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班語言小蝸牛優質課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一日戶外活動,帶領幼兒去小花園散步,孩子們在自由活動時,忽然聽見我們班的呼寶寶小朋友喊道:「快看,這有一隻小蝸牛」,頓時孩子們便圍了上去,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起來,情趣盎然。見此情景,我想起了語言活動中的「小蝸牛」,便趁機說道:「我有一個關於小蝸牛的故事大家想聽嗎?」孩子們歡呼雀躍,於是在此情景下我開展了本節課。
活動目標
1. 感受故事中善意誇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 理解故事內容,嘗試模仿故事中小蝸牛的語言。
3. 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徵,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活動准備
1. 繪畫紙和彩筆,每位幼兒一份。
2. 幼兒在活動前已觀察過蝸牛,對蝸牛的特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同討論蝸牛的特點,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你見過蝸牛嗎?你知道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嗎
引導幼兒學學蝸牛爬的樣子,讓幼兒了解蝸牛爬行緩慢的特點。 2. 講述故事,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裡的小蝸牛第一次去樹林是什麼時候出發的?
教師:小蝸牛是什麼時候回來的?這時候樹林里的景色發生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為什麼小蝸牛沒有採到草莓和蘑菇?
3. 再次講述故事
4. 引導幼兒講述各個季節的景色
教師:小蝸牛在夏秋冬三個季節分別看到了什麼?如:綠葉、草莓、黃葉等。
教師: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過什麼景色?
教師:我們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樹林的景色一樣么?我們這的四季是什麼樣的?
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詞彙描述四季特徵,如:鮮花盛開的春天、炎熱的夏天、金黃色的秋天等。
活動延伸:
1. 引導幼兒在表演區繼續扮演蝸牛媽媽和蝸牛寶寶等角色表演故事,進一步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
2. 引導幼兒在美工區畫自己知道的四季並講述給小朋友聽。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輕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彌漫著一股平靜悠閑的氣氛,而故事中對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為故事增添了美麗的色彩。這樣精緻的小故事適合各種年齡的幼兒欣賞。本節課在環節設計上合理有序,幼兒興趣高,態度積極,課堂氛圍融洽,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在幼兒表述四季特徵的環節中,詞語運用有些單一,需在以後的活動中不斷累積。
❷ 小學的三年級上冊蝸牛教案怎麼寫
《蝸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是「動物」單元,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尋訪小動物,和對幾種小動物進行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這些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發展學生在觀察中提出問題,發現觀察對象更多的內容的能力和觀察對象進行描述、記錄的能力,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的小動物,珍愛生命。第一課已打開了觀察探索小動物之門,尋訪了自己身邊的小動物,熟悉了身邊小動物的棲息之地。《蝸牛》這一課將對蝸牛進行細致觀察,不僅觀察它的外形,更要關注它的生活。
學情分析
蝸牛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說他們常見到蝸牛,也知道它們喜歡在什麼地方棲息,陌生是說他們對蝸牛身體構造並不了解。除此之外,孩子們對於蝸牛靠身體的哪一個部分爬行的,也並不了解。因此,本節課就通過觀察、講解讓孩子們進一步地了解蝸牛的身體構造和它的運動。
教學目標
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徵,並能把它畫下來。
2、 了解蝸牛是怎樣運動的。
3、 經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觀察的過程。
4、 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蝸牛,做好觀察記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經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2、 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學過程
❸ 語文《蝸牛》的教學活動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經歷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可觀察的內容。
2.體驗研究小動物的樂趣。
3.了解蝸牛的身體特點和蝸牛的食物。
教學准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用的蝸牛,盛放蝸牛的容器,放大鏡,記錄用紙和筆。
2.供蝸牛選擇的食物,如切成小塊的黃瓜、蘋果、菜葉、麵包或饅頭;某些帶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如洋蔥、大蒜頭之類的。
3.具有螺線結構的物體或物體的圖片,如海螺殼、盤狀的蚊香、旋渦、牽牛花的纏繞莖、葡萄的攀緣莖觸須等。
4.准備幾個開拓新的觀察內容的關於蝸牛殼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觀察過蝸牛嗎?能說說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嗎?用放大鏡觀察過蝸牛嗎?
二、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身體。
1.觀察蝸牛的准備。區分蝸牛的殼和蝸牛的身體,確定蝸牛的身體為本次觀察的重點;確定"了解蝸牛的身體,回答\'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的問題"為觀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觀察順序進行觀察的要求:依次觀察蝸牛的頭部、腹部和尾部。重點觀察頭部,觀察頭部的眼睛、觸角和嘴。
3.進行分組或個人的觀察活動。
4.描述所觀察到的蝸牛的身體。嘗試按一定順序,有一定條理,有重點地描述蝸牛身體的特點。
❹ 幼兒園中班科學蝸牛是什麼樣子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認識蝸牛,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萌發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活動准備 1、圖片-蝸牛 2、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蝸牛 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徵。 (1)蝸牛的身體是什麼樣的? 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蝸牛的背上有殼,像小房子,它的殼是一圈一圈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麼? 讓幼兒知道,蝸牛的頭上有兩根細細的腳,叫觸角。 (3)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裡呢? 告訴幼兒蝸牛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 (4)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 2、讓幼兒自由討論:蝸牛有沒有腳 教師講解,蝸牛有腳的,你知道為什麼看不到蝸牛的腳嗎? 二、觀察蝸牛的腳 教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一起去找找,仔細地看一下。 通過觀察,幼兒發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一隻腳,就像鞋底一樣。 三、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1、蝸牛爬行。 你們知道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麼? 教師:你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線一樣。 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為了讓身體更潤滑, 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皮膚了,而且前進的更快。 2、交流蝸牛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麼季節我們可以看到蝸牛? (2)最近你看到過蝸牛嗎?為什麼? 交流後讓幼兒知道,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 四、探索知識 螺螄,跟蝸牛相比,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