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現代文教學

現代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3 20:26:51

A. 古詩文閱讀教學與現代文閱讀教學有何異同

古詩文教學現狀
1.古詩文教學退化為死記硬背課
有些教師從傳統文化里找到依據:古人死記硬背,大學問家比現在還多。不過只聽說古人背原文,現在,教學「創新」到連譯文也讓學生死記。誠然,「背」法行之有效,只有「背」,才能使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可是,「課程標准」強調的「背」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與死記硬背有本質區別的。

2.古詩文教學窄化為「說文解字」課
古詩文與現代文語境畢竟大不相同,「說文解字」是必需的。可是把教學目標只定位於「知識」,未免失之偏頗。且不說另外兩維目標如何達成,單是「知識和能力」中的「能力」就無從提高。掌握知識是基礎,訓練能力是基本,陶冶和升華人文情感是根本。由於對人文素養的漠視,我們的古詩文教學,雖知識明確,但不能給學生以價值引領,學生「無精打采」也就自然而然了。

總之,古詩文教學可謂重「言」(語言材料)而輕「文」(人文價值)。重「言」卻低效,學生不能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輕「文」致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育人目標不可即。

古詩文教學的對策
1.變死記硬背為吟詠玩味
死記硬背只會泯滅學生的靈性,吟詠玩味必定給學生帶來快樂情趣,促其自得。所以,教學古詩文應該引導學生反復吟詠,品味語言的音韻美,感悟作品的精神魅力,

2.變「說文解字」為「授之以漁」
「說文解字」,字字落實,教師苦矣,學生收獲微矣。為其自得,應變教師「說文解字」為學生「咬文嚼字」。先讓學生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然後相互討論、補充、糾正,最後教師點撥,「授之以漁」。
3.變架空分析為討論探究
由於薄「文」,教師對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往往架空分析,和盤托出,不引領學生提高人文素養。上乘之法是變教師架空分析為學生討論探究。討論探究與架空分析比起來,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使學生學會因「言」悟「文」和據「文」賞「言」的方法,提高語文素養。

4.變「題海苦練」為活動體驗
古詩文鞏固練習,依然「題海戰術;,令學生倍感苦惱。如能適當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體驗,益於學生自得。

B.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小學現代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路、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於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現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 單元教學法
23. 比較教學法
24. 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 直觀教學法
26. 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 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 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 非指導性教學法(羅傑斯)
31. 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 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C. 如何進行高中的現代文閱讀的教學

現代文閱讀理解無論對高中三年的教學來說,還是對高考備考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高中教學的一個要點.那麼如何把握好高中的現代文閱讀教學呢?我認為要縱觀全局、整體考慮、分段安排.
語文「新課標」的「閱讀教學建議」第四條中扼要闡述了如何「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新課題,其目標主要是想通過多種角度、有新意的閱讀來「拓展思維空間」和「提高閱讀質量」.但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不少的誤區,主要有三點:
一是目標之偏離,即忽視、輕視甚至是不理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
二是過程之簡單化,即教師以程序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富於個體性的認知過程;
三是教法之單一,即教師往往拘守課文、局限課堂、側重考試,不重視課外的延伸和拓展.
鑒於以上誤區, 筆者就來談一談自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比較實用且比較成功的具體方法和操作程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就閱讀教學內容來說,本人認為要縱觀全局、分段安排.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一、個性閱讀階段.這個階段適用於高一學年,主要講隨性閱讀.也就是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幹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在於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做「甩手掌櫃」,敢於放手.多年來不少文科狀元的經驗告訴我們: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於自覺自主廣泛的閱讀.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讀書筆記(字數大約為20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虎頭蛇尾,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師指導探究性閱讀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學年教師的指示範圍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藉助第一學年個性閱讀已經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成學生的閱讀成為自主自覺;要讓學生的視線收回到老師指示的閱讀文本上,並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驗自覺地加以運用;這時要適當地引導學生概括各類文體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盡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能力上一個新台階.
三、應考探究性閱讀.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或是「技巧」,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以上三個閱讀階段為高中閱讀三步曲,它們是完整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只有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真的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D.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理解在語文教學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學生日常獲取知識、信息重要方法,也是
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必然需要和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必備技能。閱讀理解關鍵是掌握解題的正確的方法,
只有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任何閱讀理解方面的題目應該都難不住同學的。

常用閱讀理解答題方法

一般可以概括為下列六個步驟:

看標題信息,揣摩記敘類型;

抓記敘要素,了解大致內容;

理行文線索,分清段落層次;

辨敘述方式,領會布局特點;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義;

析表現手法,以供習作借鑒。

總結多年的經驗,
在考場上遇到閱讀理解類的考試題,
一般按以下程序進行較為快捷有效,
當然這個程序不光指記敘文閱讀,對其他文體的閱讀也適用。具體過程是:閱讀理解題目——閱讀文章——看清文章後面的試題——按試題要求回頭有重點地再看原文——答題。

一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二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去瀏覽所設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

三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試題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問題。

四.
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組織語言規范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復,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多閱讀名家名著,開闊視野,增加實踐,培養對語言的品評、賞析、感悟的能力,培養學習語文、陶冶性情的興趣,在多讀深思中進入學習語文的嶄新境界。

E. 如何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

一、客觀分析,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對現代文教學頗有研究的教師曾指點我
現代文閱讀有章法可循.這於我不啻為一條喜訊,彷彿在現代文教學的迷途中看到了一絲光亮.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就隨時向他請教,在他的耐心指導下,我對現代文教學信心倍增,並逐漸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聯想到自己現代文教學的心歷路程,我覺得幫助學生提高對現代文閱讀理解的認識,對症下葯,消除他們對這一出題點的畏難心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剛剛接觸課外現代文閱讀的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心理疏導更是勢在必行.在這一段的期末復習中,我專門針對這一問題結合練習題或練習冊中的許多現代文的習題引領學生進行分析、歸納.雖然對七年級的學生而言,這種總結不一定能讓他們從根本上掌握現代文閱讀理解的解題要領,但最起碼也能讓學生認識到現代文閱讀主要是著眼於對閱讀材料的整體感知、理解和領悟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對詞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要點的概括、內容的探究以及對作品的感受,雖說選材范圍廣而難測,但命題思路與考查意圖還是有規可循的,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閱讀材料選自課外更能客觀地測試學生的閱讀能力,比用課文作閱讀材料命題更能體現出考試的公正性和可信度.而課內閱讀的學習又恰恰是學生提高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具代表性的學習途徑.
通過這樣的客觀分析,學生對現代文閱讀的理解深化了,心理障礙消除了,也漸漸對現代文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主觀尊重,彰顯學生多向思維
筆者在平日的教學中發現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在做現代文閱讀題時,如果老師不事先聲明是考試的話,有的同學就會把現代文的閱讀題空出來不作書面回答.問其原因,驚人的統一:害怕答錯.即使是在考試時,如果遇到賦分較高的那些主觀題,多數學生都怕自己的答案與命題人給出的參考答案難以吻合,因而答題時瞻前顧後,顧慮重重,往往貽誤了答題時間,考試成績可想而知.對此,筆者採取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首先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告訴學生參考答案
是命題人為閱卷教師提供的一種借鑒,並不是閱卷的唯一標准.對於主觀試題的解答,考生不可能也不必完全按命題人的思路進行,答案不是絕對唯一的.況且命題人在擬制參考答案時,總是習慣使用
意思相近即可、
言之成理即可
等通用術語,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在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按自已的思路去作答,從而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尊重他們的獨到見解.在評閱現代文閱讀主觀試題時,我總是參照參考答案,靈活機動,尊重學生言之成理的另類答案.這樣的尊重使學生認識到解答主觀試題沒有必要去刻意揣摩命題人的意圖,也使他們體會到了獨立思考、自抒已見的成就感,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盡力給學生提供彰顯多向思維的平台,注重讓學生在教師適當啟發下能觸類旁通,形成自己的特色答案.在做現代文閱讀主觀性試題或練習題時,我從不直接給出參考答案,總是與學生一起分析探究,平等交流,共同追求答案的合理性,鼓勵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學生看到教師與他們平等交流,就會自覺把自己當作課堂活動的主體,不迷信教師,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進一步彰顯他們的多向思維及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三、授之以漁

F. 如何利用技術資源解決現代文教學

把學生培養成能夠適應21世紀人類社會的新型人才,人們理應責無旁貸地進行如下的工作:正視不斷發展的人類社會的現實,不斷探索教學過程的新改善,引導學生不斷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把握好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技術,培養出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加工、信息表達的能力,學會高效率的學習。
人們對有關教育觀念的轉化和教學過程的改善,就其"理論的、現實的意義"都已討論得大多的時候,如今應該認真他講究一下操作技術,實現欲實現的一切。故而,本文內容將落到: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支持下,如何切切實實地改善教學過程。
這里所謂"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的支持,目前主要強調:除多年來已為人們認識並應用的硬、軟教育技術以外,還有計算機、網路環境以及富源知識庫。經過幾年來的實踐,已經讓人們深深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是何等的重要,而就其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而言,虛擬internet更是何等的重要。對於各類學校來說,它幾乎是實現本文所述的教學過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資源環境。有了它,有了對它的越來越清晰的認識,有了對它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的基礎,也就有了實現如下目標的可能:在當今班級教學制度下,構建一個有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支持的、以"以學生為本"為基本原則的、有"下保底,上不封頂"的較為高瞻性的教學期望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子學習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知識的海洋"就在每個師生的身邊。在這個環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師和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實現教與學過程的改善,從而讓今日的教育向明日的教育靠攏一點、再靠攏一點,力爭尋找到一條通往明日教育的較好路徑,力爭盡量早一點地、多一些地培養出明日能走在人類社會前列的人才。
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所表述的,不是某種教學模式,更不是什麼固定的程式,只是探索"路徑和方法"。
一、確定學生學習主題,為進行階段(或單元)教學,組建主題知識庫
我們教學的主旨,往往不一定是實現某些被規定了的、具體化了的教學目標。這些具體化了的教學目標,尤其不一定是"人才苗子"的學習期望。在對某學科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之後,以至對與其相關聯的其他學科的課程內容進行分析之後,把當前學生欲學的知識與"以學生獲取終身學習經驗為本"的思想聯結起來,確定學生學習的某個"主題"的內容、欲解決的問題、欲完成的任務,確定階段(或單元)教學的某種期望。
在教學設計時,為了創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環境,為了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對知識資源的准備是非常在意的。需要豐富的知識資源;內容上比較廣博、比較精深,密切與知識的內在結構相關聯,有一些"全方位"、"多角度";在表達方式和介質上,應當有高質量、高品位和藝術水平方面的追求。這里,信息資源的構思、設計尤為重要,即需明晰如下兩個方面: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創設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主題的多種情境)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組織人力收集與本校教學任務相關的知識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學發現、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識資源庫。一個階段之後,與學校相關聯的人們將發現:學校的品位和價值會隨著教師、學生以至家長越來越積極的參與,隨著知識資源庫組建的規模、質量、品位的擴展和提高,而發生可喜的變化。
圍繞學習主題把豐富的知識資源組織起來,有多種的方式。實踐證明,建立校園網上的"電子圖書館",構建"知識素材庫",設計、創建"教師個人網頁(站)"或"小群體網頁(站)"是主要的三種形式。構建"知識庫"可以包含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學軟體;主題知識庫(或網站);知識素材;等等。構建幫助學生學慣用的"知識庫",可大可小,但都不應是知識資源的簡單堆砌,而是與知識的自身結構、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層次等,密不可分,這就需要"認真設計,精心施工"。圍繞學生的學習主題,組建的主題知識庫(或網站),可能並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下的關系資料庫,多是主題知識網站。一般來說,只要有比較豐富的知識素材,學校里有經驗的教師發揮團隊優勢,再加上學生和家長的積極參與,共同開發知識資源,那麼設計並製作出有水平的、有實用價值的主題知識網站,是不會有太大的困難的。這種主題知識網站,有可能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的必要的以至主要的資源,因為它最通教知學,因為它已被注入了與學生相通的魂魄。從這種意義上講,"知識庫"中的一個重要的、為人們所鍾愛的組成部分,有可能就是一個主題知識網站群。對於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去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問題,這種技術與習慣,在教師、學生那裡都是一個養成過程,如果確實有困難,先行者均應給他們以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構建主題知識網站時,人們會很快發現:內容有嚴謹結構的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要求創設有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其中應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實例和有關的信息資料,以方便學習者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內容不具有嚴謹結構的學科(語文、外語、歷史等文科),則應創設真實或接近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在該環境下能模擬實際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參與互動式學習的積極性,在這過程中去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由於構建主題知識網站是為各種水平的學生設計的,故而它既有自身的網狀結構性質,又需有某種嵌套性結構特性,這是在主題知識網站設計和製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前面曾簡單地勾畫了虛擬internet在教學過程改善上的作用,現又提及主題知識網站的獨立存在價值。為了方便學生在虛擬internet上享用主題知識網站等各類資源,要求虛擬internet的"搜索引擎"是良好的。否則,從技術和應用上講,沒有良好的"搜索引擎"的"虛擬internet",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下的虛擬internet,因為它不具備internet環境里,為人們共享信息資源而提供的"搜索引擎"技術。
二、圍繞學生學習主題,進行階段(或單元)教學設計,建造主動、自主的學習空間
由於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進行意義建構的這一認知過程,一般不可能准確地限定在一節課內顯現出它的階段性效果,所以有必要打破一節課一節課思考的備課程式,強調進行階段(或單元)的整體設計和時間的整體安排。在實施教學設計方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人們會逐漸把教學的價值取向的主要著眼點,放在一個階段的教學過程的質量,即分析幾乎所有學生在這一個階段中的學習過程,以判斷階段教學期望的真實實現程度。"幾乎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實況,才是教師教學水平的寫真。教師的教學藝術價值的重心,被主要地表現在指導幾乎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路徑方面的謀略藝術上,再也不是把教師的表演藝術放在第一重要位置。在評價的過程中,尤其不去計較教師在表演、傳播中的一時的缺憾。這種價值觀念,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所認可。
在教師和學生逐漸具有了相對較大的自主空間之後,鼓勵學生主動、自主地進行學習會很快呈現出另樣的學習局面。自主地進行學習,理應是具有學生自我判斷、自我決策的主動學習行動。它的養成是需要良好的環境、一定的時間和必要的操作技術的。說到"良好的環境",遠遠不只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環境,它必然涉及構建"良好環境"的原則。例如,不惟"綱"、不惟"本",不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不以教案和聽課教師為本,每時每刻都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本,就被認為是第一條構建"良好環境"的根本性原則。為此,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其教與學的內容而言,往往教科書的內容範圍、順序和各類程度水平,均屢屢被師生所突破;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當時學生學習實際水平和學生實際需要,運用教師的智慧,實時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恐怕是很尋常的現象。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既然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本,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比較深入的需求分析。面臨世界與周邊環境的發展變化,對學生進行的需求分析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這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在其實際操作中,由被動的學習,逐漸轉化為主動的學習,進而逐漸轉化為自主的學習。讓學生在這種學習狀態的漸變中,逐步取得"獲得自信"和"進行較高效率學習"的經驗,逐步學會適應自己和環境的變化。尤其是身處現代信息技術及其共享資源環境的學生,在他們實現問題解決式和任務完成式的學習過程中,在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明顯地顯現和更有意義地養成學生的主動、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學會在自主的學習空間中生活。
三、提倡"獨立探索"和"合作研究"式的學習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求,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題並組建了主題知識庫(或主題知識網站)之後,在策劃幾課時、十幾課時,以至幾十課時的具體安排設計時,各種各樣教法、學法的運用,各種類型技術、媒體的利用,以及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它們進行選擇、進行組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又是很傷腦筋的事情。其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的學習,至少在現階段,是我們應予以較大關注的事情。
勇於獨立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提倡和培養,是要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探究環境里,在進行獨立探究式的學習過程中實現的。創造這種寬松的探究環境,大體包含四個條件:人間關聯的規則是平等的;有可共享的豐富的知識資源;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評價獨立探索的成果時,要予以分析和肯定。
提倡"合作研究",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品質,懂得平等協作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人在人間生存和參與構築未來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在教學設計時,人們越來越重視通過小組學習或夥伴關系下的汲取等合作過程,盡量使幾乎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成功,體驗在群體中自己的獨立存在價值,並感覺到他人的獨立存在價值。有人說:"不會合作的人,不能稱得上是現代人",這是很對的,要幫助學生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學生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於學生對被探索的事物和問題的理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虛擬互聯網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們與教師一起,利用聊天室平等地進行討論和交流,"平起平坐的網友們"共同建設學習群體,每個人都成為其中的平等的一員。在這樣的群體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種理論、觀點、信仰和假說;共同進行協商和辯論。這時,教師可能經常地要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提出問題或啟發學生提出問題,來引導討論"。這里最大的忌諱,莫過於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過程,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善和深化對主題所涉及內容的意義建構。
無論是獨立探究式的學習,還是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顯然都需要組織學生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和完成比較艱難的任務,因為簡單、容易的研究對象,將把學生引向形式化的學習和造就學習的懶惰。只有在解決有難度的問題和完成有份量的任務過程中,才會使學生學會探索,學會研究,學會實習。
四、提高師生"查詢、獲取、整理、處理、存儲以及表達信息"的能力
在沒有畏懼心理的環境下,讓學生有足夠大的自由度的情況下,獲取信息;在學生分析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讓學生逐步具有利用多種方式,尤其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表達和與人交流的能力。這三點是提高"查詢、獲取、整理、處理、存儲以及表達信息"能力的注意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首先應盡早地使學生學會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幫助自己進行學習。這往往被人們稱之為"用戶教育",即一類用戶為學習者的"用戶教育"。其實,凡具有工具性質的課程(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等)教學,都是在使用該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工具"(技術、方法、手段)的過程中,學會、學好該課程的。也就是說,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學習好現代信息技術,才能真正感悟到計算機文化,感悟到網路文化。這是文化熏陶的自身特質,因為他們在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時候,才走進計算機、網路文化。很多人都有美好的回憶,即當人們最初利用計算機,通過數據機進入到互聯網以後,第一感覺雖然會各不相同,但內心世界裡大多有藍天、草原、群山、海洋之感,好像來到了無邊無際、自由遼闊的新天地。有的高中學生,組織了一些生物的、物理的專門研究小組,他們在互聯網上關注著一些世界上的事情:基因工程、納米技術、生物晶元技術,等等,並選擇一些專題進行學習與研究。他們看到了自己所學知識與科學發展的關聯,也看到了學科之間在發展中的關聯。
目前,學生范圍內的"網路用戶",趨於比較成熟的比率在逐漸加大。校園網聊天室的內容,逐漸從"閑聊"轉入有意義的討論。他們有越來越多的成員從玩游戲轉入"玩"軟體:首先是那些幫助自己思考的軟體,還有大量的豐富自己表達功能的應用軟體。學生范圍內的"用戶"中,也出了一些"能論量級"的人:大型統計軟體、關系資料庫,以至一些系統軟體都開始被"玩";一些學校還出現了"系統學習管理員"的稱呼。可見,引導學生走進計算機、網路文化圈,他們才能真知計算機、網路文化。
五、鼓勵學生發現"較復雜、較深層的問題"
學習的軌跡,不僅僅在於由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不僅僅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還在於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逐漸孕育、產生並提出更深層的問題。這恐怕是在當今世界發展情況下,對學習的較為貼切的認識。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思考後產生的問題和看法,然後圍繞該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學習: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通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進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規劃;實施該計劃並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在此學習過程的始終,同樣要誘導和鼓勵學生發現"較復雜、較深層的問題"。
這種"較復雜、較深層的問題",不管是以問題形式,還是以"條件--結論"形式提出,也不管是哪個人提出的(最好是在學生們積極參與下主動提出),要讓全體學生人人都知道,大家都明白這個問題說的是什麼。因為,這種"較復雜、較深層的問題",使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多種機會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即所謂將知識"外化")。學生可能能解決它,也可能一時或一生一世都解決不了它,這都沒有關系。因為這就是人類的現實,是客觀存在。時間一長,既培養出"發現較復雜、較深層問題"的習慣,又受到"學無止境"的教育。讓學生的腦子里,多存在一些盼望解決的問題,恐怕對其一生的成長都有好處,至少可誘發更為良好的學習動機,可以早日體會學習社會中的人們的學習意識。
六、幫助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逐漸建立一個相關的概念體系框架
幫助學生掌握最基礎、最具有發展性的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網狀結構",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作為學習的重要知識資源之一的主題知識網站,它反映了教師頭腦里組織知識而形成的某種結構。這種一個又一個具有結構性的網站、它們自身的組織特性,即非線性結構,幫助學生圍繞主題建立一個又一個相互關聯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且要因人而異,以便通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以至智慧)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所以,在已述的主題知識網站的設計中,在"下保底,上不封頂"的思考下,具有某種嵌套性結構。這些便於學生在群體意識的促進下,產生並增強向更高層次結構探索的熱情。
前面已經明確指出,鼓勵學生在各種學習環境,尤其是個別學習環境中,獨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識海洋中去獲取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基礎,使學生的創造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被培養起來,其核心的涵義是: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是學生創造能力、創造精神的養成過程;較為完善的、較為高層次的知識結構是具有創造能力的"物質"基礎。
七、鼓勵學生經常進行"自我評鑒",實現"自我反饋調節"
鼓勵學生經常進行"自我評鑒",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漸把握某種價值觀念,學會自我"診斷、治療",在"自我反饋調節"的過程中,改善自己的學習路徑和學習方法,實現自我完善。經過一個階段的教育過程,可能會看到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外在表現,他們雖然還會重視教師、家長、朋友的評價和認可程度,但是開始把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和認可放在第一位。
由於人的先天的差異,還由於因後天所處環境和個人經歷的差異而帶來的人的自身歷程的差別,致使在同一群體中的人,所佔有的學習資源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學習過程的差異,尤其是結果的差異,是必然的、天經地義的。如若追求群體學習過程的後效的同一,則是步入人為的怪圈之一,俗話說:"自己在跟自己找別扭"。總之,在承認差異的大前提下,似應有如下的相對的認識:學生只要盡力,自己與自己比,總的都會是好的,這就猶如計算機中的過關游戲一樣,人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成功。這樣,在幾乎人人都滿意的評價的作用下,有可能促成幾乎所有人的學習過程的改善;有可能促使幾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成功經驗與失敗經歷取得相互協調;學習的平等權利有可能獲得真正實現。這似乎是當今的一個值得探討的教學價值觀念問題。
經常注意"經常在感受失敗的人",通過組織"自我鑒賞",使幾乎每個人都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部分(既承認差異,又相對他說,幾乎都是好的和成功的)。幫助每個學生發展其有個人特色的學習方法,盡快地選擇好適合各個學生特點的學習路徑和學習策略。
作為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內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能力與意志;協作學習過程中的貢獻;圍繞學生學習主題的相關內容進行意義建構的程度。
八、讓學生處在"充分的技術環境"中,學會未來社會需要的技術,首先是學習技術
這里所言及的技術,不僅僅窄限於電子信息技術,還包含很寬泛的實驗技術、研究技術。讓學生在充分的技術環境中,尤其是在充分的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中,利用各種設備、器材、工具(其中包含計算機與網路、先進的數字化儀器等現代以至前沿的硬、軟技術)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各類軟體與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實現自己的學習期望。這種充分的技術環境,尤其是那些比較前沿的硬、軟技術,可以是學校自身所有的,也可以依靠群眾,獲得某種機會來利用一下。不過,應該說明的是,推薦給學生的技術,理應是教師群體親自嘗試過的、體驗過的、評價過的技術。因為人們很重視硬、軟技術的開發和銷售,很少去做這些技術的應用性研究。不能不說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對教與學而言,則充滿潛在危險。
學習環境應該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也就是說,在充分的技術環境中,要讓學生充分地應用技術,而不是讓學生經常看教師的操作、看教師的表演。還是那句老話,學生是學習者,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利用各種技術進行學習,尤其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才可能真正學會利用這些技術。按照這種觀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應受到過於嚴格的控制,而是盡力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可用資源,讓學生用於學習,從而不斷完善學校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支持和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場所。

G. 如何提高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提倡「輕負擔,高質量」的今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加強學生的語言實踐」「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加強,每一位語文老師都在思考:?一、利用課前時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無論哪一學科,課前預習都是重要的一環.在預習中無論學生有了收獲還是有了疑問,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可以在預習時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也給一部分會學習的孩子創造了機會,他們可以在課堂中充當稱職的小老師的角色,用兒童化的語言,將自己已經悟到的知識教給其他孩子,實現差異互補,共同進步.如我在指導學習進行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再自主學習課文中的字、詞,然後說說自己的收獲及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預習的反饋,我能了解到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及存在的問題,便於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身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三、以學生為主體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提倡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樂學」的美好境界.四、有效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 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繫到閱讀教學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大量的無效提問現象.如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提出「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表面看來,學生興致勃發,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實際上,這樣的提問非常簡單,沒有多少思考的餘地,對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是無甚益處的.那麼,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於膚淺,沒有思考的餘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願違.其次,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不受「標准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精神. 五、以自主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最大程度地解放學生,特別是解放學生的讀,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提供閱讀目標的選擇,倡導閱讀方式的選擇,允許合作夥伴的選擇……讓學生像小蜜蜂一樣自由自在地採集「蜂蜜」.只有在這樣一個自主的環境中,學生才能產生閱讀興趣.\x0d比如,教學《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幾條「閱讀提示」:(1)課文中兒子為父親做了什麼?父親又教了兒子什麼道理?(2)課文所描繪的春天花開的情景是怎樣的?(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學生在「閱讀提示」的幫助下,就能充分自主地讀課文,有目的地搜集信息,篩選信息.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交流閱讀感悟,相互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引導學生把閱讀得到的信息匯總成文章的主旨,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大意. 六、以期待增強閱讀慾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里的閱讀期待指的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讀者閱讀之前內心所預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教師只有充分適時地利用閱讀期待,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閱讀慾望.\x0d例如,教學完《林沖棒打洪教頭》,教師可安排「水滸英雄會」這一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來,課文內容便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就會主動去尋找、搜集相關的閱讀材料來滿足自己的期待.學生可以從《水滸傳》中閱讀更多的英雄故事,找出自己喜歡的英雄人物;也可以畫畫心中的英雄;還可以從網上下載英雄圖片,並為英雄配上一段自述或是寫寫發生在英雄身上的事.這樣,學生的閱讀期待便會再次被激發,因為畫畫、寫話需要學生潛心閱讀.由於此時的「期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所以學生的「期待」多了針對性與目的性,閱讀也就變得「扣人心弦」了.七、精讀中點撥質疑. 精讀是教師引導學生精確地把握文章重點部分的內容和層次關系,理解重點句段的含義,了解表現手法和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從而把握文章要點.這一環節涉及的問題是教材的重難點,往往也是學生理解的模糊點,其中包括學生層層質疑後留下來的深刻問題.教師應對疑難點予以點撥,再引導學生自學,而對學生模糊而又提不出疑問的地方,教師應旁敲側擊地引導學生再讀重點段,啟發學生發現自己沒有發現或提不出的問題.如教授《花瓣飄香》一課時,最後提出「為什麼我要買一盆帶著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我母親的窗前?」孩子們學完課文後雖有感悟,但只是淺層次的,經這問題一引導,學生思想開闊了,激起探討的興趣.對於這些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展開自學討論.這樣,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總之,我們的閱讀教學要崇尚師生人格平等,向學生傾注人文關懷,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斷喚醒學生創造潛能;要讓閱讀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使學生能在一個輕松、活躍、自主的環境中健康地學習、成長;要切切實實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H. 如何做好現代文詩歌的教學

新課程標准語文教科書選編了大量的現代詩,詩歌的引入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它能培養學生的讀詩興趣,認識詩歌的基本特點和類型;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心態,豐富學生情感;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激發鑒賞興趣,提高詩歌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想像、聯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開闊學生胸懷,美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魅力、藝術構思技巧,可以培養精煉、准確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可發展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其表情朗讀水平。那麼如何適應新教材的變革,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事現代詩歌的教學呢?下面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詩歌教學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精心設計導語。
把學生帶人詩歌所描述的意境中,讓他們的心靈首先受到強烈震撼而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在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時,由於現在的學生對抗日戰爭了解不夠具體、全面,感情不容易投入,在上課開始時,我說了這樣的一段話:「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面對日本鬼子對中國人民的燒殺搶掠、對我國領土的肆意踐踏,眼含熱淚、懷著誠摯的感情,對祖國母親唱出了一曲愛國主義戀歌——《我愛這土地》!」通過這段導語創設情境,渲染氛圍,一下子就把學生帶人了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進人丁全民族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氛圍之中,在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強烈共鳴,學習進入了狀態,而對於理解這首詩的主旨也便容易得多。
二、加強朗讀訓練
古人雲:「詩緣情而綺霏」意思就是詩歌藉助於具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句子,構建具有審美的意象,表現詩人強烈而凝煉的情感。通過朗讀讓學生領略詩歌的氣勢、韻味和情感,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都點明了朗誦教學的重要性.可以根據詩歌的不同風格選擇不同的朗讀方式:如教師范讀、個別朗讀、齊聲朗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聽,邊讀邊學,邊讀邊思,得到科學而有效的訓練。營造朗讀的氣氛,引導學生漸入佳境。朗誦應講究方法,教師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如初讀,讀准字音(查字典及結合課文注釋),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再讀,整體感悟,把握其節奏及感情, 能夠用語音語調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感情;能夠用不同的停頓的方式和重讀方式來表現作品的內容與情感。一般情況下,對於詩歌,應多指導學生大聲朗讀,讀出感情色彩,讀得琅琅上口,熟讀成誦;需要強調課文中的重點詞、重點句、重點段時,應指導學生齊讀;讓學生領略某篇文章的優美文辭;欣賞其藝術特色時,應指導學生自由讀。當然對詩歌更高要求的朗誦,能夠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必定是在對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把握之後,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而把握誦讀的感情,洋溢著朗讀的渴望。同時還應注意朗誦不應只是教學的開始,而應貫穿於整個詩歌教學過程中,可以說詩歌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了朗誦,應根據每一步的教學任務提出不同的朗誦要求。
三、發揮想像和聯想,調動形象思維
詩中的世界已不同於實際生活中的客觀世界,他們總是經過詩人有意無意的「改造」,投上了詩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詩人的感情,首先得進入詩中的世界。每一篇詩作都是客觀世界在詩人心中的再現,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詩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讀詩必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詩人心中之詩——紙上之詩——讀者心中之詩。所以鑒賞詩歌首先應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感悟詩歌的內涵,品味詩情畫意。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聯想和想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像,如「請同學們團上眼睛,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並讓同學們描述出自己頭腦中的畫面,經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大多能結合詩歌內容有所想,有所說,當然學生此時所說的已不完全是詩之內容了,而總是帶有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了。現代詩歌教學中,通過這樣的訓練,既活躍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他們更好地品味了詩情畫意,又培養了他們口頭描述的能力。學生在聯想和想像中,加進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
四、聯系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獲得獨特的生活和情感體驗
教學現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當然這里的生活包括社會、自然和人生三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詩歌,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他們自己說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從而更深刻地領悟詩歌的內涵。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故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詩人以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詩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設置這種機會。如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向同學大聲朗讀出來,並說明喜歡的理由;請找出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詩句或詞語,並簡要說明原因。經過我的多次實踐,這種情況下學生皆能有所發現並不時有精彩而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詞句的理解,往往具體而深刻。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我們有時可以在找准整首詩歌的關鍵之後,再找一個小的,貼近學生生活、情感的切入點,作為進入一首詩的楔子。要尊重學生對作品獨特的個性化解讀,甚至要引導學生有獨特閱讀體驗。新課標指出「文學作品得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地構建文本意義」,詩歌尤其如此。要聯系學生的實際並不是要處處都落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實際和情感體驗,要防止將詩歌庸俗化處理的傾向。
五、品味語言,獲得感悟
詩歌語言不同於日常口語,也不同於普通的散文化的語言,而表現出新穎、凝練,不拘泥於通用的語法規范、邏輯結構,寫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點。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鑒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因一詞一字而盡傳精神。人們常提及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用得好,好在形象,生動:把春風吹拂、草綠花開、一派生機的景象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綠」字中含蓄著詩人對春天來到的欣喜之情。所以我在「一詞」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就能獲得獨有的感悟。上課時,我們在詩歌中的某一句或幾句話中抽掉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學生把抽後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復體會,融入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於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六、抓住詩歌的意象,理解詩人的感情
「意象」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思想的客觀事物。鄭敏有過十分精當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築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指出了意象即是詩歌的基本成分這一事實,一首詩也就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意象系統。可以這樣說,意象既是構建詩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區別詩與非詩的基本特徵。沒有了意象,詩就成了直白與說明,換言之也就不能稱之為詩了。從某種意識上講,意象就是詩歌看得見的靈魂,抓住一首詩的意象就等於獲得解讀該詩的一把金鑰匙。作者要表現的思想,抒發的感情,在詩中往往通過一些具體的事物來表現,這些具體事物也就是意象。抓住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快速了解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如: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土地、河流、風、黎明等這都是一些客觀事物,但入得詩來,注入了作家的感情,則為詩中的意象了,這些意象則象徵著特定內容: 「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象徵著被戰亂、貧困、苦難所襲的國土和人民,「悲憤的河流」象徵著苦難民族、人民的歷史等。通過這些意象的象徵意義的理解,我們就體味到了詩人的深沉的愛國之情。也看到了一個充滿深沉熾熱的愛國之情的詩人形象。
七、模仿寫詩,學以致用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來源於生活,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那麼我們也同樣可以把對生活的感悟用詩化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這種寫作是帶有模仿借鑒性質的。仿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可就例句進行延續性仿寫,可就例詩進行整段仿寫。仿寫時要注意藉助聯想、想像、比喻、排比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和生活體驗。
詩歌畢竟是詩人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是最精粹的文學形式之一。詩歌教學也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講好一篇詩是一種藝術創造,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發揮獨創精神,不斷在教學上進行探索、改革,讓現代詩歌教學逐步走向科學化、藝術化的軌道。

I. 如何制定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內容

如何制定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內容
在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怎樣確定初中現代文學作品閱讀的教學內容,我認為要做到以下三條:
1、要把握住文學作品的特點。
文學性現代文的基本特點是什麼?它與非文學性現代文有什麼區別?我認為文學作品最基本的特點是「形象思維」,用形象來說話。而且它的形象,是運用語言文字這個工具來承載的,不管是小說也好,散文也好,詩歌、劇本等也概莫能外。它與非文學性現代文的最大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它的「形象性」,二是它的「情感性」。因此,通過語言文字的解讀,學生能夠把握作品所描繪形象,認識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普遍意義,以及感悟作者通過作品形象所抒發出來的感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文悟道」,不僅是個途徑方法問題,更應作為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目標。
例如,在章艷老師執教的《安塞腰鼓》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自己7分多鍾的朗讀,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文章多次出現『好一個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些方面?」這實際上是一個多通道的閱讀過程,再給學生以5分鍾左右的時間閱讀思考,然後將學生感受到的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最後讓學生對對聯、加橫批。(插進教學片斷:「好在哪裡」到「寫橫批」,約6分鍾)這里,對對聯只是形式,其實質是指向教學目標的。
2、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的價值。
文學性現代文種類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蘊含的價值也有所不同。那麼,什麼是文學性現代文蘊含的價值?怎樣挖掘文學性現代文蘊涵的價值?雖然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時能說清的,但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我們也可以化繁為簡,我們可以確定一個原則,即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原則。也就是說,學生通過某篇作品的學習,從中可學到哪些具體的知識、得到哪些具體的收獲、或受到哪些具體的啟迪,從而有利於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方面的具體的發展。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作品所蘊含的價值,也就能正確確定作品的教學目標。
例如,《安塞腰鼓》一文,其最大特點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大氣磅礴、豪情萬丈、氣吞山河的陽剛美。這種氣勢和情懷,主要是通過運用大量的排比、反復等整句形式表現出來的。學生學習這篇文章,能夠受到這種陽剛之氣的感染和熏陶,這就是這篇文章所蘊含的價值。也是學習這篇文章要達到的一個目標。而要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通過反復地誦讀讓學生去體味和感悟。章艷老師執教的這節課,較准確地把握住了這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以說是竭盡了全力。(插進教學片斷:「嘿、嘿、嘿……」朗讀指導,約4分鍾。)盡管剛才朱所長認為這樣做有「偽聖化」的傾向,但就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一點上,還是值得肯定的。
3、要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正確陳述教學目標。
明確了文學性現代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的基本要求,是否就等於確定了正確的教學目標?回答是否定的。可以說,直到現在,有些問題還困擾著我們的語文教學。
首先是「三維目標」與認知目標的關系問題。
我想引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工作組成員、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研究所副所長崔允漷教授幾段話加以說明,「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大家逐漸學會了『三維目標』的表達方式,甚至相同的套話。然而,『三維目標』究竟在教學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三維目標』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又該如何去整合,這些都很少有人去探究。」
「課程標准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陳述,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的下位目標,但是教師不能機械的、一一對應地照搬上位目標的格式,每堂課都按三個維度來陳述。」
舉個在某著名語文刊物發表的《竹影》教學目標的例子:
一、知識與能力:
體味本文生動形象的描寫。
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
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這是把「三維目標」進行機械割裂的典型例子,除了作為教案的「擺設」外,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即便是認知領域里的目標,也很難付諸實施。試問:什麼叫「體味」和「體會」?達到什麼程度叫「體味」,什麼程度叫「體會」?怎樣知道學生「體味」或「體會」了沒有?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總是伴隨著認知活動發生發展的,同時反作用於認知。因此它不是可以預設的,也不是教師所能「鼓勵」的,而必須通過創設情境、製造氛圍,通過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生成和發展。
其次是「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的關系。
仍先引用崔博士的話加以說明,「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設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考慮最多的是預期的結果,而不是生成性目標;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利用生成性課程資源,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預期的目標是教學設計時關注的重點,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也是教學效益中可評價的那一部分。如果這一底線都堅守不住,過於重視生成性目標,教學就有可能走向『無目的』的誤區。」
為什麼要提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因為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好在文學性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通過語言文字的解讀來「因文悟道」,來實現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問題。也就是說,正確的陳述目標能把 「體驗」「感悟」「領會」等這些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教學要求具體化,並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學生可操作,教師可觀察、可評量的外顯行為。
鑒於情感目標和生成性目標都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和把握,因此,我個人認為,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把重心放在預設的認知目標上,其餘的,更多應在過程中予以考慮。
那麼,該怎樣陳述教學目標呢?崔博士作了如下闡述:「目標陳述必須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標指向是學生通過學習之後的預期結果,因此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第二,目標的陳述主要是為了便於後續的評價行為,因此行為動詞盡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詞,否則無法規定教學的正確方向;第三,有時單靠行為動詞無法將目標清晰地表達出來,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條件,如學習情景、工具、時間、空間等的規定;第四,目標指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個體學生,同時也是為了便於評價,因此,目標的表現程度總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說明目標所指向的這一群學生最起碼達到的標准,它不代表所有學生真正獲得的真實的教育結果,前者只是後者的一部分。」
這樣,《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學目標,大致可以歸納為兩條:1、能用精練的語言,簡要概括文章形象所體現的主要精神;2、能通過反復的誦讀,讀出文章的磅礴的氣勢。對照章艷老師教案中所列出的三條教學目標,(插進《安塞腰鼓》教案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是基本准確的。
二、文學性的現代文閱讀,如何突出體驗過程,怎樣恰當把握多元解讀?(略)
三、非文學性現代文閱讀,應如何找到文本解讀的最佳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剛才朱所長講到,自主、合作、探究,在學習過程中是三位一體相互融合的,我基本同意這個觀點。但這畢竟是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它們的內涵和外延也各不相同。我想在操作層面上,主要就自主、合作這兩種學習方式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先說說自主學習。
理想中的「自主學習」,顧名思義,應該是學生能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並在學習過程中能進行策略性的反思和調控,最終能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進而確定後續的學習任務。從而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應該說,這種教學構想的前景是非常誘人的,也符合我們老一代語文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書教到不要教,改作文改到不要改」的美好願景。但是,如果原封不動地把它照搬照抄過來,在中國這塊文化土壤上並不會結出碩果。
我認為,在現今的條件下,把「自主學習」定位在「教師有效指導下的學生的主動學習」似乎更加貼切,也更加符合教與學的實際。這里的「主動學習」,其首要特徵是學生學習時的主動性,其次是學生學習時的獨立性。主動性主要體現在學生「願學」、樂學;獨立性則體現在學生「會學」、能學,並「相信自己能學好」。教師的「有效指導」,就是要使學生從不願學習到願意學習,從不會學習到善於學習,從不相信自己能學好到相信自己能學好。從而凸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同步的和諧的發展,在教學這個層面上促進課程改革主要目標的有效達成。
使學生「願學」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使學生「會學」的抓手是對學生進行正確適宜的方法指導;使學生「相信自己能學好」的途徑是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插進《蟾蜍》教學片斷:為蟾蜍建一個小檔案,約13分鍾。)
朱所長剛才也提到了這個案例,認為這是值得的,因為這個問題的解決,使整篇文章的綱領清晰了。從引導、組織自主學習的角度看,也可以說是成功的。
1、由於採用的形式比較新穎活潑,學習的內容既有信息加工又有語言訓練,有較大的思維負荷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願學、樂學。
2、重視過程指導,使學生會學、能學。這主要表現在——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明確的學習任務作為啟動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操作把手,使學生明確「學什麼」、「學到什麼水平」。
創設了一個以問題為核心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精加工、深加工。
在這個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供了「紅鶴」這個課外資源,給學生的學習進行了有效的示範。
3、在評價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修改,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應該指出的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要注意評價的全面性,即不僅要重視學業結果的評價,同時必須重視學生學習品質的評價,以充分體現新課程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的理念。在這一點上,還是有所欠缺的。
再說說合作學習探究。先看《蟾蜍》案例(插進教學片斷:探討人類對蟾蜍的不同態度,約13分鍾。)坦率地說,這是一次不成功地合作探究,主要問題有二:1、問題簡單,無合作探究的價值。所提問題只達到指認水平,所學內容不是課文的重點。如果這樣改一下,「『歷史上的怪物』這一段並不涉及蟾蜍的特點,課文為什麼要插進這一段?」就有較大的合作探究的空間了。2、淺嘗輒止,流於形式。學生的表演和評價,只是過了一下場,意義不大。
有關合作學習易流於形式包括該怎樣正確操作的問題,在教育界已引起充分的重視,有關的論述也很多了,譬如合作的話題要有價值啊、分組要合理啊、合作前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啊、要有及時的評價啊等等,這里不想再重復什麼了。只想補充一點很重要的但還沒引起大家足夠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合作學習的目標問題。
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而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目標。因此,我們在組織合作學習時,除了關註解決學業上的問題外,更要關注合作的意識養成、合作態度端正、合作方法的培養等非學業方面的問題。
四、非文學性現代文閱讀,如何做到既緊扣文本,又適度拓展?怎樣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
非文學性現代文閱讀,如何做到既緊扣文本,又適度拓展?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要樹立一個理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理念。「教教材」著眼於「讀懂」,這不可避免的會陷入以教材為中心,奉教材為聖經的泥潭;「用教材教」則著眼於「會學」,那就必須打破教材的桎梏,進行必要的拓展。
其次要確定一個原則——依據文本而不拘泥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脫離文本。這里的關鍵是把握好一個「度」,稍有不慎,即會走進把語文課異化為政治課或班團活動課的誤區,譬如,蘇教班八年級(上)有篇課文叫《都市精靈》,我聽了很多課,不少課上半節課把文本匆匆過了一下,下半節課就離開文本讓學生們圍繞保護野生動物獻計獻策。最終是把語文課上成了環保課,有人把這種現象戲稱為「種了別人的田,慌了自己的地」。
第三,要把握好閱讀的層次——理解性閱讀、創造性閱讀、評價性閱讀。這三個層次,我認為體現了非文學性現代文閱讀的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
所謂理解性閱讀,就是能綜合理解閱讀材料。也就是《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能整體感知不同文體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大致思路,能正確把握文章的意思,准確概括文章的要點,對一些關鍵詞句,能把握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這一層次的閱讀,關鍵是要能捕捉到閱讀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記敘文,要緊扣住「事」或「人」;說明文,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是關鍵;議論文,核心是把握住作者的觀點。
所謂創造性閱讀,是在理解性閱讀的基礎上,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並發揮必要的想像和聯想,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閱讀材料進行補充、完善、深化、探究等創造性的閱讀活動。創造性的閱讀,理解是前提,帶有鮮明的個性是其主要特點。譬如,說明性的文章,你可以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能運用文章介紹的有關知識,去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議論性的文章,你可以叫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模擬課文的寫法,再補充一個論據等。
評價性閱讀,是一種完全個性化的閱讀行為,是閱讀者對文章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評價。進行評價性閱讀,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各抒己見。對文章的思想內容乃至表達形式,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贊同、或反對、或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有人把這三個層次的閱讀簡要概括為三個關鍵詞:同化——衍化——異化。我認為是很恰當的,後兩個層次的閱讀,就是一種緊扣文本的拓展。
第四,要積極開發各種課程資源。資料的種類很多,這里暫時分為文本的和非文本的兩種。文本的資源可以是相關的文章、資料等,如《人類的醜陋朋友——蟾蜍》(插進《蟾蜍》課件「紅鶴」ppt),這張投影,既提供了新的知識,又為學生研讀文本,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幫助。非文本的有視頻、音頻、圖片等。(插進《落落的微笑》課件中的照片、《安塞腰鼓》課件開頭的打腰鼓的錄像)這些圖片和視頻,既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課程資源的來源,主要應來自生活;開發課程資源的途徑,也主要要從生活中去挖掘;而開發課程資源的主體,還應是學生,徐炘老師執教的《人類的醜陋朋友——蟾蜍》一課的課外作業,「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並收集有關資料,寫一篇生動的說明文」,就較好地體現了這一思想。

J. 怎樣進行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把握

一、明確《課程標准》的要求。要進行現代文閱讀訓練,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即訓練什麼。為了讓訓練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首要的應是明確考綱要求。《語文課程標准》與《宜昌市中考考試說明》對閱讀都提出了要求,比較而言,《說明》上的要求更易操作。縱觀近幾年的《考試說明》,對現代文閱讀的基本要求盡管每年都有細微變化,但大致要求不變,概括地說,對閱讀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1、整體感知文章,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的評價。2、讀文學作品,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3、熟練解決閱讀中典型字詞的讀音、解釋和運用問題。
《考試說明》是中考命題組的專家就當年中考語文試題的命題在考前發布的唯一卻又是極其重要的信息。它是命題的依據,其權威性不容置疑,既然如此,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如果對它反復推敲、仔細琢磨,就能領悟到現代文閱讀訓練的要著,把握現代文閱讀的航線,就能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材料,達到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二、仔細分析中考現代文閱讀的特點。現代文閱讀特點包括材料特點和測試特點。我們先來看看材料特點。瀏覽近幾年的中考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材料一般為一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一篇文學作品。據語文界一些專家總結,說明文全部來源於報刊雜志,一般反映的是全球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內容涉及生物、物理、化學、地理、通迅、工程技術等等。如克隆、環境問題、三峽工程等。由於受試卷長度的限制,這類文章篇幅短小,在400字到500字之間,這類文章最大的特點是信息密度大,有時一句話就包含了幾條重要的信息,而且,由於是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學生對這類知識十分陌生,有時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因而往往看了文章卻不知文章所雲。值得學生欣慰的是,考點所涉及的問題都比較貼近生活、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只要學生平時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答起題來還是能得較多的分。如宜昌市中考閱讀題《昆蟲與音樂》所設計的問題是「請把你聽到某一昆蟲歌唱的情景和感受描寫出來」。學生都答得很好,因為他們在生活中所接觸的昆蟲確實很多。讓學生更覺無從下手的,往往是議論文。這類文章相對於說明文而言,篇幅長,容量大,思考力度深。論述嚴謹而滴水不漏,閱讀此類文章必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深厚的社會閱歷及廣博的知識基礎。而這一些恰恰是中學生所缺少的。更讓中學生傷心而害怕的,這類文章的考題是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這就增加了學生主觀思考的梯度、概括綜合的力度及語言表達的難度,讓許多語文基礎一般的同學手足無措。如宜昌中考閱讀題《不求甚解》所設計的問題是「請簡要談談你對『觀其大略』的看法」。這完全是一道主觀題,盡管是開卷考試,學生都答得五花八門。文學作品相對說明文、議論文而言較通俗,語言優美,能給人美的享受。此類作品材料較散,作品的觀點也較含蓄,往往缺少直接表露作者觀點的語句,須通過學生的思考揣摩,綜合分析才能領悟作者主旨。而且,此類文章往往具有較強的鑒賞性,對缺少一定欣賞知識的中學生來說,要准確的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欣賞意見,具有一定困難。如2003年宜昌中考語文閱讀《山水之歌》所設計的問題是「本文語言極有特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點?請簡要談一談」。答這樣的主觀題,如果一著思考不慎,失分便相當多,因而也是最容易拉開考生差距的一部分。
根據近幾年試卷分析,三類文章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對字詞的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其中包括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
三、有的放矢地採取對策。在理解《考試說明》的要求的基礎上,我們在平時講解課文或綜合復習中,就可以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具體做法,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讓學生明確要考什麼會考什麼。在考前復習中,必須讓學生徹底了解近幾年中考的閱讀材料、閱讀題型及解題思路,這樣有助於學生在訓練中自我摸索,把握中考現代文閱讀的命題及解題規律。
2、利用現成的課本進行現代文閱讀訓練。語文課本上有許多有價值的文章,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表達方式方面都值得研究。《初中語文課程標准》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量應達到400萬字。面隊浩瀚的書海,課文就是最基礎的東西。而且,當老師在講解這類課本時,其實也是在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分析及鑒賞文章的能力,引導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如何思考問題,並通過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為同學進行課外閱讀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因此,課堂教學中的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答案的途徑,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幼稚地認為語文課毫無價值了。
那麼怎樣高效利用課本呢?我覺得可以利用課本進行各類文體的閱讀訓練。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模仿中考題型,對各類文體提出不同的欣賞要求。說明文就著重理解詞句含義、辨別篩選文中重要信息;小說著重鑒賞作品形象、語言特色及蘊藏在作品中作者的觀點態度等;記敘文可以分析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中心思想以及表現形式、作者觀點、表達技巧等;議論文著重分析文章的內容要點、結構層次和表現形式,還可以評價一下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總之是通過整體閱讀,總結出各種文體類型文章的不同要求,讓學生對各類文體類型的閱讀心中有數,避免考試時的心慌意亂、手足無措。
3、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及解題技巧。人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如授之以「漁」。這「漁」便是方法技巧。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在同一課堂同一時間段內,有的同學讀了一篇文章便能侃侃而談,有的同學卻什麼收獲也沒有,這固然有基礎差異的因素,但更大的差異在於閱讀的方法上。因此,對閱讀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在我看來,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對文章有個整體把握。包括題目、作者、文後注釋、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採用的表達方式,閱讀者都要心中有數,其次是文章的結構層次,通過理清思路來把握作品內容及作者觀點。再次,就是咬文嚼字了。通過細琢細磨,把握文章的細枝末節、關健語句,從而正確接受文章提供的信息。最後便是分析概括,欣賞評價。可以從內容、表現形式和語言等幾個角度對文章提出看法。這是閱讀的方法。至於解題的技巧,我認為可指導學生先通讀全文,尤其要提醒學生不可忽略文章的題目及文後的注釋,哪怕只是括弧中的一個出處,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概括了文章的主題,而文後注釋,則往往暗示著寫作的背景、目的等。這樣,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再分范圍檢索問題答案,盡量根據文章的關健語句,上下句之間的邏輯聯系、特定的語言環境等把答案找出來,一般情況下,答案肯定在文中,就看同學找得准不準,概括得好不好,表達得清楚不清楚。
4、增加閱讀量。俗話說,熟能生巧,要使解題過程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閱讀訓練就要有足夠的訓練量以及足夠的訓練心得和對訓練的高度類型化的概括。因而,僅僅局限課本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針對中考閱讀材料的特點,有目的地選擇一些信息量大、思考力度深,欣賞價值大的說明文及說明文、文學作品,用增加閱讀量的方法來豐富學生的知識,擴大學生與外界的接觸面,積累一定的鑒賞知識。也可以推薦一些文章,讓學生對照著《考試說明》的要求,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用老師教的方法去尋求答案,讓學生在這種自我摸索自我感悟中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
總的來說,現代文的閱讀范圍很廣,要求較高,閱讀訓練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要提高閱讀水平,還得靠各位語文教師及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摸索出一條更快捷、更有效的途經。

閱讀全文

與現代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