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物入侵者優秀教案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版明顯乾燥,湖中權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
④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一種來源於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紐西蘭,一種來源於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
⑦來源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
Ⅱ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
《生物入侵者》教學設計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Ⅲ 結合餘映潮《散步》來敘述什麼是板塊思路
1993年3月,筆者的系列論文「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開始在湖北大學《中學語文》雜志上連載。第一篇文章就是評點上海市教研室徐振維老師的《〈白毛女〉選場》教學案例。在評點文字中,筆者提出了「主問題」的概念,同時提出來的,還有「板塊式」這種說法。(見《中學語文》1993年第3期《只提了四個主問題——《〈白毛女〉選場》教例評析》)。
筆者在評點中說道:
……
從教者所設計的四個「主問題」看,這節課呈現一種「板塊式」的課堂教學結構。每一問題,都引發一次研究、一次討論、一次點撥。四個主問題形成四個教學的「板塊」,結構清晰且邏輯層次分明;每個教學塊板集中一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既豐富、全面,又顯得比較深刻。
再從四個「主問題」本身看,問題的設計極富特徵。這四個問題,可稱為「串問」或「頂針問」,四個問題一個接一個,涉及的內容一個比一個精細、深刻,似乎一氣呵成,組成了完滿的教學結構。……
從此以後,「板塊式」和「主問題」就成為我的傾力、傾心的研究目標。
1998年,筆者的長篇論文《「板塊式思路」教學設計例談》分為(上)(下)篇,分別發表在國家級專業雜志《語文教學通訊》1998年第9期、10期之上。
2000年,《語文教學通訊》第7期發表了筆者的新的研究成果:《板塊並列式思路》。
2000年7月29日,在雲南昆明舉行的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報告會上,筆者作了關於《板塊教學設計的六種思路》的學術講座。
2001年3月,在湖北省教育學院省教育咨詢部初中語文教學研討會上,筆者作了《談「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設計》的演講。
2003年,《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第6期、第7期分別刊發了筆者的《教學思路的設計藝術·板塊式思路》的(上)與(下)。它們是「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中的一部分。
2003年,《語文教學通訊》第6期發表全國中語會原理事長張定遠先生介紹我的長篇文章《餘映潮——善於創新的中學語文教研員》,文中專門用了一個段落評說了「板塊式」教學思路:
他創造了「板塊式教學思路」,他的學術報告《板塊式閱讀教學設計的六種思路》在第三屆「語文報杯」全國課堂教學大賽上受到歡迎。在這樣一種教學創意下,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靈活多姿,組合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板塊式思路,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使教學過程更加有序,使教學內容更加優化,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對於傳統的教學結構而言,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創新,是很有力的挑戰。
2005年3月30日起,《光明日報》連載筆者的以「中學語文教學創新設計」為主題的系列文章共10篇,第一篇就是《教學思路的創新設計》,文中所舉四例,全部呈現「板塊式」教學思路。
2005年9月,上海方略教育集團從上海來到荊州,拍攝了筆者的《「板塊推進」式教學模式》專題講座。
2005年,筆者的專著《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出版,2007年,專著《聽餘映潮老師講課》出版,2008年,《餘映潮講語文》出版。三部著作之中,均有對「板塊式思路」的論述。特別是《餘映潮講語文》,用了一個章節來闡釋「創新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1997年以來,筆者通過大量教學實例來表現「板塊式思路」的魅力,100多個課堂教學的案例,幾乎都與「板塊式思路」有關,它們絕大多數都運用了「板塊式思路」的設計手法。
二、「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內涵與特點
所謂「板塊式思路」,就是在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從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幾次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即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都是呈板塊狀分布排列。
它與一般的閱讀教學思路的區別在於:一般的閱讀教學思路是「線性」的,基本上是開講,一個段一個段地分析,然後小結課文特點。而「板塊式」思路是呈「塊狀」的。這種塊狀設計,主要著眼於學生的活動,著眼於能力的訓練,以「板塊」來整合學習內容,來形成教學流程,來結構課堂教學。
請看幾個「板塊式」教學思路的設計。
1.課文《說「屏」》:
選幾個詞兒讀一讀
選幾個句子說一說
選一個精段品一品
這是從「學生活動和能力訓練」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2.課文《行路難》:
欣賞課文中的美句
解析課文中的難句
這是從「課文理解」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3.課文《泥人張》:
學習活動之一:概說課文
學習活動之二:細品課文
這是從「教材處理」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4.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閱讀欣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閱讀欣賞《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閱讀欣賞《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這是從「開發資源」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自讀課文:我們讀懂了什麼
講讀課文:同學們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這是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6.《雲南的歌會》:
話題一:《雲南的歌會》的結構層次美在哪裡?
話題二:《雲南的歌會》的民風民俗美在哪裡?
話題三:《雲南的歌會》的描寫片段美在哪裡?
這是從「主問題」設計的角度形成的「板塊式」教學思路。
從以上教學思路設計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板塊式」思路的比較明顯的特點:
1.簡潔,實用,好用。教學過程非常清晰,非常有序。能夠十分有效地改善大面積課堂教學中步驟雜亂、思緒不清的問題。
2.課堂教學明晰地表現出「一塊一塊地來落實」的教學態勢。「塊」與「塊」之間相互聯系,互為依託,呈現出一種層進式的教學造型。
3.由於每一個板塊都著眼於解決教學內容的某一角度、某一側面的問題,於是每個板塊就是一種半獨立的「小課」或者「微型課」,它要求教師精心地研讀教材,優化、整合課文內容,提煉出可供進行教學的內容板塊。
4.由於「板塊」二字的出現,教師就要考慮板塊的切分與連綴,考慮板塊之間的過渡與照應,考慮板塊組合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這就改變了常規的備課思路,有利於提高教師教學創意的水平。
5.由於「板塊」的有機劃分,其中必然有讓學生充分地佔有時間、充分地進行活動的板塊,也就是說,有些「板塊」是明確地歸屬於學生的活動的,這就在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方面邁開了扎實的一步。
6.教學過程中因為「板塊」的清晰存在而容易協調教學節奏,能較順利地展現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疏與密、快與慢、動與靜、輕與重的相互關系,使課堂教學波瀾生動,抑揚合理,動靜分明,教學的清晰性和生動性都能得到鮮明的表現。
7.實際教學之中,「板塊」組合的形態、形式非常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由於「板塊」內涵的本質內容是整合教學資料與安排課堂活動,所以它可以用於各種文體或各種課型的教學之中。
8.以鮮明的邏輯步驟形成清晰的教學層次,即由淺入深地、由易到難地、由知識到能力地向前推進,顯現出鮮明的「分層推進」的特點。
可以說,「板塊式」思路所表現出來的外部特徵是教學結構清晰,所表現出來的內部特徵是教學內容優化。對於傳統的教學思路而言,「板塊式」思路是一種富有活力的創新,是一種很有魅力的突破,是一種具有實力的挑戰。
三、「板塊式」閱讀教學思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思路設計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如果沒有教學思路的設計,課堂教學就是一片混沌。
「板塊式」思路因為「簡明」而可以成為大面積上語文教師閱讀教學設計的首選。
其操作要領如下:
1.從「線條簡潔」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線條簡潔」的主要特點是,一個課或者是一篇課文的教學中活動的角度非常清晰但教學的步驟又不是很多。
如《最後一課》的教學過程,由如下兩個重要的教學「板塊」組成:
課文品讀之一:文意把握
課文品讀之二:片段欣賞
這一節課立足於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學生深深帶入課文。板塊一「文意把握」是「面」,板塊二片段欣賞是「點」。全文的教學點面結合,既整體式地了解課文內容與情節,又集中力量欣賞最美的片段,從而達到「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
2.從「重點突出」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教學思路的設計應該確保在「清晰」前提下的「重點突出」。或者是某一個教學步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給予更多的時間;或者是大多數的教學步驟都關涉到某個教學內容,以顯現明確的教學目標。
如蒲松齡《狼》的教學設計,其教學的主體內容就品析得相當精彩:
一讀,從「屠戶」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二讀,從「狼」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三讀,從「故事情節」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四讀,從「敘議結合」的角度理解課文的脈絡;
這個教例的思路是清晰的,是「板塊式」的,同時又表現出了重點突出的特點,教師將教學視點集中在「課文脈絡」之上,運用「多角度反復」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課文內容,不僅使課堂教學不斷出現新的興奮點,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了學法熏陶和閱讀技能訓練。
3.從「情境生動」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即給課文的教學有意地貼切地假設一種教學的情景,但同樣的,這個課的教學又是步驟清晰、線條簡潔的。
如列夫·托爾斯泰童話《七顆鑽石》的創新設計:
進入錄音棚——讓心情激盪
暢游智慧泉——讓發現閃光
來到創作室——讓想像飛揚
這個課例思路清晰,讓學生生活在美好的教學情境之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朗讀,第二板塊主要是品析,第三板塊主要是表達。教師設置了一定的教學情景,渲染了一定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優雅的教學情景及濃郁的情境氛圍中進行靈動的、多種感官並用的語文學習活動,從而讓教學過程清新明朗,詩意濃郁,別具一格。
4.從「活動充分」的角度進行創新設計
「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應是課堂閱讀教學設計的第一要義,是課堂教學的高層次境界,是教師教學理念先進和教學技藝成熟的標志。根據「學生活動充分」的要求來進行教學思路的設計,可以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價值。
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學創意。
課堂活動之一:整體感受課文,積累課中語匯
課堂活動之二:實踐閱讀方法,認識說明對象
課堂活動之三:品味課文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這個課例鮮明地表現了「學生活動充分」的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充分地佔有了課堂學習的時間,並進行著學習語言、習得技巧、發展能力、訓練思維的學習實踐活動,實在是「美」,真正是「實」。
……
總之,「板塊式」教學結構呈「板塊」狀而又靈活多姿、組合豐富,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教學設計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除了一個「課」之外,它可以「小」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它也可以「大」用到一個單元之中,使這個單元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含豐富。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板塊式」思路,可以使教學結構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優化,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它就像一個小小的魔方,各種組合都充滿新意,都會為駕馭它的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增加光彩。
Ⅳ 《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林園》全部生詞注音解釋
問題補充:《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林園》《故宮博物館》《說「屏」》《大自然的語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覺》全部生詞注音解釋和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