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幼兒中班社會課《端午節》的新穎教案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准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 長命縷 目標: 1、 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 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准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 做龍舟 目標: 1、 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 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 包粽子 目標: 1、 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 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 前的准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嘗,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持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干凈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2. 端午節中班幼兒學情分析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容,知道秋天是美麗多彩的,學習詞語內「黃澄澄」容、「紅彤彤」、「金燦燦」、「綠油油」。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事物,進行詩歌仿編活動;
3. 感受詩歌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秋天的背景圖,各種水果若干,四個小籃子。
3. 幼兒園中班周記端午節活動計劃表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在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我最喜歡吃蜜棗味的粽子,味道很甜。爸爸就喜歡吃鹹味的。粽子有大有小,味道都不一樣。 除了吃粽子,還有一個大家喜歡的活動就是賽龍舟。到了端午節這天,很多地方都舉行龍舟比賽。據說龍舟比賽是為了紀念楚國屈原。在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消滅,屈原不忍心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而死。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傷心,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才有了今天的賽龍舟。
4. 幼兒園中班成長手冊端午節快樂
活動目標: 1、了解「春」字的剪紙順序,初步學習看圖示對折剪「春」字。 2、感受「春」的美好含義,體驗剪紙成功的樂趣。 活動准備: 紅色長方形紙、剪刀、固體膠、鉛筆、「春」字剪紙步驟圖、不同字型的「春」字剪紙作品。
5. 端午節中班科學教案 香囊有什麼作用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了解「屈原」的故事。
一、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准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表演賽龍舟。
三、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香囊的作用:用綢緞縫制的香袋,一般裝有白芷、艾葉、辛夷、薄荷、冰片等中葯香料。
袋中所用的這些葯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葯學理論中的五臭范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辟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葯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五彩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為了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給幼兒講了屈原的故事,引出了過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讓幼兒動手包粽子,為孩子准備好包粽子的材料,因此,每個幼兒都興致勃勃的動起手來,讓孩子感受辛勤的勞動能換來美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 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 願意動手嘗試,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准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綵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綵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打開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