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2課內容。
本課是繼前一課觀察了一些物質的變化之後,繼續深入觀察物質的變化,並且通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混合和分離、給白糖加熱的變化,以及加熱過程中蠟燭的變化,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有時會發生物理變化,有時會發生化學變化,有時既發生物理變化也發生化學變化。從這點意義上來看,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與觀察到「明顯變化」的現象同樣重要。
這節課中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變化的類型和生成的具體新物質,但要求學生能夠從種種變化現象出發,推斷是否產生了新物質,然後尋找各種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從而達到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的目的。
本課主要有兩個實驗,分別是「把豆子和沙混合」「給白糖充分加熱」。兩個探究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從實驗中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並根據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系進行生活中的物質變化的判斷。促使學生認識和了解生活中的物質的變化,為今後更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感受科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也出現兩極分化傾向: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而少數學困生由於對科學學習認識偏頗,認為科學學科不重要,造成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甚至產生倦怠情緒,因而導致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所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還是本課訓練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一)通過混合、分離沙和豆子,加熱白糖的實驗,使學生懂得物質的變化可以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簡單物質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了解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既會發生化學變化,又會發生物理變化。
(二)學會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三)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並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產生。
難點:觀察加熱白糖的過程,分析是否產生了新物質。
五、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一次性杯子、豆子、沙、篩子、白紙、筷子、金屬勺、白糖、蠟燭、火柴、盤子、玻璃片。(每組物品各一件)
教師准備:白紙、鐵絲、火柴。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可能都留心觀察過身邊的世界,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裡。
1.出示鐵絲反復彎曲
比如說:大家看這是一根普通的鐵絲,大注意看這跟鐵絲有變化嗎?(教師彎折鐵絲)?學生回答。可是不管我怎麼彎曲,它還是(鐵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沒有)只是改變了鐵絲的——形狀!
2.出示一張白紙,先撕後燒
師:再看,一張白紙,把它撕開,(舉半張紙問)這還是紙嗎?(是)跟原來相比,只是什麼改變了?(大小!)現在老師把這張紙點燃,(演示)紙有沒有發生變化?(有,它燃燒的部分已經變成了另外一種物質——灰燼!)
3.揭示、板書課題
師:看來,我們身邊的物質變化真多,大家想知道物質的變化過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嗎?這節課老師就與你們一塊兒探究探究我們身邊的物質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板書)
(二)沙和豆的實驗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用手裡這幾種常見的物質來完成一項探究活動,那就是把沙和豆子這兩種物質混合,看沙和豆子會發生變化嗎?(板書:混合沙和豆子)如果要看有沒有變化,那就要有(比較),比較什麼呢?(先觀察混合前沙和豆的樣子,再觀察混合後沙和豆子的樣子。)
1.觀察沙子和豆子
師:(教師演示觀察的方法和步驟後請學生從杯中取出少量的沙和豆子分別放在白紙上。)首先請同學們將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倒在白紙上,仔細觀察,小組同學將觀察到的結果用文字記錄下來。(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實驗前觀察到的沙和豆子的情況。)
2.猜測:如果我們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沙和豆子會發生變化嗎?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會或不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然後進行實驗。
3.實驗一:混合沙和豆子:
師:讓我們把用於觀察的沙和豆子繼續留在白紙上,將杯子中的沙倒入裝有豆子的杯中進行混合,用筷子充分攪拌。(學生分組實驗)在混合沙和豆子的過程中,沙發生變化了嗎?(沒有)豆子呢?(也沒有變化)
4.實驗二:分離混合物:
師:既然大家都發現了沙和豆子沒有什麼變化,那麼為了更進一步的觀察清楚現在的豆子和沙子與實驗前的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將豆和沙的混合物再分離開。我們用什麼分離呢?(篩網)現在大家用分離開的豆子和沙子與原來的豆子和沙子進行一下比較,看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5.小組交流觀察到的情況並匯報。
小結:混合後,沙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變化(比如攪拌掉落的碎屑,顏色的沾染)但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師: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沒有)(板書: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也就是說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在科學實驗中觀察到沒有明顯變化和有明顯變化的現象同樣重要。接下來,我們再來做一個給白糖加熱的實驗,看白糖有變化嗎?(板書:給白糖加熱)
(三)觀察加熱白糖的實驗
師問:在動手實驗前,我們應該先做什麼?(進行觀察和預測)
1.觀察白糖的特點,預測加熱後的變化,填寫記錄單。(每組用葯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白紙上,從白糖的狀態、顏色、氣味等方面仔細觀察白糖的特點並記錄在表格中。)
2.預測:如果現在我們要用金屬湯匙給白糖加熱,大家預測白糖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老師發給的記錄表中。
3.學生匯報(觀察和預測的結果)。
4.教師講解並演示給白糖加熱的方法:
給白糖加熱的方法:用長柄金屬湯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蠟燭火焰上,慢慢加熱。仔細觀察在加熱過程中白糖的變化。當持續加熱到不再有變化時,停止加熱,熄滅蠟燭,把湯匙放到桌子中間的盤子里冷卻,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做這個實驗,需要注意什麼?(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進行演示和補充,一起總結出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演示點燃蠟燭,蠟燭的火焰分為三個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提示用蠟燭的外焰加熱。)再出示金屬湯匙要求手握在金屬湯匙柄的頂端,以免手燙著。然後用葯匙取少量白糖倒入金屬湯匙,慢慢移到蠟燭外焰加熱。觀察時眼睛不能湊太近以免傷著眼睛,因為加熱過程中可能會有氣泡冒出。加熱結束,一定要把湯匙放在盤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觸。不能用手去摸加熱的部分。在實驗過程中細心觀察
白糖的點滴變化很重要。
5.進行實驗
師:給白糖加熱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我們要用事實說話!開始我們的實驗吧!分組實驗:學生分工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教師分小組引導)
6.學生分組交流、整理觀察到的現象。
學生進行匯報:
白糖加熱過程中的狀態變化:顆粒狀---液體狀---糊狀---固體狀;
顏色變化:白色---褐色---深褐色---黑色;
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
(如果學生提到:在加熱的過程中,會產生氣泡,如果放在內焰或焰心加熱,勺子底部會產生黑煙。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時教師不做過深解釋,引導學生課外查資料先研究研究。)
7.小結:白糖加熱的變化
⑴白糖加熱,會慢慢變成液體的糖
⑵當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來的黑色物質還是糖嗎?(不是)
它已經變成了另外一種物質——碳
⑶說明了什麼?(生舉手)
生: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產生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了新的物質)。
(四)對比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1.總結概念:同學們想一想,今天我們做的這兩個實驗都是關於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你能說一說,這兩個實驗有什麼區別嗎?
生回答:一個產生了新物質,一個沒有產生新物質。
師: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同學們,誰來說一說,今天我們做的這兩個實驗都是什麼變化啊?生回答。
2.找區別:大家說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有沒有
新物質的產生。沒有新物質的產生是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的產生是化學變化)
(五)拓展延伸
1.有些物質變化,既有物理變化又伴隨之化學變化。
師:同學們,白糖充分加熱後產生了新的物質是化學變化,那白糖在加熱過程中一直發生的都是化學變化嗎?還有其他變化嗎?
『貳』 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科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學設計
科學概念: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慣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2、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並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准備:
每組准備火柴(打火機),蠟燭,白紙,黃豆,沙子,筷子,篩網,白糖,長柄的金屬湯勺,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同學們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一杯水和一塊糖)它們也是物質。看老師做一個動作。(老師把糖放進水裡)老師做了什麼?對,把糖放進水裡,也就是說把糖與水混合在一起,如果從物質的角度說,我們把它說成是物質與物質之間相互混合在一起,可以嗎?其實生活中像這樣物質混合在一起的現象比較多,比如說炒菜的時候把調料與菜混合在一起;喝豆漿的時候喜歡往豆漿里加一些白糖,等等。我們還知道物質總是在或快或慢的發生著變化,那麼同學們想想,物質混合在一起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會)如果會,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同學們願意與老師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嗎?(板書課題)希望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同學們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混合沙和豆子
1、 觀察沙和豆的特點
師:這節課的探究活動就從我們准備好的沙和豆開始吧。根據我們探究的課題,同學們猜測一下,我們准備用沙和豆做什麼實驗呢?(把沙和豆混合在一起,觀察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貼上紙條:沙與豆混合之後。同學們想,變化是通過比較才發現的,那麼沙和豆是否會發生變化是通過與誰做比較得出來的呢?(根據回答帖紙條:沙與豆混合之前)。所以我們要先觀察沙與豆的特點,把杯中的沙和豆倒在白紙上一些,觀察並記錄它們的特點。
2、 學生做記錄。
3、 匯報。
4、 混合沙與豆
師:現在我們把沙和豆混合在一起,同學們想是把所有的沙和豆都混合在一起嗎?為什麼?我們把倒在紙上的這部分沙和豆稱作樣本,我們為什麼要留樣本呢?同學們看,我們科學實驗的每一步都是有它的科學目的的,都是非常嚴謹的,所以同學們在做實驗的每一步都應該想想為什麼,養成認真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的好習慣。我們現在根據生活經驗來預測一下,沙和豆混合之後不會不發生變化呢?(生預測)現在我們就把杯中剩下的沙倒入裝有豆的杯中混合,用筷子進行攪拌。同時觀察在混合沙和豆的過程中,沙和豆發生變化了嗎?
5、 匯報
6、 分離沙和豆的混合物
師:同學們說沙和豆有些變化,觀察的非常仔細,那麼有什麼證據來證明沙和豆到底有沒有發生變化呢?(分離混合物)分離混合物有哪些方法呢?最快最方便的方法還是用篩子篩,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同學們只篩一部分混合物就可以了,還有篩混合物的時候,不要取的太滿,否則不容易篩。好,我們再准備一張紙開始篩吧。
7、 觀察分離後的混合物有沒有發生變化。
8、 匯報
9、 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是啊,沙和豆都有了一些變化,像同學們說的,豆的顏色變暗了,表面有一些劃痕,沙子顆粒變小了,還粘在了豆子上,但是這種變化只是形態上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沙還是沙嗎?(是)都還是豆嗎?(是)對,它們的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板書:沒有明顯變化)
三、觀察白糖的變化
1、 觀察白糖
師:是不是所有物質混合的變化都像沙與豆這樣沒有明顯的變化呢?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根據准備好的實驗材料,我們准備用白糖做什麼實驗呢?(給白糖加熱)結合混合沙和豆的實驗,我們要一步一步怎樣做呢?同學們自己來設計這個實驗。好,現在就來觀察白糖特點。在記錄單上做好記錄,並進行預測白糖會不會發生變化。
2、 生做記錄並匯報
3、 給白糖加熱
(小黑板出示實驗要求① 加熱用的白糖數量不要太多;②加熱時,用蠟燭火焰的外焰,這樣在湯匙底部產生的煙會少一些;③觀察時眼睛離白糖不要太近;④加熱結束後,一定要把湯匙放在盤子上,不要和桌面直接接觸;⑤千萬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熱的部分;⑥觀察蠟燭的變化,並做好記錄。)生開始做給白糖加熱的實驗。師巡視指導。
4、 匯報
根據匯報紙條出示:白糖變成黑色炭化燃燒;白糖熔化;蠟燭熔化;蠟燭油汽化後燃燒。
四、師小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師: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白糖和蠟燭都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明顯嗎?這樣的變化屬於什麼變化呢?科學家進行總結並分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小黑板:(書29頁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說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判斷白糖的學生匯報的白糖和蠟燭的各種變化屬於什麼變化並進行連線。
五、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知道物質變化分為哪幾類了嗎?我們用這節課所學知識再來判斷上課開始老師舉例說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的現象屬於什麼變化:糖與水混合屬於什麼變化?(物理變化)調料與菜混合屬於什麼變化?(物理變化)豆漿加糖屬於什麼變化?(物理變化)
六、總結並延伸: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獲?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並沒有停止,希望同學們課後繼續認真觀察生活中物質之間相互混合的現象,把它們變化的觀察記錄下來並判斷屬於什麼變化,如果遇到了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把問題帶到班級來,我們一起來探究,好嗎?下課!
板書設計:
2、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混合沙和豆之前
混合沙和豆之後 比較: 沒有明顯變化
白糖熔化
白糖變成黑色炭化燃燒 物理變化
蠟燭熔化
蠟燭油汽化後燃燒 化學變化
『叄』 幼兒園科學《蠟燭為什麼會熄滅》教案與反思
科學意圖:
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材料准備:
大小不同的廣口瓶以及大小、粗細相同的小蠟燭。
實驗操作:
(1)點燃一根小蠟燭後,用廣口瓶罩住,觀察蠟燭的變化,讓幼兒了解蠟燭燃燒需要空氣。
(2)同時點燃兩根小蠟燭然後用大小不同的兩個廣口瓶同時罩住,讓幼兒觀察比較,看哪根蠟燭燃燒的時間最長。
指導建議: 蠟燭為什麼會熄滅
●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瓶子的大小不同,裡面的空氣多少不同,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的不同。
●初步引導幼兒了解空氣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防止燙傷或燒傷。
拓展與替代:
◆請幼兒觀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們發生的一些變化都離不開空氣。
◆可以找幾段大小、粗細相同的蠟燭代替小蠟燭,進行實驗。
科學小知識:
空氣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蠟燭燃燒需要的是空氣中的氧氣,用杯子把蠟燭罩住,隔絕了空氣,i蠟燭在用完杯內的氧氣之後就會因為缺氧而逐漸熄滅。在蠟燭掣小、粗細相同的情況下,大杯子裡面的空氣較多,所以蠟燭燃燒的時間較長。
科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使幼兒明白杯子里的蠟燭熄滅是由於杯子中的燃燒產生的熱空氣占據了杯子的頂端,杯子上面沒有足夠的氧氣支持燃燒。
『肆』 四年級科學蠟燭滅水上升,空氣發生什麼變化
教學目標:
、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氣體。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疑。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空氣的成分。
2、教學難點是掌握往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操作技能。
教學准備:
三隻相同的蠟燭、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紅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膠帶等。
《3、空氣中有什麼》學案:
一、我看書:看實驗圖示,讀實驗說明。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上網查找資料:空氣有哪些物質組成的?
2、上網查找資料:二氧化碳有什麼性質?
3、帶一杯冰或一礦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鮮袋扎緊。
4、請家長幫忙,找一礦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組帶一個打火機,上課用。注意安全,不能隨意點火玩。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識空氣的成分。
教學分目標:
1、能夠用實驗探究空氣的成分。
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
3、尊重事實,重視證據,能對空氣成分的實驗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演示實驗1: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
(1)展示三隻點燃的蠟燭,按圖所示。
(2)猜一猜:這三隻蠟燭中,哪只蠟燭最先熄滅?哪只燃燒得最久?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3)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中產生的現象。
(4)學生討論:實驗中有什麼現象產生?
2、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你能解釋這些現象?我們今天就研究這些問題。
二、研究空氣的成分
1、實驗2:燃燒要消耗一部分空氣。
(1)師:為了弄清蠟燭罩小杯的熄滅快,罩大杯的熄滅慢,不罩杯的不熄滅的原因,我們做個實驗。
(2)學生實驗:學生分組按要求做實驗,觀察有什麼現象發生?(見書9頁)(瓶內水上升)
(3)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有什麼現象發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瓶內水上升,因為瓶子內的空間原先被空氣占據著,蠟燭燃燒時燃燒了一部分空氣,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間,這時由於大氣壓力的作用,水就占據了這部分空間。)
(4)匯報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匯報討論研究的結果。
(5)師:這種水上升的現象,說明了什麼?(燃燒時燃燒了瓶內的一部分空氣,這部分空氣支持燃燒。)
(6)小結:也就是說,空氣中有一部分氣體是支持燃燒的。
『伍』 四年級下冊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 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慣用篩網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養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2、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並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於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二)教學准備
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個篩網。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通過前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物質)
物質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中,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仔細來研究物質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板書課題:《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觀察物質的變化
(一)出示沙和豆子
1、師:只給你沙和豆子,它們在怎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變化?(生:混合)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是否發生了變化?(生:把混合後的沙和豆子與混合前的做個比較)
師:所以能否將給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
師:那我們在混合前分別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紙上,觀察並記錄下它們各自的特點,好嗎?
師:我們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
師:能有辦法看得更清楚些嗎?(用篩網分離觀察)
2、師評價,學習「記錄表」
(二)出示蠟燭和白糖
1、師:蠟燭和白糖在怎樣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變化呢?(生:加熱)
2、師:你能學習前面的觀察方法,來說說如何觀察白糖加熱的變化嗎?
(生:先觀察白糖的特點,然後預測白糖加熱的變化,再給白糖進行加熱,觀察白糖加熱過程中和加熱結束後的變化。)
3、師:白糖加熱比較危險,老師在這兒要給大家個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請學生閱讀)。
4、師:不要忘了在實驗操作中做好記錄(出示「記錄表」)
(三)實驗操作,觀察物質變化
1、領取實驗材料,分組實驗(依次領取)。
2、觀察物質前後的變化,做好記錄。
活動一:沙和豆子混合變化記錄表
年 月 日 第 小組 記錄員
混合前
預測
混合後的變化
沙
豆子
活動二:加熱白糖變化記錄表
年 月 日 第 小組 記錄員
加熱前
預測
加熱後的變化
白糖
(四)反饋實驗記錄,交流討論
1、沙和豆子混合與白糖加熱的變化有什麼明顯的區別沒有?(沙和豆子混合沒有明顯變化,而白糖加熱變化明顯)
2、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板書:產生新物質。
而沙和豆子混合後沒有明顯變化,沙還是沙,豆子還是豆子,說明了什麼?(說明沙和豆子混合沒有產生新物質。)板書:不產生新物質
3、判斷:看圖,說說這些變化有沒有產生新物質?它們具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總結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特點
1、師: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如:沙和豆子混合等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如加熱白糖等
2、其實,在加熱白糖中,還有一些物質發生了變化,你留意了嗎?(學生舉例,並說說它們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出示課外資料閱讀:
蠟燭燃燒了,火焰不斷地舞動,蠟燭慢慢變短。蠟燭燃燒後,變成了什麼新物質?這些新物質到哪裡去了?我們只看到蠟燭在不斷地減少,卻沒有看到生成新的物質,是不是物質會減少或者消失了呢?實際上,燃燒充分的蠟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蠟燭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形成水,由於溫度高,轉化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由於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的,所以看不到。如果蠟燭燃燒不充分,還會產生部分碳的成分,可以拿鐵器在燭焰上掠過,上面會留下碳黑的痕跡。
3、你還能舉出我們身邊哪些物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哪些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四、課外延深
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把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也可以這么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你信不信?要不要回家繼續探究?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