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並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於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於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二、解決措施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並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於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採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於小學生的想像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藉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誘導學生進行想像,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像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於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
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採取「分層」評價,多採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結 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
② 當前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比較的困難常常是拿到做完以後覺得無話可說。這種情況就需要讓學生在平時多去閱讀多積累,然後才可能在寫作文的時候有話可說。
③ 淺談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
首先,作文的失真,不僅僅是因為師生們的「緊跟形勢」、「風景這邊獨好」,而是大家都忽略了「童心」的重要。所謂「童心」,就是真心,「純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明李贄就將「童心說」作為其文學理論的核心提出,他認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他解釋到: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童心既障,於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非內含於章美也,非篤實生輝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從外人著聞見道理為之心。
「童心」亦可解為「赤子之心」。初生之子,赤誠之心,山川皆靜,大地清華。對人世有貞信,不攖擾於世俗之物,凡情動於衷,必一往而深。之於桃李繁華、禮儀清嘉、浮雜形相,他的歡喜厭惡清明凈朗,天地私情。大人者,亦不過這般傾盪磊落,故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凡做事都要先做人,作文亦不例外。但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們往往不能顧及真正的「人本」思想。「春天好」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永遠要看到美好的社會和生活,不能有消極的思想也不能用用陰暗的筆調;孔夫子是聖賢,不能因為他有兒女就說他被激情燃燒過... ...如果說「文如其人」,我們看到的永遠都是標兵一樣的「四有」青年或者「三好學生」。疑問和陳述,人們會選擇陳述;批判和評論,人們依然青睞評論。這並不是表述方式的問題或者是否講究了說話技巧,而是勇氣問題。表達者是否有勇氣堅持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旁人是否有勇氣尊重、支持、容納或承認個人的尖銳的甚至苛刻的反叛的言論。
雖然在大形勢下識時務者為俊傑,但教師是否有權利否認和忽略學生們的「童心」,或者善意地告訴他們「分數很重要,自由是大學的事」,放棄那些「有勇無謀」的做法才是明智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文中最能體現教師的為人師表,而「師范」的作用並不只停留在怎樣通過教學讓學生取得一塊世俗的「敲門磚」完成學業,教師應該既是一位入世的知識分子,又是一位超脫於世俗、虔誠地執著於信念的導師。他應該通過作文教學和指導,讓學生分辨各種價值的意義,明確屬於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思考和完善個人思想體系內的各種概念。
另外一點是學生作文中「童子功」的淺薄。教師們一直把作文教學的重心放在強化訓練的方面:對範文的認真模仿與記憶,記住更多的單詞、句型及其應用環境,各種套話的總結和實用模式,諸如此類的技巧性教學以使學生形成一種對文字元號的自動化操作能力。長此以往,原本新鮮的水只能通過自凈能力維持死水的清潔,而作文的源頭則是豐富的生活經歷和閱讀經驗。
既然是「童子功」那麼學生的生活經歷暫且不談。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但教師們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只側重於滿分作文或者可以快速積累應試作文經驗的書籍而忽視了真正的經典作品,我想也不能說是真的忽視,因為經典總是需要時間消化和品味的,而學生的學業也總是要放在自由前面的,教師們的選擇代表的只是一種捷徑或許也可以說是作文的經濟原則,但閱讀的意義在於從書籍中找到自我測定的尺度,以此逐漸努力達到信念與心智的成熟。
那麼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說。滿分作文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教師們在教學中不斷重復強調的問題。當所謂的標准成為學生作文努力的方向時,寫作能力自然就簡化成了單純與寫作知識有關、操縱文字元號的能力,我不否認它的實際效力,但這是否也表明了作文教學對於作文甚至語文的輕褻呢。寫作能力固然要包括一些基本的技術性操縱能力,但這些能力只能看做是工匠的技能,它們是簡單的生產能力而非學識素養,也是「童子功」最淺顯的要求。我個人認為,「童子功」應該是一種較為豐富的閱讀經驗,持續且長期的閱讀積累,不一定很深刻,但足以讓學生大致明確自己的閱讀范圍和趣味傾向並可以根據需要解決自己在閱讀中的取捨問題。「童子功」的深淺表現在作文中是學生是否有厚積薄發的風度、自由流暢且具有個性的表達和思想的閃光點。由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的閱讀取向,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和閱讀方法並培養他們形成廣泛的閱讀興趣。
④ 淺談作文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而今,各種各樣抄的作文書籍襲比比皆是,相似或同樣的命題作文更是隨處可見,拾之即來。於是乎,普遍的學生便踏上了仿寫甚至抄襲他人作品的寫作之路。可以說,小學生作文是通往寫作的大門,那中學生作文就是進入寫作的殿堂了。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讓小學生仿寫他人優秀的作品,從中找到寫作的方法,不僅是可以的,而且還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課本中的許多文章就是寫作的很好的範文。但對於中學生來講,既然進入了寫作的殿堂,就應該寫出自己的特色,不要再一味地仿寫。再一味地仿寫,不僅他們的寫作潛能得不到挖掘,甚至還會使他們產生惰性思想,達不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寫作文時不能投機取巧,不要走捷徑。倘若你老是模仿別人的寫法,那就永遠只能跟在別人的後面,走不出固有的圈子,沒有了自己的獨特技巧。換言之,就是永遠也寫不出好的作品。只有把生活中令你感動的,讓你難忘的事真實地記錄下來,並採用一定的寫作技巧,把自己的獨特感受告知讀者,讓讀者讀後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文章才會讓人印象深刻,傳頌久遠。針對時下中學生作文的弊端,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⑤ 作文教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布置作文,學生很少有喜形於色的;而談到作文教學,教師則常憂心忡忡。前輩教師嘆息說,沒想到現在的學生竟然不喜歡寫作;作家則說,沒想到現在的高中生寫出的文章如此難看……
既然叫「寫作教學」,學生作文寫不好,教師難辭其咎。事實是,很多寫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寫好,往往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多讀書,自己悟出來的,練出來的。教師只能適當地指導大概寫法,更多的是要靠學生體悟、實踐。但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素養,我們必須了解作文教學的現狀,多方面尋找原因。
作文教學的困境
作文教學究竟存在什麼問題?首先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感受到寫作的愉快,他們的閱讀量很小,寫作基礎較差;其次是應試作文模式過早地影響了正常的寫作教學,使他們的寫作變得功利並趨於程式化;其三是課堂寫作缺乏有效指導,陳舊的教學觀念阻滯了學生的思維,學生沒有把寫作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
高中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的學生讀文學作品很少,能讀一些經典名著在他們是很奢侈的事(一些學校目光短淺,全力瞄準高考,竟然連語文教科書的配套讀本也不為學生訂),學生的文學閱讀量持續下降,質量也不高。這種狀況困擾著語文教學,但一直沒有引起全社會的注意。近年,《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一些省區的《考試說明》開列出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篇目,出發點很好,但在應試教育風潮中,又得收獲「跳蚤」。我在某省和教師座談時,有教師提出:高考要考10部(篇)小說,學生負擔太重,沒時間讀;專家們能不能編些教輔,讓學生多做做題,不要再讓學生去讀原著了。——高中語文教師竟然說這樣的話,可見,在瘋狂的應試之風中,教師的專業意識低到何等程度,思想混亂到何種程度!教師如此,學生怎麼可能有正確的閱讀、寫作的態度?
學生的生活積累較差,沒有「底子」。為對付考試,城市學生終日重復家庭與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農村高中則多為封閉式,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放一次假,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極少。城市部分高中生上學要家長接送,農村學生不參加勞動,竟然都成了正常現象。我的學生讀到高三,每寫社會生活就寫公共汽車;雖然車廂也是社會,但18歲的學生視野如此狹窄,很不正常。2007年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有份試卷引起爭議,這名考生寫高考前幫助家裡收麥子的事,文章公開後,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都認為「不真實」、「不可能」。
實際上,寫作也是一種美育。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沒有對美的追求,他有什麼必要寫作?對青少年來說,寫作應當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可以通過寫作展現自己的心靈;寫作是一種創造,可以讓思想自由地飛翔,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質的提高。在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比讓他們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如果學生的想像力不如教師,那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可是如果學生畏懼寫作,就無法獲得寫作的技能,他也就註定不可能獲得想像力和創造力。
⑥ 王棟生:作文教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張祖慶:作文教什麼經常有老師感嘆,作文太難教了:不知道教什麼,不知道怎麼教。發出這樣感嘆的老師,不在少數。作文到底該教什麼?我想,還是回到寫作主體——學生本身。和孩子們聊聊,你會發現,他們怕作文的原因總是大同小異: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還有一點孩子說不出來:為什麼要寫作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作文課,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有三個:第一,為什麼寫?第二,寫什麼?第三,怎麼寫?前兩個問題關涉寫作動機和寫作內容,第三個問題,則關涉寫作技法。第一個問題,涉及到作文的本質,太宏大,限於篇幅,此處不作闡述——而且是作文教學中比「教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一旦寫作動機問題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自然也迎刃而解。因此,怎麼寫,就成了最核心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課,實際上在做著兩件事。一是,老師常常告訴孩子們一系列的名詞術語,什麼「豬肚」、「豹尾」,什麼「結尾十法」、「開頭十法」,什麼「詳略得當」、「中心明確」……老師空對空地講了一堆概念,然後,一撒手——你們自己去寫吧!二是,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創設一個情境,開展一項活動,讓孩子們經歷或疑惑、或興奮、或吃驚、或激動的種種情感體驗,然後,一撒手——你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吧!第一種做法,猶如游泳教練不讓孩子們下水,在岸上大講游泳知識,完後,讓學游泳的人自己去撲騰——結果,怎麼也學不會游泳。第二種做法,是教練千方百計地游說、宣傳游泳是多麼有意思,並把學游泳者帶到水池邊,激起游泳的慾望,於是,一撒手,盡情游吧——結果,還是學不會。並非危言聳聽。當下的作文教學,確實存在著這兩種現象。這也許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出路何在?還是回到「兒童寫作」這一本體上來。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善於用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來表現喜怒哀樂,卻缺乏用文字來表達喜怒哀樂的實踐經驗。因此,如果任由孩子們憑感覺去寫,肯定寫不好。這就需要教師做具體的寫作技法上的指導。如何指導?就寫作本身進行指導。寫作是什麼?是一種用文字元號表達思想的過程。這是一個動態的,由一系列行為組成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個過程進行分解、指導,進而讓我們的兒童切實地掌握寫作技法,用比較貼切的語言,比較准確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觀點。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就很重視對寫作行為進行分解,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作。日本三年級有一個調查作文項目,他們的教材中,有如下的字樣——「我們周圍有很蟲,仔細觀察這些蟲可以發現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種我們周圍的蟲,用放大鏡、尺等工具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把觀察的事物寫成文章」,這是作文的內容。接著,教材詳細地指導觀察筆記的寫法——「作記錄時要注意以下的事項:觀察的日期、星期、天氣、氣溫;蟲的身體特徵(形狀、顏色、大小、構造等);蟲的行動方式:叫聲、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認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這其實是教給學生怎麼做觀察筆記。還要查閱資料,「如有疑問,自己一下有關的詞典、網路全書之類的書。」接下來就是寫文章。文章怎麼寫?「把圖表等放到文章裡面去,寫得別人容易懂;把書中寫到的和觀察到的與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較,要寫的每一項內容要加一個小標題。」有一個叫山田君的學生,根據這個習作指導,做了西瓜蟲的觀察筆記,他的文章小標題有「調查日期、抓到的場所、身體的特徵、西瓜蟲的生活方式」。有了這樣的細致的觀察筆記的指導,學生今後寫觀察作文,就知道了怎麼觀察、怎麼把觀察到的呈現出來。作文教學,就是要教給孩子們寫作的程序性知識。什麼是程序性知識?比如一個工人,到流水線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第三步要做什麼,這就是程序性的知識。他知道這些知識,他就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寫作文同樣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識,這些程序性的知識並不是告訴孩子們這一篇作文要怎麼寫,而是要教給他們這一類作文怎麼寫。人教社七冊有寫童話的單元,將童話故事的主體部分寫具體,這是這次習作訓練的重點。孩子們往往知道這樣的習作知識,但卻缺乏這樣的能力——其實是不知道怎麼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程序。怎麼?給孩子們搭建「腳手架」吧。於是,我用《巨人的花園》情節圖,來幫助孩子們建構寫作的程序性知識。第一次, 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子,呈現三段式文章的結構,讓孩子們明白,童話故事要一步一步寫完整。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二次,呈現《巨人的花園》故事詳略圖,直觀地讓孩子們感悟,寫童話,要將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具體地寫出來。在篇幅上表現為,突出重點,略寫頭尾。 有了這兩次情節圖的直觀展示,孩子們對怎樣把故事寫完整,怎樣將重點部分寫,就有了理性認識。這樣,童話寫作的程序性知識,就得到了滲透。作文教什麼?教作文的程序性知識。所幸的是,中國台灣的作家王鼎鈞先生,早有了這樣的認識。王先生寫出了《作文三書》洋洋三本作文指導叢書,此書,設若中國的語文老師人手一部,則作文教學的面貌,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⑦ 作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
以往的寫作教學只重視寫作知識的傳授,如在寫作課上講一些寫作方面的理論,解釋概念以後,舉個事例了事。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自然也聽得非常認真,似乎有所收獲。可是學生依然寫不好作文,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或者說,輕視了學生寫作能力的養成訓練。這種訓練,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進行與字、詞、句、篇以及寫作知識有關聯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即培養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二是進行與寫作過程有關的認知能力的訓練,如觀察、想像、分析、概括等的能力。只有進行上面兩個方面的訓練,糾正以往教材的體例,糾正教師講課的程式,作文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實際效果。
二、注重「外顯行為」,忽視「內在因素」。
跟以傳授寫作知識為綱的教學模式相適應,傳統的寫作教學在方法上往往講述各種「文體」的特徵,如「應用文」,則講述「應用文的含義」、「應用文的特點」、「應用文的類別」等,然後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加以強化。這種教學方法實際上是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強化」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目的是通過強化訓練形成學生能力。但這種方法訓練的只是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說,寫作過程是涉及寫作個體的多種心理活動,一個寫作個體的寫作能力不僅與他的語言運用能力有關,而且與他的觀察能力、情感態度、思維品質以及價值取向等內在因素也有關。所以,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強調對個體「外顯行為」的強化,而忽視個體的「內在因素」的行為主義的訓練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旦條件發生變化,習慣於範文模式,也就是說,習慣於模仿和套用現成的模式,面對要求發揮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敏捷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的寫作活動,寫作個體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們說,這種注重「外顯行為」,忽視「內在因素」的訓練方法是不可取的。
三、注重「寫作」,輕視「說話」。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裡面有個『語』字。如何聽他人的話,如何更好地說自己的話,正是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的。」小學語文教學法專家高惠瑩也說:「作文應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能力,具體地說,即教兒童學會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通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由此看來,我們應該重視口頭作文的寫作。其實,從整個寫作過程來看,「聽」和「讀」是信息輸入寫作個體的過程,而「說」和「寫」是寫作個體信息輸出的過程。寫作個體不論是「說」還是「寫」,都要求個體經歷一個思考的過程,即構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個體要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確定表達中心、選擇適當方式以及表達的順序等。實際上,「說」比「寫」對於寫作個體而言,往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說」要求個體思維必須敏捷,反應必須迅速,要求個體根據環境的要求隨機應變、見機行事,迅速作出反應。因此,進行說話訓練,提高說話能力,是寫好文章的基礎。所以,只重視「寫作」而輕視「說話」的方法,實際上不僅會影響寫作個體口頭語言的交際能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個體的寫作表達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應該把「說」和「寫」緊密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共同提高。那種把「說」和「寫」對立起來的教學方法是錯誤的,是不符合寫作教學規律的。 四、注重「理論」,忽視「情感」。
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寫作「理論」、「理性」,或者說「規律」、「方法」的講授,而忽視寫作個體的「情感」、「思想」這樣的重要因素。如教師只講授如何選擇材料、如何提煉主題等,而不培養學生的情感,使之有感而發。
五、重視「內容」講解,忽視「情境」創設。
教師重視對寫作範文從「文字」內容進行講解,而忽視範文里所描繪的「情境」的創設。如一些教師在分析範文時,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時代背景、段落大意、內容分析、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六大塊進行講解,而沒有利用創設「情境」、環境烘托形成真實的氣氛,以激發寫作個體的興趣。命題寫作也是如此,教師既不考慮盡量地選取貼近個體日常生活的材料,也不考慮個體的情感世界,自然也不創設跟題意有關聯的真實情境,這樣的結果,就使得寫作個體對題目無從下手,逐漸失去寫作的信心。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個體的興趣,觸發寫作個體豐富的聯想,鍛煉寫作個體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寫作個體自然地產生寫作慾望,從而寫出好的文章。
⑧ 教學研究:當前作文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作文教學研究的對象與內容是什麼?
1、作文教學研究的對象
關於作文教學研究的對象,我只想說:我們應該「把作文當作文」來研究。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我看到很多老師在介紹經驗時,經常把作文訓練的目標定在「教學生做人」上。(我不反對作文教學要體現出育人的內容——尤其是漢語本身的有承載文化內涵方面的要求。)但我們要看到教育和教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大多數教師在研究作文教學時沒有到意識到二者的區別,因此在教學設計和內容落實上「教學目標」往往被「教育目標」所取代!學生應掌握的「技能」被「思想意識」所取代。可能會有老師問:只研究寫作技巧,那中國傳統的「文以載道」怎麼體現呢?我要說,要先有「文」,「道」才能有依附的對象;沒有「文」,「道」只能是玄而又玄的空言。同樣在作文訓練中過分強調人文性,而忽視作文本身的規律,實際上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為人文精神的實質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踐中。因此我們應該看到:作文作為一種文字的運用,它有自身的規律,你可以在運用這個規律的時候加入育人的內容,但這個規律本身和育人的理念無關。
2、作文教學研究的內容
我理解作文教學研究的內容應該是找到盡可能地排除各種因素影響的一種規律,這種規律是人的認知規律。這種規律是每個人都能夠通過學習而掌握的,而且這種規律不會因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難以掌握。比如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略懂電腦,另一個是電腦高手,兩個人對電腦知識的了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兩個人打開電腦的過程卻是相同的。再比如,一名賽車手和一名普通的司機,兩個人開車的速度和技巧上有著很大的區別,但都需要使用點火裝置使發動機運轉。我想通過對作文教學過程的分析,把作文教學研究的內容固定在「相同」這一點上。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通過訓練掌握了「相同」的技能。
二、作文教學研究成果的應用對象
我們的研究成果或者說寫作規律是為了誰服務的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以什麼樣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的研究對象和服務對象是統一的。也就說規律應從一定水平學生的身上總結,反過來又在同水平的學生身上實施。所以就要看我們如何確立研究對象了!弗洛伊德只採用支持他理論的病例,所以精神分析學說日漸衰微;馬斯洛伊正常狀態的人為研究對象,所以人本主義被廣泛應用。孔子曾把自己的學生分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並採取了不同的態度。但現代的教育觀念告訴我們教育不應該只面向那些「中人以上」的「精英」,而應該面向那些「中人以下」的「普通人」。既然我們作文教學研究的是一種人人能掌握的本質規律,那麼作文教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基於水平最低的學生的展開的。因此上,只拿個別學生的現象來推廣所謂經驗的做法,完全是無視教育原則的行為。
⑨ 如何克服作文教學中的三大問題
作文教學應當解決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就是:學生為什麼寫?寫什內么?怎麼寫?為什麼寫,解決容的是作文的出發點,作文的原動力.我們做任何事情,做任何研究,首先就是要回答為什麼做.學生寫作文,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甚至參加工作,一直都在寫.為什麼要寫呢?寫作的意義何在?對小學生來說,才剛認識幾個字,剛學會說一些話,對社會、世界的認識還模糊,為什麼就要寫文章呢?課程標准規定的.那麼課程標准為什麼要規定呢.是因為要考試.那不可以不考試嗎?如果僅僅是為了考試作文,那麼不考試了,作文就寫不出來了.事實上,我們學了幾十年的作文,真的離開了考試,沒有幾個能很好的寫出文章.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的作文教學出了問題,為寫作文而些作文,埋頭做文字游戲,卻不知道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寫文章.為什麼要寫文章?學科作文給出的答案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為了更好地研究;為了更好的溝通交流;為了更好地實踐創新.這里不想展開,只簡單地說說為了更好的學習這一點.學生以學習為主,學生的溝通表達離不開學習生活,學生的認識、思維都圍繞學習這一主線,學生在學習中怎麼整理學習內容,鞏固學習知識,梳理學習思路,提升學習效率,除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