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作用
從學生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從淺顯的實例入手,帶版動理論的學習和權應用軟體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一個任務 完成了,學生就會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伴隨著一個跟著一個的成就感,減少學生們以往由於片面追求信息技術課程的系統性而導致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法帶來的茫然。
從教師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充滿了個性、充滿了人性,課堂氛圍真正活躍起來。
B. 什麼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有什麼關系
行動導向是區別於學科導向的概念。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人的職業活動規律為教學引導。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行動導向八大教學法的一種,類似還有項目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等等。
C. 什麼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它有什麼特點
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符合探究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強調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強調學生在密切聯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主張教師將教學內容隱含在一個或多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討論,明確涉及哪些知識點(新知識、舊知識),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後通過完成任務實現意義建構。任務驅動教學的基本特徵是:任務、教師、學生三者的互動,即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在「傳遞———接受」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基礎上,主要特點是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 是知識的傳授、灌輸者, 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 是知識的灌輸對象。「任務驅動法」是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上發展而來的。它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又體現學生認知的主體作用。形成鮮明的「雙主模式」。其特點是改造「傳遞———接受」傳統的教學活動進程, 而在整個過程中, 教師有時處於中心地位, 但並非自始至終。學生有時處於傳遞———接受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主動的思考與探索; 計算機有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 這些要素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有機的統一體。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如下特點:
1.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圍繞如何完成這個具體的任務進行。教師教學思路清晰,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 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調動主動參與意識傳統教學模式中, 總是教師講、學生聽, 學生情緒容易疲勞, 也容易養成上課就等著老師教的依賴心理。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每節課教師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具體任務, 學生在思想上就有緊迫感, 在教師講解過程中, 就不再是被動地接受, 而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緊跟教師的思路去思考。這樣的教學, 完全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由於教師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導, 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己具體操作, 容易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 這樣, 就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3.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採用任務驅動教學,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圍繞一個具體任務進行的, 這個具體任務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 這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 既是學習教學內容的過程, 也是綜合應用教學內容的過程。在學習中,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 提出實際生活中所希望實現的功能, 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例如: 在講到EXCEL電子表格時, 有些學生就完成了全班學生期中考試成績匯總表; 在講到PowerPoint幻燈片製作時, 有些學生主動完成了一個「聖誕節」作品。
4.培養學生注重掌握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創新
在布置任務後, 教師不限定實現任務的方法和思路及完成作品的形式和內容, 這就為學生發揮想像力和自由創作留有充分的餘地。這樣學生的作品也就會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 沒有雷同, 學生不但掌握了教師要求掌握的內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細節上還能舉一反三、靈活變化、自由發揮。真正實現「 授人以漁」,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教學目標。我們提倡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其神, 略形」。在此,「神」, 是指方法, 思路;「形」, 是指具體的操作步驟。
D. 談談什麼叫"任務驅動"教學法如何有效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基本含義。"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E. 任務驅動法適用於哪些類型的主題教學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教學方法。一是通過任務來驅動學生的學習,以任務來引領教學。一是通過任務的完成來達到學生「做中學」的目的。一是以任務為載體來承載欲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應該說絕大多數的教學都適應。
F.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回維持學習者答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學生的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更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能力。
G.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巧用任務驅動法教學
針對學習內容,巧設任務
善於思考,學會分析
強化交流,積極評價
H.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都有哪些主要的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劉茂森等人引入我國教育技術領域,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理論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體系,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教學實踐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教學模式發展的軌跡和成果,提倡學生創造性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應試教育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師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教員的專利,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規模效益.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學習活動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所處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問題空間.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有些時候,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分析問題,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核心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實驗、資料收集、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類型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性質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結果,可以是實驗報告、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
I. 計算機教學應如何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涵義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非常適合進行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式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必須參與具體給定的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著虛擬的任務進行學習,來維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圍繞一個目標,基於幾項任務來完成的,適合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課堂任務的設計師,是學生學習的咨詢者、指導者、輔助者;學生才是教與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內容,由教師對新知識建構和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而巧妙設置任務,把知識、理論性內容溶於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與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這過程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操作技能,開拓創新,於是他們也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優勢 (1)以「給定任務」為牽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實踐性強,強調動手、設計能力。採用傳統的講授法,大量的時間用於基本概念的講授和理論的理解。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開展教學,通過制定可行的任務案例,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將所學新知識和技能蘊涵在「任務」中,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討論,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經過對新知識的學習和親自上機設計、調試、運行,最後成功完成「任務」,建構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2)以「自主學習」為主線,促進團隊協作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圍繞著教師給出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學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向老師、同學、書本、網路尋求幫助,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實踐進行設計、調試和運行等操作,體驗成功與失敗,從而實現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最後歸納總結得出系統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般採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意見交流」、「互幫互助」等形式,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學生之間溝通,讓學生學會表達見解,學會聆聽他人意見,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 (3)以「開放任務」為目標,培養計算機開發能力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已具備一定的系統開發能力,教師通過給出一些實用性較強的開放性「任務」,明確目標和要求,給學生一定獨立思考、探索和自我開拓、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設計開發出有創新實用的系統,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開發應用程序的能力。 3任務驅動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任務設計任務的設計是由教師和學生通過網路、報紙、期刊等媒體收集資料,由師生共同討論或由學生根據自身需求自主提出,任務應符合每個人的興趣和個性需要,學生完全根據自己內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學習。 教師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考慮到任務的大小、完成時間以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設計出最好不要超過兩個以上的重點,規模宜小,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的任務。 (2)任務在計算機教學應用的實施步驟:第一,創造環境在上課的第一階段進行教學情景的設計,創造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教學環境,在創造出的環境中去展示任務,讓學生在利用已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又發現新問題,這一過程是決定著學生是否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任務。第二,展示任務、分析任務。這一過程比較靈活,可由教師對教學任務給予講評。比如,教師演示自己的作品給學生以示範,告訴學生對這一任務在知識點、表現手法、創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可由學生獨立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給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案,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第三,討論任務、展示成果。當教師把任務呈現給在學生後,如何順利、正確地完成就成了關鍵的問題。教師需要做的是不要急於講解,也不能急於讓學生自己去做,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討論,引導學生逐步理清思路,學生通過相互的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並動手操作。最後把任務完成的成果進行展示。第四,點評成果。點評學生展示的成果。教師應肯定學生的成績,對一些創意新穎、主題突出、有獨創性的地方給予表揚,讓學生參與討論,肯定成績,找出還需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修改自己的成果,完成自己的任務。 把好的創意、好的方法添加到任務案例中去,為下一次任務實施增加趣味,增強任務的活力,使得任務能夠良性循環。
J.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
「任務驅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內變了以往「教容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