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導向機構的作用
1) 可保證來動模和定模的精確合源模,合模時,先由導向機構導向,凸模和凹模再合模,可避免凸凹模發生碰撞而損壞。
2) 由於型腔的形狀不一定對稱,所以,^腔內的熔體對型腔壁的作用力也不一樣,這時導向機構可承受一定的側壓力。
3) 由於導向機構的導向功能強,合模時先行使導向機構結合,所以保證了凸模和凹模的相對位置的准確性。
4) 對於大中型注塑模的脫模機構,由於有導向機構導向使之合模、導柱和導套可起到緩沖作用,使合模運動保證平穩。
❷ 對教師行為起著導向作用的是
我覺得對教師行為起著導向作用的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因為這種理念的指導,所以才會有相應的教學行為的出現。
❸ 如何更好的體現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安排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價的實施,因而也就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要圍繞教學目標思考和行動,這將有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制定目標——具體明確
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在吃透《語文課程標准》的基礎上,認真鑽研教材,領會編者意圖,切實把握課文的特點;其次要關注學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他們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增強目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具體明確。教學目標的表達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就越容易把握,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設計教學目標時比較隨意,用詞過於抽象概括。比如有位教師把《梅花魂》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1)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樣的目標設計看似沒錯,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它過於籠統,似乎放在不同的課文中都能套用。考慮細致一些的話,可以將它改為:(1)能正確認讀「魂、幽」等12個生字,書寫「魂、縷」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幽芳、漂泊」等詞語;(2)知道作者是通過五件事表達自己對外祖父的懷念之情,能畫出描寫外祖父喜愛梅花的句子;(3)會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修改後的目標設計操作性強,便於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與檢測。
二、落實目標——貫穿始終
「寫在前頭,忘在腦後」,這是不少教師對待教學目標態度的現實寫照。實際上,教學目標不僅制約著教學活動總的走向,也決定著教學的具體步驟、方法和組織形式。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以教學目標為靈魂,以目標的有效達成為指向,精心預設相應的教學環節,如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等,將教學目標貫穿於整節課的學習活動中。
有位教師執教《開天闢地》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初步感受對偶句的特點」。為此,他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中設計了如下學習活動:一是在課前談話中和學生一起對對子。師說「天」,生對「地」;師說「天高」,生對「地厚」;師說「天長」,生對「地久」等。二是安排了一個「初讀課文,認識對偶」的學習環節。先由教師出示「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學生觀察、朗讀這個句子,接著逐步引導學生發現這個句子前後結構相同,字義相對,字數相等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比如「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預設的這些教學環節,能讓學生比較充分地認識對偶句的特點。這樣,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體現,它的現實達成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達成目標——靈活扎實
關注教學目標,有利於教師對教學活動全過程的自覺控制,使所有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來展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許多教學細節是無法預料的。因此,教師要善於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讓課堂的生成是在教學流程調控下的生成,是朝著教學目標方向的生成,做到既扎實又靈活地落實教學目標。
學生的質疑有時就不在教師的預設范圍內,而這個問題又關乎教學目標的達成,此時教師就有必要引導學生對這個生成的問題進行討論。如有位教師上《頂碗少年》時,一個學生問道:「文中的少年是一個人在表演,為什麼課文中卻說『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這時也有學生說道:「拼搏都是有對手的,就像運動會上的比賽活動。可是這里只有少年一個人,用『拼搏』不合適。」上述問題看似普通,其實與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密切關系。於是,這位教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討論。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交流中大家認識到,這里的「拼搏」以及後面的「搏鬥」「搏」實際上是指打一場心理戰,對手就是少年自己,成敗在一念之間——是否有堅持下去的勇氣。這樣藉助生成的問題,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對課文主題的深入理解便巧妙地解決了,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實現。
四、反思目標——全面深入
一個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合理、有效,最終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通過教學效果來衡量。如果學生經過學習後反饋良好,基本達到了目標的要求,說明這個設計是符合學情的,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實施的結果與預先的設計相去甚遠,那麼我們就要回到最初的目標,反思自己什麼地方出了差錯,下一步應該如何改進。
反思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反思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和學情,是否超出了年段目標和學生的接受水平;二是反思目標在落實過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學生實際的學習活動是否背離了預設的教學方向。這樣,通過設計—實施—反饋—反思—改進,不斷地循環操練,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和實施能力一定會日趨成熟,進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非常重要。它不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而且是備課和上課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一個學期、一個單元、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起著小學數學教學的導向作用。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要全面
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和要求,還要考慮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結合本節的內容進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還要重視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態度等。這樣可以使幾方面的教學任務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要適當
這是優化教學目標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學目標和要求過高或過低,或者主次分不清楚,都會影響一節課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1.要根據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後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和要求。
從一個單元來說,如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主要是使學生對10以內數的概念和數的組成有清楚的認識,會寫數字,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比較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至於應用題教學還處於准備階段,只出現一些用圖畫表示的應用題。要求學生能看圖按教師的問話回答:圖里告訴了什麼,求什麼,怎樣計算。如果要求學生能獨立口編完整的應用題,很多學生就會感到困難,勢必要佔用大量時間,反而削弱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本訓練。
從一節課來說,如教學9加幾第一節課,主要要求學生能掌握湊十的方法,正確地算出9加幾的得數。不宜要求學生計算迅速,更不宜比賽誰算得快。這樣會使後進生心理緊張,本來能做對的也會做錯。應該在後繼課中學生已掌握方法和計算正確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計算速度的要求。即使這樣,在速度上也不能要求過高,如第一學期末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每分鍾做10道題(只寫得數)就可以了。
2.教學目標和要求要符合兒童認知的規律和發展水平。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兒童的一個重要的認知規律是從動作、感知→表象→概念、規律,而且不同年齡的兒童有不同的認知水平。例如,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的水平還比較低。教學應用題時,主要是通過操作、直觀來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不宜教給學生抽象概括的術語和解題公式。否則,學生不理解,不僅增加學習的困難,浪費時間,還容易形成死記硬套的不良習慣。又例如,中、高年級教學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不宜過繁。隨著現代計算工具的發展,不僅沒有必要做筆算步數過多的混合運算式題,而且實踐表明,每增多一步運算,學生的計算錯誤增加很多,要達到比較熟練,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規定,四則混合運算以二、三步的為主,一般不超過四步,是比較適當的。
3.教學目標和要求要根據數學內容的特點和教育心理規律適當劃分層次。
據教育心理學研究,知識的學習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的:理解、保持和應用。這里的理解,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水平。一般地說,要經歷一個從低水平的簡單理解(也可以說初步認識)到高水平的復雜的理解的過程。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一些練習和復習使學得的知識保持下來。進一步再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問題。有的心理學家把學習的階段分得更細一些,如美國的加涅分成8個階段,順序與前述的基本相同。這一教學規律基本上適合小學數學的學習,但是也有其自己的特點。這主要是知識的理解和保持都與練習密不可分。美國格林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和材料》一書中就指出,「熟練,特別是牢記,只有在相當多的練習之後才能達到。」「……認為如果學生充分理解了一種計算方法,熟練就會自動地產生。現也已證明這是不恰當的觀點。」「應當用練習作為加強已經理解了的概念的手段。」這說明,無論理解或牢記小學數學知識都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同練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在劃分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層次時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規律,又要考慮小學數學的學習特點。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對知識的教學要求分為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對技能的教學要求分為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是比較合適的。有些地區對知識的教學目標的第一個層次定為「識記」①,這樣的提法值得研究。它不符合教育心理的學習階段的劃分,也不符合數學的學習特點,還容易引導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的定義、法則、公式,不利於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4.教學目標和要求注意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
據心理學研究,兒童由於先天、環境、教育等方面條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興趣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表現在數學的學習上,不僅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計算和解題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擬訂教學目標和要求時,一方面按照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適當有些彈性,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例如,對較差的學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變的情況下,要允許他們比一般學生經過較多的課時的學習逐步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特別是有些較難的知識,要求一節新授課100%的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時在教學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適當給以幫助、輔導,力求縮短與一般學生的差距,逐步達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適當提高一些要求。例如,教學這樣的應用題:「小華有5本故事書,小明的故事書的本數是小華的3倍,兩人一共有多少本書?」講了一般解答方法,進行練習時,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想一想,還有什麼不同的解法。這樣根據學生的差異,適當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可以用較少的時間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旦教學目標確定了,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講解法;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將加法運算規則轉化為熟練的運算技能,教師可以選擇練習法;如果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改變原有的態度和觀念,教師可以選擇討論法等等。
二、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評價的依據;
教學評價就是對照預先確定的教學目標,評估每一個學生是否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經過教學評價,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則一次完整的教學過程已經完成,在這一學習結果的基礎上可以確立新的教學目標,展開下一輪教學。如果經過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未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則要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直至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為止。
三、教學目標具有指引學生學習的作用;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本身亦即系統地提供學習的外部條件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伊始,教師將教學目標明確地告訴學生,將有助於指引學生的學習,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達到的學習目標上。
❹ 導向作用和能動作用的差別
1、能動作用是指需求並不總是自然產生的,但是卻可以通過各種推動力回量逐步培養並最終答產生.這一點在新產業鏈中得到充分體現。
2、導向作用表現如下: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
(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個人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指導下進行的。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導向,指引導的方向。如:新聞工作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城市精神對城市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巨大的靈魂支柱作用、鮮明的旗幟導向作用與不竭的動力源泉作用。
❺ 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是指什麼
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指的是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性,具有引導學生達到理想目標的功能。教專學評價的屬標准、指標及其權重,為教育行政部門指明工作方向,為學校指明辦學方向,為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指明努力的方向。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個好學生」的意思是如果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以一個標准來衡量學生,那麼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好的發展。學生都有自身的個性特徵,教師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發現學生的優點,做到因材施教,不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准,就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比如有的學生文化課不好但擅長體育和藝術,那麼教師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藝術特長,那麼學生就可以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能有一技之長,未來也會有好的發展。
❻ 如何發揮試卷對教學的反撥,導向作用
高考試題能否充分實現其功能,命題質量是關鍵。2013年福建省高考試題答案公布那一內天,筆者一連接容到好幾個電話,有應屆畢業生的,有自己執教的高二文科班學生的,還有部分高三歷史教師的。他們不約而同地反映了文綜卷歷史試題第38題的難、偏、怪:一些純史實的答案似乎超越了所學知識和試題所提供的材料范圍;部分參考答案與試題設問之間不能完全對應……細細品讀、分析該試題,筆者發現上述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本題從材料、設問、立意到答案設置、能力層次、難度控制,均有可斟酌與商榷之處
❼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導向性作用的是什麼
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❽ 教學評價的功能:導向功能、發展功能、反饋功能和管理功能
教育評價復的功能是指教育評價活制動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評價對象變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過教育評價活動與結果,作用於評價對象而體現出來。其功能的內容取決於評價活動的結構及運行機制。因此說作為教育管理本身一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評價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開展教育評價活動的時間並不長,但實踐已經證明教育評價對於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這些作用可以歸納為:
鑒定功能
導向功能
激勵功能
診斷功能
調節功能
監督作用
管理功能
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