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學評價量表是什麼
中、小學新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試行)
學 校
學 科
教 者
時 間
班 級
課 題
一 級
指 標
二 級
指 標
具 體 內 容
分 值
得 分
小計
教師
行為
(40分)
教學目標(10分)
符合課程標准,體現新課程理念
5
目標科學、合理,達成度高
5
教學活動
(20分)
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和諧的學習氛圍
5
善於創設情境,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交流
5
訓練量適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5
使用發展性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
教師素質
(10分)
教態自然,使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表達准確、精煉
5
板書設計合理、美觀,能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5
學生
發展
(60分)
個性情感
(10分)
注意力集中,能在學習中感受樂趣
5
受到尊重,充滿自信,能展現個性、發揮特長
5
自主學習
(20分)
獨立思考,思維活躍
5
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5
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10
教學效果
(30分)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實處
10
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素養有所提高
10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
10
總 體
評 價
總分 等第 評課人
註:總分在85分以上為優秀;74—84分為良好;60—74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差。
Ⅱ 教育學問題,質性評價和量性評價
量性評價方法是根據數學教育目標,通過編制試題,量表等對學生進行測試,並按照一定的標准對測試結果加以量化分析的一種評價方法。測驗就是一種量性評價方法。
質性評價方法的基本取向在於對評價信息的收集,整理與評價結果的呈現都充分發揮教育主體自身的投入,並以非數字的形式呈現評價的內容與結果。觀察,訪談,自我反思等都是重要的質性評價方法。
(2)教學後評量擴展閱讀
質性評價不追求適用於一切的普遍規律。它的目的在於把握課程質的規定性,通過對課程廣泛細致地分析,深入理解,進而從參與者的角度來描述課程的價值和特點。評價是為了增強課程規劃的有效性,並使參與的每一個人受益。
知識是相對的,因而課程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只能做大致描述和價值判斷。評價要檢驗學生通過課程學到了哪些東西。在評價過程中,有時學生會學到他們不願意學或者沒讓他們學的內容。
這可能意味著孩子們在課程內容學習上的失敗,但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學習的問題。然而若使用量化評價方法,會測不到這方面內容而忽略了一些重要因素。而質性評價把學習理解為促進評價的開展,會把它作為討論、決策、行動的資料來源。
質性評價評價過程
質性評價不強調在評價開始就對評價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假設可以在評價過程中形成,也可以隨著評價的進行而改變,因此質性評價本質上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評價者把評價過程視為評價者發現課程潛在價值的過程。
這種評價過程增加了我們對教學本質以及師生關系、課程設計及性質、師生行為、建構知識的性質和結構等的理解。這種評價沒有絕對嚴格的程序,帶有很大的靈活性,前一步資料搜集的情況往往決定下一步的方向。課程評價是一個連續性的、動態的過程,是一種共同參與的活動,是一種連續評價、不斷反饋的模式。
Ⅲ 教學效果評價評語
以下簡述十條教師教學效果評價。
1、老師授課的方式非常適合我們,他根據本課程知識結構的特點,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通過例題使知識更條理化。但授課速度有點快,來不及記錄。
2、老師授課有條理,有重點,對同學既熱情又嚴格,是各位老師學習的榜樣。
3、老師上課有時非常幽默,有時非常嚴格,不過還是非常有教授風度的,不妨自己來聽聽嘛!大家很崇拜他哦!=
4、老師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循循善誘,平易近人;注意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較為活躍;上課例題豐富,不厭其煩,細心講解,使學生有所收獲;半數認真工整,批改作業認真及時並注意講解學生易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段老師能虛心並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反饋信息,做到及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教學。總之,段老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教師。
5、老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語言生動,條理清晰,舉例充分恰當,對待學生嚴格要求,能夠鼓勵學生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比較積極熱烈。
6、課堂內容充實,簡單明了,使學生能夠輕輕鬆鬆掌握知識。
7、教學內容豐富有效,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有時還有些洋幽默,很受同學歡迎。
8、老師教學認真,課堂效率高,授課內容詳細,我們學生大部分都能跟著老師思路學習,氣氛活躍,整節課學下來有收獲、欣喜,使人對此門課程興趣濃厚。
9、一開始這門課的時候確實被教材的厚度嚇了一跳,雖然現在已在老師的提綱挈領下掌握了重點,仍然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我認為電子化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變薄了,把精華的東西展現在我們面前,使大家的學習和復習更有針對性,也增強了大家學好這門課的信心。感謝老師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課件,它對我們學習的幫助非常大。
10、老師上課詼諧有趣,他善於用凝練的語言將復雜難於理解的過程公式清晰、明確的`表達出來。講課內容緊湊、豐富,並附有大量例題和練習題,十分有利於同學們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課堂內容。
Ⅳ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含義
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
1.教學評價的含義
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數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2.教學評價包含的工作
(1)教學評價必須對成績測驗數據所表明的教學成效作出確切的診斷;
(2)教學評價必須對教學的成敗原因進行分析。並對今後教學工作的改進方向作出明確的規定。
3.教學評價的目的
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4.教學評價包括的步驟
教學評價是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搜集有關的資料、描述並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二)教學測量與測驗
1.測量的含義
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數據的過程,是根據某種標准
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結果確定為一種量
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
2測驗的含義
測驗是測量一個行為樣本的系統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
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象來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徵。
3.教學測量的含義
教學測量就是藉助於學業測驗來對教學成效進行定量考核的一種方法。
(三)教學評價與測驗測量的關系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則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以了解結果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教學評價這種主觀判斷和解釋必須以客觀描述為基礎,測量與測驗所得到的結果,只有通過教學評價,才能判斷這種客觀描述的實際意義。
Ⅳ 講完一節課後,怎樣給別人評課應從哪幾方面評
教師評課標准
評課作為一種質量分析,首先應該有一種質量標准。這就如同一種產品的質量驗收,在驗收應有質量標准一樣。什麼是一節好課的評價標准,因為學科不同,年級不同,地區不同,每次評課的目的任務不同,很難有一個通用的標准。
一節課的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的(體現目標意識)
1、教學目標全面、具體、明確、符合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
2、重點和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抓住了關鍵,能以簡駕繁,所教知識准確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3、教學目標達成意識強,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二、教學程序(體現主體意識)
1、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
2、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傳授知識的量和訓練能力的度適中,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4、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主動發展
5體現知識形成過程,結論由學生自悟與發現
三、教學方法(體現訓練意識)
1、精講精練,體現思維訓練為重點,落實「雙基」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符合教材,學生和教師實際
3、教學信息多項交流,反饋及時,矯正奏效
4從實際出發,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四、情感教育(體現情感意識)
1、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氣氛融洽和諧,培養創造新能力
重學生動機、興趣、習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養
五、教學基本功(體現技能意識)
1、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范簡潔,生動形象
2、教態親切、自然、端莊、大方
3、板書工整、美觀、言簡意賅,層次清楚
4、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5、變和調控課堂能力強
六、教學效果(體現效率意識)
1、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好
2、學生會學,學習生動,課堂氣氛活躍
3、信息量適度,學生負擔合理,短時高效
七、教學特色(體現特色意識)
1、教學有個性特點
2、教師形成教學風格
參考:http://www.rzgz.net/dongyl/tingkepingke/biaozhun.htm
Ⅵ 如何對教學評價結果進行處理和報告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它執行著一種特殊的反饋機制,它是克服教學活動對目標的偏差,使教學活動保持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設計好有效的教學評價,本人就自己的一點見解談談設計過程:1、確定教學評價對象與主體。教學評價的對象,既包括教學的一切方面,又針對為學生。而對學生而言它涉及學生智力、體質、品德、審美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作為教學活動最終目標實現與否的體現者,當然在教學評價中占據核心的地位。因此,一般學校教學中的教學評價對象主要放在學生身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教學活動及其成果更為理想,達到預期的目的。那麼,究竟由誰來對這些對象進行評價呢?換句話說,究竟由誰來擔當評價的主體呢?根據教學活動的要求以及現代教學評價的特點,一般來說,評價主體應能實現下列任務:(1)能親自參加教學活動並能對其目標的完成與否直接起作用的;(2)能對教學活動的結果直接承擔責任的;(3)能根據評價結果,就教學活動的改善及時採取某些對策的。當然,還應擁有辦學的決策權,能為辦學創造各種條件的。根據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能夠直接成為評價主體的是: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以及教育行政機構。 2、確定教學評價的目標。教學評價思想認為,目標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帶有決定性意義,在研究「如何評價」之前,必須先 弄清要「評價什麼」。在一定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評價。教學目標必須與評價目標保持一致,這樣,評價的結果和教學活動的效果就可統一,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效果的評價。而且,還能使評價和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努力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去,使評價真正發揮出調節教學活動的機能。如: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3、教學評價的范圍。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一群個性各異的學生,一個班裡的幾十名學生,就有幾十種獨一無二的個性,由此就決定了每個學生在發展上的差異。因此只有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地了解、研究,才能對每個學生作出全面而客觀的評價。為此,對學生的評價范圍就必須擴大在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整個學習、活動領域中,即德育方面、智育方面、體育保健方面、美育方面、智力方面、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方面、家庭環境方面,等等。4、教學評價的形式。教學評價的形式一般可分為「他評」和「自評」兩種,其中「他評」又可分為「教師評」「學生評」 和「家長評」3 種。在通常的情況下,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占居多數。但是,學生評價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生應該成為評價的主人,學校也應該盡力創造條件,力圖讓學生也擔負起評價的責任。學生參與評價可分為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活動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在評價的組織形式中應強調教師——學生——家長系統的共同評價。因此,還需要動員家長也來參與評價學生的工作。5、選擇評價方法及評價工具。教學評價的方法是教學評價的主體為完成教學評價任務所採用的某些工作方法。而教學評價的工具,則是教學評價的主體在進行教學評價工作時常用的一種評價技術,是對評價對象進行測定時所採取的方式和手段。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採用的主要方法有:既有數量化方法,也有非數量化方法,視評價的目的、內容而定;同時,在這兩種方法下,又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的進程與要求適當採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常用的評價工具有:(1)教師自製的各科測驗;(2)各類標准測驗;(3)行為觀察記錄;(4)問卷法;(5)交談法;(6)創作,作品分析;(7)技能實演;(8)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考察報告;(9)個案分析;(10)各類獎懲。 教學評價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它是從教學的基本目標和教學過程中的各種目標出發,來考查學生的現實狀況和到達目標的程度。因此,設計好以上教學評價後,就得著手開展教學評價的工作,使教學評價落實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那麼教學評價的實施工作主要有: 1、目標的追求與實現。教學是一種意圖性很強的活動,也就是說,教學是一種引導學生一步步逼近所期待的成長目標的工作。一旦教學目標具體確定後,就得朝著目標不斷地努力,這種努力是雙向的,既是教師的,也是學生的,是通過整個教育、學習過程來完成的,但兩者的匯合點是一致的,最終的效果是明確的,這就是希望教學成果與評價成果相吻合,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的一體化。教學效果應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學生的知識水平,二是學生的能力水平,三是學生的態度水平。 2、資料的收集。資料是評價的依據,如果資料不充足或者主觀意識太強,那麼評價的基礎就不牢,信度就低。所以,為實施評價而收集資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3、資料的處理、分析和利用。在取得評價資料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對評價資料的處理、分析和利用。 這中間包括對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統計、分析、解釋和利用。這項工作是從價值上對評價資料進行分析和判斷的,即是對教學效果作出價值上的判斷,因此,它是評價本質之所在。
Ⅶ 怎樣根據教師教學環節觀察量表去總結評價
綜合分析:
我們組負責觀察的維度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共設計了三個視角:提問、指導、教師理答。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
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數學課程標准》(2011 版)在課程總目標上提
出了: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現在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不再是單純地給出問題、提出問題,而是以創
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或主題圖的形式出現的,這就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提出了一個新要求,
就是從情境圖或主題圖中找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新問題。根據這個要求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需
要,在本節課中,蘇老師的課堂提問共 25 次,其中,提問 A 層學生 9 次,B 層學生 5 次,C
層學生 11 次,占學生人數的 78.1%,從這些數據中看出,蘇老師在每個環節面向全體,創
設恰當的情境,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大面積關注學生,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
流,問題的分配非常合理,並且蘇老師的問題有效性較高,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 分調動學的行為和思維,問題設計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不斷啟發學生的思考,發現並提出
問題,體現了老師培養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的策略。在教師提問過程中,教師的追問對
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例如在環節 3 有位學生畫出兩個 45°的
內錯角而得到平行線時,老師追問「利用 30°的角能畫出平行線嗎?」讓學生互相質疑,
在思維碰撞中引出問題。通過學生的操作和合作交流,從而加深了對「內錯角相等,兩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