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一、目標: 1、鼓勵幼兒學習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幼兒的理解與記憶力。 3、懂得愛清潔、講衛生、明白節約用水的道理。 二、准備: 多媒體教學 小豬娃娃一個 三、過程: 1、 欣賞故事引出主題,讓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和故事裡有誰。 設計提問: (1)猜一猜故事裡有誰?並逐一出示小動物...圖卡(插在沙箱里)。 (2) 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2、請幼兒帶著問題再次欣賞故事。(教師邊操作沙箱邊講故事) 3、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和理解故事內容。 4、帶著問題進行第三次故事的欣賞,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對話。(出示紙袋木偶等操作材料讓幼兒了解如何使用) 設計提問: 小豬第一次在路上碰到誰?(小白兔)它怎麼對小白兔說的?(小白兔,我和你一塊玩好嗎?) 小白兔又怎麼回答小豬的?(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個澡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小豬第二次在路上碰到誰?(小白鵝)它怎麼對小白鵝說的?(小白鵝我和你一塊玩好嗎?) 小白鵝又怎麼回答小豬的?(「喲!是小豬,看你多臟啊!快去洗個澡吧,洗干凈了我再和你玩。」 最後小白鵝又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走,我帶你到河邊去洗個澡吧!」) 小豬洗干凈後大家都高興地說:「小豬變干凈了,我們一起玩吧!」 5、教師故事小結
㈡ 小班教案適合上公開課
小班生活活動我愛洗澡。
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扭動肢體,感受洗澡後的快感。產生喜歡洗澡的情緒。
活動准備
1、《我愛洗澡》音樂,幻燈片。
2、布娃娃一個,臉盆(替代浴缸)一個,香皂一塊,毛巾一塊。
3、香寶寶來了。
在家裡洗完澡會抹一點什麼?
表演結束,給幼兒「抹香粉」,教師聞一聞幼兒,欣喜地告訴幼兒「香極了」。
㈢ 小班公開課語言活動:《誰最羞》教學設計與評課
一、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小雞、小鴨、小兔的行走方式,感受兒歌中天專真活潑的情趣屬,樂意學習兒歌。
2.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羞的心理。
3.知道小朋友長大了要自己走,不要大人抱。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份: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客人,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
(二)基本部份:
1.引導幼兒觀看手偶劇,了解兒歌內容。
2. 欣賞教師完整地朗誦兒歌,了解兒歌的名字,學念兒歌,感受兒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
3.幼兒角色扮演。
孩子自己選取一個喜歡的小動物,師生一起念兒歌,念到哪種動物,孩子就起立表演。(跟著扮演媽媽的老師走走,游游。。。。。。)
4.教育幼兒要和小雞、小鴨和小兔一樣自己走,並幫助小袋鼠改正缺點。「小雞、小鴨它們真能幹,它們會自己走路、自己游水,我們小朋友呢?(也會自己走,不要媽媽抱)小袋鼠真羞,但是我們幫助它改正缺點,它就還是好孩子。
5.深化情感體驗,觀看幼兒自己走路上幼兒園的視頻。
(三)活動結束,請幼兒念著兒歌,模仿小動物離開活動室。
㈣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詳細點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怕冷的大恐龍》
【活動目標】
1、傾聽、理解故事內容,願意學說故事中人物的對話。
2、初步了解各種抵禦寒冷的辦法,知道運動是使身體變暖的好方法。
3、在故事情節中體驗幫助他人的樂趣。
①看!誰來了?小女孩會跟恐龍說些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學小女孩的話吧!(小女孩:「大恐龍,大恐龍,我家裡有暖氣,進來暖和暖和吧!」)
②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進去了,身體能不能進去什麼?你覺得這個辦法能讓大恐龍變暖嗎?為什麼呢?
(2)小結:大恐龍伸長脖子,把腦袋探了進去,頭暖和了,可是身體還在外面,恐龍的身體還是覺得很冷。「阿嚏,阿嚏」恐龍的噴嚏打得更厲害了。
3、依次出示PPT4,PPT5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第三部分。
(1)提問:
①這時候,誰來了?老奶奶對大恐龍怎麼說的?我們也來說一說吧!
老奶奶的話被一群人聽到了,他們會用什麼辦法幫助大恐龍取暖呢這些辦法能不能讓大恐龍暖和呢?為什麼?
②小結:恐龍太大了,人們的棉衣,只能蓋住恐龍的腳趾頭,被子和火堆,也不能讓大恐龍變暖,恐龍還是覺得很冷。這可怎麼辦呀?!我們聰明的小朋友來幫忙想一想辦法吧,你很冷的時候會怎樣取暖呢?
4、出示PPT6,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故事第四部分。
(1)「這時候,誰來了?他們在干什麼?他們會做什麼運動呢?(跳舞、拍球……)小朋友們看見大恐龍冷的直打哆嗦,也來幫助大恐龍了,他們給大恐龍想了一個好辦法,過了一會兒,你們看,大恐龍看上去還冷嗎?你們從哪裡看出來的?(頭上都是汗)
(2)為什麼剛才大恐龍還冷得直發抖,現在卻熱的直冒汗了呢?你們猜小朋友們到底幫大恐龍想了什麼好辦法呀?
(3)小結:到底小朋友們給大恐龍想的是什麼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三、結合PPT,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小朋友們幫大恐龍想的是什麼好辦法?(一起做運動),那我們也和大恐龍一起來做一做運動吧!
小結:原來做運動是讓我們身體變暖的好辦法呀,如果以後我們很冷的是時候也可以來做做運動。
㈤ 小班公開課語言大屁股教案
動由來
小班幼兒注意傾聽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較弱,《大象和蚊子》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節是幼兒生活中的經驗,能夠吸引他們又易於理解、記憶,於是,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
活動目標
1.引發小班幼兒傾聽的興趣,培養傾聽習慣;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表達自己的理解。
2.引導幼兒認識呱呱筒、手鈴、小鼓的名稱,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活動准備
鼓、蛙鳴筒各一個,手鼓若干,沙發靠墊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畫有森林的背景圖一個。
活動過程
1.聽聲音,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呱呱筒。
老師將樂器藏在身後,發出刮奏樂器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學一學這種聲音,並猜一猜這個樂器的名字。
(孩子們有的說像汽車,有的說像小鴨,還有的說像青蛙。老師趁勢告訴小朋友:這件樂器叫呱呱筒,並讓幼兒再次欣賞呱呱筒的聲音,並仔細地觀察其外形。)
玩游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和快與慢。
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在是誰在唱歌?」(小鼓)
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你們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重,聲音慢。)
師:「小朋友看一看,老師手腕上戴的是什麼?小鈴要講故事了,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小鈴在故事裡變成了什麼?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裡又變成了什麼?」
(以聽辨三種不同樂器的聲音進入活動,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並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
2.看提線紙偶戲《大象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紙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線紙偶大象,伴隨著三種樂器講故事:有一頭大象,長得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出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大象出門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伴隨著提線紙偶蚊子的出現,小鈴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它們發現了大象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於是,蚊子們就圍著大象的屁股叮了起來,大象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呱——呱——呱——」(呱呱筒發出三次連續的響聲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著故事再次進入,發出響聲),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趕「呱——呱——呱——」(呱呱筒發出三次連續的響聲)把蚊子趕跑了。可是,過了一會兒,蚊子又來了,大象這次終於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啦!(提線紙偶紛紛落在地上)
(伴隨著樂器進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動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徵,還能讓幼兒了解到樂器的使用方法。)
3.以樂器在故事中發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故事裡面講的是淮和誰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師:「嘩啦啦的小鈴聲是誰來了?」(是一群小蚊子)
(小鈴的聲音與一群蚊子的形象非常吻合,木偶演示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一群」。)
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出的聲音?它在做什麼?」(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師:「呱——呱——呱——的呱呱筒聲在故事裡是什麼聲?是誰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㈥ 小班語言公開課教案我的好朋友怎麼上
目標:1.喜歡朗來誦兒歌。源
2.樂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重點:初步朗誦兒歌。
難點:樂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准備:手偶。
過程:1.教師出示猴哥和猴弟的手偶,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好朋友」的概念。 師:猴哥哥和猴弟弟是一對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一起游戲,有好
東西一起吃,猴哥哥搬不動小桌子,猴弟弟就會一起來抬,猴弟弟不會系鞋帶,猴哥哥會幫他系鞋帶„„他們真是一對好朋友。
2. 教師用這兩個布袋木偶表演了兒歌的內容。
3.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兒歌2遍。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3)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4.游戲:你是我的好朋友。
幼兒自由結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改編第四句內容。
5.小結。
㈦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