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的歷史教案
日本明治維新
(一)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統治階級;改革力量的出現;美國首先打開日本的大門;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維新
2.思想教育目標:
①國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和國外資本主義國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統治的嚴重危機,倒幕運動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
②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劃時代的資階改革運動,它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3.能力培養目標:
①分析倒幕運動前日本改革力量的形成,幫助學生掌握從生產關系變化入手,正確認識新舊社會交替時階級關系變動的科學方法。
②論述明治維新對日本歷史的發展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既有重點又能全面地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性質和歷史意義
2.難點:商品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日本社會的深刻變化和對明治維新的評價
(三)教學時數:1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講述法,投影儀
(五)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日本和我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古代史部分,我們曾經講過:1192年,日本進入了什麼時期?
[導入新課]統治日本將近700年的封建幕府,終於在1868年被推翻了,這一事件在歷史上稱為「明治維新」。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
[講授新課]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
19C中期,日本還處在封建社會末期,天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朝延設在京都,但實權掌握在將軍德川慶喜手中,將軍的政府設在江戶(今天的東京),稱幕府。德川家族就佔有全國土地的1/4,將軍以下有大名,全國共有260個,大名的領地叫藩,為了加強對大名的控制,規定大名須隔年到江戶參觀,侍奉將軍一年,妻子兒女留作人質,常住江戶。將軍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國有200萬人左右,所以說:「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構成了日本的統治階級。
占日本人口80%的是農民,幕府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德川幕府主張將農民置於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讓他們困難,也不要讓他們自由,就是對農民的慈祥」。農民世世代代被束縛在土地上,他們終年辛苦,卻要將收獲物的一半以上交給封建領主,還要擔負名目繁多的苛稅和徭役。統治者公然聲言:「農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於這樣,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連綿不斷,另外,城市中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屬於封建等級的下層,也受到幕府的歧視和壓制。
這一時期,商品經濟在日本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逐漸形成,當時全國僱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場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場僱工達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為商業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貸者還在農村把農民抵押而過期無力贖取的土地據為己有,並召幕農民開墾土地,成為新興地主。由於封建經濟的衰敗,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開始經商。總之,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成為一種新的政治力量,他們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取得政治上的統治權,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資產階級化,由原先封建統治的支柱變成了反對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見,封建的幕府已成為日本社會的眾矢之的了。
日本除了內憂,還有外患。長期以來,統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鎖國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請示,可以隨意擊沉一切有登陸日本企圖的外國戰艦。19C中葉,西方列強打開亞洲許多國家的大門,中國首當其沖地遭到資本主義的侵略。同學們思考一下,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不久,西方列強也敲響了日本的大門。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闖入日本浦賀港。第二年,它第一個強迫幕府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在這以後,俄、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依仗著軍艦和大炮的威力,先後迫使幕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西方列強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為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矛盾。苦難深重的日本人民對幕府的統治更不滿。內因和外因結合,造成了幕府統治危機的總爆發。
二、倒幕運動(板)
早在1837年,下級武士出身的大鹽平八朗,在大阪發動武裝起義,反對幕府的暴政,有幾百人參加。盡管在一天之內被鎮壓下去,這次起義成為打倒幕府統治的一個信號。從60年代中開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爭的高潮。在這一過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級武士,迅速擴大實力,成為日本資產階級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7年,倒幕派加緊在宮延活動,聯絡一些權貴,爭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獲得討幕密詔。陷於孤立境地的德川慶喜見勢不妙,立即採取了以守為攻的政策略,辭去將軍的職務,「奉還大政」於天皇,妄圖以此來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時機,卷土重來。1868年初,德川慶喜潛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結兵力,待機反撲,於是一場公開的內戰爆發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見、鳥羽一帶,倒幕軍與政府軍展開了決戰。這場戰役,幕府軍隊全線潰敗,倒幕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倒幕軍乘勝追擊,直逼江戶,德川慶喜被迫投降。這樣,日本最後一個封建幕府政權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從京都遷往東京,並開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
[1] [2] 下一頁
三、明治維新(板)
(P161大字)明治維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開始實行的一場資階改革運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取消大名對各藩的統治權,打破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加強了國家的統一;②在經濟上,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實際上是保護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還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積極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③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由於明治維新的領導權掌握在地主資階的代表武士集團的手中,作為幕府統治的支柱,他們同封建勢力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統治,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地主資階專政。同時,也由於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時間較晚,其生產力發展水平,佔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後面,強迫日本的地主資產階級特別狂熱地運用對外侵略、掠奪和殺戳的血腥手段,來補充本國財政資本的不足。
[鞏固小結]
。三個方面是指:產生明治維新的國內外因素;打倒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明治維新及其對日本社會構成的影響。明治維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趨瓦解、民族危機沉重的背景下發生的,明治維新又是地主資階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過軍事手段摧毀幕府統治、建立新政府而實現的。明治維新不僅使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而且擺脫了民族危機,很快成為亞洲的強國。
累啊!打了三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