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牆上的斑點教案

牆上的斑點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10 07:38:45

Ⅰ 急需<人是什麼>的教案

※ 您現在的位置: 我愛語文 >> 文章中心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 >> 正文 用戶登錄 新用戶注冊

◇ 《人是什麼》精品教案設計1
【字體:小 大】

【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列印此文】【關閉窗口】

《人是什麼》精品教案設計1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675 更新時間:2005-4-22
人是什麼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中心內容;
2、深入探究,質疑思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3、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人生意義,加強自身修養。
〔教學重點〕
深入探究,質疑思辨,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師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預習:自讀課文,積累下列詞語:
佇立 挑剔 伉儷 慰藉 暮靄
風燭殘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風雨不蝕 多愁善感(經常發愁和傷感。形容人思想空虛,感情脆弱。)
完成課後第一大題;並劃分全文結構。
(目的意義:整體把握全文,做好名言摘抄)
一、學生交流《人生的境界》讀書筆記,由此思考人生的意義。
二、解題:標題「人是什麼」,好像是要給「人」下定義,其實是論述人生的意義。
三、解決課後第一大題
愛因斯坦:人的本質是由社會規定的,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為社會所支配,人是社會的。/人可以通過自我努力,使自己堅強起來。/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異的光彩。
評論:這個回答明確而又質朴,能為我們欣然接受。/這個回答使人自強不息。/愛因斯坦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日月。

雨果:生命是短暫的。 評論:非常憂郁,特別暗淡,充滿悲觀主義色彩。

歌德: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評論:詩人的一生實在是富有偉大創造力、為人類文化作出了很大貢獻的一生。

康德:人是藉助想像力創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評論: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從事創造性腦力勞動、辛勤耕耘的總結。

孔子:生無所息。
評論:不妨賦予嶄新的含義,寫在我們的旗幟上,為中華民族騰飛於世界而奮力拚搏。——新時代的人應該為中華民族騰飛於世界而奮力拚搏,生無所息。
討論: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在談論「人是什麼」這一問題時的態度有什麼區別?
雨果、加繆兩人的觀點是憂郁、悲觀、消極的。而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觀點是積極樂觀的。
討論:作者說這些東西方哲學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見解,這個一致性體現在哪裡?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人活著就要工作,就要創造,就不能停下來。
四、劃分全文結構
全文共分為兩大部分。
前一部分列舉愛因斯坦、雨果、加繆、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對「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心點是,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工作。
這一部分實質上就是把握現時,後一部分進一步向過去與未來展開,實質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動方面展開,可以更好地理解積極的人生態度為什麼在於把握現時,不斷工作。
對前一部分問一個為什麼,就可以領會前後的聯系:為什麼歌德、康德、愛因斯坦、孔子都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工作,他們不畏勞苦的動力從何而來?這樣一問,就知道後一部分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也可以這樣理解,前一部分是引用名人格言說明人生的意義;後一部分是闡述自己的觀點,人應該是什麼,人生的意義應該是什麼。或:第二部分是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用過去、現時、未來的思路闡述「人是什麼」,闡述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追求,不斷工作。)
作者將人生劃分為以往、現時和未來三個部分,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作者對三個組成部分一一展開論述。
學生劃分出這三個部分。
思考討論:
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第一,回憶給人慰藉和快樂;第二,回憶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第三,即使回憶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憂郁,能給人最高的美學享受;第四,回憶又是許多文藝作品創造心理動機之一,是構成文藝作品的一大內容,這樣的作品能夠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第五,追憶往事可以彌補現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願望的實現。
對未來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著人類的一切活動,不斷追求,充滿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不斷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滿足。
對現時的把握,就是要珍惜並牢牢地把握現時每一分鍾,努力工作。把握現時是實現希望的前提和保證。
對往事的追憶、對現時的把握、對未來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時。把握不了現時的人則不成其為人。回憶固然有其意義,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對未來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五、重點語句的理解(質疑思辨)
1、「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一段話中,愛因斯坦究竟認為「人是什麼」呢?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愛因斯坦認為,人的本質是由社會規定的,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為社會所支配。
2、雨果的回答是什麼意思?
用我們的話來說,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長或短,都是暫時的。雨果是在悲嘆生命的短暫。
3、「歌德在論及西西弗斯的時候,幾乎是另一種調子」,這「另一種調子」是什麼樣的?
加繆論及西西弗斯,情調是悲觀的,無可奈何的;歌德論及西西弗斯,卻是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樣勞碌一生而感到滿意、自豪。
4、「在生活中達到了(絕對)滿意——這本身就是一個徵候,它表明這是一種無所事事的安謐,一切動機都已停止,感覺以及與此相關的活動也遲鈍了。但是,這樣一種狀態就像心臟在動物機體中停止了工作一樣,是與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這段話是什麼意思?
「心臟在動物機體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中達到了(絕對)滿意」這樣一種狀態就等於死亡。「達到了(絕對)滿意」,就是自滿,停頓下來不再前進,什麼事也不想做了,「一切動機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
5、「圓明園的秋天裡的春天」是什麼意思?
圓明園是廢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說成「秋天裡的春天」,這個「秋天」並非自然的季節,而指廢墟的景觀。
6、為什麼說「『現時』的經驗是人所專有的東西」,在物理學中不可能出現?
在物理學中,時間不斷推移,「現時」的任何一個瞬間馬上就成為「過去」了,可以說無所謂「現時」。人們把眼前一段時間稱為「現在」,只是人們的一種觀念,所以說這種「經驗是人所專有的東西」。
7、作者把現時看成1,對未來的憧憬看成是0,是為了說明什麼?
要說明只有把握現時,努力工作,才能實現理想。理想越是遠大,工作越是努力,數值越是巨大。這是要說明憧憬未來與把握現時要緊緊結合起來,既要有遠大志向,又要努力工作。
8、為什麼說「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時」?
探究學習:對往事的回憶一方面是對歷史的總結和借鑒,有利於讓人看清現時,意識到當前的處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現時,展望未來;另一方面,通過回憶過去的美好,可以用來彌補現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促使人們更好地認清和把握現時。對未來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個人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有對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勵人更好地把握現時,努力奮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現時的鏡子,就難以看清當前的處境;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就沒有了努力奮斗的動力,當然就難以把握現時了。
9、作者為什麼用「往事」「現時」「未來」這樣的思路來闡述「人是什麼」?
往事——現時——未來,是生命的進行曲。人是有思維的,追憶往事、憧憬未來,是生命思考的兩個方面,正是這兩個方面的思考,決定著怎樣把握現時。所以用「往事——現時——未來」這樣的思路來闡述「人是什麼」,可以從生命的過程上去闡明問題,可以從想和做的結合上闡明問題,可以把前人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闡述得更加深入,可以結合時代的要求闡明我們應該怎樣憧憬未來,把握現時,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補充:
1.本文一開頭就引用了愛因斯坦的三段話。這些引語表明了愛因斯坦怎樣的觀點?為什麼說這是「有關『人是什麼』的質朴見解」?
探究學習:愛因斯坦的觀點是,人是偉大人類社會的一個成員,社會始終支配著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一見解之所以「質朴」,是因為從最基本的層次上解釋了「人」的哲學意義,即人是社會的,離開了社會就沒有人的意義。
2.文章在引述了歌德同愛克曼交談時的一段話後說:「——讀者,這就是人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探究學習:歌德的那段話的中心意思是,自己的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但是對自己一生所經歷的路程並不挑剔,無可抱怨。然後作者說「這就是人哪!」意思是告訴讀者,這就是歌德對於「人是什麼」的回答,這就是「人」的人生意義。
3.「東、西方哲學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見解」,這「—致的見解」指什麼?
探究學習:西方哲學家康德認為: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歌德說自己的一生只是辛苦地工作,愛因斯坦說:「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從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點奇異的色彩。」東方哲學家孔子說「生無所息」。可見,無論東方哲學家還是西方哲學家,他們都一致認為人活著就要工作,就要創造,就不能停下來。
4.「在我們……時代,不妨把『生無所息』這句格言賦予嶄新的含義。」這里所說的「嶄新的含義」應是什麼?
探究學習:為我們中華民族騰飛於世界而奮力拚搏;只要還活著,就應該奮斗不已。
5.為什麼說「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時」?
探究學習:對往事的回憶一方面是對歷史的總結和借鑒,有利於讓人看清現時,意識到當前的處境,才能更好地把握現時,展望未來;另一方面,通過回憶過去的美好,可以用來彌補現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促使人們更好地認清和把握現時。對未來的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是一個人生命力旺盛的標志之一。有對理想的追求才能激勵人更好地把握現時,努力奮斗。反之,如果失去了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反照現時的鏡子,就難以看清當前的處境;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失去了對理想的追求,就沒有了努力奮斗的動力,當然就難以把握現時了。

教後記:
1、劃分層次應該利用好課文前面框題里的提示,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快明白前後兩個部分之間的關系了。
2、對第一部分的理解可以結合課後第一大題的解決同時進行。板書設計為:
愛因斯坦:人是社會的

雨果:人生是短暫的————共同點:
加謬:人生是辛苦的————憂郁、悲觀

歌德:人生辛苦但無怨
康德:人生是不斷的創造——共同點:人生=不斷的工作、創造
孔子:生無所息
這是第一部分的板書設計。
3、第二部分
抓住文章的關鍵性標志性的句子。如「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至於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在本質上也是幻想,也是夢」,「再讓我們來談談構成人的最重要部分——對現實的把握吧」等,就可以很容易的分清楚三部分的層次了。
然後,啟發學生思考:這三個階段之間是什麼關系呢?作者傾向於哪個階段?
作者傾向於「把握現實」。
那麼,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與把握現實又有什麼關系呢?
這個問題,自然而然的引導學生去思考。
對往事的回憶對把握現實的意義:得到快樂,增強信心,瞻望未來,彌補不足。
憧憬未來對把握現實的意義:給人希望、信心、動機。
最後,引導學生齊讀課文最後四段,明確作者的最終觀點:只有珍惜、牢牢的把握現實每一分鍾,,以最有效的方式獻身於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才是未來美景最可靠的保證。呼籲人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晨光。
第二部分板書設計:
回憶往事

得到快樂,增強信心,瞻望未來,彌補不足

把握現實把握現實,獻身中華

給人希望、信心、動力

憧憬未來
4、練習設計:
做一個摘抄工作,摘抄人生格言警句。

文章錄入:楊立新 責任編輯:楊立新

上一篇文章: 《人生的境界》精品教案設計2

下一篇文章: 《人是什麼》精品教案設計2

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節選)》精品教案

《等待戈多(節選)》精品教案

《牆上的斑點》精品教案設計

《牆上的斑點》精品教案設計

《變形記》精品教案設計4

《變形記》精品教案設計1

《變形記》精品教案設計2

《變形記》精品教案設計3

《阿Q正傳》精品教案設計1

《阿Q正傳 》精品教案設計2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沒有任何評論

我愛語文 我愛語文版權所有 站長:楊立新 劉少龍

閱讀全文

與牆上的斑點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