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好的初中歷史教案,給一份來做個參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主宰巴黎和會的三巨頭、《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內容、凡爾賽體系的構成和作用。國際聯盟的建立、華盛頓會議的背景。《九國公約》的簽訂、主要內容和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揭示美、英、法等國在巴黎和會上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爭奪的情況,培養學生從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地位分析帝國主義外交政策的能力。
2.通過對凡爾賽體系不牢固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3.揭示美國在《九國公約》宣稱的「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主權的完整」的旗號下,向中國擴張的企圖,培養學生透過社會現象來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認識到《凡爾賽和約》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掠奪性條約。凡爾賽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2.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美國通過這次會議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說明強權外交的後盾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凡爾賽和約》。②《九國公約》。
難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矛盾。
教學方法
講述法,輔以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是一戰重要的見證物,說起「一戰」,我們先復習一下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個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止時間?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戰爭的性質?戰爭的結果?
一戰德國投降
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時間:1914年—1918年;根本原因:帝國主義爭奪世界矛盾斗爭的結果;性質:帝國主義戰爭;結果: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失敗而結束。
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一戰是結束了,但帝國主義的矛盾解決了嗎?戰後由於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就這樣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3課《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講授新課:
一、戰後的「新秩序」(板書)
1919年1月,戰勝國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和會。
27個國家參加會議,面對即將到來的和會,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如意算盤。但是爭奪總是要憑資本,按實力去較量的。
教師問:那麼經過了這一場時達4年多之久的世界大戰,列強的實力對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戰敗,暫時退出了爭霸的行列,並淪為被宰割的對象;(2)作為戰勝國,英法實力也遭到削弱,但它們還分別在海軍和陸軍方面保持優勢。(3)美日成為一戰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在一戰期間共賺380億美元,黃金儲備佔世界的40%,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經濟實力急劇膨脹。日本在亞洲奪取了新的霸權利益。
戰後列強的實力發生了變化,那麼這就要按新的實力對比去重新建立戰後的新秩序,於是便有了巴黎和會。各國懷著各自的私心。
[教師引導]現在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敘述巴黎和會召開的概況。
[學生看書]……
[學生敘述]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有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和其他弱國在和會上處於完全無權的地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重重,使和會持續了五個月。(用投影界示巴黎和會的三巨頭)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中國是否參加協約國一方?1917年段琪瑞北洋軍閥政府在日本的慫恿下,也對德宣戰,現在當然應列入戰勝國的行列。北洋軍閥政府的代表也趕到了巴黎。那麼戰敗國代表來了沒有?
[學生回答]沒有。
[教師引導]這么多國家,是否部有發言權?
[學生回答]不是,有權對和會決策的,真正起操縱作用的只是英、美、法三個大國。
[教師引導]為什麼?
[學生回答]因為這三國力量最強大,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實力。
[教師講解]美國總統威爾遜,此人原是大學教授,後來當了校長,又當了總統,人稱「百靈鳥」。他帶來了非常漂亮的被稱為「世界和平綱領」的「十四點原則」。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被稱為「狡猾的狐狸」,這個圓滑而狡黠的政治家,完全代表英國這個老牌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他最輕視已發生十月革命的俄國。既主張處分德國,又不主張過分削弱,即實行大陸勢力均衡政策,讓歐洲大陸的各國家之間互相牽制,誰也別太強,好讓英國控制歐洲大陸。一戰前就是由於德國發展太快,不但嚴重威脅了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還提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英德矛盾才急劇尖銳。現在呢,情況變了,德國戰敗,只要能削弱它,使之既不能與英國抗衡,又能牽製法國,那麼恢復英國控制歐洲大陸的局面就可以形成了。法國總理克里孟梭,他已78歲高齡,說話聲音沙啞,外號「老虎總理」。他曾以18次倒閣成功而著稱。克里孟梭是個典型的復仇主義者。他的野心是重建歐洲大陸霸權,為此法國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國。他曾經說過:「我是如此喜歡德國,所以我希望有兩個德國。」針對當時巴黎和會這種情況,在和會開幕時,有識之士就曾預言:「和會組織並不復雜,無非是說克里孟梭當主席,勞合·喬治為總顧問,威爾遜為秘書長,如此而已!」折中局面終於成了現實。另外,義大利曾加入同盟國,1915年同英法簽訂了倫敦密約,得到了戰後滿足其領土要求的承諾,參加到了協約國一邊作戰。盡管一戰中,沒打過幾場勝仗,但其野心卻不小,不僅希望英法實現其承諾,而且含有新的領土要求。日本在巴黎和會上被稱為是「沉默的小夥伴」,日本對歐洲事務不感興趣,只想保證在亞太地區的既得利益。就這樣,經過近半年的爭吵,1919年6月28日,在凡爾賽宮舉行了對德和約的簽字儀式,故稱《凡爾賽和約》。
[板書]2.《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共同來看一下《凡爾賽和約》的內容。
[投影顯示]
領土 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軍事 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政治 德國承認並尊重奧地利的獨立
賠款 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
殖民地 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教師講解]關於領土問題,第一,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第二,薩爾區由國聯代管15年,期滿後經公民投票表決,決定歸屬。薩爾煤礦由法國開采15年。這個薩爾煤礦,其煤炭蘊藏量相當於法國全國煤炭蘊藏量的40%。第三,規定萊茵河西岸地區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地區為不設防區(指圖強調萊茵河非軍事區的空間概念)。第四,承認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的獨立,尤其是大波蘭的建立(看圖)。波蘭得到波茲南、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及上西里西亞的部分領土,還得到穿過西普魯士的所謂「波蘭走廊」的狹窄出海口,但澤被宣布為國聯管理下的「自由市」,從而使德國的領土被分割為兩部分。
關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加以瓜分。用的名義是「委任統治」,實質就是重新瓜分,而且使列強對殖民地的瓜分和佔領披上「合法」外衣。那麼德國原在山東的一切特權和膠州灣的租借地讓給誰了呢?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提問]對此,中國人民有什麼反應?結果如何?
[學生回答]爆發了五四運動,北洋軍閥政府沒有在和約上簽字。
[教師講解]關於軍事問題,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
關於賠款問題,在巴黎和會上並沒有完全解決。決定由協約國成立的「賠款委員會」決定其賠款總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條約的內容來說明該條約的實質。
[學生回答]《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實際上是對戰敗國德國的一場掠奪。
[教師說明]和約使德國喪失歐洲本土上1/8的領土,1/10的人口,還壓上巨額賠款。列寧一針見血地指出:「《凡爾賽和約》是駭人聽聞的掠奪性和約。」毫無疑問,《凡爾賽和約》極大地傷害了德意志民族的感情。這為以後希特勒、法西斯復仇主義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難怪當時就有人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20年後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人們不得不承認:《凡爾賽和約》種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根!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和約的規定,我們能否由小見大,一起來分析出巴黎和會的實質。
[教師明確](師生共同分析)從條約規定來看,尤其是關於殖民地的處理,我們再次證實,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此外,從軍備限制的內容上,我們又可以看出其反蘇的性質。列強們在和會上就如何對付蘇俄達成了協議,即實行經濟封鎖,制定武裝干涉的計劃。從1919年春到1920年,協約國對蘇俄進行的三次武裝干涉的計劃就是在此時制定的。所以,我們說這次會議又是指揮反蘇戰爭的司令部。
[教師引導]除德國以外,還有哪些戰敗國呢?
[學生回答]還有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
[教師說明]確實如此,因此在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以上各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這些條約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新秩序。
[板書]3.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教師引導]總而言之,凡爾賽體系調整的是帝國主義在西方的關系,那麼這個體系靠什麼來維持?
[學生回答]國際聯盟。
[板書]4.國際聯盟的成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上的相關內容,提煉出有關國際聯盟的有效信息。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國聯是根據和約規定在1920年1月成立的;(2)美國沒有參加國際聯盟,所以它被英國和法國控制。
[教師講解]美國領導人自認為,以自己掌握世界經濟霸權的實力,可以「領導世界」,但是由於美國在海軍方面實力不如英國,陸軍方面實力不如法國,因此在戰後的第一輪較量中,「溫文爾雅」的教授總統最終敗給了「老奸巨猾」的資產階級政客。這再次說明外交的後盾是國家的綜合實力。由此可見,表面上看,戰勝國達到了目的,德國被押上了審判席,戰敗國和弱小國家遭到了隨心所欲的瓜分,維持國際秩序的國際聯盟也成立了,但是,由於戰勝國強迫戰敗國承擔了全部戰爭責任,對戰敗國而言,這種和約是無法接受的,之所以接受了,是形勢使然。因此,和約雖然簽字了,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除,再次發生戰爭,重訂和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幾乎所有的人都看到,《凡爾賽和約》所構築的國際安全體系孕育著極大的不穩定性。沒有資格參加和會的列寧評價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約束維系的整個國家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參與主宰和會進程的法國人、戰時的聯軍統帥福煦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和會期間的另一位巨擘、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說:「你們可以奪走德國的殖民地,把它的軍隊減到僅夠建立一支警察部隊的力量,把它的海軍減到五等國家的地位,這一切終究毫無意義。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麼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曾任英國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說:「這是勝利者所做的蠢事。」事實證明,他們的評價可謂切中要害。和會剛剛結束,德國人就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
即便如此,有權主宰和會的戰勝國卻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進行補救。法國人沉醉在虛假的和平之中,英國人也以為歐洲大陸的均勢已經恢復,而威爾遜則喜滋滋地回到華盛頓,向國會販賣他的國際聯盟體系。他要求美國人民大膽地參加國聯,「接受領導世界的責任」,可美國人卻不領情。參議員威廉·波拉對威爾遜說:「你的和約不會帶來和平,它離和平很遠、很遠,我們如果根據過去判斷未來,(那麼,可以肯定)它將帶來戰爭。」美國參議院拒絕批准和約,戰勝國苦心經營的凡爾賽體系剛剛開張就被撕開了一個口子。
由此可見,巴黎和會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列強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是在英法取得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重建了資本主義世界在西方的新秩序。它反映了幾個主要戰勝國按新的實力對比取得了暫時的妥協。但是它不但不能消除矛盾,而且加劇了很多矛盾,同時又產生了很多新矛盾。尤其是美國在巴黎和會上未取得預期目的,而且遠東亞太地區帝國主義還未按實力對比進行新的調整。不久,他們再次坐到談判桌旁,展開舌戰,這就是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板書]
[教師引導]根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請大家回答:一戰期間,哪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獨霸中國?
[學生回答]日本。
[教師引導]當時在中國,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
[學生回答]美國和日本。
[教師講解]1902年《英日同盟》簽訂,在英國的扶植下,日本成為東亞的霸主。一戰期間,日本在遠東的勢力急劇膨脹,幾乎獨霸中國,並佔領了德屬太平洋群島。巴黎和會,更加強了它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地位。而美國隨經濟實力的增強,必然要打破日本的獨霸。再加上巴拿馬運河的通航,使美國到太平洋的航程縮短,所以戰略重心轉移到遠東亞太地區。日本的擴張不僅與戰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發生嚴重的沖突,同時也威脅到英國在東亞的利益。為爭奪霸權,三國掀起海軍軍備競爭。日本將國民收入的50%造無畏艦,直接影響英國海上霸權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由美國倡議,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教師引導]下面請同學們看書,看完之後,概述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板書]2.華盛頓會議的內容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在這次會議上,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屬地的權益。接著,美、英、日、法、意簽訂了《五國條約》,規定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為5∶5∶3∶1.75∶1.75。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的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板書]3.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教師分析]《四國條約》的簽訂體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聯合與美國對抗的威脅,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掃除了障礙。根據《五國條約》,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噸位比例是5∶5∶3∶1.75∶1.75。請同學們思考,《五國條約》的簽訂,最大的獲益者是誰?(學生回答:美國)使美國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制海權,英國的海上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對日本來講「3」已經不少了。《九國公約》的簽訂對中國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美國代表在解釋「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時說:「中國為一有主權獨立之國家,在有效條約所限制之內,中國有行政之自由。」就是說,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仍然有效,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絲毫沒有改變。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的遠東霸權之爭,最重要的是對中國的爭奪。關於中國山東的問題,由於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此問題在會外得以解決。(閱讀材料小字,進行了解)
華盛頓會議上簽訂的三個主要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華盛頓會議,在美國居主導地位,中國被宰割,日本受抑制的基礎上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亞太地區的統治秩序。可見,華盛頓會議上,美國獲利最多,日本受的限制最厲害,中國受的傷害最重。因此華盛頓體系隱含著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美日矛盾加劇;英日分歧擴大;中國與帝國主義的矛盾尖銳。這些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華盛頓體系的崩潰。
[教師小結]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通過這兩次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板書]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教師分析]下面我們就此體系的形成作一簡單的分析。經過華盛頓會議,資本主義世界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也得到了安排。它同凡爾賽體系一起,構成了戰後資本主義國際新秩序,即通常所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種新秩序,代表著資本主義世界在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建。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之時,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世界領土的再一次爭奪。當這場大戰已經嚴重影響到資本主義本身的穩定性時,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進行重新安排,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各大國都是帶著各自的計劃,來到談判桌前的,經過激烈的交鋒和妥協讓步,它們又不得不部分放棄自己的計劃,接受這兩次會議對世界新秩序的整體安排。從《凡爾賽和約》到《四國條約》《九國公約》,都是首先具有這種資本主義世界整體性安排的特點;而國際聯盟和《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的規定,又是20世紀政治整體化趨勢的一種最初的反映。
這種情況說明,戰爭和相對的聯合,都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不同政策。而它們採取哪一種政策,取決於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發展的特定形勢。當涉及到不同利益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矛盾和沖突變得不可調解時,戰爭就不可避免了。而當戰爭危及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基礎時,不同國家或國家集團間的相對聯合就會取代戰爭。在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穩定各自國內的經濟政治秩序,避免革命,也會加強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聯合。在世界現代史上,這種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聯合趨勢,將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但在第一次大戰後的國際環境下,這種資本主義的聯合還僅僅是開始,因而是不成熟和極不穩定的。
第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並沒有改變世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資本主義列強剝削和壓迫廣大落後國家和地區。因此,資本主義大國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斗爭更加成熟,在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之初,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主獨立運動已經開始沖擊這種資本主義的新秩序。而處於資本主義包圍下的蘇聯,卻能打破外來干涉和顛覆,也說明了社會主義所具有的生命力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不穩定性。
第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最大問題是,它不但沒有消除各大國之間的矛盾,而又還埋下了更大沖突的種子。特別是激起了德國人的復仇心理,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取得統治和對外擴張。在戰勝國中,對勢力范圍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國間的深刻矛盾。這使得資本主義的新秩序從一開始就引起了種種的不滿,20世紀20年代這個新秩序逐漸瓦解,到30年代又為新的國際危機所替代。正如福煦所預言的:「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第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活動與探究
1.根據過去學過的內容,敘述山東問題的由來。
(參考資料看課後「自由閱讀卡」)
2.觀看歷史題材影片《我的1919》,簡要談一下你的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