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戲曲的四門功課是什麼行當分成哪四種
中國戲曲的表演手法歸納起來叫「四功五法」這「四功」大概就是你回說的四門功課吧。答
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具體內容是:
唱—— 戲曲中的歌唱
念—— 具有音樂感的念白,比唱腔還難,俗話說,千斤念白四兩唱。
做—— 舞蹈化的各種身段、動作。
打—— 武打、跟頭等技巧。
五法指的是「手(手勢)、眼(眼神)、身(身段)、法(技法)、步(台步)」
四種行當是「生、旦、凈、丑」,較早的時候有五大類,還有一個「末」,後來,「末」行歸到了「生」行,所以現在就是四個行當了。這四個行當僅僅是四個大類,細分的話可以分出二三十個行當來,光是一個「生」行,就可以分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四小類,老生和小生還可以再細分。其他三個行當也是類似情況。如「旦」行可以分為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等;「凈」行可以分為銅錘花臉、架子花臉等;「丑」行有文丑、武丑等。
2. 我國戲曲講究用哪四種藝術手段和哪五種技術方面來表現人物
戲曲表演的四種藝來術手段自是:唱、念、做、打。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
「唱念做打」這四種藝術手段是戲曲表演不可或缺的四項基本功,在戲曲界被習稱為「四功」。
戲曲表演的五種技術方法是指:手、眼、身、法、步。
「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格和方法。
以上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和一種五種技術方法,在戲曲界被合稱為「四功五法」。
3. 怎樣走戲曲台步
首先得先分清楚戲曲台步是男還是女, 因為男女台步有很大的區別,男士的也分小生,老生,三花臉等多種角色。各個角色有不同的台步。女士的也是一樣的。
男士的台步比女士的台步要大些, 女士台步落地順序,腳跟,腳掌,腳尖。女士台步距離一直腳緊跟另一隻腳, 整個身體要保持平穩,不得有顛簸的痕跡。速度要慢慢練 越來越快。
戲曲台步分為:
一、八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腳步站立時呈八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挺胸,立腰。兩腳腳跟靠攏,腳尖向左右兩側分開約三十厘米,呈八字狀。上身根據劇情、行當、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當的姿勢,眼平視,提神亮相。
二、大八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兩腳在站立時,將兩腳跟的距離拉開的站立姿勢。動作程序:1、身體直立,兩腳分開,站成跟自己的肩一樣寬的距離。2、兩腳跟再往內扣,站成大八字狀。上身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年齡、性格及行當選擇適當的姿勢。3、身體稍向左或右側,兩膝稍蹲,眼平視,含胸。
三、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稱「緊丁字步」。即兩腳站立時,呈丁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跟緊靠右腳窩。兩腿綳直,身向左腳尖方向挺胸,側身。上身據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四、前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右腳跟往左腳尖處站立,上身微向後靠。上身根據劇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五、遠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站在右腳尖的前方約十厘米遠,拉開距離。身體重心在右腳上。身往後坐,向左側身而立。上身根據劇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
六、緊丁字步
即「丁字步」。因區別於遠丁字步、前丁字步而得名。
七、上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前上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腿綳直,「勾腳」,邁八字步向前上一步,右(左)腳隨即跟上一步並向左腳靠攏,恢復上步前的步式。根據人物所穿的服飾和行當,兩手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上步的跨度依劇情而定。旦行上步後,仍須恢復到上步前的踏步式站立,身隨腿動,目視前方。
八、撤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後退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腳往身後退一步,未退的右(左)腳即穩住身體重心。待後退的腳站好位置後,另一隻腳隨即靠攏先退的腳,恢復撤步前的步式。退步的幅度及兩手的姿勢,視人物行當所穿的服飾而定。男女動作均同。
九、亮靴底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勾腳」,將靴底亮出來的抬腿邁步動作。動作程序:1、站成左丁字步或八字步。左腿先曲膝上抬,慢慢地將腿伸直,然後勾腳,用力蹬腳後跟。腿抬起後,腳尖往左側撇,呈八字步狀,讓觀眾看到靴底。亮一會兒後再慢慢地放下,往前一步。2、站穩後,右腿隨即上步到左腳前,然後同左腿一樣的做亮靴底的動作。
十、弓箭式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適用於拉弓射箭而得名,動作程序:1、先站成八字步式。2、右腿向身體右側上一大步,曲膝,讓大腿與地面平行,稱「右腿弓」。左腿綳直,腳掌滿腳落地,稱「左腿綳」。上身挺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劇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年齡及行當,選擇合適的姿勢和動作,提神亮相。
十一、踏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別步」。動作程序:1、先站成八字步式。2、將右腳勾起,往左腳的左後方撤一步,右腳掌「點」地。右膝稍蹲。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綳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視前方,提神亮相。上身根據劇情選擇適當的姿勢。此動作可左、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腳在後者名「左踏步」、右腳在後者名「右踏步」。
十二、別步
即「踏步」。因一條腿別在另一條腿之後而得名。
十三、踏步蹲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盤卧式」。動作程序:1、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動作。2、兩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將要坐上後蹲踏步的小腿上為止。踏在身後的右小腿不能觸地。兩腿同時穩住身體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側身。兩手根據劇情、人物的性格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男女動作均同。
十四、盤卧式
即「踏步蹲」。因雙腿曲膝下蹲,如盤腿坐卧狀而得名。
十五、馬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騎馬式」。動作程序:1、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據自己的身高和行當,酌情拉開大八字步的距離。2、兩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狀,小腿垂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和性格,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
十六、騎馬式
即「馬步」。因姿勢似騎馬狀而得名。
4. 戲曲舞蹈有哪幾種身段
基本身段包括:站相、台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台、開門、拉山、上馬及背供。小生的台步是丁字步,要表現氣宇軒昂。花旦的台步是撇步,要表現輕盈。為了作猶豫不決、考慮如何應對等心理狀態或搜索物件、覓路等情節時,演員便會運用「水波浪」程序來表達。
不同行當有自己獨特的基本功。穿上「大靠」的武生必要懂得「跳大架」。跳大架是由一連串的身段動作組成,包括演員上場、拉山、掛單腳、亮相、七星步、水波浪步、撮步、小跳、踢腿、踢甲、車身、洗面、順風旗、走圓台等一連串的動作。
5. 中國戲曲講究那四種藝術手段
中國戲曲講究唱、念、做、打四種藝術手段。
戲曲表演講究唱、念、做、打並重,常用虛擬動回作,答重視情景交融,聲情並茂,常用手眼身法步5種技術來表現人物。
手眼身法步,戲曲表演藝術的五種技法。亦稱五法。手指各種手勢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工架,步指各種形式的台步。
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程硯秋所倡之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種發聲的口法。余者與上述同。可與上說並存。
是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
(5)戲曲台步教學擴展閱讀:
唱、念、做、打是京劇的四項基本功,也是京劇演員在舞台上刻畫人物的基本手段,是每位京劇演員所必須掌握的。京
劇這一行標准很高,民國時期的富連成、榮春社、鳴春社,建國後的北京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校一般都要學七年,學員從十歲或者十一二歲開始學。
七年之後僅僅是獲得了能成為京劇演員的可能性,要想有所作為還要拜師,繼續深造,在舞台實踐的同時還要請先生雕琢。
此外,個頭、嗓子、扮相等先天也是成為京劇演員的重要因素,即所謂三分勤奮、七分天賦。
6. 戲劇台步有哪些
戲曲演員在舞台上要走台步,有人稱為四方步。所以人們常說:「別跟舞台上一樣走路,總邁著四方步。」既然藝術源於生活,為什麼舞台上的腳步與生活中的不一樣呢?這是因為戲曲藝術要源於生活,也要把生活藝術化,而不能把生活原封不動地搬到舞台上。要使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既然戲曲是以歌舞來表現生活的,那麼戲曲演員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就必須在音樂的伴奏下與歌舞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腳步也就必須與音樂伴奏有機地配合起來,成為舞蹈化、節奏化的腳步,也就是所謂的台步。
台步有男、女、快、慢、老、少之分,亦有行當、環境、服裝之區別。為表現男性的陽剛風度,又要與其所穿的寬袍大袖服裝合體,所以極為誇張地採用了大八字步,也就是所謂的四方步。走起來,還要快抬慢落,亮出長靴厚底。當然,如果是白鬍子的老人,不僅不能亮靴底,還要慢抬快落,以表現老年人的步履蹣跚。為表現古典女性的陰柔之美,嫵媚之態,以及手足不外露的特點,則以風擺柳式的小碎步作為旦角的台步。不過,老旦的台步則要著重表現老年婦女的龍鍾老態。另外,為表現行動的快捷則要用圓場的腳步;為表現水中行舟的感覺,則要用雲步和碾步等等。
走台步時,要根據扮演人物的年齡、服裝、身份、環境、心情、鑼經和音樂節奏有所區別,同時也要注意腳步的規范,要以腰為中樞,以圓為要領,全身(尤其是兩臂)配合協調,才能使台步優美好看。泛指演員在舞台上走路的舞蹈化步子。大抵凈腳重豪邁,花旦重輕盈,小生重蕭灑,均視劇中人年齡、身份以及規定情境而有所變化。另有雲步、磋步、蹀步等,都是台步的特殊程式。
7. 怎樣走戲曲台步
怎樣走各式戲曲台步:
一、八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腳步站立時呈八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挺胸,立腰。兩腳腳跟靠攏,腳尖向左右兩側分開約三十厘米,呈八字狀。上身根據劇情、行當、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當的姿勢,眼平視,提神亮相。在舞台表演中,八字步是文官和老者及身穿蟒、袍、褶、披等服裝的武官站站時的常用台步,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空城計》中的孔明、《四進士》中的宋士傑、《滿江紅》中的岳飛等。表現人物情緒穩定和講究禮儀,亦便於走慢台步和亮靴底。
二、大八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兩腳在站立時,將兩腳跟的距離拉開的站立姿勢。動作程序:1、身體直立,兩腳分開,站成跟自己的肩一樣寬的距離。2、兩腳跟再往內扣,站成大八字狀。上身根據劇情需要、人物年齡、性格及行當選擇適當的姿勢。3、身體稍向左或右側,兩膝稍蹲,眼平視,含胸。大八字步在舞台表演中,適用於老年者、年邁體弱、身染重病的人物。表現其老態龍鍾、年老體衰、氣力欠佳的神情,如《清風亭》中的張元秀、《女起解》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莫稽等。
三、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稱「緊丁字步」。即兩腳站立時,呈丁字狀而得名。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跟緊靠右腳窩。兩腿綳直,身向左腳尖方向挺胸,側身。上身據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性格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在舞台表演中,丁字步多用於著「短打」扮相的角色,如穿袍衣袍褲、打衣打褲者,也用於扎大靠、箭衣者,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長坂坡》中的趙雲、《八大錘》中的陸文龍等,常用丁字步站立,表現人物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和受過嚴格的武科訓練。
四、前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右腳跟往左腳尖處站立,上身微向後靠。上身根據劇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前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現人物勇猛異常的「武氣」。常用於武打或即將上陣前的亮相中,體現人物的威武氣質,是武生、武二花、武丑常用的台步。如《挑滑車》中的高寵、《武松打虎》中的武松。站立時應注意分寸,前面的腳跟不可超過後面腳的腳尖,否則顯得「野」、姿勢不規范。
五、遠丁字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種形式。動作程序:身體直立。左腳站在右腳尖的前方約十厘米遠,拉開距離。身體重心在右腳上。身往後坐,向左側身而立。上身根據劇情需要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可左、右式站立。遠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於性格怪癖、粗野的人物,體現人物的「野性」和「怪異」的神態。如《鍾馗嫁妹》中的鍾馗:《紅梅閣》中的判官、《鬧天宮》中的巨靈神,也適於其他神怪角色。
六、緊丁字步
即「丁字步」。因區別於遠丁字步、前丁字步而得名。
七、上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前上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腿綳直,「勾腳」,邁八字步向前上一步,右(左)腳隨即跟上一步並向左腳靠攏,恢復上步前的步式。根據人物所穿的服飾和行當,兩手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上步的跨度依劇情而定。旦行上步後,仍須恢復到上步前的踏步式站立,身隨腿動,目視前方。上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於人物與人物之間情感交流時,以表現人物各種不同的心情,適應劇情所需的舞台調度,同時也用於演唱中,適應抒發情感的需要,如在表現「有某承擔」、「勇往直前」、「末將願往」等意思時,多用上步的形式。一般只上一步或兩步,不宜上多步,上步時還需保持上身穩,不可左右晃動。
八、撤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後退一步移動身體的動作。動作程序:左(右)腳往身後退一步,未退的右(左)腳即穩住身體重心。待後退的腳站好位置後,另一隻腳隨即靠攏先退的腳,恢復撤步前的步式。退步的幅度及兩手的姿勢,視人物行當所穿的服飾而定。男女動作均同。撤步在舞台表演中,除適應劇情及舞台調度所需外,多用於表現人受驚、退讓、恐慌、猶豫的神情,如表現「我心中害怕」、「不敢向前」、「大事不好」等意思時,撤步時,除劇情所需外,一般忌低頭和上身亂動。
九、亮靴底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勾腳」,將靴底亮出來的抬腿邁步動作。動作程序:1、站成左丁字步或八字步。左腿先曲膝上抬,慢慢地將腿伸直,然後勾腳,用力蹬腳後跟。腿抬起後,腳尖往左側撇,呈八字步狀,讓觀眾看到靴底。亮一會兒後再慢慢地放下,往前一步。2、站穩後,右腿隨即上步到左腳前,然後同左腿一樣的做亮靴底的動作。此動作適於生、凈、醜行角色,亮靴底在舞台表演中,常用於人物初次出場亮相時,如起霸中連續邁三步亮靴底,表現人物的氣質、風度。根據行當和人物的性格、年齡可選擇適當的亮靴底的高度、力度和邁步的跨度。亮靴底時,要求挺胸,立腰。站立的腿須綳直,切忌坐腰、撅臀。
十、弓箭式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因適用於拉弓射箭而得名,動作程序:1、先站成八字步式。2、右腿向身體右側上一大步,曲膝,讓大腿與地面平行,稱「右腿弓」。左腿綳直,腳掌滿腳落地,稱「左腿綳」。上身挺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劇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年齡及行當,選擇合適的姿勢和動作,提神亮相。此動作可左、右練習或表演。是武生、武凈、武丑必備的行當功。多用於起霸、走邊和武打中。常以弓箭步的規范程度,區別人物的武藝水平。年老者,弓箭步偏高;性格粗野者偏低;無一定功底者腿綳不直,如《打漁殺家》中的教師爺。弓步時,切忌撅臀、窩胸、仰頭。
十一、踏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別步」。動作程序:1、先站成八字步式。2、將右腳勾起,往左腳的左後方撤一步,右腳掌「點」地。右膝稍蹲。身體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綳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視前方,提神亮相。上身根據劇情選擇適當的姿勢。此動作可左、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腳在後者名「左踏步」、右腳在後者名「右踏步」。踏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現古代婦女站立的神態,是旦行角色主要的站立姿勢。如《拾玉鐲》中的孫玉姣,《鍘美案》中的秦香蓮,《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有時也用於小生、娃娃生或武生扮演的年輕角色,表現人物的英俊、秀氣。
十二、別步
即「踏步」。因一條腿別在另一條腿之後而得名。
十三、踏步蹲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盤卧式」。動作程序:1、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動作。2、兩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將要坐上後蹲踏步的小腿上為止。踏在身後的右小腿不能觸地。兩腿同時穩住身體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側身。兩手根據劇情、人物的性格選擇合適的姿勢亮相。此動作可左,右式練習或表演,男女動作均同。踏步蹲在舞台表演中,用以顯示人物的機智和靈巧。常用於走邊中,表現隱蔽、偵察、藏匿的情節。是武生、武旦、刀馬旦、武凈、武行的行當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念「雀鳥歸巢」手指右上方時,就亮此姿勢,格外精神,又如《蘆花盪》中的張飛,在做「隱藏在蘆花盪」時,也是用此動作。要求動作迅速。切忌撅臀、低頭。
十四、盤卧式
即「踏步蹲」。因雙腿曲膝下蹲,如盤腿坐卧狀而得名。
十五、馬步
戲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騎馬式」。動作程序:1、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據自己的身高和行當,酌情拉開大八字步的距離。2、兩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狀,小腿垂直,挺胸,立腰。兩手根據劇情需要、人物的年齡和性格,選擇適當的姿勢亮相。馬步適於生、凈、醜行的角色。在舞台表演中,常用於表現騎馬的情節。有時作為舞槍舞刀亮相的特殊姿勢,以體現人物的穩健、端莊。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舞槍花下場時就用此步式。切坐腰、撅臀和大腿呈水平形狀。
十六、騎馬式
即「馬步」。因姿勢似騎馬狀而得名。
8. 四種藝術手段_____(戲曲)
戲曲表演講究抄唱,念,做,打襲,並重,常用虛擬動作,重視情景交融,聲情並茂,常用『手眼身法步』5種技術來表現人物。手眼身法步,戲曲表演藝術的五種技法。亦稱五法。手指各種手勢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工架,步指各種形式的台步。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程硯秋所倡之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種發聲的口法。余者與上述同。可與上說並存。是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
9. 想知道戲曲舞台上丫環台步怎麼走
戲曲舞台上丫環台步最見功底。
從演員一進戲校或劇團,演員必練的就是台版步、圓場。男女演員各有各的權不同。
『台步』是舞台上邁出的步子,表現的是『走。』
『圓場』是形容演員在舞台上『跑。』也叫『跑圓場。』
要想上舞台演出,必須會『走台步,』會跑『圓場』。
「走台步」,要略微的存下一點點腿,兩膝蓋向內略靠攏,腳步放小,先要腳後根著地,然後腳掌、腳尖,保持這種順序不變,走起來要非常非常穩,要像一汪水一樣平穩。(有的老藝人講,她們當年學戲學走台步,師傅讓她們在兩膝蓋間夾件東西,不讓東西掉下來才對;頭上頂本書,為的是讓學生身體保持平穩。)
「跑圓場」的要領,與此相仿,只是加上了『快速移動。身體保持平穩,不上下竄。』
這就是「走台步、」「跑圓場」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