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課堂教學時間

課堂教學時間

發布時間:2021-01-03 15:30:37

1. 探討如何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的分配,即一節課(40分鍾為例),教師的主導活動時間和學生獨立主內體活動時容間應採用黃金分割,教師主導活動時間:學生主體活動時間=0.618,老師主導活動時間為40×0.618=24.72≈25分鍾左右,學生的獨立主體活動時間為40×(1-0.618)=15.28≈15分鍾左右,也就是說,40分鍾的一節課教師要留給學生15分鍾左右的時間,讓思考、練習、討論等。想想也確實如此,心理學研究也表明:高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超過15分,而低年級則不超過10分鍾。

2. 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時間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回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答.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3. 如何科學管理好課堂教學時間

從課堂教學的現狀看,許多教師導言過長,頗有「喧賓奪主」之勢;板書過多,侵佔了課堂寶貴的時間;重復羅嗦,把課堂時間用來唱「催眠曲」;苦口婆心,一講到底,自以為是抓緊了時間,其實是把學生當做時間的奴隸。凡此種種,都說明課堂教學的時間管理缺乏計劃性和科學性。
要科學管理好課堂教學時間,必須明確三個觀點。其一,課堂教學時間和教學質量不成正比。其二,要正確認識在教學時間使用上的得失關系:沒有學生精神鬆弛的時間上的所失,就不可能有「記住所學的全部知識」的所得。其三,要明確「一張一弛」「疏密相間」是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
那麼如何管理好課堂教學的時間?
1.任何時候不要把學生置於被動地位.教學中時間的使用雖是一個變動的量,它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和教學過程的轉換而轉化;但教師的藝術匠心就在於如何調控它,使學生不做時間的奴隸.教師不該講的講了,學生不該練的,卻被迫去練,學生成了時間的奴隸.如果教師講的正是學生迫不及待要聽的,學生仍處於佔有時間的主動地位.如果教師在學生需要認真思考和動手練習的時候,適時地安排了時間,學生就會因獲得了滿足感而充分利用時間。二者殊途同歸,學生都處於時間的主動地位。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凡是缺乏教育機智的人,都信奉長篇說教的效用。」教師的「長篇說教」和學生的「被迫學習」,二者也是殊途同歸,學生都處於時間的被動地位.
⒉調動不同感官,提高單位時間效率。在同一感官上,興奮點維持的時間(即所謂穩定性)是有限的,特別是中學生要使這種「穩定性」超越限度的保持,就要變換不同感官,讓大腦不同部位的細胞交替地興奮,使大腦在45分鍾之內始終保持亢而不衰、奮而不倦的狀態,從而提高課堂單位時間的效率。在教學中眼,耳,手,口,交替進行,有機結合,讓不同感官上激發起來的興奮點,象「接力棒」一樣彼此銜接,創造課堂教學時間最經濟最有效的價值。
⒊進行愉快教育,向45分鍾要質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情緒不高,教學時間將會失去它應有的價值。因此教師要精神充沛,滿腔熱情,以昂揚的教學激情去點燃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心曠神怡中吮吸知識的乳汁,在律律有味的品嘗中,情不自禁地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在聚精會神的不知不覺中,感到45分鍾的短暫。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可以用學生對45分鍾的感覺來衡量;感到漫長,則是失敗的;感到短暫,則是成功的,所以,高明的教師提高教學的時效,總是運用感情投資:穩定學生情緒,尊重學生人格,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嚴於律己,寬於待生,藏之於批評和訓斥,揚之於表彰和勖勉……這是一種隱性的時間效應也是向45分鍾要質量的最佳手段。
⒋要管好教學時間,必先「備」好教學時間。不少教師只知道要備課本,卻不備如何「管」好教學時間,課前綢繆好45分鍾,應該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比較過兩節語文課:都提前10分鍾結束新課,一個老師讓學生看書復習、鞏固,直到下課;另一個老師用4分鍾(根據內容而定)讓學生熟悉當堂所上的內容,然後出示事先准備好的要學生回答的3個問題,再用3分鍾檢查反饋(有口頭、有書面),又用3分鍾師生共同評判、鞏固,最後教師1分鍾總結。其效果迥異:前者松馳、沉悶、低效,後者緊湊、活潑、合理。
最後要提及的是,課堂教學的時間管理要科學,科學的依據只能是教學內容的實際,而不能用一個「模式」去「肢解」45分鍾。

4. 高效課堂如何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2、重情境。導入新課是小學數學新授課極其重要的環節。良好的課程導入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最佳狀態。作為教師,在上課的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就應該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開課氣氛,激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的強烈願望,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另外,新課的導入還要貼進生活,融於生活情境。
3、重探索。探究新知是課堂40分鍾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我們課前做的所有準備、創設的所有情境都是為它做的鋪墊。《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探索的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先學後教、先練後講。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鑽研,努力探索,去主動獲取知識,進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而老師則要當好一個引導者與合作者,全面為學生服務。
4 、重過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過程。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學生的活動過程,教師要盡可能的做到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提的問題,教師不提,學生能解答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答,結合教學內容,有序地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感性的基礎上形成數學概念;展現應用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的、探索的興趣強了,那麼課堂的效率就會不斷提高,我們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設計好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根據現代教學觀念,一節好的練習課不僅能給學生提供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而且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過去常用的「出幾道題,讓學生做做,老師講講」的方法是達不到這一教學目的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我們必須不斷改進練習課的練習方式,充分發揮練習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功能。教師要設法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新穎合適的學習環境,設置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從問題的實質出發去分析、研究、探究。另外,我們在練習時設計的習題要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那麼課堂教學的效率就會不斷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來分層次設計課堂練習作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材布置,及時檢查反饋信息,及時補救。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不是簡單的說教,要靠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斷創新、不斷實踐。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0分鍾,踏實的走好每一步。

5. 老師上課時是怎麼把握時間的

小學的時候,一節課是40分鍾,到了中學一節課變成45分鍾,到了大學基本一節課就是100分鍾。那麼在課堂上老師是怎樣把握時間的呢?如何充分地利用時間將一節課讓學生掌握可以掌握的知識點呢?


可能有些學校會有生源的類別,比如尖子班之類的,老師也應該根據自己學生做不同的改變。比如優等生的課堂上,你把一個五分鍾就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講了十分鍾,就會讓學生覺得很啰嗦。所以要根據大部分人做時間分配。有的難點,可能大部分學生都需要消化的時間,那你簡單講,一帶而過也肯定是不合理的。

所以要根據教師,學生,教材進行備課,合理分配時間。

6. 如何掌握各個環節教學時間打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學生是課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讓學生活動起來,課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那麼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打造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教學觀念
轉變教學觀念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打造高效課堂必須觀念先行。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學觀念的轉變,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在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與者,只能起到30%的作用,學生由教師講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學科能力,關鍵是靠學生本身,而不是教師。如果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時間對半分的,那你的課是個及格課,如果三分之二的時間讓給學生活動,教師的講解等活動佔三分之一,這樣的教師是個好老師,如果四分之三時間給學生,你是個優秀老師,你要是只用十分之一時間,那你是個特級教師。
二、建立自主管理的學習小組
建立自主管理的學習小組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首先,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習的責任感,養成合作學習的願望。
其次,按照管理辦法合理分組,召開一系列主題班會,對學生加強學習指導。
(1)分組分工: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首先由班主任綜合各種能力選擇出小組長,然後由小組長、班主任協作,按照學生的學業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家庭情況等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內異質能為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較大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奠定基礎。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檢查員、匯報員各一名。開始時,小組長選有較強組織能力,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一段時間後則應輪流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進行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
(2)管理:教師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應進行認真觀察和積極引導,為每個學習小組及成員進行有效學習提供幫助指導。
a每節課都要給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和任務。
b要保證學生必要的自主學習時間,做到:自主學習不充分不交流,小組交流不充分不展示。
c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受阻時,教師應及時制止或點撥,使小組討論能順利健康的開展,不在無意義環節上浪費時間;小組討論聲音過大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出現混亂時,教師應及時干預與糾正。
d小組提前完成作業任務時,教師應認真檢查他們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務,達成目標,並布置擴展提升類的學習任務。
e對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情況,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實踐證明:初始階段,通過評價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制定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以評價促實施。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和獎勵方式: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獎勵。
三、有效地組織教學
有效地組織教學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第一、抓好時間,用好時間,落實好「20+20」 。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學生練習活動的時間不宜少於20分鍾。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第二,教學目標難易適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在教學中要做到教有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課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科學地制訂最佳的教學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動起來,實現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第三,堅決去掉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教學環節則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具體情況對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取捨,從而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使課堂教學更高效、更流暢。
第四,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調動每一個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使課堂上不出現盲區。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從最後一名抓起,不拋棄,不放棄,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能積極發言、認真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要及時地給予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總之只要轉變思想觀念,合理利用學習小組,以學生為中心,有效的組織教學,關注全體學生,及時合理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就能優質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

7. 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課堂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產生疑問。「熱鬧」的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學生學到了多少?看似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中蘊涵的教學有效性有多少? 怎樣做能使我們迷失的課堂回歸本真,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如何有效利用40分鍾課堂教學時間」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做好課前准備工作。
新教材把數學置於生活實際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得豐富了,文化視野也開拓了。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受所處地域上的限制和學生本身知識建構的限制,感覺教材有些內容離學生較遙遠,並不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那麼,使用新教材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教師只有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才能體會新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當然除了分析教材,也要分析學生,即學情分析。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基於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於教材,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或根據教學的需要,或針對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使學生學得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落實好「四重」,向課堂40分鍾要質量。
小學數學每節課的教學時間為40分鍾,上課應做到「提前2分鍾,少講5分鍾,表揚3分鍾,不拖1分鍾」。教學各節段時間分配大致為:教學准備5分鍾左右,教學展開20分鍾左右,反饋練習10分鍾左右,教學評價5分鍾左右。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四重」:
1、重紀律。課堂紀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課堂行為施加的外部控制與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良好的課堂紀律作保證。良好課堂紀律的形成,不僅需要強制性的規則,更需要學生的自製與自律。因此,教師在提出課堂行為規范,進行外部控制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助學生自覺發展紀律。

8. 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的幾點做法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

9. 課堂教學,該如何把時間還給學生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是葉瀾教授「新教育基礎」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華內容,是現階段素質教育下課堂改革的方向。現在全校正在推行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為參與改革的實驗者之一,我對自己的化學課堂教學也進行了外科手術式的整容與改造,收到了很大成效,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困惑。下面筆者將從「為什麼將課堂還給學生」,「如何還」以及「還存在哪些困惑」三個方面來闡述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收獲與問題。一、 為什麼將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中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以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傳統的課堂教學認為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有的教師始終認為自己上課在講解的過程中提問學生或讓學生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已經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的主導性,筆者以前也是這樣做的,但這其中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一)課堂時間的分配上,教師佔有的時間過多。例如筆者所教的高三化學,知識點較多,以前每堂課首先在黑板上板書講解,學生在下做筆記,一節課講30多分鍾,然後讓學生看,甚至有時候滿堂灌。 (二)課堂空間上,教師在講台上自我表演,沒有和學生融合到一起。幾乎每堂課,我們都口若懸河、眉飛色舞的講解,學生只是成了「錄音機」和「打字機」,機械的聽和記,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師設計好的問題,很少有時間自己動腦、動心、動情、動手、動嘴,學生參與不到課堂教學中。(三)抹煞學生的個性,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獨特感悟、自由聯想、自由表達的個性。長久以來,並很可能在某些環境中持續下去,不少教師認為自己就是權威,教師所講的就是標准答案,不去考慮學生的對於問題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必須回答課本上或教師自己認為標準的答案,有時學生提出異議,不去解析或進行冷處理,只簡單的要求學生記住答案就可。(四)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尊嚴,特別是人格尊嚴和思想尊嚴。在我們有些教師的課堂上,學生毫無人格的尊嚴和思想的尊嚴,教師只把他們當成生產線上的產品,而不是活生生與教師平等的人,教師往往發號施令,一言九鼎,壓制學生的思想,扭曲學生的性格。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了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我們採用上述一些傳統的方法教學,教師花費較大的氣力卻不會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個題型經過高三三輪復習做十幾遍仍然不會,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如何還?」二、如何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改變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大量時間不是聽老師講,就是聽老師與其他同學一問一答的被動「聽」課的局面,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廣泛的可能性。筆者將自己的一些做法總結出來,以期獲得同仁們指正。(一)重視課前教學設計。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設計結構和彈性化的方案,思考師生活動的合理配置與目標,並對自己設計的方案、思路、目標、過程在課前就嫻熟於心,不能簡單的指望在課堂上靠自己的經驗隨機應變。教學設計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學案。(二)改變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傳統關系,建立「教與學」 的有機整體而不是將教與學分成兩部分;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具體做法如下:1、把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將時間還給學生,尤其是還給學生自主學習、咀嚼思考、自練自改的時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對問題的解決提出方案,對方案進行評價。教師也要參與進去,適時調控討論的方向和重點(根據課前的設計方案和目標),要敢於放手,將表演舞台讓給學生。例如理科中的一題多解,不要僅限於教師自己所認為的最好的方法,要廣開言路,讓學生自己講解自己的作法,讓其他同學評價,往往老師的講解思維跳躍性大,學生不一定掌握。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無論是課堂人文氣氛的營造,還是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都較之以往有很大進步。 2、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傾聽。教師上課時的注意力要時刻放在學生身上,要面帶微笑,和藹親切的,認真的聽學生講,聽學生爭論,聽學生評價並適時的給與點撥和點評,但占時要少。不論學生回答得對與錯,都不要輕易的打斷學生。老實說,通過聽,我發現學生真的多才多藝,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和很好的解題方法;通過聽,我真的被他們思維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通過聽,學生進步提高的同時,我也在進步。3、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學生還是孩子,自然都願意聽好話,以前我在課堂上很少表揚學生,有時表揚了後面還要墜上幾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