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零起步學嗩吶的介紹
《從零起步學嗩吶》是2010年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學習類書籍,作者是胡海泉,胡美玲。
『貳』 從零起步學嗩吶輕松入門的作者簡介
胡海泉,著名嗩嗩演奏家、教育家。遼寧北鎮人,1951年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工團,先後在東北人民藝術劇院音舞團、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電影樂團任職。國家一級演奏員,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名譽會長。
他培養學生數百名,部分學生參加了1995年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並被文化部中國音樂學院聘為我國第一屆嗩吶研究生班客座教授。他的專著有《嗩吶演奏藝術》和主編的《嗩吶考級曲集》(上下冊)還有《管子雙管演奏教程》及《胡海泉嗩吶曲集》等,這些著作將對我國民族管樂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由他創作並改編的嗩吶、管子、竹笛、笙等獨奏曲一百五十多首,他還錄制出版了大量的嗩吶唱片。他曾出訪過歐、亞三十多個國家,為我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貢獻。由於胡海泉在民族管樂事業的成績顯著,榮獲了國務院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津貼。同時,他的業績被編入《中國近代音樂家傳》史冊之中。
胡美玲,遼寧北鎮人,滿族。青年嗩吶演奏家、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講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葫蘆絲、巴烏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
1980年出生於嗩吶世家,八歲開始隨盤錦藝術館李潤中老師學習嗩吶,並打下較好的基礎,十歲隨叔叔胡海寬學習嗩吶,1993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著名管樂大師胡海泉教授學習嗩吶,這期間她不僅掌握了高、中、低音各種流派的嗩吶演奏還有管子、雙管的演奏。1999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繼續隨胡海泉老師學習,又掌握了朝鮮篳篥、啵咧、蘆管、吐良等少數民族樂器的演奏。2003年留校任教。
她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研究和總結民族器樂演奏及教學理論。正式出版發行了嗩吶教材《學嗩吶輕松入門》(與胡海泉合作),《嗩吶快速入門》VCD、CD光碟和《簫快速入門》VCD、CD光碟;出版發行了中國(民族)器樂嗩吶演奏專業啟蒙教學VCD(十盤),《學嗩吶輕松入門》教材教學VCD,《學葫蘆絲輕松入門》教材教學VCD;發表論文《對民族管樂傳承問題的思考》、《論嗩吶演奏技巧》等。
她多次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國圖音樂廳、保利劇院等地進行獨奏演出;還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音樂節目的錄制。多年來她曾出訪過德國、韓國、香港、日本、法國等地進行文化交流。為宏偉中國民族器樂文化,作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
『叄』 媽媽的吻~嗩吶D調~簡譜~全部,答案試吹。有高人發個簡譜
《媽媽的吻》嗩吶D調簡譜
(3)胡美玲嗩吶教學全集擴展閱讀
《媽媽的吻》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童年的歌謠》中,發行於2011-05-10,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1、兒歌演唱的《媽媽的吻》,該歌曲收錄在專輯《經典少兒歌曲》中,2001-01-01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2、朱曉琳演唱的《媽媽的吻》,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世紀歌典Vol.12 1978 - 2000 (3)》中,2001-01-01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肆』 我的愛好是嗩吶,有朋友對教材書了解請幫個忙
嗩吶又名喇叭,小嗩吶稱手笛,大嗩吶又稱海笛。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中國普遍應用。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D調高音嗩吶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它的總音域為a(1)-b(3),樂隊中的常用音域為a(1)-d(3)。
嗩吶的中、低音區音色豪放、剛勁,各種技巧都易於發揮,非常富有表現力;高音區緊張而尖銳,在樂隊中應用要謹慎。
嗩吶是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據歷史資料考查,嗩吶流傳於波斯、伊朗、阿拉伯一帶。金元時期傳入我國。根據文字記載,明正德公元1506—1521?雪年間,王西樓所作詞中就有這樣一句:「嗩吶唆哪,曲兒小,腔兒大。」明代弘治間,朝鮮修篆的《樂學軌范》中寫道:「嗩吶制與喇叭……不知起於何代,當是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在明代又將嗩吶編入《回部樂》中,稱「蘇爾奈」。我國有20多個民族流行嗩吶,流行地區不同,其稱呼也各不相同:漢族現有嗩吶、大笛、海笛、喇叭、嘰吶、烏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種名稱,而明、清時期有蘇爾奈、得梨、號笛、金口角、聶兜姜等叫法:維吾爾族稱蘇奈爾、黎族稱抹轟、拜來、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稱蓽什庫爾、那仁蓽篥格等等。
然而嗩吶又是一件世界性的樂器,流布於亞、非、歐三大洲的30多個國家,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稱謂:東北亞的日本稱茶留米羅;朝鮮、韓國則稱太平蕭;東南亞諸國稱沙喇沙魯吶;中亞的達吉斯坦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國稱祖爾奈或素爾奈;嗩吶南亞的伊朗、印度、阿富汗等國家分別稱鎖鈉、沙吶、祖爾吶;西亞的阿曼、科威特、敘利亞等國稱斯勒依;北非的埃及、阿爾及里亞等國分別稱米茲瑪爾、祖爾吶、祖喀吶;而歐洲的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稱蘇爾勒,俄羅斯稱祖爾吶等等。而嗩吶則是近代的統一稱呼。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我國中原地區。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
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我國普遍應用。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1607年刊): 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今天嗩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民間嗩吶
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為民間傳統的一大習俗,尤其在農村廣為盛行。那些陳舊的儀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續了多少年,讓人追憶起來,彷彿就在昨天。
老百姓有句俗話:婚事乃人生之大事,該喜該賀,即便是白事也要權當紅事辦,熱鬧氣氛不能少。因此,當年的嗩吶匠、鼓樂手十分走俏吃香。遠的不說,南充城的一夥嗩吶藝人就紅火過好一陣子。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例,城郊的農村人家,凡逢年過節操辦喜事,誰家都想圖個鬧熱,爭面子,講排場,請來嗩吶匠和鼓樂手,吹吹打打送嫁妝、跟花轎、鬧洞房,以及喝喜酒、回娘家等一系列喜慶娛樂活動,少則也要鬧上十來天。操辦喪事的風俗習慣更多,倘若祭奠長輩,鋪排場面更不亞於紅事。無論吊喪、送喪,都不離鑼鼓吹打。更有甚者,請來戲班、打玩友、唱孝歌,親朋好友陪同藝人們通宵達旦。
提起民間嗩吶,年長的藝人們常有「胡琴三擔米,嗩吶子一早晨」的說法。其實,民間嗩吶跟其它民族樂器一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況且,民間嗩吶曲牌數以百計,即便是流傳甚廣且常用的曲牌也足夠吹鼓手操練三年五載。吹鼓手是民間的習慣稱呼,其實他是嗩吶匠與鼓樂手的合稱。他們由社會業余器樂愛好者組成,也有民間藝人參與。凡有人請,只須邀約5人(吹嗩吶2人,敲鑼鼓3人)短暫合夥,因此吹打水平參差不齊。譬如在民俗文化「跟花轎」的禮儀中,有的嗩吶藝人吹的《螞蟻上樹》、《南瓜花》、《伴妝台》等曲牌 ,一聽那口風與技巧,便知是祖傳老手。但敲打背鼓、鑔子、鐺鐺鑼的伙計,則多數是操練過三五天的半罐水,只圖鑼鼓敲得響,跟著嗩吶節奏走,並無多大技巧可言。要說辦喪事那三吹三打的儀式中,民間嗩吶可謂是獨擅勝場。大凡鼓鑼一響,三吹嗩吶曲牌《普庵咒》、《水落音》、《將軍令》必不可少。用他們的行話說,能駕馭此套曲牌的嗩吶藝人,無一不會師傳的換氣功夫。相比之下,在祭奠、送喪等儀式中,嗩吶所吹的哀樂曲牌《鬧山河》、《哭皇天》就顯得簡而無華。
時代在變革。如今,操辦紅白喜事的人家各有所好:禮車游城、旅行結婚、集體婚禮、植樹弔唁、孝歌儀式等等。不過,在偏遠山村的農家人依舊眷戀著傳統的習俗,甚至把「抬花轎、送新娘」禮儀視為一項古為今用的娛樂活動,別具一格地搬進了城市,吹吹打打,披紅掛彩,讓群眾一睹民俗文化之風采。
嗩吶曲譜嗩吶曲譜:嗩吶曲牌中常用的有:[春來到]、[大漢東山]、[小漢東山]、[大桃紅]、[小桃紅]、[大開門]、[小開門]、[大風入松]、[小風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龍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駕令]、[山坡羊]、[紅綉鞋]、[嗩吶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開門;小放牛;喜慶豐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開門;啦呱(二重奏);哈哈腔;鳳陽歌絞八板;百鳥朝鳳;婚禮曲;二人轉牌子曲;普天樂;百鳥朝鳳;歡慶勝利(協奏曲);二人轉牌子曲;一枝花;大得勝(吹打樂);抬花轎;十樣景(二重奏);天府好;慶豐收;塔塔爾舞曲;小放牛;龍騰虎躍(吹打樂);河北梆子腔;喜慶豐收;豐收;小開門;送新娘。
客家嗩吶
客家嗩吶手 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舉於道 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客家嗩吶分悲調和喜調,喜調輕快、歡樂,吹奏時激昂嘹亮、和諧悅耳;悲調深沉、低吟、委婉幽怨。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
周家班嗩吶
周家嗩吶代表人物第三代傳人管樂大師周正玉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間又稱周家嗩吶班、周家鼓樂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戶在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樂手成員的中國民間樂班。周家班自清末創始以來發展到現在,已傳承家族六代,歷經100多年滄桑。目前, 男女老幼樂手共計100餘人,橫跨蘇魯皖浙,享譽民間海外。
『伍』 奇葩女子組合穿內衣吹嗩吶全集
找到了麻煩讓我也看看
『陸』 陝北嗩吶mp3全集
你找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