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案社會中班掉隊的小猴子
一、 設計意圖:每年的10月31日是外國的萬聖節,這是他們最喜歡的節日,也是充滿神秘的節日,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感受這一獨特的節日氣氛,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除了讓孩子感受以外,我還和孩子一起討論有爭議的「鬼」這個話題,讓孩子正視它,培養孩子的膽量和分辨能力。 二、 活動方案:活動目標:1、 通過扮演,進一步感受萬聖節的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2、 鍛煉孩子的膽量和辨別能力。活動准備:1、 創設一個「鬼屋」2、 幼兒打扮成各自想像的「鬼」3、 水粉顏料、毛筆等。活動過程:一、教師帶領幼兒進入「鬼屋」,和客人們玩「猜糖果」的游戲。二、互相介紹萬聖節,玩萬聖節的游戲。1、 教師:今天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是什麼節日?2、 教師:萬聖節是一個怎麼樣的節日?(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來講述)3、 教師小結:萬聖節是外國的一個慶祝秋天豐收的節日,傳說中每年的10月31日的晚上,死神會把鬼召集來嚇唬人,膽小的人會非常害怕,而膽大的人就會扮演鬼,講鬼故事,點上南瓜燈來做游戲,玩的可開心了。4、 教師:真的有鬼嗎?(幼兒討論)5、 游戲:魔鬼、魔鬼在哪裡?三、製作萬聖節面具。1、 教師:你想像中的鬼會是什麼樣的?2、 萬聖節里人們都來畫鬼臉驅邪,今天我們都給自己話了個鬼臉,我知道大家都很能幹,那麼幫客人們也畫個鬼臉,好嗎?3、 幼兒操作畫鬼臉。 四、游戲:勇敢者的游戲。 三、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興趣,在平時我們從不和孩子談論有關「鬼」這個有爭議的話題,但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不僅談論「鬼」,還扮演「鬼」,玩「鬼」的游戲,更有甚的是將教室也布置成暗暗的「鬼屋」,孩子在自己的作品中享受著「放肆」的快樂。在第一個環節中,當老師猜糖果失敗後,孩子門作弄他們時,孩子是何等地興奮,在平時誰敢在老師頭上動土?但今天老師和他們的地位一樣,看著被麵粉塗白的臉,心中有著強烈地快感。最後做面具的環節是活動的高潮,當孩子選擇不認識的老師時,老師並不知道要在他們的臉上做文章,但今天孩子說了算,只得硬著頭皮上,孩子心裡又是何等地快感。
Ⅱ 小班教案萬聖節禮物
設計思路:集體活動《送禮物》是「熊的故事」這個大主題背景下的一個活動,活動原本試圖通過送禮物的情節讓幼兒對物體的大小進行了解和比較,但根據我班的情況,幼兒已經能對物體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匹配了。新《綱要》明確提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想說、敢說。所以同樣是送禮物,我就將它變通了一下,使它能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根據本班幼兒喜好、生活經驗,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創設游戲的情景,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並將大中小概念隱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在快樂中發展,在發展中快樂。我的目標定位就是1、在游戲的情景中,樂意為自己的熊朋友選擇禮物,並說說與禮物相關的經驗。2、感受與熊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活動的導入,活動開始是從故事「三隻熊」引發出來,啟發幼兒說說三隻熊不喜歡小姑娘的理由,並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講述到三隻熊家做客的情景,充分調動挖掘他們的生活經驗。第二個環節是為熊朋友選擇禮物,並讓幼兒分享交流,其作用就是讓幼兒盡情盡興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是本活動的重要環節,我在游戲的情景中,鼓勵幼兒為自己的熊朋友選擇禮物,啟發幼兒談話的興趣與思路,並說說與禮物相關的經驗。因為這些禮物都是幼兒平時自己喜歡的,來源於他們的生活中,因此他們有話說。在這一個環節中,我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每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在這里也充分體現了我們小班化的特點,「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我在活動中,幫助膽小的孩子去游戲、去表現;保護敢說敢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為每一個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都能得到發展。第三個環節是找三隻熊的家,並送禮物,把活動推向高潮。這里我採用了視聽講結合法,用了多媒體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引導幼兒去看、去細致的觀察。運用啟發、引導、暗示的方法,更好的激發每個幼兒說話的興趣。在找家的過程中,幼兒與媒體互動,與情景互動,當找到三隻熊的家時,活動也達到高潮,幼兒將禮物送給三隻熊,與三隻熊一起唱歌跳舞,體驗與熊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 送禮物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樂意為自己的熊朋友選擇禮物,並說說與禮物相關的經驗。
2.感受與熊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主題背景—熊的故事
2.材料准備:多媒體—小熊的家 禮物若干
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1. 我們已經聽過「三隻熊」的故事了,三隻熊為什麼不喜歡小姑娘?
2.今天我們也去三隻熊家做客,那我們怎麼做一個熊喜歡的小客人?(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講述)
二.選禮物
1、 (出示禮物)這里有這么多的禮物都是准備送給三隻熊的,有吃的,有玩的,還有用的。
2、你選什麼禮物送給三隻熊?(樂意說說與禮物相關的經驗)。
三.找三隻熊的家
1、告訴幼兒三隻熊的家是這樣的:綠綠的屋頂、紅紅的牆,還有藍藍的門和窗。
2、先後出示四幢房子,是不是三隻熊的家?(引導幼兒觀察房子的顏色特徵,找到三隻熊的家)
3、做客送禮物。
4、幼兒與三隻熊快樂游戲。
Ⅲ 小班萬聖節不給糖就搗亂教案
不請吃就抄搗亂——Trick or treat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Ⅳ 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可以寫哪些領域的教案
由來:萬聖節是每年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夜是一年中人們認為會「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英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習俗:萬聖節前一天夜裡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鬼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