子在說明什麼內容,學生不難發現這兩例是從正反面說明「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善用和誤用兩種」,這樣得出答案水到渠成,學生思維也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
可見,面對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停滯、定勢、中斷、旁逸等問題,教師在迅速判斷,即時點評時應避免程式化,標簽化,要做到「塞者鑿之,陡者級之,斷者架木通之,懸者置梯接之」,以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的闊然前行。
三.宜內聯外拓,忌單調乏味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理解不深刻,回答不全面的時候,教師的課堂點評應因勢利導,內聯外拓,把學生學習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筆者教學《故都的秋》時,郁達夫對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獨特感受,學生很容易從文本的閱讀中品味出來,但為什麼頌秋之中,卻流露出「悲涼」情味,學生的理解很膚淺,於是我引導學生內聯文本,讓學生品讀作者著力描繪的「清晨靜觀圖」「落蕊輕掃圖」「秋蟬殘鳴圖」「都市閑人圖」「勝日秋果圖」,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這樣點評:牽牛花的藍朵、槐樹的落蕊、秋蟬的殘聲、淡綠微黃的秋果、陣陣清涼的秋風秋雨、塵沙灰土的世界,這些富於「冷色」的景物描寫中,無不滲透著作者「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清,靜,悲涼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點,這種寫法叫「以景顯情」。學生似有所悟。為讓學生理解更為深入,我就抓住時機進行外拓,介紹郁達夫的抑鬱的個性、「靜」的文學觀、恬淡的生活情趣及其所處的動盪不安的時代等等,還聯系學過的課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哀愁」情感基調,讓學生理解景色是與作者的情思巧妙地融為一體的,這叫做「以情馭景」。同時,板書點評中的兩個關鍵詞「以景顯情」和「以情馭景」。這樣「淺入深出」內聯和「深入淺出」外拓式的評點,不僅解決教學難點問題,而且能拓寬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全面的營養,教學內容不單調乏味,語文課堂也豐富多彩。
當學生基本理解的同時,老師也可以來一段歸納延伸性的點評,調動學生的積累,優化引領作用。筆者在教學韋庄的《菩薩蠻》分析「人美」時,這樣設疑:詩人是如何表現江南女子的美麗多情的?生:「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一句用比喻來寫江南女子的多情美麗。師: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的確是古詩文中形容女子美麗的常見的手法,讓我們想見當壚賣酒女郎面貌之光彩奪目,皎皎照人;雙腕之皓白如雪,不僅言其手腕之白,而且讓人聯想到女郎賣酒之際,攘袖舉手之間,其皓如霜雪之雙腕之姿致撩人,令遊子頓生愛賞留戀之意。(這樣點評,既是對學生回答的肯定,也讓學生淺層次的賞析深入了一步。)
師(追問):有人說,「手是人的名片」,這種以手來寫入的描寫叫什麼寫法?生:以點帶面的細節描寫。師:其實這也是古詩詞慣用的手法,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來寫妻子的美麗和對妻子的思念。曹植在《美女篇》中雲「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更是與本詩相似。「手是人的名片」,看來很有道理。陸游永遠難以忘記的也正是唐婉的「紅酥手」。《詩經・碩人》中「手如柔荑」,《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指如削蔥根」,《迢迢牽牛星》中的河漢女「纖纖濯素手」都是以手寫人的上乘之作。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短篇《一個女人的二十四小時》更是將人的雙手寫得如痴如醉,課後有時間可以去品讀。(這樣點評,旁徵博引,讓學生把模模糊糊感覺到的這種古典文學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清晰化,大量的例子佐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內聯外拓式的點評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還得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旁徵博引,啟發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在科學的殿堂里探秘。
總之,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興趣、情緒、意見、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乃至錯誤的回答等,巧妙、恰當地運用課堂評價語或激勵賞識,或點撥疏導,或拓展延伸,或總結歸納,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評價實踐與課程目標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真情空間。

㈢ 咬文嚼字 教案

一、教學設計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語文》 必修五 第三單元
第8課《咬文嚼字》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寫作思路。
(2)過程與方法: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文,理解文中所選的詩詞及故事背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咬文嚼字」的習慣。
3、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學難點:理解並正確評價作者的觀點,學會在平常的學習中「咬文嚼字」。
5、設計思路:這篇文章是朱光潛先生的一篇隨筆,同時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議論文。他告訴人們無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勵,追求藝術的完美。在教學過程中,應一方面抓住議論文的特點,了解作者觀點,理清論證思路;一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咬文嚼字的精神,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因此,教學設計在分析論證思路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並將這種思維習慣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6、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誦讀法,點撥法
7、教具准備:PPT課件(另附)
8、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PPT課件演示:P.1 課題]
2009年9月4日,溫家寶總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調研時說「廣大師生應該做到:不計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為人梯,奮斗當以身為先。自強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奮發有為,報國當以身為先。」我想這是對我們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讀一下這段話。
[PPT課件演示:P.2 ]
做學問也好,生活也罷,我們都需要有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精神,今天我們學習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擁有這樣精神的人。
(二)認識作者
[PPT課件演示:P.3]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藝心理學》、《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
明確:1、朱光潛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驕傲,引導學生要關注本地的名人。
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溫總理講話中所提到的不計名利,自強不息的寫照,而他的這篇隨筆正是被這樣的精神觸發,思考完成的。
(三)粗讀課文,把握論點
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咬文嚼字」什麼意思?
[PPT課件演示:P.4]
明確: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2、看起來「咬文嚼字」有些貶義,那麼朱光潛為什麼會用它來作為自己的觀點,一定有他的道理,那麼,請同學在課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樣闡述自己的觀點的?
(學生思考討論,總結歸納)
明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四)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為了讓大家接受這個觀點,作者選了哪些例子來證明呢?
[PPT課件演示:P.5]
明確:①郭沫若改字 ② 王若虛改句
③賈島「推敲」 ④蘇軾《惠》詩
⑤「套板反應」
2、文章最後一段中說「以上只是隨便舉幾個實例,說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認為作者是隨便舉的例子么?
(學生思考並討論)
明確:這些例子不僅不是隨便舉的,而且是用心選擇的。從選材的內容來看,一方面是關於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關聯想意義;從修改的效果來看,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
3、具體分析有關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過指導學生誦讀修改前後的句子來體會「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確:同樣是一種改法,卻產生兩種不同的效果,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原因在於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應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點來修改。
[PPT課件演示:P.6]
補充示例: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怯」能否替換成「切」呢?
很顯然,不可以。「怯」更能表達作者逃亡時的膽怯心情,既急切的咬
想知道家人的情況,又擔心自己給家人帶來災禍,「怯」可以非常准確的表現當時那種矛盾的心情。
總結:寫文章時要求用詞准確,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
[PPT課件演示:P.7]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唐·盧延讓)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
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麼,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個,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准確的一句、最准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 (法· 福樓拜)
②王若虛該句
(指導學生朗讀修改前後的句子,體會修改的效果)
明確:改過之後確實更簡潔了,但卻缺少了意味。
[PPT課件演示:P.8]
補充示例:宋人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第一段原來是「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最後修改為「環滁皆山也。」
這是修改的更簡潔的成功的示例。
總結:文句是否簡潔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樣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說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③賈島「推敲」
[PPT課件演示:P.9]
(這個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重點在於了解作者是怎樣咬文嚼字的,同時引導學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詩句,提出看法。)
⑴請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釋。
⑵ 你認為應該用「推」還是「敲」呢,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可自由討論,只要解釋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總結:無論用那個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實就在於不同的字表現的意境不同,每個字所蘊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結:以上三個例子有成功,有失敗,他們的評判標准都是一樣的,即這個詞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4、具體分析有關聯想意義的例子:
①蘇軾《惠》詩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利用聯想意義的妙處。)
補充注釋:小龍團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給皇帝的茶。一兩茶相當於0.1兩黃金。蘇軾在任常州刺史時得到朋友贈送的小龍團,異常興奮,來到無錫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龍團是茶團,北宋蔡襄創制的一種名茶,形狀似餅,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天上小團月」是由「小龍團」茶聯想起來的,因為他們的形狀都是圓形的。
②「套板反應」
(指導學生理解「套板反應」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觀點。)

⑴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概括「套板反應」。
⑵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明確:反對。「套板反應」背離了創新,引不起新鮮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運動中韓愈等人提出寫文章要「師其意而不師其辭」,「詞必己出」,這體現的就是創新,反對掉書袋。
總結:這一正一反兩個例子都充分說明了咬文嚼字還應有創新意識。合理的運用聯想意義。
[PPT課件演示:P.10]
補充示例:唐代大詩人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註:李龜年為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後流落江南。
思考:其中「江南」兩字你能有多少聯想呢?
明確:⑴點明與李龜年相逢的時令暮春;⑵暗指李龜年不幸的身世;
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時期。
5、小結:通過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作者指出無論是文字修改,還是使用聯想意義,我們都要尋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和吻合,這樣才會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引申探究,比較閱讀
研討與練習中列舉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種閱讀的方法,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面對朱光潛和馬南邨的不同見解,請結合自己的讀書習慣談談你的看法。

(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可加以指導和鼓勵。)
(六)應用拓展,活學活用
課前老師要求學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讀書時「咀嚼」出的好句子,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請學生自己賞析。
[PPT課件演示:P.11—P.15]
(由選出語段的同學先發表觀點,再由其他學生補充。)
[PPT課件演示:P.16]
總結:很好的思想內容,像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像燈里的燭光。若是裡面的燭光很亮,這盞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映射得纖毫畢現;若是燭光昏暗,無論是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冰心《漫談語文的教學與學習》)
(七)作業設計
片段訓練:請寫一個片段來賞析你所喜歡的語段,可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分析。要求:重點突出,語句通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字數不少於400字。

(八)板書設計
郭沫若改字 —— 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 王若虛改句 —— 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 賈島「推敲」—— 不同意境

蘇軾《惠》詩——正面
聯想意義
「套板反應」——反面
三、 教學反思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後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後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2、聯系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有不少學生都比較馬虎,對文中用詞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不夠,而朱光潛先生提出閱讀或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讀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的習慣。
分析完課文後,我結合研討與聯系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後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並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並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說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閱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松和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說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 教學反思
1、立足議論文體,理清論證思路,學習作者縝密的構思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文體之一,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也是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之一。這篇文章在選材上獨具特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論證縝密,方法多樣。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先找出觀點句,然後概括出所舉的例子,再將例子分類,引導學生分析把握論證思路。掌握這篇議論文的寫作特點,為今後議論文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2、聯系學習實際,落實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審美、探究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時的閱讀中,有不少學生都比較馬虎,對文中用詞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識不夠,而朱光潛先生提出閱讀或寫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讀書的方法,也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創作和欣賞的習慣。
分析完課文後,我結合研討與聯系中提到的馬南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最後學生寫的賞析文章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意識的關注自己讀過的文章了,並開始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喜歡思考並分析一些優美的語句。這些應該說是可喜的變化。
3、補充示例擴展閱讀,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上課過程中,我補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咬文嚼字的樂趣,在輕松和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這節課里,同學們學習了議論文的論證思路,領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開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說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㈣ 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沒有優秀的教學實錄

賣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錢愛萍

師:十九世紀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寫過許多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賣了一整天火柴,最後凍死街頭,這情景化為永恆的痛,打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每讀一次,心就痛一次。讀完這個故事,你覺得用哪個詞來形容這個小女孩,最合適?
生:感人
生:痛苦
生:可憐(生寫黑板上)
生:悲慘(生寫黑板上)
生:凄美動人
師:小女孩有多可憐?繼續讀課文。
出示: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
兩生讀。(教師評價正確、流利。)
師:再讀。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生:打動我的是小女孩「光著頭赤著腳」,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著頭,赤著腳在街上走,是非常難受的。
師:一個詞打動你!當時的天氣呢?再讀第一句。
生讀後:她一定非常冷,冷極了。
生:打動我的是大年夜。因為每當過年,家裡都是歡聲笑語,可是這個小女孩,卻獨自一人在街上走。
師:她發現很重要的一點:故事發生的時間。一起來看: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特別強調:最後一天——大年夜,今天是平安夜啊!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啊!這一天,別人家全家團聚、高高興興裝飾聖誕樹、舒舒服服地烤著火,准備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樂哪!可這個小女孩卻一個人在街上走著。還得不停地叫賣「賣火柴喲賣火柴」!這是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我們讀著讀著覺得她
生齊說:很孤獨!很可憐!
學生再讀這兩個句子。深情地。
師:安徒生是用生命來寫作的作家,他的童話內涵十分深刻。下面我們繼續往下讀課文的1-4自然段,交流你讀後自己深受感動的地方。
生讀:「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著一雙很大的拖鞋。說明她家裡很窮,連雙鞋都沒有。
生讀: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生:「她覺得更冷了」,說明她身上冷,心裡更冷。
師:這時候小女孩已經冷得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里了。別賣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經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個人,快回家去吧。
生:她不敢回去,因為沒有掙到一個錢。
生:她沒有媽媽和奶奶了,爸爸會打她!
師:肯定?
生:肯定!
師:通過讀句子表示肯定。
生再讀,突出「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一定」等詞語。語氣更加堅定。
師:小女孩身上冷,心裡更冷。可憐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總是家呀,別賣火柴了,快回去吧!
生:不能回家!她的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頂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師:家裡有多冷?
生:很冷,「風還是可以灌進來的」,風很大。
生:「灌」說明風很強烈,家裡很冷。
生再一次讀句子。(語感較好)
師:嗯,渾身都覺得冷。
另一生再讀句子。(語感很好。)
師:嗯,冷得無處可逃!
又一生讀句子。(語感一般)
師:感覺風不大,不冷。
生再讀。
師:有進步!
師:小女孩多冷哪,寧願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里了,也不敢回家,有家不敢回,這叫
生發自內心地言語:無家可歸。
師:心裡涼啊,凄涼!
生著急地:老師,我想到了第二節。因為一整天獨自一人在街上走,如果有人買一個火柴,還可以給她一點錢,回去還有一個交代。可是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師接著說:意味著誰也給她一點點幫助,誰也不在乎她的叫賣聲。(生點頭)
生:除了「冷」,還看到人們沒有給她一點點幫助。(生憤憤不平)
師:是啊,人情為什麼這么冷漠呀!
師:小女該快凍死了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裡等著她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爸爸的毒打!痛苦像一張無邊的網,到哪裡都一樣,看不到盡頭!
學生深情朗讀這段話。
生讀: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生:她注意的是烤鵝的香味,她一定非常餓,想吃又吃不到,非常可憐。
師:對一個在大年夜走了一天,餓了整整一天了的小女孩來說,美麗和烤鵝,誰更有吸引力?街上飄著的烤鵝的香味,她一定會貪婪地聞著,吸著,一絲絲的香味都不放過。要是能吃上一口烤鵝,哪怕是一小口,她多麼渴望啊。
生沉浸在情境中:她完全被烤鵝的香味吸引住了,餓的快昏過去了。(掌聲)
生:餓得忘記了一切!
師:烤鵝吸引了她所有的注意力,周圍的一切,包括美麗,都彷彿消失,一個人到了這種程度,她真的是——
生:她一定是餓極了,真可憐!
生:她那麼漂亮,我覺得心酸。她長得越美,就覺得越心酸!
師:你有文學家的感覺!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你面前! 越美越悲!
師:課文1-4自然段,寫出了小女孩苦難的現實生活,這個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還不得在街上賣火柴,這叫可憐;走了一整天,沒賣掉一根火柴,沒得到一個錢,這叫可憐;後來快餓死了凍死了也不敢回家,這叫可憐。可憐的小女孩,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的結局是在大年夜凍死的。課文最後寫道:
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這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生:她那麼可憐,哪來的幸福!
師:兩個幸福指什麼?
生:後面一個意思是小女孩凍死了。前面一個意思是幻象中的幸福。
師:小女孩瀕臨死亡擦亮火柴,出現了種種幻象,感受到了幸福?我們一起來讀,來感受小女孩的幸福。
師生讀5-10自然段。隨機讀書指導。
師:看圖,看到奶奶,小女孩掀起奶奶活著的時候對她的疼,對她的愛。現在請你展開想像的翅膀:奶奶活著的時候,怎樣疼愛她?在她感到寒冷時
生:奶奶摸著她的頭說:孩子,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對挫折。
生:奶奶回告訴他,孩子,你要怕,有奶奶和你在一起。
生:奶奶會省下吃的給她吃。
師:奶奶是唯一疼她愛她的親人,看到奶奶,小女孩看到了擺脫苦難生活的一線希望,多麼想留住奶奶,永遠好奶奶在一起,於是,她情不自禁地叫起來。
多名學生讀:「奶奶……」
急切,大聲地、激動地、著急地、迫不及待地……
師接讀:「於是,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慈祥的奶奶?
生不約而同地說:那是因為沒有人疼愛她。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溫暖的火爐?
生自由說:那是因為她實在太冷了!
師: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為什麼會出現噴香的烤鵝?
生:那是因為她太餓了。
師:為什麼會出現美麗的聖誕樹?
生:那是因為那天是大年夜,她渴望得到快樂。
師:小女孩追求的幸福就是吃飽穿暖,有親人的疼愛!這樣的幸福她能得到嗎?隨著火柴的熄滅,一切都消失了。幻象和現實又一次強烈對比,幻象越幸福,反過來說明現實越悲慘!等待她的結局只有一個。
師讀: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稿,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感到非常難過,她死了。
生:她去了一個寒冷、飢餓、痛苦的地方,她解脫了。
師:「解脫」,人只有在生不如死的時候,死才是一種解脫。小女孩可不想死,可現實充滿苦難,看不到盡頭。
出示: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師:作者卻寫她「嘴上帶著微笑」,還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
學生思考後交流
生: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在幻象中離開了世界,在天堂和媽媽在一起。
生:她死了,幸福地走了,另一個世界裡,小花向她微笑,永遠和奶奶在一起。
生:她走了,再也不用受苦,她擺脫了,和奶奶在一起。
師:想知道老師寫了什麼?
生:想!
師:小女孩過早得離開人世,結局那麼悲慘,老師不想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想這樣寫:第二天,天陰沉沉的,冷得可怕。狂風怒吼,大雪紛飛,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越積越厚,看不清她金黃色的長頭發了,只看到她的手舉在胸前,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學生非常專注地聽著。
師:感——覺?
生:感覺很悲慘,天陰沉沉的覺得她可憐你。
生:我覺得很心痛。太陽都躲在裡面不敢出來了。
師:可是安徒生怎麼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體會體會。
生:我覺得很揪心。她離開了人世,她再也看不到太陽了。
師:你有安徒生的感覺!
生:我認為上天對她很不公平,她那麼美麗,這么早死了,很可憐。陽光讓她感到溫暖。
師:你很有同情心。
生:我感到惋惜,她沒看到新年的太陽就離開了人世。
(聽課老師鼓掌)
師:你很善良
生:覺得更難過,因為新年的太陽升起來,可是她的生命已經畫上了句號。
(掌聲又響起)
師: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賣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溫暖了,童話大師安徒生就是用這樣凄美的語言告訴我們小女孩的悲慘結局。
(音樂響起)讓我們全體起立,一起來讀這兩個段。
師生入情入境地朗誦課文。
師: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很遙遠,在那個社會,貧富不均,人情淡漠。其實,人們只要付出一點點的關心,一點點幫助,小女孩也許就不會悲慘地死去。
在哀婉曲折的樂曲聲中下課。

有文化地炒雞蛋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
上午好!
首先談感受。由國家教育部《中國教師報》、澳門中國語文新課程研討會、中國教師報上海工作站主辦的「兩岸四地同文異教研討會」,有鮮明的研討主題,開放的交流平台,高品質的專家點評和教學展示,有幸參加此次活動,我覺得不虛此行。我把自己置於倒置的空杯狀態前來學習,現在,杯子里裝滿了感激。意外地和上海的計程車親密接觸了一下,上海工作站的朱俊紅女士、章樹明老師和工作人員給了我十分細致周到的照顧,同來參加活動的老師對我也十分關心,特別是想到這一次上的課文中的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特別覺得溫暖,心裡充滿了感激。其次,是裝滿了感動。有機會聆聽陳忠梁老師、陶繼新老師的精彩點評,字字珠璣,醍醐灌頂,特別是陶老師的話,句句入心,非常感動。有機會領略兩岸四地老師的智慧和風采,得到聽課老師的鼓勵和呼應,非常感動。感受上海小朋友的優秀,上海課改的成功在他們身上體現,也非常感動。我很珍惜這些精神財富。所有的感激、感動,化為一個詞,深深的感謝!
下面談談我認為的好課,和大家分享研討。
上課就如炒雞蛋,端上桌的首先得是炒雞蛋,這是好課的第一重境界。韭菜炒雞蛋也可,但如果韭菜放多了,客人疑惑不是韭菜炒雞蛋,而是雞蛋炒韭菜,甚至就是一盤炒韭菜,那味兒就變了。語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才是語文。讓學生會讀書,喜歡讀書;會說話,有良好的語感;會寫字,端端正正地寫字;會作文,喜愛寫作,這是基本的教學任務。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感人,語言凄美,內涵深刻。閱讀理解是基本任務。如:「光著頭赤著腳」,說明「窮」,聯系課文「天冷極了,下著雪」,還能讀出「冷」,聯系「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和別人家過平安夜相比,讀出「孤獨、可憐」。再讀讀,「光著頭」和「光頭」語感不同,意思也不同,有學生就不懂這兩個詞的意思。課文閱讀的難點是對「幸福」和「死」的理解。「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經的幸福」是她瀕臨死亡擦亮火柴出現的幻象,她追求的幸福也就是吃飽穿暖,有奶奶的疼愛,「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學生的理解是「解脫」了,這一理解很可能發生歧義,引起誤導:現實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去死。所以當學生講到「解脫」時,老師接著說:只有當一個人覺得生不如死的時候,死才是解脫。小女孩幻象中出現的幸福,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現實是此刻她經受著極度的寒冷和飢餓的折磨,寧可蜷縮在別人家的牆角邊也不敢回家的凄涼。小女孩幻想得到幸福生活,可現實生活充滿苦難,而且苦難無邊無際,看不到盡頭。其次,小女孩可不想死,也不知道自己會死,「一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她不知道那是她自己。有一位老師說:「對愛的渴望勝過對死的恐懼」,我同意前半部分,小女孩追求的幸福說到底是對愛的渴求,她的悲劇也是沒有愛造成的,但是她不知道自己會死,何來對死的恐懼呢!小女孩多想活著,幸福地的活著。可是卻在大年夜凍死了,她的死才別具穿透力和悲劇色彩。
有文化地炒雞蛋,這是好課的第二重境界。炒的是雞蛋,這就找准生態位。那麼雞蛋怎麼炒?假如告訴你這盤雞蛋是一個大師炒的,在全國烹飪大賽中得到了金獎,你有什麼感覺?驚訝!觸動!馬上覺得這盤雞蛋非同一般,炒得有水平,有深度,有文化,欣賞一番不忍動筷。雞蛋,要有文化地炒;語文,要藝術地教。語文,除了字、詞、句、篇,聽、說、讀、寫,還有情感和道德,美感和文化,意境和意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這就要用適合語文的方法來教語文。語文課,滋養心靈,為生命奠基,心靈的雞湯陶慢慢的煲,填鴨、喊口號、貼標簽,不適合語文。這種體驗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1是1不是語文,2是2不是語文,1不是1,2不是2,才是語文。
語文的模糊性決定語文教學貴在「喻」。古人雲:君子之教,喻也。喻,領悟,明白。語文課的教學方法有品味、體驗、感悟。「奶奶生前會怎麼疼愛小女孩?」學生經歷不同,想像也各不相同,怎麼讀也應風格各異,老師做導師,到位而不越位,才能達到因材施教、教育無痕的境界。
好課的第三重境界是品味和口味俱佳。你覺得雞蛋炒得有文化,有深度,有詩意,還不夠,還得看結果是否受歡迎,口味和品味俱佳,客人吃了還想吃,生意就興隆。好的課,要深受學生喜歡,積極參與,有進步,有提升。
如課文結尾處寫到:「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冷,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直接告訴學生這種寫法的作用,學生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於是,採用「比較教學」讓學生體會,這和台灣蕭建智老師的「清境三月雪」有異曲同工之妙。讀讀老師寫的話,談體會。「第二天,天陰沉沉的,狂風怒吼,下著鵝毛大雪,鋪天蓋地,雪花落在她小小的屍體上,越積越厚,看不清她金黃色的長頭發了,只看到她的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什麼感覺?學生體會到「狂風怒吼大雪紛飛」,暗示小女孩不幸的結局,有的感覺到連狂風和飛雪都在鳴不平。可是安徒生為什麼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呢?學生通過對比欣賞,悟出: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生命已經畫上了句號,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溫暖了!學生能感受到這樣寫更覺得難受。如果說「狂風怒吼大雪紛飛」是悲,「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除了悲還有慘!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毀滅在你面前。這里課文又一次以喜寫悲,學生學習這節課文,對悲劇有所感悟,提高了鑒賞能力,有的還運用這種方法寫結尾。當老師問學生:安徒生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你會怎樣寫?一些學生不僅讓新年的太陽升起來,還想像天堂里的小花小草和小女孩說話,一起嬉戲。學生覺得小女孩活著的時候太痛苦了,死後要讓她幸福。童話世界充滿的善良和愛,流淌在學生的筆端,融入生命。今後,留下什麼?列夫·托爾斯泰意味深長地問高爾基:「你讀過安徒生嗎?」「我讀過,十年前,我沒有讀懂,十年後,我終於讀懂了,她很孤獨,非常孤獨!」十年後,這個班的學生再去讀,理解會更深,如果他們還有興趣去讀,那我就感覺很欣慰!
張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錢愛萍

優秀老師要有文化素養圈
陶繼新

錢愛萍老師已經十年沒有上課,身為教研員的她,今天敢於在這么大的場合出課,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文化底蘊。她的這節課,幾乎是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使我們領略其中的悲劇之美的。
上課伊始,她就讓學生尋找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我認為這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她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思考,但學生的學生過程並非信馬由韁,而是在她的引導下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的。
課堂上,錢老師突出了「大年夜」這個特殊的時段,因為它在課文中的位置舉足輕重,這恰恰是前面兩位老師所忽略的。突出人們在大年夜時的慶賀與溫暖,反襯賣火柴的小女孩悲劇的深層內涵。一個學生說:「奶奶、媽媽不在了,回去爸爸要打她,回家是爸爸打,躲到哪裡都是苦難。」如果說家是美麗的港灣,大年夜的家就更是孩子最美麗的歸宿。可是,這個小女孩無家可歸,她就在大年夜死去了。老師問為什麼會出現聖誕樹?她想得到新年的禮物,等等。現實中她能得到嗎?都沒有得到。越得不到越痛苦。一個人生不如死的時候才要擺脫。
這個時候,老師又設計了一個很好的教學環節:「如果是你,會寫怎樣的結局呢?」所以學生寫了很多,有說和媽媽、奶奶在一起,有說到沒有痛苦沒有飢餓的地方,她擺脫了現實的痛苦,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這時錢老師說,錢老師也寫了一段話,進而讀給學生聽。她問學生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觸?有的學生回答說很揪心,有的學生說上天對她很不公平,有的小朋友則感到很惋惜等。錢老師作以精彩的點評之後說,小女孩為自己的的生命畫了個句號。最後,錢老師說:「讓我們隨著音樂聲站起立,一起來讀這段話。」這個時候,學生的感情已經融入課文之中,為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悲而嘆。
不管是孩子寫的結尾,還是錢老師寫的結尾,都沒有安徒生寫的結尾好。為什麼會是這樣啊?錢老師說得好:「這是個悲劇。」從美學的范疇,魯迅先生給悲劇下過定義:「悲劇是將人性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你看。」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便是通過其生命的毀滅來引起人們心靈的強烈震撼的,這就是悲劇所產生的效果。如果錢老師結合著悲劇的意蘊,再深化一點的話,則可以「更上一層樓」;因為錢老師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文學素養和美學素養。
我認為,教師的教學之所以能夠抵達高層境界,大抵都經由了一個「功夫在詩外」的讀書過程。為什麼錢老師十年沒教書,現在一教就能如此地出神入化?這源自她的良好的文化素養,她一定讀過很多好書,而且是超越教材文本之外的好書。不然,她就不會有如此的文化底氣。盡管她最後的教學過程收得有些匆忙,沒有談出賣火柴的小女孩死去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但最後的「全體起立」之後,仍然有一種餘音裊裊,不絕於耳的感覺。
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單單關注對教材、文本下了多大功夫,還要關注這個老師在教材、文本之外有多大的文化素養圈。如果有一個更大的文化素養圈,你就會在教任何課的時候都可以游刃有餘。這就是文化的魅力。么是文化,就是把人「文」化,如果經典文化內化到教師的心裡,外化出來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所以,那些在教學方法技巧上面徘徊的人,永遠走不到高層境界;因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老師的教學還是停留在「器」層次,沒有走進到「道」的層面。
錢老師的這節譚有沒有失誤?也是有的。她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讀了這個童話的感受時,板書的是「可憐和悲慘」。我認為有個孩子說得非常漂亮,她說「凄美動人」,如果用「凄美動人」換上「悲慘可憐」也許更好些,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且也更切合文意。因為這個小女孩的確是太美了,但如此美麗的女孩卻走向了死亡。所以用「凄美動人」比「悲慘可憐」更好些。另外,老師的體態語言在教學中也很重要。從整體來看,錢老師的體態語言是非常

㈤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24對聯課堂實錄

聊天,師生互動,導入
老師:獎勵剛才孩子的好表現,給孩子們看節目:2004春晚《送春聯》,
接著提出讓耳朵也來飽飽耳福,CAI出示: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橫披:春回大地。兩聯中間貼了個倒寫的「福」字,伴著《步步高》的音樂。
(開頭導入很自然,孩子對對聯的認識也有了鋪墊)
老師:看到這樣的畫面,想到了什麼呢?
學生:過年。
老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要張貼春聯,給節日增添喜慶。別看它就兩張紅紙,春聯里的學問課不少呢。教師板書「春聯」
老師:請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春聯一般有哪些內容?
生讀,師贊雙語的孩子會讀書。
交流:內容這么多,作者用了哪些詞,把這些內容連起來了?
學生: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師:春聯的內容很多,書上只舉了四類.CAI出示五副春聯,分類讀一讀。
出示學習要求:
個人自學要求:1 認真讀讀這五副春聯,說說意思,想想你體會到了什麼?
2 練習有感情地讀好春聯。
小組學習:1 討論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 每人選一副春聯交流。
學生自學,教師積極參與其中。
交流:
老師:指名說說,你理解了哪副春聯?
學生: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老師:你知道這副對聯的意思嗎?
學生:是寫春天的美麗景象。
老師:「依然」什麼意思?從「十里」一詞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想到了杏花的多,
學生:我彷彿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杏花。
教師播放一段音樂,幫助學生想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老師:能讀一讀嗎?
生讀的快了
學生評價:快了,好象不到十里,
老師:恩,不到十里,連五里可能也沒有
生再讀
師問剛才評價的人:你滿意了嗎?
老師:不僅要會評,還要會讀,想不想讀一下?
師小結:有些春聯就像是一首小詩,一副活的畫,需要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去品味。
繼續請學生讀對聯
學生: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老師:能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嗎?
學生:
師贊賞。還有人補充嗎?
學生:「百業」指各行各業。
老師:「千山秀」是怎樣的景色呢?
學生:山很漂亮,為祖國自豪。
老師:想像「百業興」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成功,科技發達
學生:大街上人流如潮,生意興隆
師小結:這么多的美景,各行各業興隆的生意都凝練在「千山秀」「百業興」中了,春聯用字是很講究的,講究字字精當。
學生讀
教師指導抑揚頓挫地讀。
老師:你還喜歡哪一副?
學生:梅開春爛漫,竹報歲平安。
老師:爛漫是什麼意思?
學生:
老師:色彩艷麗,美麗的意思。
「竹報平安」來自一個典故,春聯里有豐富的內容。今天我就把這副對聯送給雙語的孩子,祝你們生活爛漫,歲歲平安!
老師:你想把這副對聯送給誰?
學生:送給祖國
老師:你來大聲地送送(誦誦)
老師:你還想送給誰?
學生:送給學校
學生:送給吳老師
學生:送給離家出走的小狗
老師:你想送給誰,就在心裡慢慢想,我們把它讀出來。
老師:還剩兩副,懂不懂它們的意思?
學生: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老師:「門第」什麼意思?
學生:人家
老師:春聯講究上下對應,不重復。這副對聯貼在哪兒好?
學生:善良人家
學生:勤勞人家
師出示最後一副:綠柳舒眉辭舊歲,紅桃開口賀新年,觀察它與其他的春聯有什麼不同?
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學生:這兩句每個詞都相對
學生:描寫顏色的詞用的很形象,這樣的對聯顯得很有情趣。
老師:假如一位老爺爺走過來,紅桃開口會說什麼?
學生:祝您來年有好收獲
學生:祝您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老師:看到雙語的小朋友,紅桃會說什麼?
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學生:過年多拿紅包
指名讀一讀
(四幅對聯的學習方法都不同,真正體現了「課堂上要放而不野;收而不僵;活而不亂;實而不死。」的特色)
師小結過渡:我們瀏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步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了什麼呢?
學生:
老師:這樣寫,你讀到了什麼?
學生:寫出了春聯多的特點。
生再讀春聯。
老師:春聯除了內容豐富,還有什麼特點呢?讀2—3自然段,快速瀏覽
學生:春聯最講究對仗。
老師:什麼就對仗?
學生:上下聯字數相等,詞類相當。
師出示:上下聯字數相等,詞類相當
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對對仗的理解。
師生一起理解聲率美,教師從「抑揚頓挫」四個字的意思引導。音調,節奏,停頓都有變化。
老師:你可以任選一副體會一下
生讀,師評溫柔,小巧的小詩人。
(對聯的特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就這樣巧妙化解了,體現了教師的准確判斷和理性地對教材的選擇。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
老師:做個練習
1 「心心相印」找一找
出示四組對聯,學生找找連線
生找,師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 「咬文嚼字」選一選
第一組:
和風拂綠柳,
春風()紅花。(打,灑,潤)
生選潤,認為打和灑顯得太殘酷了。
老師:選對不容易,講出理由更不簡單
第二組:
青山()水風雲靜(碧,綠,流)
碧海藍天日月新。
學生:選碧,又舉手選綠,因為「碧」字與下文重復了。
(在練習中學作春聯,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
老師:今天讀讀春聯,有什麼感受?跟以前讀春聯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學生:會研究裡面的學問
學生:不同,
老師:一起讀最後一段,解釋「開卷有益」,這里的「卷」指什麼呢?
學生:「卷」指春聯,
學生:「卷」指書本
學生:「卷」指生活。
老師:有位藝術大師曾經說過:春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最偉大,最瑰奇的藝術。這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光靠一節課學習是不夠的,我們孩子可以上網搜集一,兩副春聯,也可以背背今天學的五副春聯。
老師:今天雙語學校的孩子表現真好,老師想表示一下,你們想老師表示什麼?
學生:好吃的
學生:吳老師送副春聯給我們吧
師出示一副紅紙對聯:誦春聯生活處處皆學問,求新知祖國歲歲添良才。這是吳老師對孩子們的祝願,也是對孩子們的希望!
現在我要把這副對聯貼在你們的教室,會貼嗎?
指名學生上台貼
師提醒:貼春聯,上聯要貼右邊;下聯要貼左邊。
有的春聯,不僅有上下聯,還有橫披,貼哪裡呢?「開卷有益」
生連起來讀一遍,下課!

㈥ 有沒有好一點的關於優質課或者公開示範課的課堂實錄的視頻網站

11年的問題,到現在,答案就是,最好的優質課觀摩網站 「我們都愛優質課」

閱讀全文

與咬文嚼字教學實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