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多彩的進行培智生活適應課論文
摘要是文章復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制、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3]。
摘要的規范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❷ 培智生活適應交朋友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專.(2)分析每課教材內屬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
❸ 如何在培智中年級生活適應課中滲透德育思想
通過勞動技能教育除了可以培養弱智兒童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進行勞動技能訓練和提高他們適應家庭、社會生活的能力之外,還有助於矯正和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一、 通過培養勞動技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弱智兒童大多從小受到周圍人的關心、幫助和家長的過分愛護,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無形中滋長出惰性,導致了他們對學習勞動技能產生恐慌,信心不足,個別智障學生啥事都不會做,自己能乾的事不願干。勞動技能的培養和訓練不僅能矯正弱智兒童的感官缺陷,而且還為喚起和發展他們的思維和想像創造了條件,從而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首先,我教他們學會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以增強其自信心。如剪指甲、洗頭、洗澡、刷鞋、會整理個人用品、整理自己的床鋪。教《剪指甲》時,我先指導學生認識指甲鉗及其組成部分,接著檢查並表揚班裡指甲干凈的學生。然後,我通過談話導入:「你們的指甲是誰給你們剪的?」當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是爸爸或媽媽時,我鼓勵學生道:「同學們,你們一天天長大,而爸爸媽媽卻一天天的老了,有一天離開了我們,那麼我們還靠誰幫我們剪呢?所以,我們也要自己學會這個本領,你們願意跟老師學習嗎?」學生們都大聲喊:「願意!」最後,我詳細地演示剪指甲的方法,學生也都非常認真地看著。可是,當組織學生練習操作時,我愣住了,發到桌子上的指甲鉗,有的學生碰都不敢碰,其中有一個中重度弱智學生說:「我媽媽說過,小孩子不能拿刀具的,扎到手會很痛的。「我接過他的話說:「是啊,如果不專心剪,眼睛東張西忘,那肯定會剪到皮的。」我走到這位學生面前,微笑地拉出他的小手,一開始,他立即縮了回去,經過我苦口婆心的勸導,並保證不會傷到他的手指,這才把手伸給了我,我把他左手的一個手指甲伸入刀口處,刀口靠近指甲蓋,右手用力按挫齒板,小心翼翼地把指甲剪下來。只見這位學生鬆了一口氣。我順口說:「小永,老師說沒事就沒事的。這下你們可以放心了吧。「請全班同學拿起你們的剪刀開始練習剪自己的指甲。只見小麗」耶「的一聲認真地剪了起來。我巡視了一番,發現小麗很快剪好了,便立刻給予表揚。小彬同學肢體協調能力差,我發出請求「同學們,誰願意做好事,幫助我們身邊需要幫助的同學。」這時,全班同學紛紛舉起手「我,我,我……」一個個情緒高漲。課後,我組織幫助低年級學生剪指甲的活動,他們個個躍躍欲試,滿懷熱情。這樣,勞動積極性提高了,自卑心理隨之消失,進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心理素質。
二、 在發展弱智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的同時,注重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生活適應能力首先是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處理身邊和家庭中的日常事務,能夠從事不同性質的社會勞動。
大掃除是中年級勞動訓練的重要項目之一。這是一項臟活、累活,是中度學生最不感興趣的勞動內容。因此,學生參加勞動時間的長短和強度要適度,對弱智學生各自的特殊情況要作適當的安排,特別要注意勞動保護,避免事故,確保安全。對學生的勞動成果要注意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參加校內義務勞動,我事先向學生講明目的、要求和意義,准備好所需的工具,在學生中間做好分工,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任務。到現場時,讓他們簡單回憶一下有關事宜再動手勞動。這時我發現有的同學很認真掃地、清理水溝,有的同學嫌灰塵多、臟,拿著掃把站在一邊。看到這些現象時,我趕緊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勞動後,我就地進行小結,激勵表現好的學生以後更加努力,引導做得差的學生更正錯誤和缺點,以後搞好勞動。
三、 有意識的選擇合適的勞動教學內容,發展和形成弱智兒童的個性心理品質
人的個性心理品質是在各種活動過程中發展形成的。不同弱智學生在勞動承受能力、對勞動技能的接受能力、興趣愛好諸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應充分估計到每個兒童的特點,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而且他們感興趣的,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並便於他們完成。對於接受能力好的,我安排他們切黃瓜、切蘿卜絲、煎荷包蛋、切肉片、……,對於體力差,或有明顯動作障礙、手腳不靈便、理解得慢的,要求應低些,教師的幫助也應多一些。如洗毛巾、洗茶杯、洗菜、洗頭、洗澡等。讓他們能「跳一跳,夠得著。」都能摘到自己想要的果子。
上煎、煮、炒食物的課,學生勞動積極性很高,最後品嘗勞動成果,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我在教學《煎荷包蛋》時,先示範教學,再組織學生做好准備工作:打蛋(把蛋打在碗中,不攪拌),加作料(在蛋上面撒些鹽和味精)。煎半圓餃子狀荷包蛋比起煎圓形荷包蛋和煎煮荷包蛋來得復雜些。越是復雜的勞動技能越要注重調動其積極性,要加強直觀教學,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當倒入適量的油,待油泡散開,開始冒煙時,即將蛋倒入鍋中,可學生沒等蛋清凝結,就用鍋鏟把它掀起,對折起來,結果蛋黃被攪破了,做不成半圓形了。於是,我站在小林身後,手把手地再訓練一次,邊說邊握著小林的手拿著鍋鏟道:「一定要等蛋清稍微凝結,再用鍋鏟把它掀起,對折起來,稍停頓,等蛋的顏色微黃,就可以起鍋把蛋盛入盤子里。」一會兒,色、香、味、形俱全的「半圓形荷包蛋」呈現在大家面前,小林開心地笑了。在品嘗小林的勞動成果時,一個個像饞嘴貓似的,吃了一口還想再吃。我讓學生們每人都試一試煎荷包蛋,學生學得很起勁,煎得成功的及時表揚肯定。這樣,學生從不願學到樂學,有效地發展和形成弱智兒童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獲得了一定的勞動技能。
綜上所述,通過對弱智兒童進行勞技訓練,養成良好習慣,進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自立、自強的過程中,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提高了生活能力,減輕了社會、家庭的負擔,真正做到「為智殘兒童生活的進步與提高而教育。」相信在社會、家庭、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弱智兒童終會戰勝自我缺陷、發展能力,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