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一、引言
「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一命題涵蓋兩個系統方面的內容:一是有關教師的「教」,二是有關學生的「學」。教與學是辯證地、有機地統一在一起的。教學相長。只有教學相互促進。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機制
1.教師「會教」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先導會教是學生進行有價值思維的先導和催化劑。會教,就是教者要思如泉湧,循循善誘,環環妙引,層層巧導;或引導,以激發「情感場」,補充思維的能源,啟發思考問題的路線、途徑;或指導,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尋找思維的「誘發點」;或疏導,以越過思維的障礙;或疑導,以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想要達到「會教」的境界,教師不僅要具有精深的學科專業素養,廣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而且還要善於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作用。
2.培養問題意識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前提
思維由問題而起.問題是思維的「誘發劑」,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閘門。使思維處於活躍狀態。因此。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集體中面對同一命題產生的諸多疑問,引導學生共同思索,彼此質疑,相互辯論.使每個學生能夠發現自己主觀世界裡的種種認知沖突,並使各自的想法、見解發生變化,從而使每個學生進入「憤」與「悱」的更高境界。
3.重視思維方法的訓練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保證
思維方法是人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門徑,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工具。給學生以科學思維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思維方法,並向現實應用發生遷移,是「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保證。
指導思維方法,既要注重抽象(理性)思維方法的指導,充分利用左腦;又要注重形象(感性)思維方法的指導,努力開發右腦;更要注重實踐(實際思維)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苦苦質疑的興趣、主動性和對問題孜孜以求解決的積極心態。指導的重心是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策略與能力。其次。教師要善於抓住思維過程來指導。既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指導,使學生能夠掌握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維過程;又要有思維過程發展「中介」作用的指導,使學生明白在思維過程中,是「中介」的作用把一件件事、一個個過程、一個個人的本質聯系了起來,進而使學生認識「中介」,理解「中介」,學會運用「中介」,有效地進行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4.思維品質的塑造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突破點
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能力差異的表現。也是智力差異的表現,主要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塑造是發展思維和智力的一個重大突破點,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善於抓住思維品質的個別差異、年齡結構差異、性別差異和發展的不平衡性,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訓練其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富有創新的能力。
三、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具體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創設情境,就是要盡可能創設真實的、日常的、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基於「真實問題」將不同學科知識整合起來,去挖掘知識更廣、更深的意義。翻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才能激起學生認識和解決矛盾的心向,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矯治思維的「盲點」。創設問題情境,一要考慮適時性,二要考慮針對性,三要考慮啟發性,同時要兼顧問題本身的性質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特點,並適時啟發、點撥,使問題在情境中得以解決,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提高其分析、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探究意識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就是要提供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使學生面對所發現或所提出的問題能抓住問題的核心,並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確定解決問題原則、途徑和方法.以及從理論和實踐上能夠檢驗假設。具體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質疑創新能力。要多組織有目的的觀察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訓練思維的靈敏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問題探究一要注重針對性,二要注重過程性,三要注重創造性。教師要通過指導、點撥,教會他們如何獲取、篩選、綜合和分析有用的信息和知識,使他們在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其創造的能力。
3.重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就是要選取蘊含著思維結構知識的典型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研究,使學生掌握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順向結構和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逆向結構,理解帶有普遍意義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並把科學思維與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統一起來。案例分析法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基本性,即教師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思維知識結構:二是基礎性,即思維內容的教學應該適合學生的目前的智力發展水平,應該成為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三是典型性,即通過精選的案例剖析,使學生掌握一般的思維規律與方法,通過對案例的典型性分析,促使學生把所獲得的認知進行歸類和遷移.進一步探究具有普遍規律性的聯系,加強思維的自覺性。
4.加強對話互動
課堂中的對話與互動是主體間的平等交流。建構主義認為,在與他人的對話互動中。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以及對世界的認識,促進個體思維的不斷發展與成熟。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環境之間的多項對話互動,參與者探討各自的觀點,新的意義、新的闡釋層出不窮,思維在不斷的碰撞過程中得到不斷的訓練與豐富。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中引發「真正的話題」,這些真正的話題是能夠引起「當事人」共同興趣、共同思考解決的話題。從而讓學生自由思考、自由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並適時加以指導。
杜威曾說過「兒童(學生)是出發點、中心和目的。他們的發展、成長就是理想」。因此,教學相應地要面向幫助學生發展適合與各個學科領域的學習和思維策略,教師和學生一樣變成共同認知過程,即在特定情境中建構意義過程的參與者,以確定學生如何建構和加工知識,而不是學習了多少。總之,當前教育改革普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以往只關心書本知識的學習轉向對學生內部心理機制的思考,從外部的激勵、獎懲制度轉向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導,這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必要一環。
胡碧波
數學學習,從本質上來說是以思維為主的活動過程。雖然學生所學的知識是前人的思維結果,但不能靠簡單的聽和練來接受。而應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數學化」與「再創造」的思維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數學思維的升華。因此如何使數學教學從單純的知識記憶、復現、再認向通過引導學生開展主體性數學活動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轉變將是數學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一項重要的課題。
經過近幾年的課改實踐,本人認為數學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是一切思維活動的「源頭」。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把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特別是在新課的導入環節,更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的火花,通過組織生動、有趣、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這樣設計這樣的活動:每人四張一樣長的紙條,編號為A、B、C、D。首先是學生動手操作:①把A紙條對折平均分成2份,給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②把B紙條對折平均分成4份,給其中的2份塗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③把C紙條對折平均分成6份,給其中的3份塗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④把D紙條對折平均分成16份,給其中的8份塗上顏色並用分數表示。然後把4張紙條按順序排列,引導學生觀察,結果會發現雖然幾個分數不同,但用這些分數表示的紙條卻一樣長,並寫出等式 。這時,學生一定會產生疑問:「這幾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們為什麼會相等呢?是不是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隨便怎麼變,它們的大小都不變呢?」這時學生對這種現象產生一種追根問底的慾望。然後教師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學了分數的性質以後,同學們就會理解為什麼這幾個分數是相等的了。」這樣一改傳統的先復習舊知後講授新知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去發現問題,產生疑問。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轉入新知識的探索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高度集中,思維空前活躍,從而誘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開展自主探究活動——活躍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一般是教師在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識結構,按照單向的思維方式從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出發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長期按照這種方法去思考問題會形成思維定勢,制約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逐步培養學生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採用實踐操作法、置疑探究法等以學生動手動腦為主的主體性探究活動進行新課教學。這就要給全體學生提供動手活動的條件、動腦活動的信息,引導學生多思多想。讓學生自己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徑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Ⅱ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一、優化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在課堂里,教師包辦的事情要盡量少一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要盡量多一些,師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這時,教師才真真正正地成為學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
二、趣味化教學
中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後,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後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學校沙池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三、巧施教學方法
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於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 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這里沒有什麼分組原則,總之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中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後,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Ⅲ 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這本書解答了大多數青年教師的教學疑問。看了這本書,我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夠提高教學水平呢?在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在此,我就自己幾個月的教學經驗和平時的學習說一說心中的想法。姑且做拋磚引玉之舉吧。 青年教師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提高一步,從教學方法上講,還需要做些改進。所以我結合教學的整個過程,講一講每個階段應該注意的事項。一是教學准備階段。教學能否搞好,這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其一,了解學生思想上存在的與本門課程教學內容有關的一些問題;其二,認真研究和消化教材,確定講授的重點和難點;其三,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寫好教案。認真備好教案設計,主要突破以下常規工作:1、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以形成教學的指導思想,高屋建瓴,胸懷全局。首先是吃透教學大綱,分析教材的結構,里清教材內容的層次。認真處理好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三者的關系。2、設計教學方法,准備教學設備。牢記教師的職責是 要設法打開學生智力的窗戶,交給學生一把知識寶庫的鑰匙, 傳統的啟發式,導為主,讀議講練 講解、談話、類比、觀察、綜合分析等積極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3、合理安排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智力發展。特別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想到, 少而精,學到手 ,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強調自學,發展智力是重要的出發點。在教案的設計中注意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會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未知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傳統的習慣勢力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允許並鼓勵學生提出和教師私思路不一致的新見解。用發散思維的方法,從多方面,多種角度去分析問題。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二是課堂講授階段,這個階段發現的問題多一些。第一是教師要為人師表,要言傳身教。這就要注意自己的儀表,教風要正,觀點正確,言之有物,講課儀態要端正。第二是教師上課,要提前到教室,千萬別遲到,教師上課遲到是教學事故。 第三教師上第一堂課時,一定要作自我介紹。我發現有些老師在上第一堂課時,不注重自我介紹,以至上課時間過了幾個月,大部分學生都還沒認識他。這對於好好溝通師生間的情感這一方面是有很多阻礙的。 第四是教師講課,要站著講,青年教師更應該如此。老師對學生講課的時候,還必須注意到學生對老師講授內容的反饋和聽課情緒。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聽課情緒,對自己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時予以適當調整,只有站在那裡講課的教師,才能夠比較全面而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情緒。 第五,加強對課堂的管理,學會組織課堂教學。有的教師聽到上課鈴響過就開始講課。但學生在下面亂哄哄的,甚至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安靜不下來。我認為起碼要做到教師發話,讓學生安靜下來,等安靜下來後再開始講課,否則就不要講;要強調課堂紀律;要把學生情緒調動到聽課方面來,使學生進入到聽課的狀態之中。這是教師講課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第六是講課要投入,有激情,富於感染力。為了使自己的課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愛聽,教師講課一定要投入。當然,完全做到這些,還需要一個過程,不要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每講一課,要有總結。有總結,才會不斷前進,不斷提高,才會逐漸掌握教學規律。 第七是在講課過程中要注意師生互動。有一些老師講課,只是看自己電腦上的內容一直講下去,也不提問學生。這樣的課堂秩序好像很不錯,實際上學生根本沒有聽,而是安安靜靜在下面干私活 ,這就失去了上課的意義。教師不能只顧自己把課講下去。教師的責任不僅要使學生接受講授的內容,還能使他們提出問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能真正解決一些學生思想存在的、與本課程有關的問題,學生就會對這門課感興趣。課堂上師生互動這個環節,必須抓住它,千萬忽略不得。 第八,講課時手勢是可以的,用得當了,可以增加講課的效果。但是手勢使用不宜過多,否則就適得其反。 第九是每上一次課,先復習舊課,再講新課,但是復習的時間不宜過長。 教師在課堂上講好課,這標志著教師完成了主要的教學任務,但是並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全部,這一點尤其值得很多老師注意。課後要做的工作我認為包括:要注意聽取學生對講課的反應,主動徵求學生的意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態度,認真總結,發揚優點克服不足;要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採取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參觀、實踐、出些復習題、下節課提問等;認真批改學生作業。 除了常規教學,在課後我們也應該多多學習。 一.多聽導師的課。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借鑒、模仿到創造的過程。 二.盡快熟悉班情,摸清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只有對自己 的學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定好教學策略。 三.注意堅持寫課後反思。一堂課下來總會有來神之處,也有不足之處,收獲與感悟並存, 需要及時記錄、及時反思。 四.主動邀請導師或者其他教師聽自己的課,並虛心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除此之外,還應多看一看有關教學教研方面的專著。 一個教師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念,會直接體現在一切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的學習,閱讀一些有關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論的書籍,不斷接受新觀念,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思想。例如,通過閱讀《中學數學教學參考》、《廣東教育》、〈素質教育論叢〉、〈中國教育報〉等,樹立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社會化教育、未來教育等教育教學思想,並充分運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落到實處。 另外應筆耕不輟。我想只要能夠很好的把握住以上幾點,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指日可待啦!
Ⅳ 淺談如何做好教學設計來提高教學實效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教學如同三套馬車: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即備課,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成功的教學在於教師出色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優化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積極策略,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
教學設計能力是眾多技能的組合,如何通過改進教學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教學的靈魂,它決定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制定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從激發認知興趣、提高閱讀分析技能、加強情感互動等方面去思考,提高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與實效性,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做到教學形式與學習內容的統一。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整體把握教學框架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對教師提出了要求,不僅要認真研讀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思想、方法,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能夠整體把握教學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而且要考慮所授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學習基礎情況,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學習情境是否有效,並不是為有情境而創設情境,是指情境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學、合理,有其實在的意義。有效的教學情境應當使學生身心愉悅且為之入迷,在課堂中表現得精神煥發,充滿樂趣。構建生動的問題情境,可以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發現那些對他們個人來說是真實的挑戰,從而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有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自己的思維方式,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從而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在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現代氣息,要將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與學習有關的素材及時引入課堂,要讓學生與課本人物、課本知識產生共鳴,以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因此,構建有現實性、趣味性、科學性、時代性的情境,才是符合學生內在發展需要的「真」情境。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Ⅳ 如何提高提高教學效率
一、課外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水平、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已定的情況下,備課是教師能否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能否認真備課和善於備課,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學水平的主要環節。不管課程改革怎麼改,鑽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如果教師本身對課程標准和教材都沒有吃透,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主體已由「教的主體」轉變為「學的主體」,「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原來站在課堂邊緣地帶的學生要站到課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課堂。教師要真正地讓課堂「一切為了學生」,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因此,我認為,備課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
(一)備教材
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要讓學生有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作為教師,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修養,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才是我們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課前,教師要先吃透教材。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通讀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從而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完成教學目標做必要的准備工作。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堂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備學生
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除吃透教材外,還得吃透學生。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
1、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如何認識及處理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的課堂的關鍵所在。
2、其次,要把握提問藝術,給學生成功的愉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能正確答出問題的學生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最後,教學方式要直觀、靈活。根據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注意力集中持續時間不長、好動、急躁等身心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直觀、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真實、生動、感人的素材,強烈地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好方法。多媒體教學,帶來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它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得益彰,它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有利於其掌握教學內容,特別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這也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課內精心上課
素質教育,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而,我們應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法,減少教師的教和講,增加學生的思和悟。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對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自己應心中有數,哪裡該啟發引導,哪裡該講解,哪裡該重點強調,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麼都講,什麼都問,一人唱「獨台戲」。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就不高。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課堂上,教師更大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 ,學生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在學生如何「學」上做文章,重在讓學生「悟」。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悟」。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實有好多知識不是講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教師講的少,就要精講,把握好哪些知識需要講,哪些知識不需要講。課堂上教師如果滴水不漏,大講特講,反而會將學生引入迷魂陣里,教師應讓出一些時間給學生「悟」。但是,教師要把握好給學生「悟」的時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總體智力水平,設計好「悟」的時間,不能只提一二個問題而整節課讓學生一直在「悟」,這樣,教師不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提不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像我校(長泰二中),一部分優生被別的好學校錄取了,另一部分又去私立學校讀,剩下的在校生,總體智力水平為中下等,在這種實際情況下,我認為:一是,要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不會一問三不知,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提高課堂效率。二是,教師提的問題不能太難。太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解答不出來的。三是,提問的學生應有層次性。較難的,提問優等生;不太難的,提問中等生;容易的,提問後進生。教師不能老是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了或不重視後進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暫時的後進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生轉化。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些方式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四是,教師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悟」的時間,若是在短時間內學生「悟」不出來,教師則要不時地啟發,而不能讓時間白白地流逝。若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學生仍回答不出來,我認為,這時候,教師只好「教」了,讓學生課余時間再「悟」吧,不然,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這一點,教師應靈活機動把握好。五是,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緒、積極的情感對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情境」、「樂學氛圍」,用各種各樣的幽默,類比等豐富的語言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去主動的探索,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應用、學會創造。這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以上僅是我對課堂教學的一點淺薄見解。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地探索符合我校實際的更科學的教學方法,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Ⅵ 如何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一直是個 倍受關注的 問題。什麼樣的 教學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什麼樣的 教師最能受學生歡迎,以及怎樣才能打動學生,喚起他們的 積極性 ?今天就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首先,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養成經常設疑的習慣。其一,應在教學過程的最佳處設疑。因為適當的目標設置能夠喚起對象的多種需要如成就需要等並促使對象激發相應的動機。選擇好的設疑時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學生信息。其二,應在重點、難點處設疑。教學內容能否成功地傳授給學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本節內容重點、難點的把握。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往往在備課時就非常注意對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的選擇,而在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恰當的設疑則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當然,教師此時所提的問題也應當是經過周密考慮並能被學生充分理解的。其三,應在關鍵處設疑。眾所周知,中學化學教學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鍾的課堂效率是極為重要的,在關鍵處設疑不僅能起到對教學內容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能激發並維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重點、難點是關鍵處,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過渡是關鍵處,一節課上學生最疲勞時也是關鍵處,由於學習內容的抽象性而使學生感到乏味時更是關鍵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敏銳的眼光捕捉學生心靈的信息,巧妙設疑、及時設疑,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質疑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四,教師在設疑時應注意恰當地組織問題,人為增加問題的不一致性,從而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作用。 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設疑,其另一作用在於讓學生學會質疑。"給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並耐心予以解答,並應以不同的方式肯定並鼓勵學生質疑,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學生是否具有適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響其活動積極性和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應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關鍵詞的理解。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於追問;在知識的上下聯系比較中要敢於反應;在總結知識時還要不斷追問。例如在講授硝酸的實驗室製法時,可以讓學生思考可否用NaCl和濃硫酸共熱的方法制硝酸,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硝酸製法和性質的理解,同時也復習了濃硫酸的性質。在教學中對於不同視角的問題應引導學生善於用不同的方式給於解決。主要有因果法、反問法、推廣法、比較法、極端法、轉化法、推理驗證法、變化法等等。 教師激發學生質疑的另一途徑便是善於逼著學生提問題,有經驗的教師往往經常在課堂上講解某個學生在課外的提問或是直接鼓勵學生自己來講,並對經常提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或獎勵。例如贊揚問題提的巧妙、提的深刻,或是贈書給某個學生,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學生身上引起震動,因為好勝心是每個學生的天性。這樣長期堅持,必定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為了達到逼學生提問,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中不要把一切問題都講出來,讓學生有問題可提2.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有個過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則不達。3.因勢利導,逐步克服為提問題而提問題的傾向,使提問更有價值。 因此,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激發學生質疑技能的培養。馬卡連柯曾指出:"一般地說來,教育學是最辨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中學化學教師只有認真學習和掌握各種教學方法和理論,才能在處理各種教學問題上游刃有餘,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Ⅶ 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現如今,大多數學校及學生家長都是以學生的成績來判定學生的優劣,而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以學生的成績和身體來判斷效果。現在的多數家長都認為小孩只要成績好、身體好;能吃好穿好,就是一個好寶寶,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當代孩子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更是當代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的需要。而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著諸多問題:
第一、只重視學生的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心態是否健康。現在多數的家長還有老師只關心學生的成績,在學習上給學生加碼,卻不管不顧孩子是否接受,是否能承受這份壓力。就算有孩子反抗,家長和老師也能找到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說服孩子,一旦說服教育無用,就是高壓政策。 第二、只管學生身體,不管學生心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孩子就被父母給「監視」起來,要吃好的,穿貴的,從小就補這補那的,害怕孩子發育不好,同時,孩子只要一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的,就馬上送醫院,打針、吃葯、打點滴……而孩子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患已很重了卻視而不見。不是家長不重視孩子,而是多數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常識知之甚少,沒有認識其重要性和嚴重性。我剛從學校出來工作時,有一個女孩子在班裡當體育委員,可我一直不知道她是女孩子,因為她從來都是男孩子打扮,梳男孩的頭,穿男孩子衣服,做男孩子游戲,連動作、語言、神態都象男孩子。一次學校舉行大型表演活動只要女孩子,她也來報名參加,我對她說:只要女孩不要男孩,在場的同學們都笑著說:「老師,她也是女孩兒」。這個孩子的異性行為完全是孩子的異性心理造成的,而異性心理不及時矯正,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許多同性戀患者都是異性心理造成的。 第三、只看重學生的物質享受,而忽視了給予孩子精神食糧。這一點,從現在留守學生的數量就能看出來。現在的學生家長,多數都以自身的事業為重,把孩子獨自扔家裡,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而自己就出去闖自己的事業。這種現象有一少部分固然是因為生活所逼,但這種社會現象時越來越嚴重。家裡的老人在管理孩子方面有著諸多的顧忌,還有就是自身的素質問題,他們也沒那個能力把孩子管好。 第四、現在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一些誤區。一種表現是認為心理疾患就是身體上的疾病,我有一位朋友,孩子一緊張就搖頭,她認為孩子是病了,便帶著孩子到全國各大醫院去診治,錢花了不少,葯也吃了無數,可就是不見效,我曾提醒她給孩子看心理醫生,可她不信,就認為這是病,看心理醫生沒用。實際上這孩子患的是心因性抽動症,如果經心理醫生矯治很快就會好的。可是,這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在醫院治療,不但沒好,還越來越嚴重。還有一種就是把心理障礙看成是品德問題,網上有這樣一個案列:「一位男孩子品學兼優,在學校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一次他一個人在家,洗完澡後覺得光著身子特別舒心,所以,後來他每次洗完澡後一個人在家時就光身子,結果被前樓的一個女同學看見了,便認為他是品德敗壞、耍流氓,最後鬧到了學校,給這個孩子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也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他不想再去上學了。後來家長帶著該同學去看心理醫生,診斷為「陋身癖」,經心理醫生矯治很快恢復了正常心理。同學也理解他了,不再認為他品德壞了。」所以,許多孩子犯罪,多數也是因為心理障礙和疾患引起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品德敗壞。因此,無論老師還是家長一定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是當代孩子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更是當代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和激烈競爭的需要。 那怎樣才能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中小學生認知發展與人格發展的規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呢?作為一名教師,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研究學生心理,分析學情。傳統的教學方法,基本上處於教師「給」、學生「收」的局面。對於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方法能學到知識,但是卻少了學習的興趣,同時更沒有選擇。而作為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要為學生的學習負責。要教好一個學生,首先要知道他在想什麼?要知道他需要什麼?還要分析學生對學習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同時還要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這樣就要求教師深入學生的群體,去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行為。作為教師,更要學會「學」,首先把自己當著一個傻子,然後在遇到同樣的知識點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問題,並在教學中一一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相信學生在理解方面就容易多了。 二、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動起來,最大限度地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允許爭論和批評,必要時甚至可以允許學生不舉手就站起來自由發表意見、觀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競爭、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鼓舞、調動學生的主體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指導學生學習,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僅僅獲得結論,而是要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向學生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主體精神的培養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最高追求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高度統一,其最高境界恰恰是二者的完美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總結,就必將取得更大的進展。
Ⅷ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剛走上講台的教師,因為年輕有活力,比較好溝通,所以很容易受到青少年學生的喜愛。但新教師要想在學生心中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靠一時的表面新鮮還不行,必須要有扎實的業務素質。我認為年輕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充實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一、多聽優秀教師的課。
聽課,是一個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有效途徑。我在上課之餘,積極聆聽其他有經驗的老教師的課,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每一次聽課,我都對照優秀老師的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講課方法,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吾不善者而改之,從而讓我的課堂有了一定的進步。
二、廣泛閱讀教學資料。
閑暇之餘,我常常借閱《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等語文專業期刊,登陸語文教學網站,學習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拜讀語文特級教師的心得論文,借鑒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在這些教學資料中,豐富的教學論文,指導著我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導「思」,教會我如何優化閱讀形式,提高閱讀效率,如何運用「比較法」激發作文創新思路,如何進行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
三、及時進行課後反思。
在教學成長的道路上,要避免犯同一個地方跌倒的錯誤,離不開每一節課後的教學反思。每次講課結束,我都會仔細回顧一下這堂課的內容,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疏漏,寫在自己的教案上,避免下次再有同樣的問題發生。比如,這節課講得有點太多了,學生閱讀和思考文本的時間太短或者在問題的設置上沒有梯度,引導不流暢等等,每次我都努力找出自己的不當之處,提醒自己注意,查缺補漏,精益求精。
四、積極探索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備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自己一味被動接受,而造成設計教學文本能力逐漸缺失,我一般會採取「先寫後補」的方式進行。每一篇課文,我先自己反復研讀,然後理出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再從學生這個主體的角度去設計該如何切入,設計什麼問題,如何引導等。把教學思路寫出來之後,再查閱相關資料,在對比中,找出自己設計中的一些不完善之處和需要借鑒之點,再做修改。最後,在集體備課時間,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做出較為成熟的定稿。
Ⅸ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階段教育教學質量根據網路資源整理抓教育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對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的膚淺認識。一、抓管理大家常說,向管理要質量。管理的核心是評價。評價的方式很重要,它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的指揮棒。如果這根指揮棒偏離了方向,那麼,質量也就不是有效的質量。我們傳統的把教育分為小學、初中 、高中教育三個階段,不同的階段, 應該有不同的評價側重點。小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所以,對小學教育的評價,要重點看常規管理、學習興趣和習慣的養成、活動的效果。初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對初中教育的評價主要傾向於能力的檢驗。,高中教育,是教育展示的窗口、教學水平的標志。備受社會關注。只要用高考,來進行「選擇」和「選拔」,為了多考本科、提高升學率,那麼,「應對高考的教育」,就將繼續存在。 高中就是高考,升學率就是生命線。由小學、初中,到高中,由養成教育、能力培養,到高考選拔,一脈傳承,接力遞進。養成是根基,能力是軀干,選拔是枝葉,是開花結果。要固其根基,強其軀干,廣其枝葉,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二、抓習慣英國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培根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造就或阻礙自己,一個良好的習慣會使你一輩子受益。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功的秘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要抓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最好的方法是培養一批得力的班幹部。諸葛亮、李世民,大家對他們的名字都不陌生吧?如果要我們各位班主任選擇向他們學習,不知你會選擇誰呢?諸葛亮一生英明蓋世,但因為他什麼事都要親歷親為,結果呢?真給司馬懿說准了,「等等吧,他決計活不長了!」果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國後繼無人,很快就滅亡了。你看,諸葛亮空有驚天緯地之才,卻沒有培養後人。不僅劉禪沒輔佐好,就是他看好的姜維也因沒有鍛煉只屬二流人才。所以,才鬧得身死國滅。而李世民呢?就不同了。他大膽起用人才,以人為諫,一大批人各司其職,幫他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他總攬全局,悠哉游哉,一片太平盛世。所以我覺得我們身為班主任,就要像李世民那樣,要培養人才,大膽起用班幹部。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似乎有些絕對,但良好的習慣對人生的確太重要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人,要比那種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人、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人具有更大的潛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學質量,就要首先抓好學生的習慣。三、抓細節海爾集團的老總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從事的教學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事業,為了把我們的這項平凡的工作演繹地不平凡,我們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學的每個細節。當今,眾多的專家們在喋喋不休地討論:教育的內涵是什麼,教學的性質是什麼,教學該如何教等等。反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是我們這些從事語文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最無理。而正因為我們的茫然一片,學生們在多元化的今天提筆忘字、別字、錯字現象數見不鮮,簡單的數學計算不過關,我們在茫然之餘,總是感嘆「遙想當年,我們的老師並沒有用什麼先進的理論,可我們的學生卻少有別字、鮮有錯算現象。」所以我們應靜下心來,轉換思路:如平常就從抓生字、抓背誦、抓口訣、抓公式、抓概念、抓課堂知識點開始,夯實基礎。這樣抓每一個細節,形成習慣,孩子們的成績一定會得到提高。四、抓學習先不說什麼「和書本擁抱,與大師對話」這些冠冕堂皇的話,單是培根一句話,我相信大家都還記得:「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准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讀書的好處,培根說的淋漓盡致了。作為老師,我們能給學生留下些什麼呢?就學生來說,有的可能著迷於老師的言談,有的可能著迷於老師的博學,有的可能著迷於老師的氣質風度。老師有時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也會激發起學生奮斗的熱情。
Ⅹ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學校要把「構建有效課堂」當作抓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並通過教研活動、檢查考評、總結匯報等一系列措施,切實把課堂抓出成效,使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加強課堂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把功夫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仔細備課,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二是把力量放在課內。教師要盡可能做到讓每堂課都優質高效。三是把補困加在課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僅要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要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問題。建議採取如下措施: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任課教師對任課班中的學困生做到心中有數,分層次教學;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學困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並及時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四是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不僅要認真抓好備課、上課、布置與批改作業等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規范教學行為,而且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意識,抓好教學反思,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