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1營造隔音林
2將噪音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離市區
3源頭處預防,傳播過程消減
影響人於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噪音污染的危害
孕婦長期處在超過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會使內分泌腺體功能紊亂,並出現精神緊張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嚴重的會使血壓升高、胎兒缺氧缺血、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產。而高分貝噪音能損壞,胎兒的聽覺器官,致使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影響大腦的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
噪音的惡性刺激,嚴重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並會導致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症狀和惡心、欲吐、胃痛、腹脹、食慾呆滯等消化道症狀。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噪音還能使人體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賴氮酸等必須的營養物質的消耗量增加,影響健康;噪音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臟病發;同時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我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 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 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
·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
·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辦法
1營造隔音林
2將噪音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離市區
3源頭處預防,傳播過程消減
噪音給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損害聽力。有關資料表明: 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 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 若是在搖滾音樂廳, 半小時後, 人的聽力就會受損;若在8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生活,造成耳聾的可能性可達50%。
2、噪音損害視力
噪音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甚至使人喪失聽力,盡人皆知。然而,耳朵與眼睛之間有著微妙的內在「聯系」,當噪音作用於聽覺器官時, 也會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而「波及」視覺器官, 使人的視力減弱。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覺、色視野發生異常。調查發現,在接觸穩態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現紅、綠、白三色視野縮小者竟高達80%,比對照組增加85%。
噪音對視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在安靜明亮的商店購物時,顯得愉快和鎮靜,買東西能做到挑選精細購買齊全。而在高音喇叭大聲播放快節奏的流行音樂(一些所謂的流行音樂,只不過是震耳欲聾的強噪音)時購物,往往煩燥不安,眼花繚亂,甚至會混胡亂交易,該買的未買,買了的因識別不細也不滿意。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燥音影響視力造成的的。
3、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我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 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 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
4、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學研究發現,噪音可刺激神經系統,使之產生抑制,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的人,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癥候群(如頭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視力降低等)。
5、 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雜訊對睡眠的危害:突然的雜訊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達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
『貳』 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的危害表現在抄以下幾個方襲面
(1)心理影響:使人煩躁、精力不集中,妨礙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響:使人耳聾、頭痛、消化不良、視覺模糊等,嚴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強度的雜訊能夠損壞建築物.
噴氣式飛機產生的雜訊能夠將附近建築物的窗戶玻璃震碎,雜訊導致工作設備「疲勞」以至斷裂等.
控制雜訊的三種途徑是
(1)防止雜訊產生(在聲源處減弱).
(2)阻斷它的傳播(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防止它進入人耳(在人耳處減弱
『叄』 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檢舉|2011-07-09 15:42 隨著來近代工業的發展,自環境污染也隨著產生,雜訊污染就是環境污染的一種,已經成為對人類的一大危害。雜訊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圍內三個主要環境問題。 雜訊是發生體做無規則時發出的聲音. 聲音由物體振動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我們通常聽到的聲音為空氣聲。一般情況下,人耳可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稱為可聽聲;低於20Hz,稱為次聲波;高於20,000Hz,稱為超聲波。我們所聽到聲音的音調的高低取決於聲波的頻率,高頻聲聽起來尖銳,而低頻聲給人的感覺較為沉悶。聲音的大小是由聲音的強弱決定的。從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雜訊是由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的聲音雜亂、無規律的組合而成;樂音則是和諧的聲音。
『肆』 樂音與雜訊教學反思
《樂音與雜訊》的教學反思
從一次次地公開課中,使樂音與雜訊不斷地得以改造,使《樂音與雜訊》不斷地成長,我也在開課中不斷地得以成熟起來。回想每一次的《樂音與雜訊》,聽了專家的點評,都使我耳目一新。第一次上《樂音與雜訊》,純然是一堂課的課件,為了要用網路,便設計了讓學生從外網上查找有關樂音與雜訊的信息。課後,張老師的意思,內外網相結合不錯,可總覺得這個課件太簡單,能否在課件中增加點內容,讓學生在課件中就能找到需要的東西。第二次《樂音與雜訊》後,評委建議在網頁的美化上再下點功夫,於是乎我又開始了網頁的美容,並增添了大量視頻素材,來充實我的網站。在第三次《樂音與雜訊》時,便來了點小小的嘗試,後又得到了姜老師等的點悟,讓我不得不對我的課進行反思。公開課畢竟不同於研討課,在公開課前組織單位的准備工作相當充分,所以我一路走來,走得十分順利,每堂課都得心應手地上完。可研討課中,沒想到碰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1)網路教室缺少大屏幕,在進行廣播教學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2)教師機平時沒有好好維護,缺少功放,一播放視頻內容,電腦就死機。
(3)由於《樂音與雜訊》是初二教材,而初二學生早就學過,於是我就嘗試選擇了初一學生,但在講授樂音與雜訊的控制途徑時,由於學生沒有學過聲音傳播路徑的基礎,所以在概括歸納時不會用專業語言表達。
(4)由於准備時間匆促,在上課前只有半個小時的安裝時間,安裝完概念圖程序後,可能因為電腦死機後程序被還原而未能及時發現,導致在教學中該程序沒有正常執行。
(5)學生電腦播放器緩沖連接時間長,使得教學時間很難把握,導致教學內容沒有完全授完。
課後有人建議,何不把這堂課設計成研究性的課,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調查,去收集樂音與雜訊素材。這種課也不是不敢想,可畢竟要再花上一節課甚至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准備,借班的公開課上怎麼能做到?誰又敢做這樣的嘗試?再說按照教材要求,這畢竟不是一堂實踐活動課,所以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去收集了大量資料,利用網路的優勢,把公路、車間、工廠、工地、居民生活區等影片素材搬到了課堂,學生聲、色、圖像都能感受到,彷彿親身體驗了一回,另外,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有網上進行搜查。如果說教師把所有的資料都搜集好了,為學生鋪好路,使學生走得太直太穩,好像學生就喪失了自己走路的能力,也是偏面的。這堂課在教材中也不是屬於重點,教學目標只要求學生了解樂音與雜訊的來源、危害和控制,滲透「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激發培養學生對樂音與雜訊的重視,積極參與控制和減少樂音與雜訊危害的討論,從而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保護環境、維護公共文明秩序的公民意識。課堂雖然給學生提供了觀看的資料,但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出了樂音與雜訊的存在,學生又自己提出了想要了解的三大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要得出了樂音與雜訊的來源,危害和控制途徑也是不難的,是否在課堂上出現了討論的場面,就顯示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通過摸索,學會走路了嗎?難道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就沒有經過思考,沒有把感性的東西轉化成理性上的知識嗎?
學習的路有很多條,有的路是泥濘的羊腸小路,可能在道上布滿了荊棘,可能需要學生自己去摸索,最終跌滾摸爬,學會了一身找路的方法;有的路是要讓教師指引著方向,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領略、去感悟、去收獲;那同樣也會有平坦的水泥路,如果學生走在這條路上,欣賞到了美景、聞到了花香、自己採到了蜜、吃到了果子,走得輕松、愉快、開心,這種路就不該走嗎?┅┅每個人選擇走的路會不同,每堂課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走得路也會有不同,為什麼就不能選擇不同的路來嘗試一下呢?
如果再有機會遇見《樂音與雜訊》,我還會再進行改進,不過路是永無止境的,但相信,路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