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孫式太極拳教學

孫式太極拳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3 14:27:23

『壹』 求視頻:孫劍雲的孫氏太極拳的教與學

先去學孫家三體式幾年,打好基礎

『貳』 孫式太極拳教學視頻下載地址

朋友:
拜託以後時候細心一點。提問必須報出郵箱,最好是網易和QQ都有,不然接收也會有困難。
我為大家服務是免費的,我每天要面對千百名太極拳愛好者,我只是一個人,我的精力也有限。

『叄』 「孫氏太極拳」與「孫式太極拳」有區別嗎

孫式太極拳由孫祿堂先生創制,是現代流行酌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太極拳版中最晚產生的拳種。應該說權,孫祿堂先生從文化建設的層面對其所學的形意、八卦、太極等多種拳功進行了匠心獨運式的重構,追求運動形式和內涵的高度統一。按照技術含量來說,孫氏太極優於吳氏太極拳

『肆』 孫式太極拳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武術段位制》孫式太極拳段位技術教程,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內院組編,中國武術容協會審定,圍繞孫式太極拳段位技術考評內容和標准編寫。主要內容包括孫式太極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術的基本形態、單練套路、對打套路和拆招技法。
本書是大眾習練孫式太極拳,考取國家武術段位的規定考試用書。本書還可作為高等學校武術專業教材、大中小學武術教師培訓教材和各級各類武術館校教學用書。

『伍』 求孫式太極拳53式動作目錄謝謝!

53式孫式太極拳動作目錄

『陸』 孫氏太極拳的開合方式

孫式太極拳又被稱為「開合活步太極拳」,在整個套路中每逢動作轉換之時多以「開手」和「合手」作為聯結的關鍵,全套97式(包括起式和收式),開合的動作有13處之多,計26式。比例之大居所有動作之冠,約佔27%。為什麼孫祿堂祖師在創編這套太極拳時要設計如此多的開合動作而不厭其煩地讓學習者反復習練呢?其中道理,先師孫劍雲先生曾提綱攜領、畫龍點睛地談論過一些。如「太極即開合,開合即太極」,「太極無非就是陰陽,具體到拳中就是虛實開合」,「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開一合之謂拳」,「太極者,氣也;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這一放一收,就是開合」等等。 開合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內涵,最為體現太極拳的本質。太極拳以「太極」為名,「太極」者至大至廣,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我們的古人認為這就是「氣」。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萬物都是從這「一氣」中誕生的。所以,「太極」就是「一氣」,「一氣」就是「太極」,太極拳也就可以稱為「氣拳」,這不是牽強附會,而恰恰說到了太極拳的本質東西,它是以「氣」為模擬對象的一種象形拳術。
「氣」沒有固定形態,可流動,可膨脹和壓縮。「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形象地描述了氣之開合的自由程度。人們在練習太極拳時追求的就是在各個方面去體會氣的感覺,它的柔和,它的流動,它的伸縮。有了這三點,太極拳的體用皆備矣。柔和,則外力無法傷我,「抽刀斷水水更流」,何況氣乎?流動,則得機得勢,「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而伸縮(也就是開合),則是最關鍵的,是氣之用。氣的做功,全在伸縮之間,世間的一切爆炸都是源於氣體的迅速膨脹,其威力盡人皆知,那麼太極拳的用也是摹仿於此。拳之用在於將對手放出,放就是開,就是吐,就是伸,就是發力;要放,須先化,先調整自己,使得機得勢,就是收,就是吞,就是縮,就是蓄力。所以,太極拳中不論有多少動作,其實都是肢體的伸縮,開合的演繹、開合的變化罷了。從這一點來看,說「開合是太極拳的本質」一點也不過分。 開合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太極拳中對氣的模擬象形,它實際上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無不處在開與合的運動之中。
再看人類社會。「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類的歷史就是在不斷的開開合合中發展的。
所以,太極拳的開合,應該是不僅僅取象於氣,而是綜合了天地萬物的規律後融化在拳中。究其根源,還在太極的陰陽原理中。如果把陰陽具體化,換成開合、順逆、吞吐、收放、剛柔,那麼太極拳的道理豈非盡在其中了嗎?開就是順、放、吐、剛,合就是逆、收、吞、柔。說到此,「太極即開合,開合即太極」的說法也就順理成章了。 具體到太極拳的實踐中如何體會開合,首要的是在意識中樹立身與心都能「氣化」,像氣一樣與天地自然融合為一體,開合自如,伸縮隨意,博大精微,綿綿不絕這樣一個目標,練拳時在意念上要盡量向這個目標靠攏。也就是說,在練拳時不能只想著身體四肢和動作套路,而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大氣球在隨著拳路的運動自由地伸縮,自如地開合。如果意識中根本沒有這樣的目標,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是南轅北轍。
要想達到開合自如的境界,需要分階段一步一步地練去。
第一步,直開直合,練明勁。這一步要練大開大合,練順勁,開就是開,要盡可能地開,開得越大越好,開時的意念越遠越好,勁兒要放出去,放足,力要抖出來,抖脆。太極拳要以柔克剛,尚柔不尚剛,但柔是練出來的功夫,是「百煉之鋼化為繞指之柔」的柔,是由剛而柔,只有練到相當的程度,才能體會到柔勁。所以,第一步練明勁時,不是不要柔,而是還不可能柔。此時的意念,開就是開,合就是合,意、氣、力相一致,用佛家的禪語說,就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楊澄甫先生就曾說過:「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只有真開真合、大開大合地練到火候,才能體會出什麼叫開,什麼叫合,要開的時候才能開得出,要合的時候才能合得攏。此時自己盤架子,動作轉換處不能圓滑自如,時有間斷,與人過手,有丟有頂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沒關系,仍要耐心地體會開與合的滋味,化與打的感覺,化與打要分明,要敢收敢放,收得攏,放得出。
第二步,暗開暗合,練暗勁。有了前一步的順勁基礎,要練逆勁,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內勁,開中有合,合中有開,看開似合,看合又開,一舉一動之間,意、氣、力之間都有自然的對稱與平衡,全身有如氣球在做著伸縮,而球是所有物體中對稱最完美的,沒有稜角,沒有缺陷,所以也就沒有薄弱處。要做到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關鍵是意念,精神要超前,領先於肉體。俗語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就是此意。要想把人放出一丈,意念須在三丈、五丈甚至十丈開外。前人經驗說「打拳要如有人,與人交手如無人」,指的就是這個暗勁。此時與明勁階段對比,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果說練明勁時是陽剛的話,那麼暗勁就是陰柔,精神內斂,勁不外露,勁力轉換之間沒有間斷,圓滿無虧。舉手投足之間,全身的關節應似有無數的小皮筋在各個方向牽掣著,無論怎麼動,都要克服阻力,克服的過程就是長勁力的過程。那麼,這些小皮筋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意念,所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意念到了,身上才能有。也就是說,練逆勁也是要用意不用力,要用意念去找,而不是僵硬地較勁,較勁不但找不到內勁,會連原來的明勁也丟掉。只有放鬆了去找,在順其自然的過程中逐漸加強意念的訓練。
其實在明勁和暗勁之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也不是說我今天把明勁練成了,明天才可開始練暗勁。實際上,在明勁的功夫不斷增長的同時,身體本能地要平衡,否則就會失重。你向外開的越圓滿,越順暢,越脆快,你為暗勁打的基礎也就越深越厚。這就是太極「陰極而陽,陽極而陰」的道理。但是這樣不等於只要練明勁就可以自然地有了暗勁,而只是有了一定的基礎,或說是「准入許可證」,練了明勁就有了練暗勁的資格,但暗勁還得一點點地練。
練到暗勁階段,自己盤架子可以舒展圓活,轉換處自然無間斷,一氣流行,綿綿不絕;與人交手,則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身隨意轉,開合自如。—一手伸出去,則上下、左右、前後各方無不圓滿,無有缺陷。以「懶扎衣」中的「擠」為例,前手伸出,既有向前上方的挑挫力,也有向前下方的碾壓力,既有向前的順力,也有向後縮力,既有肩向外的開力,也有肘腕向內裹的橫力,還不算後手與全身的配合,如此一來,敵欲尋找破綻,談何容易?此時可說達到了開中有合,合中有開的「中和」地步,所謂中和,不就是自然的平衡么?
第三步,開合一體,練化勁。何謂「化」?毛澤東曾用一句話形容: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渾然一體,宛如天成。開就是合,合也是開,山還是山,水還是水,山也是水,水也是山,外形的意義已經淡化。用佛家的話說,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用拳經的話說就是「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節不見形,若見形影不為能」。關於這一層的體會,筆者也仍在探求與砥礪之中,故不敢多做妄言,以免謬種流傳,貽笑於大方。老子認為「自然」甚至是高於「道」的最高境界,太極拳是順其自然,歸於自然,最後達到與自然的和諧與統一。「化」的最高境界也許就自然吧,把後天的濁氣拙力完全褪掉,返樸歸真,達到自然。拳術練到這地步,開也好,合也好,完全變成了人的本能。當開則開,當合就合,舉手投足,全是規矩。動靜虛實,全為道理。開開合合,純任自然,完全不靠大腦的調控,而是本能的反應。至此,無論養身、祛病、技擊,無不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也。
上述三層功夫,三種境界,需要逐步練去,循序漸進,既不可急於求成,還沒有體會到開與合的真諦就去尋找逆勁;也不可故步自封,忽視理論上的提高和指導作用。「鷹有時飛得比雞還低,但雞永遠飛不了鷹那樣高」。對拳理的悟性就是幫助高飛的翅膀,特別是對於像太極拳這樣絕對以意念為引導的拳種,更要重視理論的修養,想到的不一定做得到,但想不到的就一定做不到,意念到不了,拳就一定到不了。據先師雲,一趟孫式太極拳中,把開合動作練好;拳就會了一半兒。一開一合中,掤、履、擠、按、采、捌、肘、靠的意思全有了。筆者稟承師訓,細心揣摩,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開合之中有如此大的天地,先祖師設計於拳中,匠心獨具,真點睛之筆也。

『柒』 孫式太極拳的詳細套路口決

孫氏太極拳97式招式01、起式 02、懶扎衣 03、開手 04、合手 05、單鞭 06、提手上勢 07、白鶴亮翅 08、開手 09、合手 10、左摟膝拗步(左式) 11、手揮琵琶(左式) 12、進步搬攔捶 13、如封似閉 14、抱虎推山 15、開手(右轉) 16、合手 17、右摟膝拗步(右轉) 18、懶扎衣 19、開手 20、合手 21、單鞭 22、肘底看捶 23、左倒攆猴 24、右倒攆猴 25、手揮琵琶(右式) 26、白鶴亮翅 27、開手 28、合手 29、左摟膝拗步(左式) 30、手揮琵琶(左式) 31、閃通背(三通背) 32、懶扎衣 33、開手 34、合手 35、單鞭 36、雲手 37、高探馬 38、右起腳 39、左起腳 40、轉身踢腳 41、踐步打捶 42、翻身右起腳 43、披身伏虎 44、左起腳 45、右蹬腳 46、上步搬攔捶 47、如封似閉 48、抱虎推山 49、開手(右轉) 50、合手 51、摟膝拗步(右式) 52、懶扎衣 53、開手 54、合手 55、斜單鞭 56、野馬分鬃 57、懶扎衣 58、開手 59、合手 60、單鞭 61、右通背掌 62、玉女穿梭 63、懶扎衣 64、開手 65、合手 66、單鞭 67、雲手 68、雲手下勢 69、金雞獨立 70、倒攆猴 71、手揮琵琶(右式) 72、白鶴亮翅 73、開手 74、合手 75、摟膝拗步(左式) 76、手揮琵琶 77、三通背 78、懶扎衣 79、開手 80、合手 81、單鞭 82、雲手 83、高探馬 84、十字擺蓮 85、進步指襠捶 86、退步懶扎衣 87、開手 88、合手 89、單鞭 90、單鞭下勢 91、上步七星 92、退步跨虎 93、轉角擺蓮 94、彎弓射虎 95、雙撞捶 96、陰陽混一 97、收式

孫式太極拳老架拳譜(97式1、2合並)
1、無極學 2、太極學 3、懶扎衣 4、開手5、合手 6、單鞭 7、提手上式 8、白鶴亮翅
9、開手 10、合手 11、摟膝拗步 12、手揮琵琶13、進步搬攔捶 14、如封似閉 15、抱虎推山 16、開手
17、合手 18、摟膝拗步 19、手揮琵琶 20、懶扎衣21、開手 22、合手 23、單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牽猴左式 26、倒牽猴右式 27、手揮琵琶 28、手揮琵琶29、開手 30、合手 31、摟膝拗步 32、手揮琵琶
33、三通背 34、開手 35、合手 36、單鞭37、雲手 38、高探馬 39、右起腳 40、左起腳
41、轉身踢腳 42、踐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
45、左起腳 46、右蹬腳 47、上步搬攔捶 48、如封似閉
49、抱虎推山 50、右轉開手 51、右轉合手 52、摟膝拗步
53、手揮琵琶 54、懶扎衣 55、開手 56、合手
57、斜單鞭 58、野馬分鬃 59、開手 60、合手
61、單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揮琵琶
65、懶扎衣 66、開手 67、合手 68、單鞭
69、雲手 70、雲手下式 71、金雞獨立 72、倒牽猴
73、手揮琵琶 74、白鶴亮翅 75、開手 76、合手
77、摟膝拗步 78、手揮琵琶 79、三通背 80、開手
81、合手 82、單鞭 83、雲手 84、高探馬
85、十字擺蓮 86、進步指鐺捶 87、退步懶扎衣 88、開手
89、合手 90、單鞭 91、單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轉角擺蓮 95、彎弓射虎 96、雙撞捶
97、陰陽混一 98、無極學

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拳譜
第一段
1、起勢2、攬扎衣3、開手4、合手5、單鞭6、提手上勢7、白鶴亮翅
8、開手9、合手10、左摟膝拗步11、手揮琵琶12、進步搬攔捶13、如封似閉14、抱虎推山
15、開手16、合手17、右摟膝拗步18、攬扎衣19、開手20、合手21、左單鞭22、肘底看捶
第二段
23、左倒卷肱24、右倒卷肱25、左摟膝拗步26、左攬扎衣27、開手28、合手
29、右單鞭30、右雲手31、高探馬32、左分腳33、右分腳34、踐步打捶
第三段
35、翻身二起腳36、披身伏虎37、左分腳38、轉身右蹬腳39、進步搬攔捶40、如封似閉41、抱虎推山
第四段
42、開手43、合手44、左摟膝拗步45、攬扎衣46、開手47、合手48、斜單鞭49、野馬分鬃
50、攬扎衣51、開手52、合手53、左單鞭
第五段
54、左雲手55、雲手下勢56、金雞獨立57、閃通背
第六段
58、玉女穿梭59、高探馬60、十字拍腳61、上步指襠捶62、活步攬扎衣63、開手64、合手65、左單鞭
66、單鞭下勢67、上步七星68、退步跨虎69、轉身擺蓮70、彎弓射虎71、雙撞捶72、陰陽合一73、收勢

簡化孫式太極拳拳譜
1、起勢2、攬扎衣3、開合4、左摟膝拗步5、手揮琵琶6、進步搬攔捶7、如封似閉18、抱虎推山9、開合
10、右摟膝拗步11、攬扎衣12、開合13、斜單鞭14、野馬分鬃15、懶扎衣16、玉女穿梭17、下勢18、金雞獨立
19、倒牽猴20、左摟膝拗步 21、手揮琵琶22、三通背 23、懶扎衣24、開合 25、單鞭 26、雲手27、高探馬
28、右起腳 29、轉身左蹬腳30、踐步打捶31、轉身擺蓮32、彎弓射虎 33、雙撞捶34、陰陽混一 35、收勢

孫式太極十三式拳譜
1、攬扎衣2、開合3、單鞭4、雲手5、右通背6、玉女穿梭7、上步七星8、右起腳9、轉身左蹬腳10、踐步打捶
11、轉身擺蓮12、雙撞捶13、陰陽混一

『捌』 求孫氏太極拳教學視屏

孫氏太極拳教學視版頻權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B%EF%CA%CF%CC%AB%BC%AB%C8%AD%BD%CC%D1%A7&fr=ala0

『玖』 練孫式太極拳怎麼開胯

所謂的開胯,並不是通過壓腿拉開筋骨活動范圍或者改變胯骨的人體結構。
開胯版,是說的權是一般人的盆骨胯部呈前低後高的狀態,而練拳的人,通過塌腰,提肛,抽胯等方式,讓盆骨胯部在練拳時呈現比常人傾斜角度小的狀態,這個時候,大腿股骨根位置有些許前移,在拳學運動中這個位置(胯部)變為人體的側中線橫處展開,在拳學運動中,稱這個狀態叫開胯。
這個很不容易表達,只能大概說明一下意思。
練孫式太極拳的開胯方式,靜態的基本功三體式中的軀干正直、塌腰、提肛、抽胯、縮胯根、兩腳跟外扭之意(膝不能扭,只是通過這個手段影響到胯根)等等綜合方式進行開胯,動態的是在所有拳術運動中都注意此態的保持。
在孫式太極拳並沒有這個術語,這是別家拳術用語的習慣,但放在孫式太極拳拳,大概是這個意思,我個人表述能力有限,網上其他人講過的開胯,又都讓人不明就裡,神秘而無法操作,既然沒有前人做過這個分析,那我就試著說一下,希望能幫助到你。

『拾』 孫式太極拳的詳細招式及圖例

圖例自己找太極拳大全一書吧,
視頻:
http://www.ku6.com/show/L16DrMqt0KBJLb2n.html
-----------------------------
作者:孫祿堂 轉貼自:《太極拳學》

1、無極學 2、太極學 3、懶扎衣 4、開手
5、合手 6、單鞭 7、提手上式 8、白鶴亮翅
9、開手 10、合手 11、摟膝拗步 12、手揮琵琶
13、進步搬攔捶 14、如封似閉 15、抱虎推山 16、開手
17、合手 18、摟膝拗步 19、手揮琵琶 20、懶扎衣
21、開手 22、合手 23、單鞭 24、肘下看捶
25、倒牽猴左式 26、倒牽猴右式 27、手揮琵琶 28、手揮琵琶
29、開手 30、合手 31、摟膝拗步 32、手揮琵琶
33、三通背 34、開手 35、合手 36、單鞭
37、雲手 38、高探馬 39、右起腳 40、左起腳
41、轉身踢腳 42、踐步打捶 43、翻身二起 44、披身伏虎
45、左起腳 46、右蹬腳 47、上步搬攔捶 48、如封似閉
49、抱虎推山 50、右轉開手 51、右轉合手 52、摟膝拗步
53、手揮琵琶 54、懶扎衣 55、開手 56、合手
57、斜單鞭 58、野馬分鬃 59、開手 60、合手
61、單鞭 62、右通背 63、玉女穿梭 64、手揮琵琶
65、懶扎衣 66、開手 67、合手 68、單鞭
69、雲手 70、雲手下式 71、金雞獨立 72、倒牽猴
73、手揮琵琶 74、白鶴亮翅 75、開手 76、合手
77、摟膝拗步 78、手揮琵琶 79、三通背 80、開手
81、合手 82、單鞭 83、雲手 84、高探馬
85、十字擺蓮 86、進步指鐺捶 87、退步懶扎衣 88、開手
89、合手 90、單鞭 91、單鞭下式 92、上步七星
93、下步跨虎 94、轉角擺蓮 95、彎弓射虎 96、雙撞捶
97、陰陽混一 98、無極學
-----------------
孫氏太極拳是孫祿堂先生以自己數十年的化境武功為基礎,參考了武式太極拳的理法,融會形意拳、八卦拳之精義,而創立的一門以完備人的良知良能為目的的太極拳學術體系。

1、拳理特徵:以儒(以《易經》為主)、道(以《道德經》、《丹經》為主)、醫(《黃帝內經》為主)三家學說為理論基礎,構成中和內勁理論(形而上),動靜合一理論(形而下),皮球動力模型理論(技術形態)。

2、技術特點:松、空、圓、活,精剛之至,以式達理,中和含蓄。是於松、空、圓、活之中含有精剛之至之意。以式達理是拳式與道理的統一。該式能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並用,具有丟而不丟,頂而不頂之能,達勁力完備之效。孫氏太極拳每一拳式,都能一式含多式,吸收多種拳術技法,演化為多種打法。同時各式一理貫通,又能多式化一式。構成、特點提要如下:

(1)三維中樞軸:發現並修為主導人體動力的三維中樞軸。

(2)十字運動面:重心移動的水平面和勁力作用的垂直面。

(3)中和勁力球:由中樞軸、運動面的圓研中和狀態,構成形圓意直的中和勁力球。

(4)連續動力源:開合功與鼓盪勁,一氣貫串,神行不斷。

(5)運作形態:身體形態一三體式。身步法要一形意拳、八卦拳之法。勁意狀態一蓄神松空。

(6)結構特徵:整體協同慣性力與瞬時拱效應的絕對統一,即鞭勁與架勁的絕對統一。

(7)作用機制:圓研之理一構成完備的適應機制:瞬時自動反饋調節機制,即植物神經與中樞神經的高度協同。

(8)作用效果:能丟而不丟,頂而不頂,三拳合一之效。

(9)主要基本功:無極式、三體式、活步左右互換車輪手。

(10)推手步驟與特點:①定步單推手,沾字訣:手接外門、聽彼意、串重心。手隨身動,以胯帶肩。其意如山溪中之水草,而非水池中之浮萍,此為入門之法。②定步雙推手,控字訣:即制其向、管其節、串其中軸、摧其根。手隨身動、勿自曲伸,以神接意,得意控形。又雲:形、意、神三心調運方法。③活步四正雙推手:有順步、合步兩種方法。④活步四隅雙推手:采捌肘靠走四角法。⑧大捋,粘控訣:罩其神、聽其意、控其形,走切化弧。是自他共榮、主彼合一的走化方法。非以放人為能事。⑧散推:蓄以形意勁、施以八卦法、用以太極意的散手活步控人方法。以車輪手為其基礎。

(11)散手訓練特點:由觀形、得意、罩神,而意在彼先,至神知。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之意並用,勁備法全。得神知,合三拳之意,則能神行機圓、動靜合一。產生丟而不丟、頂而不頂、不打而打、打若未打之能。從而完備身心適應機制。不僅能以靜制動,還能以動制靜,更能以動制動。其所以然之理,在於孫氏太極拳之身步有修為動靜合一之效。是為孫氏太極拳技擊訓練之要。

3、運作要訣:動中求靜、抱圓守一,順中用逆、逆中行順,一氣貫穿、連綿不斷、純以神行。

4、簡述無極式與中樞軸:劍雲老師曾對我說:「無極式、太極式、三體式三式,本是一個學問中的三個步驟,不是並列關系。無極式:遵易經說宇宙有天軸,人亦有先天之軸,即是先天之軸,非後天努力有意所為,故站無極式要無思無相,開始練習時,唯將百會、氣海中心與足跟相關照而已。此種關照亦是有意與無意之間,非強為而成。日久三點自然連成一無形之軸,身上感覺確切,上下一氣貫通,身體動止無不自然以此軸為樞。如此,則無極式已可稱始入門徑。

5、太極式之意:遵易經說,天地左旋右轉,其內結構已具。故此式有氣之升降,勁之圓研,虛實陰陽轉換之理及其作用機理已由此式萌發。所謂起點之意即由上面兩式萌發,至起式完成,是為起點之意。孫祿堂老先生指出:「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原妙也。」認為太極拳是「將其起點中和之意,逐漸推之,貫於周身,無微不至。」故孫氏太極拳是一套邏輯貫通、學理確切、結構開放、體用完備的學問體系,構成了以東方傳統哲學思想為指導的、以完備人的良知良能為目的的修身實證體系。
------------------------------

閱讀全文

與孫式太極拳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