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蘇爭鋒時期歐洲的聯合從什麼領域開始的
首先是經濟領域的聯合
始於法德的煤鋼共同體
其次擴展到政治等領域
B. 美蘇爭鋒的冷戰局面下的國際關系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了東、西兩大集團。這兩大集團由於政治信仰不同,而處在相互敵視狀態。由於雙方軍事力量都非常強大,擁有幾百萬軍隊和數萬核彈頭,運用這些軍事力量,就可以將地球徹底消滅好幾次,所以誰都不敢動用軍事力量來發動戰爭。但是,他們都想削弱對方直到搞垮對方,所以就動用除軍事行為以外的一切手段。這包括:經濟封鎖、政治供給、顛覆破壞、軍備競賽等。雖然兩大集團之間沒有直接響起槍炮聲,但是,實際上他們卻處在一種戰爭狀態。美國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將這種狀態成為「冷戰」,以區別動用真槍實彈的「熱戰」。
1947年3月12日, 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一篇國情咨文,攻擊蘇聯是極權國家,要求國會批准向希臘和土耳希其提供4億美元的緊急援助, 以抵制極權政體強加於它們的種種侵犯行動。
杜魯門提出的這項政策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點。過去美國把蘇聯稱為盟國,只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攻擊蘇聯。現在,杜魯門公開宣布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志。更多內容: http://..com/question/77065364.html,希望對你有幫助。
C. 中國是如何在「美蘇爭鋒」中發展自己的
美蘇爭霸給中國預留了發展的空間,中國成為了美蘇兩個大國爭先爭搶的香餑餑,而且夾在兩個大國之間發展,後期跟蘇聯關系惡化後,中美恢復外交,實行改革開放,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D. 美蘇爭鋒時期,美國和蘇聯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產生了很多的影響,有好有壞。當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本應該世界和平,大家安居樂業的情況,但是又被這些政治家所看見了所謂的機會,於是又開始搞得大家民不聊生,不過最後雖然結束了,但是也並非全是壞事,也有好的影響。
引發了新的戰爭,哪怕是對今天都有一定的影響。後來又爆發出了很多的戰事,比如越南戰爭等,都是當時所產生的影響。後來哪怕到了現在的中東戰爭,都有兩者的影子,哪怕蘇聯已經不在但是它的繼承人俄羅斯還在。
E. 如何應對冷戰思維高一歷史美蘇爭鋒
冷戰思維應該是歷史當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經濟勢力的戰爭。
F. 中國是如何在美蘇爭鋒中發展的
中國實際上是利用了美蘇爭鋒的機遇,發展了自己,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建回國初期,蘇聯對我們的答援助可以說是巨大的,是無私的,對我們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後來中蘇交惡,我們和美國及時地恢復了關系,讓美國為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G. 二戰後美蘇爭鋒的表現是什麼雅而塔兩級格局行成標志著什麼
北約形成就已經說明兩極格局開始形成了,而華約成立說明兩級格局最終形成。那如果按你這么說,軍事集團的成立就算兩級格局的話,我認為你的答案也是可以的,華約畢竟在北約之後,而且華約的確也是軍事協定。
H. 美蘇爭鋒為什麼以冷戰為形式
因為當時正處於二戰結束時期,當時環境不適合也不能再一次發動戰爭,而且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歐美國家陣營在杜魯門發表演說以後正式形成對峙,實施軍備,太空等競賽。
I. 美蘇爭鋒的基本過程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蘇爭霸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既有緩和又有爭奪。
在緩和方面:1955年,蘇聯主動與西方國家合作,簽訂了對奧和約,解決了二次大戰的一大遺留問題。同年,蘇聯同聯邦德國建立外交關系。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美蘇首腦戴維營會議是蘇聯推行美蘇合作外交戰略的重大行動,美國實際上承認蘇聯是超級大國這一事實。
在緊張方面:1961年蘇聯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邊界,使美蘇關系更加緊張。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表明蘇聯開始走上同美國進行全球爭奪的道路,同時也表明當時的戰略優勢仍然在美國方面。
這一時期,蘇聯還對中國推行霸權主義,企圖控制中國,使得中蘇關系惡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蘇爭霸的第二階段。其特點是蘇聯處於攻勢,美國轉攻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蘇聯的經濟實力同美國的差距大為縮短,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上升,相當於美國的80%。蘇聯在軍備方面趕上了美國,蘇聯的戰略導彈至1975年已達2402
美蘇太空爭霸
枚,超過美國40%,1979年蘇聯在戰略核力量上的開支幾乎為美國的3倍。蘇聯大力增強常規軍事力量。1978年,美軍210萬人,蘇軍440萬人,美軍擁有坦克10500輛,蘇軍擁有坦克50000輛。這一時期蘇聯推行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積極進攻戰略。美蘇爭霸的重點在歐洲,美蘇在歐洲都集結了重兵,處於兩軍對峙的僵持狀態。蘇聯一方面對歐洲以「緩和」戰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緊在歐洲以外的地區擴張。1979年入侵阿富汗,標志著蘇聯霸權主義政策發展到了頂點。
這一時期的美國,由於受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趨於緩慢,侵越戰爭受到嚴重挫折,軍事力量被蘇聯趕上,美國在美蘇爭霸中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1969
關於古巴導彈危機的漫畫
年後的尼克松主義,調整全球軍事部署,收縮亞洲兵力,1973年從越南撤軍,1979年同中國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蘇爭霸的第三階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國總統以後,開始對蘇聯採取強硬態度,遏制蘇聯在全球的擴張勢力。在核戰略和核軍備方面,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通過以高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軍備競賽,從而拖垮經濟力量相對落後的蘇聯。在爭奪第三世界方面,美國立足於在軍事上打小規模的局部戰爭,打擊親蘇政權。
蘇聯由於國內經濟發展緩慢,在與美國的爭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執政後,開始放棄爭奪軍事優勢的做法,轉為裁減軍備,從對外擴張轉向全面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