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玩木塊教案

玩木塊教案

發布時間:2021-01-02 23:08:12

⑴ 長方體小木塊怎麼玩

這問題我剛回答過一個人,那是積木啊,積木有很多種,玩法也不一樣,你說的那個應該是"疊壘樂"之類的,就這樣的

⑵ 中班玩木塊觀察記錄

標簽: 雜談 觀察內容:喜羊羊超市 班級:中(2)班 觀察者:黃見敏 幼兒游戲內情況及分析: 今天觀察幼兒容的角色游戲,看到的是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由輕松的狀態,但也感覺到幼兒的角色游戲依舊停留在最初階段,孩子最大的快樂來源於你買我賣,而缺少。

⑶ 怎麼玩抽木塊游戲

三塊長方體的木塊作為一層,堆成一個長方體。然後單手抽去除最上面的三塊以版外的任何一塊權。在把抽取的木塊堆在最上面一層。依次繼續。直到這個木塊塔失去平衡倒塌。這個游戲不限人數,非常刺激。

層層疊游戲:先將木塊三根為一層,交錯疊高成塔(或者其它疊法),然後輪流擲骰子決定抽取哪種顏色或哪一層的木塊(也可任意抽),抽取的木塊要放在木塔的頂層,在抽取和放木塊的過程中木塔倒塌則算輸。也可開動自己的腦筋,疊出各種各樣的形狀。

(從下層中取出的積木放在最上面)必須與緊貼它下面的方塊保持直角放置、在一層完整的三塊積木完成之後才能搭新一層積木)

⑷ 中班科學教案物體觀察活動有哪些

活動目標:
1、 對物體的滾動產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參與操作活動
2、 感知物體滾動的特性
3、 探究物體滾動軌跡與物體特點之間的關系
活動准備:
正方體、長方體積木 乒乓球 薯片筒 一次性杯子 圓柱體、圓錐體紙筒
活動過程:
一、初次操作,發現滾動物體的特徵
1、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你們可以摸一摸,也可以輕輕地推一推。組里的小朋友可以交換著玩一玩。在玩之前呀,老師要提幾點要求,大家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但是不能離桌子太遠。現在請小朋友們起立,小椅子不用搬。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每個人都玩過了嗎?那你們在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沒有小朋友輕輕地推過這些東西呀?那你們發現了什麼?
**說##會滾動,你們同意嗎?
那我們請**上來試一試
(小朋友們講到了什麼就請他們上來試一試)
我們剛剛一起嘗試過了,發現乒乓球、薯片筒和一次性杯子,我們輕輕一推,它們可以滾起來,可是這些積木卻不行。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為什麼呢?

4、 總結:因為這些東西是圓圓的,都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推一下,它們可以滾起來。
二、第二次操作,探究紙筒滾動軌跡的不同
1、 老師這兒還有兩個紙筒,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們覺得它們可以滾動碼?為什麼呢?它們都長的圓圓的,有一個圓圓的面,所以輕輕的推一推,它們可以…
那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兩頭一樣大,一頭大一頭小)
老師再請你們玩一玩,輕輕地推一推,看看它們滾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
2、 幼兒自由操作
3、 交流:你們都輕輕推過這兩個紙筒了,發現它們滾動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說這個紙筒滾起來會…,我們請他上來試一試
這個紙筒滾起來是向前的,這個紙筒滾起來是轉圈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在玩之前觀察過了,發現這兩個紙筒長的不一樣。你們想一想會不會因為它們長的不一樣,所以滾起來也不一樣呢?
那它長的什麼樣子(兩頭一樣大)它滾的時候是…
它長的什麼樣子(一頭小一頭大)它滾的時候是…
我們再來試試其他的(薯片筒和一次性紙杯)
4、 總結:所以我們發現了,兩頭一樣大的滾起來是向前的,一頭小一頭大的滾起來會轉圈。
三、課後小朋友們可以找找幼兒園里有沒有其他可以滾動的物體,看看它們滾動的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反思:在教學的活動中,讓幼兒自由操作的時候,從大家圍坐著到分組操作,「不用搬小椅子」這句話忘了說,導致了場面的零亂,並且浪費了時間。以後對於要提的要求在活動前要明確。??准備材料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人手一份不太可能,所以是以小組為單位。但是小朋友們分享的意識還是不強。以後可以在之前先告知幼兒每人只能拿一個,玩好之後要與其他小朋友交換。幼兒自主探究的環節,還缺乏指導、觀察、發現、提升的能力。在召集幼兒回到座位的時候,我只是乾乾的喊著「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幼兒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喊了好幾遍,效果不是很好,拖拖拉拉的。以後可以嘗試在幼兒自主探究之前,就告訴他們聽到某個指令時,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座位,這樣還可以使幼兒之間產生督促作用。在結束語的運用上,「課後」這個詞太書面化了。在活動的最後,應該再聯系一下生活,使幼兒更能夠理解。

⑸ 滾木塊游戲

Bloxorz(滾木抄塊小游戲 )

你搜索下,網上到處都是,用迅雷或者在IE緩存中找到這個游戲就可以直接玩了
下載地址還發上來了
http://www.miniclip.com/games/bloxorz/cn/bloxorz_miniclip.swf

⑹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物體怎樣移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己嘗試讓物體動起來,使幼兒感受物體運動與力的關系。
2、在玩的過程中,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驗。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並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准備:
各種玩具、積木、汽車、紙、圓珠筆、繩子、輪子、木板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幼兒聽著音樂《碰碰車》走進教室,看到地上放著各類玩具,頓時來了興趣,我便趁機說:「小朋友們,地上放了這么多玩具,我好想玩一玩,你們想玩嗎?」
2、讓幼兒通過嘗試,發現物體自己是不動的,只有去推它、碰它物體才會移動。
小朋友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我來到孩子中間,問身邊的幾個幼兒:「你們在玩什麼?你怎麼玩的?」在孩子的回答中,我便引出話題:「小朋友說的真棒!放在地上的東西自己是不會動的,那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動起來的呢?」
二、幼兒再次嘗試,發現問題。
孩子在操作過程中,我便注意孩子們的玩法,等他們都圍坐在我的身邊的時候,便讓幼兒邊說邊演示給其他小朋友看。
教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棒!小朋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拉,可以用嘴巴吹,還可以用腳踢。」接著提出新問題。
三、在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移動的一樣嗎?幼兒再次嘗試。
這是一個新的,而且動腦筋的問題,我剛說完,孩子們便自己去嘗試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總結出:讓物體移動,用的力不一樣,物體移動的也不一樣,用的力大,東西就動得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就動得又慢又近。
四:活動延伸:帶領幼兒到戶外去試一試,一些大的東西我們要怎樣讓它們動起來?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力與運動的關系。

⑺ 玩翹翹板應小心安全教案中班

設計意圖
幼兒由於前期經驗的缺失,常常會錯誤地認為「大的物體重,小的物體輕」。為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經驗,我以蹺蹺板為切入點。設計了集體教學活動,並與區域活動有機融合,引導幼兒通過操作記錄來分析比較、推理判斷物體問的輕重關系。嘗試在游戲情境中,引領幼兒積極地探索,快樂地學習。自主地成長。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嘗試操作並用計數形式來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記錄表分析推理和判斷物體間的輕重關系。
3.培養合作意識、分析觀察能力,體驗參與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知識經驗准備:幼兒事先玩過蹺蹺板游戲。
物質材料准備:親子製作「簡易天平蹺蹺板」,師幼共同收集各種材質的小動物玩具和小動物玩具的圖片。
教師示範用材料:三個小動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範用記錄表一張(附後)、蹺蹺板示範圖(同幼兒操作卡,附後)、簡易天平一架、展示板。
幼兒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組,每組一架親子製作的簡易天平和一張記錄表,每組一個簍子(裡面有三個動物玩具,每組都不一樣),自選蹺蹺板操作卡人手一張(圖片可插入相應地方,方便幼兒改錯),幼兒繪畫的小動物圖片若干,硬幣、記號筆、簍子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引題
1.教師出示天平蹺蹺板:最近,我們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平蹺蹺板。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們小朋友,也吸引了許多小動物。看,誰來了?(跳跳虎來了)
2.教師引導語:跳跳虎可喜歡玩天平蹺蹺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蹺蹺板的一頭。咦,現在蹺蹺板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
二、操作探索:怎樣讓蹺蹺板兩邊一樣平
1.交流討論。教師引導語: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天平蹺蹺板的兩邊一樣平嗎?(可以在蹺蹺板的另一頭也放上東西)
教師:跳跳虎找來了許多硬幣,那要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放多少個硬幣兩邊才會一樣平呢?
2.教師請一幼兒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慢慢放上硬幣,直到蹺蹺板變平衡為止。(提示:硬幣要一個一個輕拿輕放)
3.點數硬幣個數。教師引導語:現在蹺蹺板的兩頭一樣平了嗎?剛才這位小朋友在蹺蹺板的另一頭放了幾個硬幣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4.教師示範記錄(小狗和小老虎後面的格子里先空著):在跳跳虎後面相應的格子里寫上數字「9」。
教師小結:原來跳跳虎和9個硬幣一樣重。

⑻ 記不清名字了,幾年前一直玩的一個翻木塊的游戲,在一片由白色格子組成的地面上,需要把一個木塊翻滾進一

我也超級想知道這個游戲的具體名字,是純英文版的,音樂非常OK,游專戲總的有一百關,游戲名屬字也是英文的,長方體是黃顏色的,並且某些情況下可以分成兩個小立方體,過關條件很難,超級喜歡,雖然通關了,但還是想玩的節奏,求游戲名字

⑼ 幼兒園大班科學怎樣移動物體教案

設計背景 兒童在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喜歡把玩具推來推去,拉來拉去。為了激發兒童探索、實驗的興趣,培養兒童喜歡嘗試、樂於動手,通過觀察、操作發現一些科學知識和現象的學習意識和從事簡單的技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針對大班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平時游戲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娛樂交流中的話題,我設計了一節嘗試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較強的科學活動——物體怎樣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探索的興趣。 2、使幼兒初步了解物體是怎樣移動的原理。 重點難點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探索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各種形狀、輕重不同的紙盒、積木、球、紙、書包、車等。 2、一個無輪的箱子、一個有輪的箱子、繩子、圓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裝水的圓形礦泉水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集體演唱《你是怎樣笑的》。 2、由《烏鴉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導幼兒將乒乓球從沒有水的桶底移動到桶面,從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導幼兒認識物品。 2、布置任務。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這些物體移動。(教育幼兒不要擁擠、哄吵,並且最好用多種方法使物體移動,並把方法記住)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注意發現與眾不同的方法。 4、幼兒匯報自己的發現成果。 5、教師小結。 6、教師出示皮球,引導幼兒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嘗試移動,並發現新結論(用力大,物體運動又快又遠;用力小,物體運動慢且近)。 7、出示大礦泉水瓶,啟發幼兒用最省力的方法來移動。 8、出示沒有輪的箱子,鼓勵幼兒想辦法來移動。再出示有輪的箱子,進行操作比較,知道給重物體按上輪子會更省力。 9、知識拓展。平時看到建築工地上的叔叔們如何將和好的泥漿或磚從一樓移動到上面的樓層上的?(滑輪) (隨機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結。鼓勵幼兒在以後的生活中要多觀察、多探索,發現更多的物體移動的方法。 三、結束部分: 組織幼兒出戶外體驗用不同的方法移動物體。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的參與性是蠻高的。幼兒在玩中探索、發現物體運動的關系。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方法,發揮了幼兒創造性思維。作為教師做的不夠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後,應該把要點更清楚地提一下,這樣可能幼兒的知識概念更清晰一點,這樣不僅心裡領會,嘴巴上也能表達出來。還有在操作中可以讓幼兒兩兩比較玩一下,這樣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兒的互動,給予幼兒更直觀的感受。

閱讀全文

與玩木塊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