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子關於啟發式教學有怎樣的論述
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思想:
《論語·述而》說:「不憤不啟,不悱內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容反,則不復也.」朱熹《四書集注》對這句的解釋是:「憤者,心求通達而未得之意.悱者,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物之有四隅者,舉一可知其三.反者,還以相證之義.」孔子這段話明白揭開了啟發式教學原理的四層意思:一是學生自己要主動思考;二是教學要講啟發式;三是適時啟發,學生思考到差不多但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時啟發之;四是啟發的結果能舉一反三.
孔子啟發式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主動思考.孔子是非常提倡學生學習必須學思結合的.《論語·為政》說:「學而不思則罔(茫然),思而不學則殆(疑義不定).」孔子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然後進行啟發式教學.
『貳』 談談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中的運用怎樣寫論文
一、啟發式教學法的含義及教育目的
啟發式教學法又稱發現式教學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是有一定目的、經過精心組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執行者,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積極自覺、獨立地學習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所以該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引導學生向未知領域探索,進而學生得到各個方面發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啟發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動學生、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之前教師要求的「你要學」變成學生自發自願的「我要學」,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使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獲得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運用所教學科知識的魅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產生學好功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成為推動一個人積極地去認識或處理某事物的一種內在動力,可以激發學生去刻苦學習。積極主動鑽研問題,並發揮創造才能;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慾望能使人在艱苦的條件下也可以產生欣慰快樂的感覺,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積極的解決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克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
學習只依靠學生的興趣是不夠的,教師還要向學生講清學習的目的、意義,引導學生把學習文化知識。技術理論與技能和社會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要把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轉化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布魯納提出:最好的學習動機,乃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教學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教學要能引人入勝,使學生「欲罷不能」,這對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會起到重要作用。相反教師灌輸知識型教學和趕進度教學只能使學生厭倦學習,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特點,聯系學生實際,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開闊思路,活躍整體學習氣氛,使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嘗到克服困難的益處和戰勝困難的喜悅。這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誘發出無窮的內動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魯迅先生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正說明了這一點。布魯納認為教學法要認真考慮的一個事實是「一門課程不但要反映知識本身的性質」,而且還要反映求知者獲得知識的過程。我們教一門課程,不但要在學生頭腦中塑造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而且應當使學生像一名數學家那樣思考數學,像一名史學家那樣思考史學。因此他說發現不限於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而且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啟發式教學法的基本精神即指導思想不是由教師把現成的知識或結論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問題或作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像科學家發現知識那樣,親自去「發現」知識和得到結論,這就是啟發式教學法的教育目的――發現知識和發展智能。
二、啟發式教學法應把握的原則
1.鼓勵學生
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能夠通過資料(證據)得到正確的答案(結論),同時讓學生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2.幫助學生把已有知識同正在研究的問題結合起來
讓學生能夠「溫故而知新」「舉一反三」,指導學生如何對比事物,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協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讓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程度,讓學生深入思考,並培養學生正確的判斷力和較強的分析能力。
三、運用啟發式教學法的步驟
1.創造提出問題的環境
提出要求解決或研究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明確問題的目的和要求。這和傳統教學方法的預習要求、教學目的和要求內容有關,教師可在課前把問題列出條目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提出問題要注意如下幾方面。
(1)教師要有充分的准備。對所提問題涉及的內容,重點和難點以及關鍵處,提問的對象,每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問題的排列的先後順序等都要有周密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對提問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事先要有足夠的准備。
(2)提出的問題要有系統性。有經驗的教師認為有系統性的問題好似路標,它能引導學生沿著合乎邏輯的思路去思考。提出問題應根據教材的體系、結構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先易後難,步步深入,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和主動學習的良好氣氛之中。
思維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並發現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系和關系的過程,是人的重要的一種心理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起學生探索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關鍵在於培養他們善於發現問題和通過獨立思考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說:「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人,工作才有創造性,提出問題是第一步。李政道博士曾對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生說過:「最重要的是要學生提出問題,否則將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復習、測驗考試和各種形式的作業,引導學生多思善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這樣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才能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認真鑽研的習慣。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推理等思維形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提出的問題必須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提出的問題應該言簡意賅,讓學生回答的范圍十分明確,問題的語句不宜太長,而且語言要准確具體,不能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提出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這是啟發性教學法的靈魂。只有啟發性的問題才能促進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提出的問題內容既要注意系統性和問題之間的銜接性,又要注意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必須緊緊圍繞教材或教學大綱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高質量地回答問題。
(4)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並給被提問者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教師提問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人人積極思考,能夠人人都參加討論,然後指名回答。切忌教師剛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這會使學生精神緊張,又由於沒有認真思考,回答問題的質量往往不高。也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組,充分利用網路等工具尋求答案,經過小組討論後再集中討論。對深淺難易不同的問題,要向相應有回答該問題能力的學生進行提問,提問的對象要普遍,不要局限於幾個學生。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別人回答問題,對別人回答不出來或回答不全面的地方,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回答或進行補充。教師自己不要急於對問題做出解答或做結論,要啟發學生回答或進行補充。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要熱情、耐心聽其回答,要多啟發引導他們,絕不要對學生的回答表示冷漠和不耐煩,對難度較大和綜合性的問題可提問優等生,通過他們的回答使全班學生受到啟發,使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可以得到提高。
(5)在提問結束時要進行總結。提問結束,教師應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總結。指出問題的正誤,給學生以系統、全面正確、完善的知識,提出思考問題的方法和提問過程的優缺點,並說明今後如何克服缺點,如何提高回答問題的質量。
2.學生利用教材或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對所提的問題作出解答假設
這里所說的教材應不僅包括教科書,更應包括實物模型或音像資料。學生通過教師的提示和模型實物的演示,攝像機所拍攝的現場和計算機所繪制的結構原理、工作原理或模擬動態等,調動學生所有感官,使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來掌握知識,解答問題。
例如北京某公司開發出的《多媒體家庭課堂》,就是充分利用現代技術,使用多媒體功能,通過動畫、錄像、音樂、游戲等方式使學習者大腦處於興奮狀態。為使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該套軟體以生動幽默的語言進行講解,使高深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講課之後,從題庫中選出典型的例題進行分析,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配合適當練習,以便及時鞏固新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這樣就克服了傳統班級授課制封閉整齊劃一的缺點,解放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照顧了學生的差異,真正貫徹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避免了學科中心主義的不利影響,培養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如果能夠有條件建立CAI(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CMI(計算機管理教學系統)兩個系統工程,就能發揮視頻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優點和優勢,為學生及教師提供的資料信息將更快、更新、更准,信息量也將大得驚人。這對學生掌握知識、強化思維都有無可比擬的作用。
『叄』 茅以升簡介是什麼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英文名稱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肆』 論述教師在進行啟發式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把握好哪些環節
一、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口頭語言或者運用書面語言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進行思想教育的教學方法。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際工具,它在教學過程中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識媒體,教師和學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大量是靠語言來實現的。對於學生來說,口頭語言的訓練、書面語言的表達「也是培養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①。因而,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不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至今仍是一種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板書筆記法等。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地理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的講授法主要有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
1.講述法講述法是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敘述地理事物、現象、特徵和分布時運用講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學中各種現象、景觀的描述,區域地理教學中有關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資源分布、生產分布的描述,各地風土人情、城鄉景色、地理探險的敘述等,常運用講述法進行教學。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描述水循環的復雜過程時,這樣講述:「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跟蹤水質點作一次循環旅行,那將是極其有趣的。你可以想像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質點,曾經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閃爍,然後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隨小河水進入滔滔長江,匯入東海,來到太平洋,在廣袤的大洋上游盪……在灼熱的陽光下,它又從洋面蒸發到空中,開始周遊世界——也許它出現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亞的沼澤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魯番的坎兒井裡,南極洲的冰原上;也許它又從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葉里、紡綞樹的軀干中、仙人掌的莖球中;或許它又搖身一變,成了駿馬身上的汗珠、巨鯨噴射的水柱、鱷魚流出的眼淚、草履蟲體中的細胞液。你也可以想像它正在為人類作出貢獻——流淌在水鄉澤國的稻田上,沸騰在發電廠的鍋爐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緩緩滴入病人的體內……通過這次漫遊世界的追蹤旅行,你完全可以體會到,地球表層幾乎任何地方、任何時刻,都有水的蹤跡,並且它們是處在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之中的①。」
教師在運用講述法時,除了要注意講述內容的科學性之外,還應注意語言的口語化,講求語調的抑揚頓挫,講述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優美、親切。並且可以結合其他一些教學方法,如:結合直觀的方法,邊指地圖邊講述,或邊繪黑板略圖和示意圖邊講述;結合談話法,用講述作為引言,然後提出問題,或者邊講述、邊提問題,等等。
『伍』 什麼是教學的啟發式原則請根據政治科目設計一個課時教學原則的應用片段(要求有理論題目結構活動過程)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來課堂教源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思維活動,主動探求知識,增強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性原則反映和要求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動作用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之間的關系。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①增強學習目的和動機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②開發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③培養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④堅持教學明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