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來高科技的教學課堂是怎麼樣的
今天的市場對供應商的要求非常高,要好、要便宜、要非常方便,也要核心化,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每一個行業都是需要經過一個非常迅速進化的過程。
我們以汽車行業為例,剛開始是手動的,經過一系列的試驗做出來一個好的模型,等模型做出來了之後,通過生產線使效率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高,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自動化和個性化的時代。如果你談教育你會發現很不一樣,一百年之前的教育是這個樣子,今天教育還是這個樣子,所以在一百多年之內,教育在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提升。因此,教育成本是很高,效果是參差不齊,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不方便,也是很難個性化。這就給在線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在線教育就會替代傳統的教育。
我們說在線這個詞,因為它完全能反映現代科技對教育的巨大的貢獻,我們要把在線變成高科技數碼,因為高科技數碼可以有數據傳送,可以有模擬,可以做自動的反饋,可以做能力測試,可以多媒體等等,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系列,我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做一些完全滿足人腦、心理學習的需要。所以高科技的數據加高科技心理學完全能改變教育的一切,因此互聯網的教學應該叫做高科技自學,而且高科技自學完全能夠滿足現在人們對學習的需求。我為什麼說自學?因為我從事了心理學和教育三十年的工作和研究,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有著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教不等於學。人要學得好,必須有他的某個器官的參與,需要他的情感的參與,需要行動的學習,要自己走進非常好玩、輕松跨越的狀態,要懂得調整自己大腦的頻道,走到快速學習的狀態里邊。
⑵ 結合教育學談談對未來課堂教育的得與失
英語教學是初中教育階段很重要的一門學科。這不僅僅是因為時代的需要,更版是社會的權需要,教育的需要。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為了能有一個好的教育,將來能考個好大學,畢業再能找個好工作,都開始削尖了腦袋想辦法學好英語。在從事了10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不斷的學習英語教學理論,獲得了很多的實踐經驗,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英語課堂教學更有效,在這里我想談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個很好機會。
⑶ 未來課堂是什麼
未來課堂一個班就10個人。老師至少得博士文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要求老師上課。
⑷ 暢想未來教育,未來的課堂將是什麼樣
隨著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課堂的圖景正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已經遠遠適應不了孩子們的發展需求。在2014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發布會,都對未來課堂進行了大膽的預測分析,可以想像,雲課堂、「創客」、大數據等一系列酷炫的應用,都將在未來5年內進入課堂,真正地顛覆我們傳統的觀念。也許將來課堂上面,老師、學生有個好的創意,立即就可以通過3D列印機列印出來;也許,現在正在讀中小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竟有六成都還沒有「被發明」;也許當下的成年人幫孩子准備的工作能力,等他們到了25歲時,相匹配的工作可能已消失……
這些正在慢慢成為現實,那麼,未來的課堂會是怎麼樣的?我們大膽設想一下:
圖景一自帶設備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
以前,我們是背著書包上學堂;未來課堂,這樣的圖景不再,孩子不用背著書包,而是帶著酷炫的ipad、移動設備走進課堂。
2014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預測,自帶設備將是1至2年內就將實現的技術。自帶設備亦成為自帶技術,指人們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kindle等移動設備帶到學習或工作環境的做法。給學生選擇自帶設備的機會,以節省熟悉新設備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設備上可利用和建構個性化的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以自身獨特的方式對新學科新知識進行探索。
可以想像,這樣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將變得更加自主化。自帶設備作為技術手段,將預示出很好地適應個性化學習風格的願景,讓學生具備更強的主人翁意識。
圖景二雲計算讓「學習場」無處不在
iPad上跳出一段清晰的影像:「請問以下哪只不是昆蟲?」面對蜘蛛等數十張圖片,學生們像玩游戲一樣尋找答案……楊浦區教育局副局長吳巍與來賓分享了二師附小的師生共同演繹的小學科學類探究課《走進昆蟲的世界》。這種由雲平台、交互教學平台和移動學習平台構成的「創智雲課堂」已在楊浦區27所學校試點,實現從預習、互動交流、作業測驗、課外閱讀的全數字化記錄。
雲計算構建了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場」。只要有網路,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某種終端設備,依靠雲計算訪問和共享信息、硬體設備和應用程序。雲計算也為各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各種可能。
相比於過去的傳統教室授課,如今上海的中小學正為學生打造一個更龐大的「學習場」,而這也是1-2年內越來越多的滬上中小學生將會體驗到的新學習方式——利用雲計算技術,藉助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以及微課程製作,讓開放內容深入到中小學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處在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場」,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
圖景三「大數據分析」將孩子的思維過程完全呈現出來
過去教師只能通過學生做題結果評判對錯,卻很難知道他們的思考過程。在未來,大數據以及學習分析技術,將讓孩子們的思維呈現出來。
大境中學校長姚曉紅透露,該校創新採用了一套「IM-MEX課程」,能通過學生對選擇信息的記錄描繪出學生在題目信息項之間「遊走」的過程,不僅可比較不同學生思維過程的特點,也可比較同一學生思維發展變化,讓老師更清晰了解學生「想什麼」「怎麼做」「問題出在哪裡」等。
學習分析在中小學校中已開始逐漸發展。許多利用成熟的網路追蹤工具精確地捕捉到學生在學習網路課程時的行為,不僅可以記錄簡單的變數,如一個主題所花費的時間,還可以記錄越來越多的細節信息。
圖景四游戲化技術,讓孩子學習更加輕松
「學習就像玩游戲一樣!」在未來的3-4年內,家長可能會越來越多聽到孩子發出這樣的感慨。專家透露,未來3-4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游戲和學習游戲出現,學生們通過游戲進行學習的比重將會比現在多得多。
美國心理協會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強調了視頻游戲在認知、動機、情感以及社交方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一些教育公司為學校提供了基於游戲的教學方法,幫助兒童提高他們眼手協調性、短期記憶力、注意力集中性、服從指揮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游戲的元素應用於教與學領域,將教與學游戲化。而游戲元素(藝術性、社交性、可合作性)如:炫酷的界面、角色扮演、任務、闖關升級、經驗值、生命值、獎章等,這些都是值得借鑒於教育的。
圖景五「創客」式自主學習形態出現
5年內的課堂會是什麼樣子?專家給出的方向是——「創客」(努力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互聯網讓鼓勵協作、創造和積極參與的「創客」運動得以發展,3D列印機的出現,將讓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力氣使用打磨工具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實體物品了」。「創客」式學習形態正在不斷傳播普及,學生即將經歷作為消費者到創造者的轉變。
世界外國語小學校長張悅穎介紹,該校通過一年多來在3D列印課上的實踐和探索,學生們對小車動力學研究、船體浮力與結構研究等專題進行科學探究,培養了自我學習、群體合作、專項探究的創客能力。閘北區和田路小學則嘗試通過3D設計課,讓學生用3D設計軟體將想法變成設計圖。
同時,隨著語音識別等技術的發展,已開始出現人與機器直接交流的學習方式,在互聯網學習中,機器還採取潛在同伴的方式,診斷出學習者在該領域內所處的學習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種技術將可能在未來5年內得到進一步更新與普及。
圖景六物聯網和可穿戴技術進入課堂
未來5年,在教育領域,物聯網技術和可穿戴技術也可能進入課堂。想像一下,孩子帶著智能手環參加各種體育鍛煉,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想像一下,物聯網將孩子介入到互聯網中,讓年輕的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啦。這些都可能是未來5年,物聯網和可穿戴技術帶給教育的巨大變化。
目前,易於預見的物聯網技術是當學生登錄校園網時就能及時被系統識別,開展科學實驗的設備和實驗箱也能夠根據自身的規范和需求進行自動校準。此外,物聯網的誕生,讓我們對教學環境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我們可以更細致的了解到學生學習環境的變化,與及這種變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至於可穿戴技術的應用,那就更加廣泛了。想像一下現在的觸屏技術,讓大部分人可以非常輕松地操控設備。比起以前還需要一定階段學習才能夠掌握如何使用台式計算的時代,如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更加直觀地讓大部分能夠輕松駕馭。不僅如此,隨著手勢控制,體感觸控的不斷升級,直覺技術范疇內的技術正在不斷地得到應用。在地平線報告里介紹了其中一種較為典型的技術。
「其中,一項技術叫電震動。電震動是一項更為真實的體驗式學習技術。它是指當手指滑過一個帶靜電的、絕緣表面時,產生靜電力而導致有彈力、黏性、顛簸或振動感的過程。這項技術能使學生在觀看內容或媒介時產生觸摸實物的感覺。同時,它還能夠滿足身體或智力殘疾者的需要,為他們獲取學習內容提供便利,這些都使它成為特殊教育中一項令人極其興奮的技術。」
⑸ 未來的課堂將會是怎樣
一、 未來課堂定義/未來課堂
是針對於未來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和響應新課程改革,在課堂重構要求基礎上提出的, 以互動為核心,旨在構建充分發揮課堂主體的主動性、 能動性 、促進主體和諧, 自由發展的教與學的環境與活動 。
未來課堂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高度發達的網路將為這種課堂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而日趨緊密的人網關系也暗示著未來課堂必將與網路融為一體。未來課堂在小范圍內可藉助於區域網實現,如乙太網,ATM網等;大范圍內可以依託於互聯網。未來課堂能夠很好的進行人機互動、教師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從而達到學生、老師一起進步的教學目的。
未來課堂也必定是高效課堂,它以新課改理念為支撐。新課改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結構理論。它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達」。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自學、展示、反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 所以未來小組探究式學習、小組討論、學生開放式學習、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各種信息之間的及時溝通交流會成為未來課堂的重要組織形式但習慣了「以教為主」思維的教師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很長的摸索時間,但僅憑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是不夠的,教學設備及時的更新換代也是重要的一面。從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到現在的電子書包、互動電子白板,教學設備對我們的教學影響越來越大。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高科技的力量正在日益深入的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如投影機、多媒體、交互時電子白板,再到四室合一的多媒體互動微格教室,這些產品的利用不僅可以滿足未來課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分班分組,為差異化教學提供極大便利。
⑹ 傳統課堂和未來教室兩者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上有何不同
從傳統課堂轉變到未來課堂,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嗎?無論從歷史的發展,還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進程來看,這個問題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幾十年前,也許我們還無法想像脫離文書進行工作,如今人們大部分的工作都依賴於電腦。同樣的,課堂的轉型也到了刻不容緩的時間點,至於如何轉型、怎樣轉型,很多人都在進行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未來課堂將帶給師生革命性的教與學的改變。
未來課堂有著許多先進的設備,環境舒適且能滿足各種教與學的需要。但並不是有了這些設備和系統,就可以稱之為未來課堂的。
擁有新的師生關系
傳統課堂的設計和教學都是以教師為本,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方便教師,方便教學,而沒有給學生以足夠的關注,更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體驗。這種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以及講台黑板的布置,強迫學生將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也強迫教師必須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同時,傳統的課堂造就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是主動的支配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服從者。由此產生,學生必須聽從教師,只有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教師必須管住學生,管不住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等觀點。擁有課堂主導權的教師勢必無法和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上。師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見,甚至不能在平等的位置探討學科知識。教師越是盡心「澆灌」,學生越是不用「消化」。學生從不用思考到不會思考,從不用參與課堂到不會參與,更不用說自主學習了。
未來課堂從設計之初便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新型的課堂也在暗示著師生關系的改變。教師所要做的是展現知識的魅力,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支撐,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學習中處於平等的地位。未來課堂為兩者提供了多種交流的手段,擁有學習主動權的學生自然會變得更為積極,進而愛上學習。
強調協作自主學習
未來課堂不再強調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以促進學生進行個體學習和社會化學習為主。因此在課堂里,必須增加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學習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主要起到促進作用。
未來課堂更強調學生之間採用協作式的學習方式,安裝的設備和使用的系統能支持學生的群體或團隊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能夠協同合作開展知識創新,最終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只有通過相互交流、學習、共享才能得到發展,知識共享的范圍越廣,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識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識的擁有者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對教師而言,協助鼓勵學生開展交流學習比灌輸課本知識顯得更為重要。
在未來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個體技能培養的主要是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信息素養、媒體素養和ICT素養,以及學生能夠具備自主、靈活性及適應性,主動和自我管理。社會化方面的技能包括合作問題的解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進行社會化學習所需的信息素養和技術素養,社交、全球意識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和領導力等。學生必須在充分的交流合作中,獲得溝通和交流能力的培養。顯然,在未來課堂中只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才能達到這些目標。
充分發揮互動的作用
互動是未來課堂的核心之一,未來課堂的互動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互動外,還包括人、技術、環境、資源等要素之間的互動。
未來課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表現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學生相互討論或學生回答問題似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和教師之間、師生與專家學者、課堂上的師生與課堂外的人,都可以進行互動。而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多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支持。專家學者則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與輔導,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
在未來課堂上,師生與教學資源之間也在不停地進行互動。教師和學生可以從系統中調取預設的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則能不斷對這些資源進行註解和操作。而這些註解和操作又會成為新的資源,可供教師學生在其他時段使用。於是,學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也隱約成為教學資源的創造參與者,這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通過實時反饋系統,使教師能通過系統和學生的手持電子設備進行互動,開展提問、測驗和其他交互教學活動。這能有效地打破教師單方講解,學生獨自聽課的學習狀態,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透過問答,教師就能馬上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效,實時進行補救教學。
⑺ 未來課堂有哪些常見問題
未來課堂,長啥樣?
1、重新定義課堂、教師、教學未來課堂要走向基於關系的課堂,即教師和學生同為學習者,共同進步,同時藉助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打造全媒體交互空間。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在Ipad上的答題速度,准確度實時判斷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這就是科技改變課堂,讓每個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方式。
未來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教學技能,通過大量數據統計、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認知規律、差異發生點等,這也是未來教師在教學理念中面臨巨大挑戰。
未來教學要走向沒有邊界的教學時空,打破傳統的40分鍾教室學習的方式,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實時答疑,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延展,在未來移動生活中為學生訂制最具個性的學習方式。
未來課堂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比如雲計算及平台技術、智能中控技術、多屏聯通技術、全自動跟蹤技術、視音頻採集技術、遠程互動技術等。未來課堂給學習主體提供了髙交互的教與學設備,能夠有效支持課堂主體對於學習資源的獲取、處理和呈現。互動式電子白板、多屏互動技術、移動互動終端等得到廣泛應用。
2、以「學」而非「教」為中心現階段,老師們在教學中的角色更多的是傳統的「上對下」的教學。對於學生來講,這種學習是被動的,他們是被老師拉到這個課堂的。而在未來課堂里,老師們的任務則是成為學生們的好夥伴,在課堂上同學生共同探索,求得知識。通過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共同走向師生終身學習的道路,真正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未來課堂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充分發揮互動的作用未來課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表現形式可以是多元的,不再是學生相互討論或學生回答問題似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和教師之間、師生與專家學者、課堂上的師生與課堂外的人,都可以進行互動。同時,師生與教學資源之間也在不停地進行互動。這樣,學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也可以成為教學資源的創造參與者,這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4、實現為學生私人定製的服務在未來課堂中,教師要能根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問題進行系統性規劃、設計,設計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可以讓學生持續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要實現「為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而設計」,重點在於通過多種載體的介入,比如劃分區域的教室、書面診斷書、移動終端等將學生的學習進程、弱點充分暴露,讓教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⑻ 傳統課堂和未來教室兩者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上有何不同
一、傳統的課堂教學:
1、以教定學。
以往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考慮教師怎樣教,教師的主角意識濃厚,表演慾望太過強烈。老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配合教完成教案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忽視了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2、以本為本。
教師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好多教師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
3、教路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的「教」,是照本宣科,由於受教學活動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活動總是受教案的束縛,教師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展開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思路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往往會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後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4、學法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體性,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處於一種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
5、目標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的同時,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從而使學生成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只強調記憶、思維等的訓練和培養,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活動過程。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
6、評價單一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過於注重結果而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造成的惡果是:壓抑了學生學習的自信與積極性,使學生不能清醒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與品質得不到應有的訓練與培養,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1、學習主體的確定
教師由原來的獨白者轉變為對話者,在對話中,教師「走下神壇」作為夥伴跟學生相遇,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體驗感悟著真理的力量、對話的樂趣、人格的尊嚴與生活的美好,教師與學生圍繞符合任務又同為師生感興趣的話題或教學專題展開暢所欲言的平等對話和信息交流。
2、教學方法的轉變
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的方式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等方面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作為站在教育陣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師必須要改過去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看、滿堂轉、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師演生看等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倡導的學生獨立思考、自學、實驗操作、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辨論等一切學習方式。
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它一語道出了教學方法的最高境界,教師不必照本宣科,或去照搬別的優秀教師成功經驗和模式,因為我們的教學的對象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學生的差異,地區的差別,教師的教學特點不同等等,都決定教師不可能照搬照抄別人的教學模式或千篇一律地走老路。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發展個性,以使學生的知識和情感能和諧發展。
4、適當放飛課堂思維
教師開始從以前的演員轉變成了現在的導演,從權威變成了學習者的摯友,從評估者成了參與者,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成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掌握學習這些知識的方法和手段。
5、教路多元化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轉變觀念是新課改的核心問題。勇敢地越出「教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於關注學生的「插嘴」,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6、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也是是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
⑼ 未來課堂什麼樣
國內外教育者已經開始了嘗試在無線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芬蘭「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項目就是其中一家,將新技術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向人們展示未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請看鳳凰教育網為您帶來的報道。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未來的課堂又是什麼樣?教育理念的變更,帶來師生角色的變化,也帶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革新。同時,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也給課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紙和筆,大量應用高科技,學校覆蓋在無線網路之下,教室成為實驗室和生活場,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一些原本難以想像的情景正悄悄地發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 芬蘭「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項目將新技術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向人們展示未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 該項目的理念是運用積極主動、引人入勝的學習方法,取代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方式。技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師生通過主動的、親自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和學習。 該項目的主要策劃人之一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吉樂斯蒂·龍卡。她介紹說:「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開發主動學習方法。物理空間和技術並不能真正解決所有問題,真正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進。我們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信息的重構與接收。」 學習實驗室 在學習實驗室中,智能手機、iPad和其他技術都是一個典型學習日的組成部分。 赫爾辛基大學行為科學系的「密涅瓦廣場」是一個學習實驗室,這里的創新建築空間專為營造學習環境而設計。針對不同規模的學習小組和各種類型的活動,學校分別設有大小不同的空間,並應用各種技術。 「這是為教師和學生打造的未來學習環境。」項目經理奧斯卡里·薩勒米表示,「我們並不是要超越技術的發展,而是要讓教師學會如何充分利用技術。這里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是空間的可轉換性,另外,也運用到了包括排演戲劇在內的其他教學方法。」 該實驗室配備了12台iPad和12部諾基亞Lumia智能手機。這些設備使用了由芬蘭新興技術公司Nordtouch開發的應用程序Flinga,讓師生手中的移動設備與教室里的教學設備相連。在「密涅瓦廣場」里的所有屏幕上都能瀏覽相同的圖片,連小教室也不例外,而且每個人都能對內容進行編輯。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對同一份文檔進行編輯,從而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在一項練習中,學生從iPad上向教室大屏幕發送各自的照片,然後進行整理,將照片與名字配對,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自我介紹。學生還可以通過iPad用特定的顏色標示特定的活動,以表示其對於這項活動的熱衷程度。未來教學法 「在這個空間內,你可以放心地嘗試嶄新的、不同往常的教學步驟。」「密涅瓦廣場」的發起人之一勞里·瓦拉解釋道,「這里所有的研究發現都可以被整合到大學、綜合學校和高中的教學,甚至是企業培訓當中。開發具有啟發性的講座和教學方法,研究怎樣利用新技術、運用新技術支持新的教學方案,這些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這一學習空間可以被分割,也可以被合並,而且這些空間相互之間完全隔音。巨大的玻璃牆讓各個空間中的人可以看到彼此,這是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元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可以練習如何在別人的注視下學習和工作。」瓦拉說道。 龍卡將這些空間稱為新功能主義空間,「學習空間應當美觀、易於使用並且能夠激發靈感。這是一個讓人們聚在一起分享學習熱情的空間」。 「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的課程將一直持續下去,「密涅瓦廣場」也將繼續作為學習環境而存在。該項目是RYM——建成環境的科學、技術與創新戰略中心的一部分,它將作為RYM室內環境計劃中的學習實驗室繼續發展下去。 學習實驗室正為未來持久創新學習環境的發展鋪平道路。隨著技術和教育研究的推進,這些學習環境也將與時俱進。
⑽ 未來課堂是什麼樣子的
我覺得未來的課堂可能都是
網路教育
,老師不用去學校只要按時在網上發布教學視頻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