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九原則

教學九原則

發布時間:2021-01-04 12:13:47

① 對外漢語教學中要遵循的基本教學原則。寫10點出來,急急急!!!

一、培養學生用漢語進行交際的原則;
二、以當代人使用的口語和現、當代書面語為基本教材回的原則答;
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四、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的原則;
五、有意義的講授與有意義的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六、控制使用母語或媒介語的原則;
七、教學目的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的原則;
八、以句子和話語為重點,語音、語法、詞彙、文字綜合教學的原則;
九、聽、說、讀、寫全面要求,全面訓練,分階段側重,協調發展的原則;
十、循序漸進、螺旋式提高、高重現率的原則。

② 九個德育原則口訣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是學校和教師進行德育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與教學原則相區別。

德育原則包括: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想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而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原則里也有。可以通過順口溜:「向導至尊,正因機智」來記憶。

1.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基本要求包括:(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

2.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也稱因勢利導原則,與導向性原則不同,疏導原則指的是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比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你,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所以基本要求有:(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想結合的原則

這一原則即嚴慈相濟原則,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所以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要把愛與嚴有機結合起來。所以要求:(1)教育者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2)教育者也要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一個要求,認真管理,對學生要有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統一原則

這個原則也就是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意思。比如廣告:媽媽我給您洗腳。所以在實施此原則時要求:(1)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認識;(2)要組織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此原則;(4)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做好示範。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此原則要求教育者:(1)堅持正面教育原則;(2)堅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3)學校要建立健全的學校規章制度和集體組織的公約、守則等。即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導學生,要能調動學生接受駕馭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並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要疏堵結合。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學記》中提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所以要求教師在運用這一原則的時候要注意:(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里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7.教育影響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也就是教育合力,教師要注意運用家庭社會的教育,實現教育合力。連貫性是指在時間上的連續,比如在小學時學習品德與社會,初中是思想品德,高中時政治,大學學習毛概和馬列等。要求教育者:(1)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2)爭取家長和社會的配合;(3)保持德育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處理好銜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年齡特徵進行教育。俗語常說:(1)視其所以,視其所由,察其所安;(2)夫子施教,各應其材;(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常考的知識點只有八大德育原則,以上是《德育原則常考知識點》

③ 課堂教學管理原則有哪些

僅供參考:
一、切實加強課程管理。
要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課時計劃,把各種課程開全開足,決不隨意加課減課。把教師在課程計劃執行中有無違規現象,作為評選先進的依據,並與獎懲掛鉤。
學校對每天的教學活動實行全天候管理,校長、教導主任、值班教師每天從早讀、晨會開始到放學結束,進行巡視檢查,如發現私自調課、不按教學常規上課,課堂環節脫節、不完整,隨意上自習進行或未按規定時間放學等現象,都作為教學事故記錄在案,並根據「一評三考」獎懲條例進行處理。
二、切實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學科學生的基礎和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使向40分鍾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現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
教師上一堂課並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雖然我們備課是直接,但也要仔細研究備課,寫好批註與反思。必要時採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必須嚴格做到六個統一,即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資料、測驗考試和教學目標。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
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必須遵守幾點原則:(1)必須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2)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3)必須當堂檢查、反饋和鞏固。
教導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是:(1)隨堂聽課,不打招呼,聽後個別交換意見,提出要求和建議。(2)對於不帶教案,作業未批改上課的要按照「一評三考」的實施辦法嚴肅處理。(3)組織教師評選優質課活動,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全校教師都可以聽,然後進行評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和做法。
第三、把補困加在課後。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全體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的知識是不現實的,總會有那麼幾個學生在學習上有困難跟不上其他同學。教師決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而且更要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學校將會建議採取如下措施:(1)建立後進生成長檔案;(2)任課教師必須對任課班中的後進學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3)教師須利用課余時間對後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4)經常與後進學生談心,鼓勵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只要他們有所進步,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第四,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
1、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可分口頭、書面、思考、製作、測量、觀察、調查等,中高年級學生適當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力求能開拓學生知識面,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2、作業的內容要精選,份量適當,難易適度,並具有層次性、思考性、應用性、開放性。嚴格按照上級規定,控製作業總量,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保證練習質量。課堂作業必須當堂完成。
3、作業的規格要統一,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
4、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致、不漏批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作文必須在下次習作前批改結束,作文批改要有總批和眉批,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字跡要工整。
5、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和糾正。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
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堅持學月檢查制度
每學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每次檢查要有結論、檢查人要簽名,加蓋學校公章並做詳細記載。每次檢查後,學校要在教師會上總結,對工作做得好的要表揚鼓勵,對存在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地提出,限期整改。
第六、加強過程管理。
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除了平時的常規檢查,隨堂聽課外,加強對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學教師的管理。採取分階段、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轉變其思想,提高其業務能力。方法為:一聽(聽課堂教學);二看(看備課筆記、作業批改);三座談問卷(開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四總結提高(在上述調查基礎上,指導其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以發揚光大;指出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和意見)。全面解決教和學之間存在的實際問題,保證學校教學活動有秩序、高質量地正常開展,有培養全體教師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教學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
第七、教師操作。
教師要耐心細致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讓後進生樹立信心。堅持日常轉化。任課教師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與後進生進行談話,補習至少一次,在課堂上教師對差生要多啟發誘導,多提問差生,多檢查他們的課堂作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讓他們找回自尊和自信,樹立起奮發向上的動力。最後一名差生進步了,整體質量就自然會水漲船高。
第八、自我提升。開展「一幫一、齊進步」結對子活動,後進生主動找「先進生」,取得他們的幫助,提高自身的成績。
第九、家庭協助。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號召家長每日檢查孩子的作業,幫助孩子弄懂學習內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學習成績。
第十、落實新課改理念,課堂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由重教向重學轉變。要求教師從學情出發,根據學生設計課堂教學,並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和方法,注重學法指導;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學習,學的是否投入、是否精彩。二是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改變教師直接將結論拋給學生,再布置相應習題讓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的做法,倡導教師注重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觀察分析中自己歸納,得出結論。三是由重傳授向重指道轉變。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法指導,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和等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四是由落實一維目標向實現三維課程目標轉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④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一、答案:
教學的基本原則是:
教學整體性原則
它包含著兩重含義:一是教學所承擔的任務具有整體性,教學任務的完成應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廢;二是指教學活動的本身具有整體性,教學是由一系列教學要素構成的一個完整系統。
啟發創造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能力與創造性人格。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有序性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工作要結合學科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有次序、有步驟地開展和進行,以期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師生協同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過程真正處於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之中。其實質就是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
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積累與熟練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應該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得廣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進而使他們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達到熟練和運用自如的程度。
反饋調節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從教和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並能夠及時有效地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學最優化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中,要對教學效果起制約作用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調控,實施最優的教學,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原則的含義: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導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三、教學原則的意義:

1.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
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2.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
3.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⑤ 什麼是教學原則,教學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反映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回的教,也指學生的學答,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它反映了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學原則對教學規律的反映不同於教學原理。這種反映不是對教學客觀規律的直接反映,這種反映取決於人們對教學客觀規律主觀認識的深刻程度,從而對教學原則的研究表現出了一種「眾說紛紜」的現象:
第一,在同樣的教學規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學原則。
第二,由於對同一客觀的教學規律認識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學原則也不相同。
第三,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彼此之間不一定是單義的聯系。

【參考資料:網路「教學原則」】

⑥ 教學中貫徹教學原則的意義

教學原則
第一節 教學原則的意義
一,教學原則
教學原則,是反映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對教學中的各項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教學原理
教學原則不是教學規律,也不等同於教學原理.
教學規律是貫穿於教學活動中的客觀存在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是客觀存在著的.
教學原理的本質特點在於它對教學規律的說明或闡述.教學研究工作者通過運用一系列的概念,命題來對教學規律作出表述和反映,
教學原則對教學規律的反映不同於教學原理.這種反映不是對教學客觀規律的直接反映,這種反映取決於人們對教學客觀規律主觀認識的深刻程度,從而對教學原則的研究表現出了一種"眾說紛紜"的現象:
第一,在同樣的教學規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學原則.
第二,由於對同一客觀的教學規律認識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學原則也不相同.
第三,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彼此之間不一定是單義的聯系.

三,教學原則的意義
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
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2,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
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段,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①
3,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二節 教學原則思想與教學原則體系
一,中國古代的教學原則思想
(一)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
在世界教學史上,啟發式教學思想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認為,任何學習活動都要建立在學生自覺需要的基礎上,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這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學原則思想,指教學既要按照內容的深淺程度由易到難,又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徵由淺入深.
(三)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因材施教,就是按一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具體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措施.
(四)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
教學相長,即教與學的相輔相成.
(五)量力性教學原則
量力性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水平上,並據此來確定教學知識的廣度,難度和教學的進度.
除上述的主要方面之外,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教育家也都提出了一些教學原則思想的卓越見解.如:溫故知新,復習鞏固,學以至用,學思結合等原則思想.
二,中國當代教學論專家提出的教學原則
(一)李秉德教授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1)教學整體性原則.它包含著兩重含義:一是教學所承擔的任務具有整體性,教學任務的完成應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廢;二是指教學活動的本身具有整體性,教學是由一系列教學要素構成的一個完整系統.
(2)啟發創造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充分發展自己的創造性能力與創造性人格.
(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和統一,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使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知識,
(4)有序性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工作要結合學科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有次序,有步驟地開展和進行,以期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5)師生協同原則.這一教學原則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過程真正處於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之中.其實質就是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關系.
(6)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差異性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發展.
(7)積累與熟練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應該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得廣博,深厚和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進而使他們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夠達到熟練和運用自如的程度.
(8)反饋調節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從教和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及時了解教與學的情況,並能夠及時有效地調節和控制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9)教學最優化原則.這一教學原則是指教學活動中,要對教學效果起制約作用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調控,實施最優的教學,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王策三教授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統一的原則;
系統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
量力性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
(三)吳傑教授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密切師生關系原則;
引起動機原則;
啟發誘導原則;
有意識和無意識協調統一原則;
及時反饋原則;
教學過程最優化原則;
科學性思想性統一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直觀性原則;
(10)循序漸進原則;
(11)量力性原則;
(12)鞏固性原則.
(四)吳文侃教授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吳文侃教授提出了"三·九"教學原則體系,這個教學原則體系的第一和第二層次可以表示為:
啟發
誘導與積極思維統一的原則
第一層次的三條教學原則,其基本含義表述為:
全面教育與和諧發展統一的原則: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全體學生
所進行的德,智,體,美諸育與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有機地統一起來,把授受知識與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統一起來,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主導作用與主動性統一的原則: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
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有機地統一起來,做到教學相長.
合理組織與有效控制統一原則: 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影響教學效果的主
要因素加以合理組織,進行有效的控制,達到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目標.
(五)孫邦正等人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准備原則;
類化原則;
自動原則;
興趣原則;
個別適應原則;
社會化原則;
熟練原則;
同時學習原則.
三,當代國外學者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一)凱洛夫提出的教學原則體系
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自覺性與積極性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師應該關心把所教的各種現象正確地反映在學生的意識中,使學生能夠了解所學的各種現象之間的聯系和依存關系,懂得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正確而有效地把知識,技能和技巧應用到實踐活動中.
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說明的是對所學習的事物和現象獲得感性知覺的必要性.要求教學活動中學生要充分利用感官,知覺,聽覺,觸覺和味覺,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經驗,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教學上的理論跟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要求"把知識應用在實踐上,就是使學生直接跟生活接觸",要求教導學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原則
這一教學原則要求教師要根據嚴整的邏輯聯系講授科學基本知識,根據連貫的順序分配
教材;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學科的主要知識.
掌握知識的鞏固性原則
教學必須有系統地鞏固學生的記憶中的知識,使這些知識不易消失或遺忘.在消失認知教材內容時,要求教師應當清楚簡明地傳授,並進行多種形式的鞏固復習.
教學的可接受性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分量以及教學方法要符合形式的年齡和他們的一般發展水平",時學生能夠自覺地,鞏固地掌握知識.
在教師對班級進行集體工作的條件下,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的原則.
(二)布魯納的教學原則體系
動機原則
動機原則是指教學活動應當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本身產生比較強烈的願望,從而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
動機原則要求學生要有學習的心理准備.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兩種.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和解答問題,使他們在此過程中獲得內心的滿足,逐步把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
貫徹動機原則,應採取的基本措施有:第一,教師要設計"具有最適度不確定性"的學習課題,即學習任務或學習內容既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又需要學生做出努力才能達到,激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學習.第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責任感,獨立作出決定和行動的能力,以維持和促進教學中的探索活動.第三,提供學生作出選擇實踐,試驗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向完成學習課題的主要方面.
結構原則
結構原則的主要含義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把教學內容轉化成為學生易於理解,學習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
按照結構原則組織教學內容,要求做到:要能夠清楚地反映各個學科領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給予教材中的那些基本,普遍的觀念以中心地位;並且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應符合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智力差異和現有的學習水平.
程序原則
教學中的程序,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順序和步驟).實施程序原則,要求教學的最佳順序要符合:一是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要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二要經濟,有效的觀念設計,編排教學活動的順序.
強化原則
強化原則主要指的是,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地向學生提供活動的反饋信息,便於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從而使他們逐步增強自我糾正,自我檢查,自我強化的能力.
實施強化原則,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反饋信息應當在學生將其試驗結果與他謀求獲得的結果進行比較的時候提出,還應當依據學生的智力差異,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並要對學生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定期檢查,矯正其缺點與錯誤,不但進行強化與鞏固.
(三)贊可夫的教學原則體系
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要以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從事緊張的智力活動,從而達到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贊可夫認為,"難度"的含義為,一是指學習要克服障礙,二是指學生的積極努力.
贊可夫提出,貫徹實施這一教學原則,"難度"要有分寸地把握,要使提供的教材內容必須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理解的,要求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質量和特點.
(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主要意義是指,教學活動要不斷地向前運動,在學生理解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以較快的速度,用新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智力.以高速度地原則教學,也並非是教學的進度越快越好,最根本的是需要根據是否有利於學生的一般發展來決定.
(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要求學生在一般發展的基礎上,在盡可能深入領會有關概念,關系和規律性的基礎上,形成技能,技巧.
贊可夫主張,只有抽象的思維才能更深刻,更接近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同時,只有從具體上升到抽象,才能更完整地認識那個事物,認識它與其他事物之間地內在聯系.
(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強調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認識和理解學習的結構與進程;不僅掌握知識和技巧,而且還要理解知識和技巧掌握過程中所包含的思維操作,認識和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認識所要學會的不同的技巧之間的差別.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學習"內在的誘因"或動力,其實質是要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求教學活動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引導和培養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主體.
使全班學生(包括最差的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這項教學原則基本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要使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防止出現所謂的高分低能現象;第二,要使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
為了有效的促進"差生"的一般發展,一要減輕他們的思想負擔和精神壓力;二要幫助他們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三要利用一切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觀察事物;四是不能急躁,一步一步的提高;五是要吸引他們積極參加課外小組活動.
在贊可夫的教學理論體系中,上述五條教學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地起作用的.它們有共同的宗旨,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精神力量,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內在動機,不斷地以新知識豐富學生的智慧,最終實現促進學生一般發展的目標.
(四)洛扎諾夫的教學原則體系
愉快而不緊張的原則
根據這一教學原則,教學活動應當使學生處於體驗自然,處於愉快,輕松的環境之中,盡量減少外部壓力和心理緊張,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於一種求知慾得到滿足的快樂狀態.愉快而不緊張原則的實施,是以寧靜,安謐,自信與信任為前提,要求自我控制,以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
有意識和無意識統一的原則
這條教學原則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把有意識活動與無意識活動很好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要把大腦各部分的功能充分地調動起來.
這條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要求,既要重視理智的力量和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又要重視情感對理性,無意識和對有意識的調節作用,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潛力.
暗示手段相互作用的原則
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如利用權威,正確設置外部環境,以及利用音樂效應,語調色彩等因素,使學習者綜合地接受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師生之間必須建立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和睦關系,使暗示的各種手段的相互作用協調統一.
洛扎諾夫認為,上述的教學原則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宗旨就在於建立無意識的內在傾向以轉變學習者的內在態度.
(五)巴班斯基的教學原則體系
(1)相互聯系地解決學生的教養,共產主義教育和一般發展的任務的教學目的性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教學活動要努力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全面發展,發展學生的智能和個性,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等.
教學的科學性原則;
教學同生活,同共產主義建設實踐聯系的原則;
教學的系統性和循序性原則;
可接受性原則;
在教師發揮指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
依據教學任務和內容,配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原則;
依據教學任務,內容和方法,選擇運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原則;
(10)為教學創造必要條件的原則;
(11)教養,教導和發展效果的鞏固性,理解性和實效性原則.
巴班斯基的11條教學原則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但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的基本成分和教學的實際條件,有側重地加以選擇使用.
第三節 教學原則的貫徹實施
一,不同流派的教學原則思想和體系的分析
各種教學原則內容與體系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主要在於:一是不同的教學原則體系中的原則條目數量不同;二是原則的概括表述不同.這種概括表述有的是名稱與內容各不相同,而有的則是名稱不同但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三是教學原則體系的結構不同,有的原則體系區分了層次與類別,但較多的原則體系對層次與類別並沒有區分;四是構建教學原則和原則體系的理論依據有差異,
同時,各種教學原則的內容和體系之間的相同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絕大多數的教學原則內容和體系對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與作用,授受知識與發展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等教學活動的基本問題都非常關注,都有比較明確的闡述.第二,雖然不同的流派對具體的教學原則名稱的概括有所不同,但其涵義和實質又有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理念.第三,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教學原則思想的基本宗旨,都是服務於特定的教學目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基礎和一定的科學理論基礎.
二,貫徹與實施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一)發揮教學原則的整體性功能與作用
教學原則的整體性功能要遠遠大於單一原則功能之和.在教學活動中,不能片面地誇大某個原則,更不能把單個的教學原則絕對化.
每個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的進程中,或在具體的教學階段,或在整個的教學活動過程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這體現的是各個教學原則的相對獨立性.
但是,要實現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並不是某一個教學原則所能夠承擔的.所以,一方面各個教學原則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所有的教學原則又有著明顯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只有綜合地運用各個教學原則,發揮教學原則的整體性功能和作用,才能順利有效地解決教學任務,內容,方法等教學活動中的一系列問題,才能有效達成教學目標要求.
(二)運用教學原則要處理好科學與人文的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貫徹教學原則,要改變以往那種只重科學性,只關注教學原則對教師教知識和學生學知識的"約束"作用,偏重於教學原則對教學雙方外在行為的要求與規范的思維方式.
教學原則的貫徹與實施,應全面地關注並服務於師生在智力能力,人格個性,道德情感,協作創新等方面發展的要求,使師生個體的生命活動和生命價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實現.即教學原則的有效實施,應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第一,在師生交互作用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的著眼點應當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第二,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應當以積極主動的方式進行;第三,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主動學習方式,應當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非認知結構之間的協調發展為宗旨.
(三)實施教學原則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引進與吸收的關系
教學原則是在教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建立和不斷完善的.對傳統經典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貫徹,應當採取批判,繼承,發展的觀點和態度.我們所說的批判,不是全面的否定,而是根據現代教學發展的特徵對它們進行深刻的剖析,去其落後與保守的成分,去其時代局限性的一面;所謂繼承,就是繼承這些經典原則中的合理和有益的精華,取其具有生命力的成分;發展與創新,要求我們在批判與繼承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新要求,賦予這些經典原則以新的內涵,擴展其包容性,豐富其指導性和人文性.
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外國的教學原則思想和內容體系被介紹引進到中國的教學研究,如何能夠使這些教學原則思想和內容體系與我們的教學理念融會貫通,首先需要我們全面透徹地對這些引進的教學原則所依靠和服務的教育教學理論基礎,以及它們的適用對象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次是對這些教學原則應採取引進,改造,吸收的方式.凡是有利於人的發展,有利於教學進步的需要,對我們具有積極的啟示作用的教學原則思想和內容,都應當積極引進;對這些引進的東西不能作為僵化的教條,應當根據中國教育與教學的基本理念,根據中國教學改革的實際和發展需要,對它們進行積極的改造,使之與中國的教育文化,教學觀念,教學實踐結合;引進與改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吸收和應用,發揮這些教學原則對中國教育與教學實踐的積極有效作用,真正做到"洋為中用".
思考題
基本概念:
什麼是教學原則
什麼是啟發誘導的教學原則
"教學的整體性原則"的基本含義.
"以高難度教學教學的原則"的基本含義.
簡述題:
1,教學原則的意義.
2,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教學原理的關系.
3,簡述中國古代的教學原則思想主要的主要方面.
4,簡述不同流派地教學原則思想和體系的異同.
論述題:
1,談談你對國內外不同的教學原則的認識.
2,結合學科教學談談你對教學原則的貫徹實施.
主要參考,引用書目
吳文侃主編:《比較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簡編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謝利民:《現代教學論綱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教學(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①巴拉諾夫等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頁.
合理組織與有效控制統一原則(措施)
主導作用與主動性統一原則(動力)
統一原則(動力)
反饋與調節統一的原則
教學組織形式的優選與綜合運用原則
教學方法手段優選與綜合運用的原則
第二層次
教學原則
第一層次
教學原則
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統一的原則
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
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統一原則
全面教育與和諧發展統一原則(方向,核心)
原則(方向,核心)
共同要求與因材施教統一的原則
樂教與樂學統一的原則
教學原則體系

其中,雙主體論從動態角度來看待師生關系,提出師生互為主客體(或稱雙主體).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又是學生認識的客體;學生既是教師改造的客體,同時又是自身學習活動的主體,師生雙方都是主客體的統一.這一學說力圖在"教師中心"與"學生中心"之間尋找一種恰當的平衡,體現出在師生關繫上追求平衡的價值取向.

⑦ 教師怎麼理解和貫徹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就是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依次來學習,難易是根據學生已知的知識來看的。

⑧ 《學記》的教育教學原則是什麼

《學記》的教育教學原則是:

1,教學相長的原則

2,預防性原則

3,《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4,循序漸進原則

5,觀摩性原則

6,啟發性原則

7,長善救失原則

8,藏息相輔原則

閱讀全文

與教學九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