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初中朗讀教學

初中朗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02 05:34:25

① 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朗讀對於初中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既涉及閱讀能力,也涉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朗讀時能充分感受到文本的形象美和意境美,真正享受到審美的樂趣。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在此談談自己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建議。一、朗讀教學中首先應重視選文課本要選擇文質兼美的短文作為學生朗讀的內容,也就是說選文標准應該「取法乎上」,這里說的「上」就是「上乘之作」,或語言優美,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動,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發人深思。而且,要兼顧各種文體,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各種表達方式,為口語交際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要選擇既有健康的內容又能表現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優秀作品作為初中生的朗讀內容。二、保證朗讀時間,明確朗讀任務古人為學,一開始就是讀和背,把一些「死」的語言材料裝在大腦里,讀得多了,背得熟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之下,頭腦中那些「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產生了豁然貫通的效果。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多讀多背是在浪費時間,正好相反,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的教學方式。每天保證至少20分鍾的早讀,能得到不小的收獲。在課堂上,也要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要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設晚讀課,雖然似乎佔用了練習的時間,但是會達到很好的效果。除了課內朗讀,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多背,抓緊點滴的時間積累語言,積淀底蘊。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階段性很強,每一階段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任務。朗讀教學應注重整體性,所以教師首先應從整體出發,通盤考慮,明確初中的朗讀訓練應該達到一個怎樣的目標,然後再緊扣每冊教材的內容確定每個學期的朗讀目標。每學期一開始,教師就應對本冊的熟讀、背誦任務作具體交代,讓學生明確全冊書中哪些篇目應全文背朗,哪些篇目應熟讀、精讀,還有哪些篇目中的精彩語段須熟讀成朗。這樣,學生對全學期的朗讀任務瞭然於胸,早有心理准備,平時也可合理安排一些時間預先熟悉內容,以便到時能從容應對。三、課堂教學中加強朗讀指導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只是作為主導。語文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應少講精講,騰出時間讓學生多讀多悟,避免單一的說教,努力做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以朗讀帶動講解,以講解促進朗讀。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使教與學相得益彰。文章中能適合學生自己朗讀的內容,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朗讀,老師決不要擔心學生學不會而以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解去替代。朗讀之聲不絕於耳,課本上的知識才能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四、老師應加強范讀,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出色的朗讀就如同一首詞曲兼美的歌,營造出令人沉迷的藝術氛圍。重視教師的范讀,就要求語文教師一定要練好朗讀的基本功,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熟練掌握朗讀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做出高水平的示範,才能給學生一個高格調的藝術氛圍,才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感受力。教師的范讀就像是一把鑰匙,范讀得好,文義、文情、文勢、文序、文趣,都可以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體現出來,引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梁實秋先生介紹過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的講課:徐老師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絲不苟地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台詞,他把文字里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洩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理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教者一絲不苟地吟詠一番,學習者於抑揚頓挫之中已把意義領悟了一半了,足以見出教師范讀的重要性。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要通過朗讀,不斷激發、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變「要我朗讀」為「我要朗讀」。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朗讀作品本身內容的博大精深,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朗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驚嘆折服,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強烈興趣,體會到語文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激發、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背景音樂和不斷流動的圖片,進行配樂朗讀,會使學生受到極大的感染與鼓舞,興趣會頓時高漲起來,進而也會跟隨著音樂仿生朗讀起來。再如老師也可以以獨特的朗讀方式與洪亮的聲音、充沛的感情,激發了在座的每一個人的熱情。總之,朗讀教學與現代中學語文教育互相促進,密不可分,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必須加強朗讀教學,以此促進初中語文教學。

② 論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所謂朗讀,即有感情、有節奏、抑揚頓挫、吐字清晰、聲音響亮地讀。語內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容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指導朗讀要形式多樣,把學生朗讀的興趣激發出來。在組織學生朗讀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即初入學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採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配動作讀、伴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生朗讀的興趣激發出來。

③ 如何對初中生進行朗讀訓練

山西大同市南郊區趙家小村聯校 郭曉玲
朗讀是把文章念出來,是將訴諸視覺的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在學習文章時,只有進行反復朗讀,用心體會,才能真正感受、體悟文字所蘊含的深厚思想感情。朗讀能穩定兒童閱讀時的注意。朗讀有助於對課文的記憶。日常教學中常常把朗讀當成一個貫穿新課教學的線索,或者說是訓練的環節。因此,朗讀在小學階段的確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校和教師也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的朗讀上,這更突出了朗讀的重要性。從朗讀教學的現狀看,有些專家、優秀教師為我們總結了許多經驗性的教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就是一個急需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朗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教學中,大家都在強調朗讀的重要,強調朗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對朗讀的安排並不夠到位,比較隨意、簡單化。其實,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在主導著人們,多讀總沒有壞事,多讀反正有好處,所以,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路讀過來,教師也用了比較多的朗讀方式要求學生讀,讀完,分析完,文章就講結束了。有的時候,感覺老師布置學生朗讀是目的不夠明確,也看不太出每一次朗讀都起到了什麼作用。
二、朗讀教學現狀的分析
從現狀看來,小學朗讀教學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採取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如: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看上去比較熱鬧,但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更談不上用情,只是有口無心地「念經」;此外,教師總是有選擇性地盯著一些朗讀較好的學生,其他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地當聽眾。這樣的朗讀教學事半功倍,而且還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其次,還有就是教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過於單調,教師的評價語往往就是「讀得真好」、「讀得真流利」、「讀得真有感情」。課標中還強調「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還應注意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三、關於優化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根據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和教學目標來看,不同學段的兒童有不一樣的朗讀特點,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應結合不同學段的特點,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達到優化朗讀教學的目標。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現,凡是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兒童總是在這方面表現出某種潛在能力。兒童在某項活動中由於表現好,得到老師的贊揚,他將對該項活動表示出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因能力而導致興趣,因興趣而導致滿足和能力的提高
(二)結合學生的學段特點
1.低年級這一年段的學生,他們掌握的詞彙量少,對句子結構也不熟悉,而且內部言語還未很好地發展起來。《新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低年級學生「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中高年級這一學段的學生,語文水平已經有所提高,掌握的詞彙量也在增多。默讀、瀏覽等閱讀方式占據了一定的分量,但是朗讀仍然很重要,但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考慮文體特點,正確處理朗讀與默讀之間的關系。
(三)合理運用朗讀技巧。
1、理解中讀。
學習古詩《山中送別》和《贈汪倫》,雖然同是送別詩,但表達的情感卻截然不同。《山中送別》中「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表達了詩人剛剛與朋友分別就盼望再次想見的心情,又流露出詩人與朋友分別後內心的孤獨、寂寞和失落感。而《贈汪倫》中「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在送別時,汪倫沒有傷感的情緒,而是高高興興唱著歌來送別的,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此李白把汪倫看成是最知心的朋友,寫下了這首詩贊頌汪倫對他的情意,表達了詩人李白與朋友汪倫之間深厚的友情,引導學生理解到這一點,才能讀得充滿激情。
2、配合動作表情讀。
第六冊語文中有一篇課文《小蝴蝶花》,其中有三句話反映了小蝴蝶花情感的變化。在指導這幾句時,我讓學生想像成自己就是小蝴蝶花,帶著動作表情讀,這樣,學生在讀第一句時「我是百花中最了不起的,可惜被埋沒在這里,跟這些小草、小花在一起,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呀!」有的學生搖頭晃腦,一副自高自大的樣子,有的學生用手指指點點,好像在數落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讀第二句時「她想看來我是百花中最寒磣的花了,誰也不會理睬我!」學生們的聲音也小了,頭也低下了,一副自餒、情緒低落的樣子。讀第三句是時「聽了孩子們的話,小蝴蝶花仰起了頭,心情舒暢極了。」學生們又挺起了胸仰起了頭,充滿了信心和嚮往。這種配合動作表情的朗讀,不但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讀的繪聲繪色,而且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情感、意境的理解和感悟也更深入了。
3、聯系具體的課文內容與環境來讀。
4、巧用示範。
范讀可以是教師讀,也可以是學生讀,范讀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的模仿,而是聽出讀書者對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示範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情感美,也是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的重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盡量讓學生來示範,老師示範多了,就會喧賓奪主,占據課堂寶貴的時間;二是教師示範要在難點上,在關鍵處,在優美文字中,在含義深刻的句子中。
5、品讀、評讀、誦讀、角色讀、競賽讀等等,使學生的朗讀思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爭先表現,能營造濃烈的閱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中一種傳統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體的朗讀會帶來不同的感受。朗讀凝聚著語文教學的精華,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在新課程改革的如今,朗讀教學也同樣引起了人們足夠的重視。

④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的

示例:字詞教學,並不僅僅限於認字的層面。寫正確的字,寫端正的字,寫規範字,也應當是初中字詞教學中的一個內容。2005年臨沂的中考中出現了這樣的考題:
一、知識積累與運用(14分)
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從下面兩句話中任選你喜歡的一句,將其抄寫在後面的田字格內。相信你一定能寫得正確、規范、美觀。(2分)
東方巨人如睡獅驚醒
民族魂魄化鳳凰涅槃
從考題不難看出,出題者的用意是引導學生要用規范端正的字體答題。我們區內期中、期末考試中也體現了這一意圖。但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對「寫字」的教學落實不多。這固然是因為大多數學生都已經在小學養成了較為良好的書寫習慣,還有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並未真正的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③適時補充一些關於造字法、多音多義詞的教學內容。
④把字詞教學和文章閱讀有機結合起來。
教師准確提問,學生閱讀思考回答。將課文學習落實到語言的層面,課就顯得樸素、扎實,學生能夠有比較實在的收獲。
4.有效檢查促進寫字正確率。
方法例舉:
①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組織字詞默寫比賽,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當然,這樣的活動對程度稍差的學生效果不一定很好。所以隨堂隨機檢測就成了一個常用的手段。
②隨堂隨機檢測。此法偏重於落實到後進生身上,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通過這種方法端正他們的態度,形成一定的默寫習慣。
③對所有學生都適用的方法是:建立錯別字字型檔。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把自己平時在默寫或作文中常見的錯別字記錄下來,等到考試或默詞之前加以復習,一般都會起到避免重復犯錯的作用。
④《幸運52》「幸運搭檔」環節被運用到語文詞語復習中。
教學目標:復習本冊詞語,掌握其音、形、義。
教學重點:正確書寫詞語,給關鍵字注音。
教學難點:理解詞語的含義並能恰當運用。
比賽規則:
A每個小組在兩分鍾內完成兩個詞語,包括猜出詞語,正確書寫詞語,給加點字注音,三項內容每個詞語分別佔40、30、30分,共100分,兩個詞語共計200分。
B兩人在合作時,表演一方可以說出詞語的意思,也可以做動作輔以表現,但不能說出題面上的任何一字,也不能進行拆字(例如:油,不能說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由)。兩人表現時,聲音要洪亮,讓全班同學聽到。
C在比賽過程中,其他小組應尊重選手且不能發出提示性信息,否則取消比賽資格並受到懲罰。
獎懲規則:
A全班21個小組,200分的為冠軍,冠名為「心有靈犀」組,170分的為亞軍,冠名為「心心相印」組,160分的為季軍,冠名為「心領神會」組。
B在21個小組中,得分最低的小組將受到「懲罰」:寫比賽小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朗讀全本書中所有詞語兩遍。
5.自主識字和寫字為基礎的合作學習方式。
〈〈課標〉〉明確規定:中學生要「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而且要 「提高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的速度。
一個新的教學單元的生字詞,我們可以讓學生按「一找、二查、三練、四測、五評、六記」的合作學習方法「據為己有」。
「找」,即在通讀的基礎上挑出生字詞,整理成識字卡片。
「查」,即藉助字典、詞典獨立地弄清其音、形和常見義,進而結合上下文理解語境義。
「練」,即每天按50字的小訓練量練習正楷和行書,加以互報聽寫、互糾失誤等方式逐漸掌握內化。
「測」,即每個小組按照老師提供的題型範例,結合本單元的字詞特點編出一套試題,小組間抽簽輪流作答。
「評」,則是由命題小組進行答卷評估,反饋識字和寫字效果。
「記」,即有針對性地記住易錯的字詞,每到考前復習則有一輪系統全面的合作識字與寫字強化訓練。腦筋,給學生必需的營養就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6.教學中及時和適時點撥和指導學生。
「教是為了不再教」,這似乎也正是給廣大教師堅持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字詞教學指點了一條迷津。請看下面的專家案例。
示例: 《紫藤蘿瀑布》課堂教學實錄(節選)
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她的一篇散文《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寫於1982年5月。當時,小她三歲的弟弟是20世紀50年代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系的一位總工程師,正當盛年,患上絕症,生命即將終結。帶著焦慮和悲痛,姐姐獨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里。在一樹盛開的紫藤蘿面前,她不由地停住了腳步。(投影:盛開的紫藤蘿畫面)
那淡紫色的瀑布般的紫藤蘿閃爍著生命的光輝,彷彿在向她傾訴著什麼……
我們一起學習散文《紫藤蘿瀑布》。(板書課題、作者。提醒「藤」「璞」的字音字形)
……
師:「挑逗」一詞在這里應該怎樣理解?它不是一個貶義詞嗎?
(學生不語)
昨天,我在教室門口聽到你們班主任說:「某某同學不要講話了。」然後聽到一名同學說:「他挑逗我。」
( 一生立即糾正):我說的不是挑逗,是挑釁。
師:那文中的「挑逗」怎麼理解?「逗」給人以什麼感覺?
生:調皮,活潑。作者用這個詞寫出了花的頑皮可愛。
……
師:還有哪些是你喜歡的畫面?
生:我喜歡這一段,「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就要綻開似的。」
(師板書「沉澱」、「忍俊不禁」兩個詞,提醒學生「淀」「禁」的讀音,並在黑板上注音)
師:「忍俊不禁」是什麼意思?
生:忍不住要笑。
師:忍不住的笑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這樣的笑應該是怎樣的?
生:甜美的,動人的。
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不難領會到,課堂字詞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家常菜」。教師不必在花樣翻新上動太多的
捫心自問:當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出現字詞方面的問題時,我們是否能夠像上述案例中的老師那樣,及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和指導,在不經意間融入字詞教學的元素?這種看似平淡的教學過程其實正包含著高超的教學技巧。當每一位教師都能掌握這種技時,我們的語文教學也許就會達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境界。
(二)閱讀教學:
走進文本,架設心靈橋梁;誦讀文本,嚼出語言真味
A.走進文本,架設心靈橋梁
當我們為一個個必須用可操作的行為動詞表達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糾纏」著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你(教師)和文本之間是否缺失了許多「鏈接」?
閱讀教學的對話過程需要我們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與他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碰撞。
但是,時空的距離、生活的歷練、文化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使我們和作者及其文章之間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隔閡,或深或淺的鴻溝,這往往使我們成為文本的「局外人」,使我們徘徊在文本的外面,看不到文本背後站著的作者,「不識廬山真面目」。
有許多語文課,師生們好像已經習慣於這樣的教學狀態:品讀文本,老師介紹了作者、背景知識,掃清了字詞障礙,概括了文章內容,分析了寫作特點,就淺嘗輒止了。而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老師往往只是作一些簡單而膚淺的貼標簽式的分析,猶如隔靴撓癢一樣,不到位,不深刻。一節一節語文課,平淡的時光像流水一般逝去,「水波不興」。日子久了,學生敏感而鮮活的心也變得遲鈍麻木了。有人戲說,這樣的語文課真像走馬觀花,走了個過場。
如何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使閱讀教學成為心靈意義上的真正有效的對話過程?這是一直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難題。
破解這個難題的前提條件是:老師自己走進文本,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情有所動,思有所發,真切地觸摸、感受作者的內心。不僅如此,老師還應該走出文本,「跳出來」,不被某一篇具體的文章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天地里,而應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去審視文本。具備了這樣的前提條件,語文老師就有可能在作者(文本)和學生之間架設一座心靈之橋。
許多不盡如人意的語文課,要麼死氣沉沉,老師一言堂,要麼熱熱鬧鬧,老師滿堂問,總是使人感覺到老師沒有很好地帶領學生走進文本。課程改革以來,許多熱熱鬧鬧的語文課或多或少的忽視了文本思想感情這個核心,給人一種膚淺而又隔閡的感覺。
我們不妨來點反思,看看自己是否正在努力地走進文本。
1.我們對文本的研讀有足夠的投入嗎?
不可否認,我們對文本的研讀受制於諸多客觀因素,但這不等於我們可以忽視對文本的研讀。語文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精力應該花在對文本的研讀上。(研讀透了,目標、重點、難點也就呼之欲出了)
為了教學的厚積薄發,我們要多花時間研讀文本,多研讀與文本同類的文章,多研讀同一作家的文章,這樣的備課就努力已不多見。可能我們有諸多的理由在申辯,但是,沒有消化的東西究竟不是屬於自己的,如果照搬照抄把它們拿到自己的課堂上來,也只是「鸚鵡學舌」,在課堂傳達的就是教師教學用書中若干信息的傳遞,哪裡談得上「心靈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2.我們在研讀文本時,深入關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後面的作者嗎?
語文老師對文本的關注內容往往決定著教學的內容,也影響著老師的著力方向。
教師對現成教師用書的過分依賴,缺少對文本的專心研究、獨立思考和獨特感受,導致有時對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粗略、膚淺甚至錯誤。例如,有教師用書對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但少閑人如吾二者而」這樣解釋:「這句話作者富有閑情逸致的生活。」試想想,滿懷政治理想、遭遇貶謫、無所事事的一代大家,那時那地,怎麼可能有「閑情逸致」的生活呢?「閑」的意味復雜微妙,要理解此味,必須到蘇軾的歷史遭遇中、蘇軾的人生理想中去尋答案。
3.我們注意到了學生和文本、和老師之間的隔閡所在嗎?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對文本的解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認知水平、價值觀念等和文本、和老師都存在著某種隔閡,他們對某一問題的理解會和文本、和老師有所不同,這些都是閱讀中的正常現象。但這些正常現象未必是正確的現象。語文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用自己的慧眼發現隔閡所在,從而去判斷、去引導,或給予肯定,或給予糾正。一句話,發現了隔閡所在,利於我們架設以座心靈之橋。
有時候,是學生的理解出了偏差。例如,閱讀《背影》不再感動。甚至有人認為父親攀鐵道是違反交通規則,並因此對父親有非議。又如《變色龍》,我們在嘲笑之餘還有對走狗的鄙視和憤怒,但偏偏有些學生欣賞他的「機智靈活、善於周旋」。對於這些偏差,我們可能會意外,震驚,但我們的任務是如何正確地因勢利導,糾正學生偏差的思想航向。
有時候,是我們的認識過於保守。例如《愚公移山》「人定勝天,愚公征服自然的決心和行動值得我們學習」,學生會覺得這樣老掉牙的話是自欺欺人。
總之,教師只有以心靈走進文本,才能獲得深刻的文本體驗和真切的文本意義,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才能有一個真切而深刻的前提。當教師的心靈走進文本後,她就會擁有對文本的一些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就能自覺保護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火花熊熊燃燒,使學生的不同意見成為進一步學習和討論的材料,從而架起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之橋。
示例:魏書生老師教學《漁歌子》,在啟發學生的想像中,使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聲有色有形的圖畫,引導學生在一個美好的情境中暢游。
在大腦的熒屏上放映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1.勾勒形態。請同學們在腦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的輪廓。
2.染上色彩。請把黑白的電視變成彩電,看誰腦子里的 畫面更鮮艷美麗。學生說腦子里出現青色的山,粉紅色的桃花,碧清的流水。
3.使畫面動起來。白鷺在山前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在小溪中丁冬流淌,歡快跳躍的鱖魚則不時躍出溪流匯集而成的深潭。。。。。。
4,使畫面更細致,更逼真。學生們還可在大腦中放幾個特寫鏡頭:白鷺身上潔白細蜜的羽毛,鮮艷的桃花上帶著花粉的花蕊。。。。。。
B.誦讀文本,嚼出語言真味
朗讀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個學習過程,絕不是簡單的課堂形式,它需要我們用心去研究和設計。教無定法,讀也沒有定法,但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即朗讀一定要為閱讀教學的實際服務。
反躬自省:
1.你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經常事業朗讀教學法嗎?
現象:老師分析多,學生放聲朗讀少
2.你在組織朗讀教學時有明確的目的嗎?
現象:不分文體都有感情讀,沒有讀透就分角色讀;讀中沒指導,讀完沒及時評估;喜歡配樂讀等。
3.你對朗讀教學的處理是否簡單化了?
現象:朗讀方法簡單化,朗讀評價簡單化
示例:公開課,學生預習不充分,讀得結結巴巴,教師耐心陪讀完。他把朗讀作為了一個真實的教學過程,而不是一種課堂形式。
對適宜於朗讀的課文來說:
1.要給學生足夠的朗讀時間
2.要重視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
3.朗讀教學的組織要有助於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4.要根據課文內容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
范讀是引路;慎用齊讀;不同形式讀放在不同環節
反躬自省:
1.我們對文本語言的品味,是否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和努力的挖掘?
2.我們對文本語言的品味,是否流於形式,浮於表面?
現象:課堂過於限制(引導刻板,分析膚淺)或過於放任(組織教學隨意性強,文本沒理解透,急於自主探究)
他山之石:
1.在誦讀中品味。「熟讀唐詩。。。」
2.在語境中品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3.在比較中品味
示例:「推」「敲」的故事
四、有效教學,走進孩子心靈世界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腦袋上頂的不是個肉球,是會思考的腦袋。
策略一:走進孩子心靈世界
學點心理學
讀懂孩子
和孩子交朋友
採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交流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什麼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
策略二:學會溝通
處理問題的原則:
1.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先處理自己情緒,再處理對方情緒!
不要揀氣生!
2.表達尊重和關懷。
策略三:做孩子激勵大師,喚醒學習動力
1.孩子在迷茫:「我為什麼而活?」
物質的目標不堪一擊,強大的內動力是精神追求!
讓孩子真正內心有力量!!!
例:高中畢業20年,還記得老師早早送到宿舍的溫暖的棉襖。我想棉襖的包裹的身軀能不努力學習嗎?
2.不做評評家,做建設者。
教育是系統的學習,教師要系統學習,要做到真正的繼續教育。
幫助學生找到自信心、人生目標、人生使命、民族責任感、民族自豪感……
例:城市的孩子到一所希望小學,憤而呼要消滅窮人(貧窮)。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沒被喚醒的孩子。
走不進孩子的心裡,不會激勵
要及時幫助孩子,走進孩子心靈,學會激勵。
策略四:讓孩子快樂學習
——經常沐浴微笑(標準的微笑:露出你的上下四顆牙)
教師要提升,要學習。有時候父母教師看不透問題的本質。
例:四歲半的孩子問奶奶:「我什麼時候退休啊?」
可憐的孩子在維護自己可憐的自尊。(在面對名次分數的詢問時,孩子說還有比我差的呢)
不要問學生愛不愛你,你可不可愛?
你如果是金牌教練,你的孩子就能拿金牌。
不要怪孩子,你(教師)的水平如何?
策略五:責任和感恩的培養
四責任:對自己負責
對家長負責
對組織負責
對社會負責
——把責任還給孩子!
例:結婚三年,一方負責的,另一方就不問了。
策略六:積極的心理暗示
試驗:閉上眼睛,聽:千萬別想大西瓜,千萬別想紅瓤黑子的大西瓜,千萬,千萬,千萬!
——心理暗示,負面暗示起作用!
結束語
四塊糖果的啟示
當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校長。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磚頭打同學,遂將其制止,並責令他到校長室等候。陶先生回到辦公室時,見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塊糖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到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該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不到5分鍾的談話,卻讓男生心服口服,一生難忘。讓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每塊糖果的味道:
第一塊糖,獎勵遵守時間的好習慣,甜;
第二塊糖,獎勵尊師愛長的好品質,甜—酸;
第三塊糖,獎勵見義勇為的精神,甜—酸—苦;
第四塊糖,獎勵主動承認錯誤的良知,五味俱全。
在四塊糖果的背後,陶先生不同凡響的功力還表現在:
第一, 看到並制止打人事件,但事後並未圍繞「打人」談話;
第二, 及時進行調查工作,談話有備而來;
第三, 談話超乎心理定式范圍,使男生解除心理反抗,情感因素起作用。
第四,從過失中發現優點,心態平和,手法細膩,實事求是。
通過談話,男生不僅認識了錯誤,也強化了優點,同時感受到的是理解和鼓勵,他還進而可從校長身上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
好習慣、好品格都是靠點滴積累的,讓我們也像陶先生那樣,多用一點心思,為孩子創造機會,從點滴做起。
孩子害病,老師吃葯。
孩子學習好的秘密:要想孩子好好學習,教師要天天向上!
人活的是心態!
事件本身是中性的!事件發生的結果和心態有關系。

⑤ 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1. 重視誦讀
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誦讀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技巧和策略。誦讀是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方法,學生通過誦讀能夠有效積累相關的語言知識,而有感情的誦讀又能夠增強感染力,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感知能力。古詩詞的語言一般感染力較強,而且有著極強的審美價值,在誦讀的過程中還能夠感受到音律美。因此,在誦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加強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的指導。當前,廣大教師意識到了誦讀對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豐富的形式,這些形式主要包括教師范讀、通過多媒體觀看名家范讀、鼓勵學生齊讀、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等。在讀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誦讀的目的是在讀中理解詩詞的含義,不能走形式主義。同時要加強對詩詞朗讀技巧的指導,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出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風格詩詞的意境之美。
其次,在誦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合理想像。在進行初中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誦讀,是為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詞的語言、形式和情境之美,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語文能力。而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詩詞之美在於不同意象的組合之美,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發揮和想像的空間。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和想像的習慣,有助於挖掘詩詞深層的情感和內涵,從而提高詩詞學習的效果。
2. 學會欣賞
新課標對初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規定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誦讀古詩詞的技巧,同時能夠藉助文本中的相關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本。學習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因此,當學生學會誦讀後還應培養他們的欣賞能力。在教學古詩詞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採用讀讀背背和機械記憶的方法,認為學習古詩詞只要會背誦、默寫即可。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對古詩詞的欣賞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學應緊緊圍繞中考進行,使得古詩詞教學枯燥乏味,學生無法獲得相應的語言積累。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誦讀為基礎,在指導學生讀讀背背的過程中了解詩詞大意,並突破傳統觀念對詩詞教學的要求,圍繞某一條主線和幾個能夠產生聯想的意象進行深層次的探究,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分析不同風格的詩詞,在比較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新課改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廣大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誦讀技巧和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採用抑揚頓挫的朗讀,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能力,同時,在誦讀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教學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運用,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整體教學思想,使朗讀教學充分發揮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功效。

⑥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誦讀教學

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環節是誦讀教學,古代重視熟讀背誦,只有首先將一篇文章或者版精美段落語句背誦下權來之後,才有可能去真正的體味出它的韻味,才能進行"妙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培養學生誦讀興趣的好材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提倡誦讀教學,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⑦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英語朗讀能力的探索
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目前由於各方面的條件制約和限制,老師們對英語朗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學生英語發音不準,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影響了我們的英語教學質量。
學英語為什麼非要進行朗讀呢?首先,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學好語言,必須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四者之間是緊密相關的。而「讀」則是其中的前提,學生必須多讀,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讀是說的基礎,現在用的是新教材,更要注重聽說和朗讀,要養成朗讀習慣。其次,讀不僅僅是為了把所學的東西背下來,而且也是觀察和模仿的過程。初學英語的人不必刻意去鑽研語法,只要反復進行大聲的朗讀實踐,並注意模仿運用,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記住所讀的內容,並將其說出來。朗讀時,腦、眼、心、口、協同並用,是一系列復雜的心智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突出了「讀」的作用。
一、英語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我通過對初中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的英語朗讀情況如下:初中一、二年級段各有過半數的學生不能獨立按國際音標注音讀出生詞;仍有五分之二的初三學生還不能按音標注音拼讀生詞。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半的學生讀英語時聲音很低,口齒不清,語句破碎,斷斷續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包括以下三點:其一,學生的語音基礎薄弱,不會認讀音標,不能根據拼讀的規則讀出簡單的單詞,所以難以開口。其二,學習心理障礙。如,有些初中生性格內向,羞於大聲開口朗讀,缺乏信心,懷疑自己的發音不準,怕招致別人的笑話。其三,對語音教學的重視不夠。由於現在中考沒有專項的語音知識考察題,而且初中還未進行口語能力的測試,老師和學生都側重聽力和筆試考試訓練,往往忽視對朗讀能力的培養。而大量准確的朗讀能夠促進聽力和口語的進一步完善;有益的朗讀更能夠充分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總而言之,分析在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突破英語學習中讀的難關,尋求一個有效地幫助學生朗讀英語的方法,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是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
二、英語朗讀教學的幾種方法
1.重視國際音標的學習
學生在小學時學過漢語拼音,但是有的學生已經忘了一些,有的混淆不清,他們常常和英語字母混淆,學習國際音標後,這三者更是糊塗,這就需要老師幫助學生理清這三者的關系,讓學生知道它們的聯系,有利國際音標的教學和單詞的拼讀能力的提高。在初一、初二時專門抽一些時間學習音標,平時學習新單詞時讓學生根據音標拼讀單詞,在用中去學習音標,減輕學生的心裡壓力。
2.在教學中創設朗讀環境
幫助學生克服害羞心理,突破自身心理圍牆,注意創設語言環境,使他們能夠敢於開口,不怕嘲笑,不怕丟臉,樹立為了說好一句地道的英語而磨破嘴皮的決心。建議學生嘗試一下李陽瘋狂英語口語訓練方法。
日積月累,扎扎實實,把日常生活當作語言大教材,讓學生回到實際的生活情景中去模仿、體驗、感知句型對話,使具體的語言環境推動語言感覺的形成。
3.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
我們除了啟發學生懂得朗讀技巧的具體內容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啟發學生學習掌握朗讀的技能。「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朗讀技巧訓練是至關重要的。
1)講究領讀技巧。領讀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奠基石。如果只是機械地領讀,教師勞累,學生疲倦,收效甚微,而且整個課堂也沒有活力。教師在領讀句子時要講究領讀方法。(1)在領讀短句時,開始幾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學生初步熟悉後,可突然加速,增加學生跟讀難度,用不同的語調同讀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語氣,如升調、降調,使整個課堂氣氛充滿生機與活力。(2)領讀長句時,化整為零,集零為整。將一個長句分為若干個意群,該停頓的地方停頓,待各意群讀熟了以後再讀整個句子。例如:教給學生模仿時可以採用這樣的停頓方式。30 years ago,/ this week /an American president arrived in China /on a trip.
2)提高學生朗讀英語的興趣
針對不同年級的初中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鼓勵和激勵方式,如可以將英語朗讀較准確較大膽的同學樹為「小老師」,讓其領讀;為英語朗讀做得好的同學發獎狀;或採用排演活劇的形式來增強英語朗讀的興趣等等;這樣久而久之,必定會由英語朗讀帶動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必定會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成績,形成良性循環,有利於英語教學。我在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的朗讀活動之外,課外還通過組織故事會、演講會、專題辯論會、詩歌朗誦會、課本劇等多種活動來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再通過師生適當的評價會、建議會等,來全面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努力調整自我朗讀狀態。這樣,我在英語教學中獲得了很多意外的收獲,學生的英語成績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都比較高。
三、英語朗讀教學的成果鞏固
英語朗讀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閱讀和口語訓練的主要樞紐。流暢的朗讀不但有助於培養閱讀能力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助於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只要我們遵循它的規律,扎扎實實地進行朗讀訓練,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質.
認識國際音標和知道朗讀的四要素只是完成朗讀教學的第一步,朗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和長期的堅持。所以,練習和復習是鞏固朗讀教學成果不容忽視的兩個環節。
1.設置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國際音標和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
「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活動,它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只有在練習中才能檢驗學習的效果,才能發現問題。要學好音標和拼讀規則就需要有足夠的練習次數和練習時間。練習在時間上應該有適當的分配。一般來說,適當的分散練習比過度的集中練習優越。關於練習的方式,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類型,並盡量地使它多樣化。 2.運用記憶規則減少遺忘
對剛學過的音標和拼讀規則應及時不斷重現,不斷加深學生對它的進一步熟悉,並在運用中強化記憶,而不應等到已經遺忘後再來追憶或重新學習。復習音標時還要注意它與單詞之間的聯系。如果把音標僅看成一個個彼此孤立的語言單位來學習,那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記憶難度大。把音標進行分類,不僅可以幫助記憶,還可以引發聯想,激發學生興趣。定期歸納和總結可使學生形成相對完整的的語音體系。
3.加強背誦,培養語感
語感是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核心。它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習英語的成敗最終落實在是否獲得了英語語感,能獲得語感,就能牢固地掌握英語知識,就能熟練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技能,就能綜合性地、整體性地使用英語,駕馭英語語言。但是,語感的獲得必須通過持久的語言實踐練習而逐步獲得。對絕大多數中國中小學生來說,由於缺乏英語習得的語言環境,通過朗讀、背誦典型的對話或者短文便成為學習英語、接受英語、培養語感的一種有效便捷的途徑
4.正確朗讀
學生在朗讀之前,要習慣把英語字典放在桌面前,對碰到不懂的英語單詞馬上查,這樣就避免了發音不準,亂讀英語的習慣,提高發音的准確度,還可以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力,對朗讀英語起到鋪墊作用。
大聲朗讀.大聲朗讀有助於培養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對語音語調和節奏感也有幫助,大聲的朗讀也會加強我們對英語的記憶力。聲音小了就沒有朗讀英語的效果,但也不是就意味著要很大聲,竭力的朗讀,這樣容易造成疲勞,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跟錄音讀.錄音磁帶對初學者來說起到一個糾正語音語調的作用,初中年級的學生更應該多聽多模仿,感受不同角色的語氣,語調,還有感情色彩。每天讀抽出半小時來聽來讀,同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可以有規律的放錄音,吸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聽錄音的習慣。從而加強英語水平和改善朗讀的語氣語調發音等問題。
用心朗讀.朗讀英語想要更好的讀而不忘,這就要用心,每位學生朗讀時間都要因人而異,有些學生會堅持不到五分鍾,所以在讀的時候如果用筆邊讀邊記下自己感到不是很流利的單詞,或是那些單詞的語調,重音的部分不是很熟練的,自己可以標上字型大小,課後或是有時間的時候在重點練習,加強朗讀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這期間就要教師提醒,對學生不是很有把握的重音,和語調指出來,讓學生重點練習。
通過以上四種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朗讀好英語,進一步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總之,朗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在遵循朗讀教學原則和認知規律,認真地分析學生英語朗讀時存在的問題,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朗讀教學策略,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朗讀方法,使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才能使學生對英語朗讀感興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樣可學,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效果。

⑧ (高分跪求)朗讀與初中英語教學論文...追加...

以下資料可供參考,詳情文章點我名字進去看。

1. 朗讀與初中英語教學
王春燕 文獻來自: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年 第03期
朗讀與初中英語教學激勵學生好學的積極性,提供學習的機會,我們應該以教材為語言典範,以生活為「大教材」,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為此,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 朗讀與初中英語教學@王春燕$浙江省天台實驗中學!教師 浙江 天台 317200朗讀;;記憶 ...
2. 淺談初中英語課的情境教學 被引次數:2次
許楓 文獻來自:教育評論 2000年 第05期
運用情境教學法,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淺談初中英語課的情境教學@許楓 ...
3. 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 被引次數:1次
顧欣 文獻來自:中小學教材教學 2003年 第14期
3年勇14期『中學砂文科·第J娜31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顧欣$江蘇省無錫市張涇中學<正> 初中英語教材幾經改動,目的就是改片面追求升學率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與英國朗文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 ...
4.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一些建議 被引次數:3次
尹世寅 文獻來自: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4年 第01期
的要求和初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作者提出 了一些可行性較強的形成性評價方法並提供了一些操作實例,供廣大初中英語教師參考。[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5. 朗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姜紅 文獻來自: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01年 第Z1期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 ,初中英語教學目的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 :一是獲得英語基礎知識 ... 也即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朗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姜紅$海拉爾市第七中學!021000朗讀; ...
6. 英語朗讀教學與語感培養 被引次數:1次
陳雨菲 文獻來自:太原教育學院學報 2004年 第S1期
一、英語語感在英語交際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根據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英語教學應做到「培養學生在口頭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往往表現在語感上。那麼,究竟什麼是語感呢 ...
7. 搞好初中到職高的英語教學過渡 被引次數:1次
孫惠文 文獻來自:職教論壇 1998年 第07期
搞好初中到職高的英語教學過渡○孫惠文初中英語和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確實存在著較大差異:初中英語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基本訓練,以句型教學為主,側重培養聽說能力。職業高中的英語教學則不然,它的任務主要是培養 ...
8. 英語朗讀教學初探 被引次數:1次
謝少萬 文獻來自:廣西梧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年 第01期
英語朗讀教學已成為我國整個英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成為制約我國英語教學發展的「瓶頸」。我們對外語朗讀的認識已遠遠落後於我們的外語教學實踐。故此,從新認識朗讀,深入探討英語朗讀教學已顯得尤為必要。二所謂朗讀就是 ...
9. 強化朗讀,促進聽說——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點探索
王安 文獻來自: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3年 第S1期
為他們初中畢業後繼續學習特別是自學英語掃清了不少障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強化朗讀,促進聽說——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點探索@王安$吉安二中 ...
10. 運用情感策略提高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的教學研究 被引次數:1次
劉惠娟 文獻來自: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4年 第07期
運用情感策略提高初中學生英語能力的教學研究@劉惠娟$上海市羅山中學英語教研組<正> 一、情感策略在英語詞彙教學中的運用1、創造教學情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⑨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怎樣重視朗讀訓練

朗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不被大多數教師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在能讀下去的層面,而現代教育朗讀教學的要求不是通暢流利地讀課文,且很少有老師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課文的妙趣,求得一種愉悅的享受。語文教學原本就應該書聲琅琅,然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卻成了另外一番景象:難有機會聽到朗讀的聲音,即使偶爾出現,也是半死不活的、毫無生氣的、低沉的聲音。在那冷冰冰、硬邦邦的聲音里,找不到一絲半點的感情因素,課文走不進學生的內心去,學生也走不進課文里邊去,即學生朗讀課文只是表面應付,走走過場。普通話當中夾雜大量的方言口音,整個朗讀從頭至尾都是同一個腔調、同一個節奏、同一個音量,像三八大蓋的槍栓,機械地拉一下打一發。比如有的學生這樣讀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他們不僅把詞語讀斷成字,而且把一個個的字音拉長,讀成拖調,遠處聽起來有一點過去的老學究歌唱式的吟讀的味道,甚至就在學生邊讀邊點頭的時候,老師還對學生如此的朗讀進行了表揚:「同學們,讀得很好!」這還好嗎?真叫人啼笑皆非,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較為普遍。
從教學的實際意義來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就應該是每一位教師必須探究和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繫到教學的成與敗、得與失、優與劣,關繫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什麼是朗讀
《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強調,朗讀,也叫誦讀,就是將無聲的文字化作有聲的言語的過程。它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並舉,聲情並茂,有利於理解、體驗、記憶,便於培養語感。根據朗讀的方式和水平不同,它可以分為宣讀、美讀和吟讀。其實通俗一點說,朗讀就是用聲音的語言讀懂課文,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聲音表達出來。同時,在朗讀中,也要認識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章所具有的特點,因為朗讀是學會品評文章、積累材料,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過程。因為朗讀本身就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能感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接受美的熏陶,達到「育人」的目的。
學生在小學時朗讀的興趣比較濃,特別是識字量比較大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朗讀時基本上可以做到流暢、讀音無誤,甚至還會讀出一些感情來。可是到了初中,朗讀能力就下降了,可以說初中階段,學生的朗讀能力,恐怕是學生在整個求學生涯中最差的時期了。為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我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鍾到講台上讀報紙,每節課一人,全班學生輪流上去。然而,學生對此並不感興趣,當我把當天或者前幾天的報紙提前給他們准備好,放在講台上,希望他們在上台讀時有所准備,但有的學生走上講台卻反問我讀哪個地方?不僅如此,放在教室里的報紙,過不了幾天,就被他們拿去掛到窗子上當窗簾遮擋熾熱的陽光。朗讀的情形如何呢?著實令人堪憂:將近一半學生讀不通暢,短短兩三百字的新聞,就有十幾個字不認識;有的讀得過快,幾乎是一口氣把內容念完,雖然有上講台心理緊張的因素,但不會處理朗讀節奏,沒有掌握好朗讀技巧的問題很突出;有的聲音太小,教室最後一排就聽不見他們在讀什麼,問最後一排的學生,他們也沒有聽到講台上的同學在讀什麼;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同學敢大大方方、抬頭挺胸地面對大家,坦然地朗讀。學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他們的朗讀為什麼會存在這樣多的問題?由於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講析為主,朗讀漸漸淡出了語文教學,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的朗讀能力逐漸呈下降趨勢。七年級因有小學朗讀能力為基礎,他們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情感處理、語速、節奏等方面還比較好。然而到了八、九年級,由於教師沒有長期強化朗讀教學,學生開始喑啞下來,再加上文章篇幅過長,很少范讀,忽視了朗讀教學,使課堂越來越沉悶,久而久之,他們的朗讀能力就下降了,語言感悟能力就降低了。這種情形在初中非常普遍,老師基本上都拋棄了朗讀教學,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內容、作者作品簡介、文章的背景、結構、表現手法、修辭、語言特色、拓展等方面。每一節語文課都安排得滿滿的,語文老師至多就是范讀或者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片段而已,而那樣的課文片段基本上是老師心目中的關鍵部分,是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再加上朗讀能力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能力,較長時間不練習,口齒就會變生而不靈活。這就是為什麼小學語文教師的朗讀能力比初中強的關鍵因素。
二、朗讀不優的原因
(一)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即使是現在的新課程改革,這個問題也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應該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單獨提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與習作、課文、語文實踐活動,等等,但是朗讀教學這個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本身就薄弱的環節還是沒有多大的改觀。例如在2010年4月六盤水市五十多所學校參與的由市教委教研室和六盤水市三中主辦的大型語文公開課教研活動中,來自三縣一區的幾位老師上的四節語文公開課,應該說他們四位語文教師是全市最優秀的了,他們的教學方式代表著我們這一地區。可是他們在同一所學校的四個不同班級中上《我的叔叔於勒》這篇課文時,在朗讀教學上花時間的只有一位老師,而且僅僅是讓學生朗讀了兩個片段,即:「兩年後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說:『親愛的菲利普,我給你寫這封信,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我身體很好,買賣也好。明天我就要動身到南美去做長期旅行,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如果真不給你寫信,你也不必擔心。我發了財就會回哈佛爾的。我希望為期不遠,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的過日子了』」。另外一處則是「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後來我們終於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學生朗讀完畢,老師也未作出點評,究竟學生的朗讀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哪些地方處理得不好,學生一無所知。我在聽學生朗讀第一個片段時,就發現以下這幾處錯誤:「免得你擔心我的健康」這句里邊,沒有重音,「你」和「擔心」之間沒有間隔;「也許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這句,於勒是由於破產卻不想告訴哥哥菲利普而產生的內心底氣不足,擔心哥哥看出他的破綻的心理,二學生卻讀得輕松愉快。同樣,第二個朗讀片段學生也存在著錯誤,這些應該是老師指出來並加以糾正的。而在老師范讀課文方面,也只有一位老師反復引導學生朗讀「哎!如果於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學生在老師的反復引導當中,越讀越有體會,越讀越融入課文。他們在朗讀當中漸漸地體味到菲利普夫婦的無奈、失望而又抱有一絲幻想的心態。
(二)老師的朗讀能力不強,無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的情形在鄉村特別突出,那些偏遠的農村地區,佔一定比例的教師並非師范專業畢業,或者雖然是畢業於師范學校,但離開學校的時間相對較久,以後又沒有進修過,要麼沒有受到過朗讀訓練,要麼讀書時候朗讀不被重視,以及他們本身走出學校之後朗讀能力漸漸退化,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上面所提到的那位老師欣賞學生的朗讀情形。
(三)教師在朗讀教學當中沒有對方言進行糾正,普通話的韻味無法表達出來。方言畢竟是方言,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情趣他們很難淋漓盡致地顯示出來,如果語文老師的普通話本身就不標准,在朗讀過程中就會使朗讀本身對學生的感染力削弱,就沒有興趣上好朗讀教學課。比如六盤水很多地方很少能讀出翹舌音來,大多把「zh」、「ch」、「sh」讀成「z」、「c」、「s」,以這些聲母為開頭的字很容易讀錯,把「只()有」讀成「只(zi)有」、「吃(chi)飯」讀成「吃(ci)飯」、「初(chu)中」讀成「初(cu)中」、「老師(shi)」讀成「老師(si)」……除此之外,我們這里的方言還有第二與第三聲的聲調讀不到位的問題,比如「上海」的「海」,只能讀成聲調下沉而提不上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朗讀教學效果。
三、提高朗讀教學水平的建議
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朗讀教學,把它當作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來看待,課堂上盡量做到朗讀和講析結合起來,把朗讀作為解決教學目標的方式運用於常規教學,真正體現聲情並茂的語文學科的特點,把不吐不快作為學生表現情感、感悟課文的手段。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力求糾正方言,以此增強朗讀效果,真正把語文課堂活躍起來。
最後,把朗讀作為自我語文能力提升的一種途徑,在朗讀當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讓自己真正融入朗讀的情景氛圍中。
朗讀有神奇的功效,朗讀教學搞好了,語文教學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教學,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⑩ 如何培養農村初中生古詩詞誦讀興趣

今天,新課標中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還沒有成為所有語文老師在古詩詞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課標中對於古詩詞閱讀的評價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的要求也沒有得到語文老師的足夠重視。
目前古詩詞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是:1.教師對誦讀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真正認識其積極意義,把誦讀和「死記硬背」劃等號。2.受考試影響,誦讀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師生認為考試中背誦默寫部分所佔比重較小,題目簡單,沒必要花費太大力氣,但實際上學生考試中丟分的比重卻很大。3.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停留在盲目、淺層次階段;4.誦讀形式單調,不夠豐富靈活。
針對目前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誦讀的現狀,迫切需要改進初中古詩詞誦讀教學的策略,以提高學生誦讀的興趣,提高誦讀的效率。
第一、利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
(一)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感悟和理解詩詞內容,體驗情感態度的基礎上進行誦讀,避免機械記憶,降低誦讀的難度。
(二)進行誦讀技巧指導,以提高誦讀的興趣。例如:發音、停頓、重音、語氣等,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古詩詞韻律和節奏方面的常識(如:平仄和用韻等),從而讓學生在誦讀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誦讀的效率。
(三)豐富誦讀形式,開展誦讀活動。課內的朗讀形式力求做到豐富多樣:如范讀、齊讀、自由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配樂讀、接力讀等等;另外誦讀方式可靈活一些,如同桌賽、男女賽、輪換背、接龍背、問答背等,這樣無形中調動了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同時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時間要有保證,每周的早讀前15分鍾,每節課前三分鍾都是誦讀的良機。
第二,豐富課外的誦讀活動,如開展詩歌朗誦會、經典詩句默寫、寫作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誦讀興趣和自信心。在課堂教學的引領和日常練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課,給學生展示誦讀古詩文的機會。
1.各班級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或用詩文,或用詩畫,或用學生親筆書畫的名言佳句豐富櫥窗內容,內容多是學生閱讀古詩詞的活動成果,有古詩書法展、有讀後感等等。
(1)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每周將一首詩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課代表在課前三分鍾帶領大家課前誦讀,直到上課鈴響。
(2)板報介紹,提供資料。在每期的班級板報中,都刊出一首古詩(詞),並提供背景資料和詩詞賞析等,供學生閱讀。在班級也進行手抄報的展示和評比活動,可以詩配畫,配字等等,加深理解,提高誦讀興趣。
2.經典誦讀詩文選擇范圍:新課標規定的初中學段學生必讀、必背篇目以及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生活和心理的唐詩、宋詞、元曲、《論語》、《詩經》等。
3.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次詩詞朗誦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誦讀的機會和平台,潛移默化中提高誦讀的興趣。
4.古詩與練筆相結合,以詩促寫。通過自創小詩,以改寫、擴寫、續寫、仿寫古詩,寫「學古詩、背古詩」的感受,詩配畫、畫填詩,辦與古詩詞相關的專欄等形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誦讀興趣。
第三、 在古詩詞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導引——誦讀——拓展」的教學模式。
(一)導引:通過與教材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散文、傳說故事、名人軼事等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誦讀:在引導學生理解古詩內、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歌情感的情況下,進一步指導誦讀。讀准字音、理解詞語、讀懂句子的同時,讀出節奏讀出情感,品味語言的音韻美、品味語言的意境美、品味語言的感情美。同時要豐富誦讀的技巧,一般有以下方法:
1.表演背誦。把演講的技巧運用於古詩詞的誦讀,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從而與作品的感情產生共鳴,這樣就會記得牢。
2.摘記背誦。「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把經典名句摘抄在一個筆記本上,有空時背一背,隔三差五復習一下,這樣會記得牢固一些; 3.分類背誦。先把經典詩詞分門別類,然後再背誦,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便於把握古詩詞內容脈絡,從而系統化,便於記誦。按照古詩中的春夏秋冬、離情別緒、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跡、愛國等分類記誦。
(三)拓展:以課文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特別是課本內容相關的此作家的名句或名篇拓展,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促進誦讀的同時,擴大了誦讀的廣度和深度。當然也可藉助網路了解相關作家作品,在閱讀鑒賞的基礎上無形中促進課本古詩的誦讀。此環節更重的一點是要讓學生在運用古詩詞中,增強古詩詞誦讀的樂趣。
1.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古詩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有些歌曲歌詞就是古詩詞,可以在唱歌的同時誦讀古詩詞;還有平時口語中,善於感悟生活,自覺地運用古詩詞,心情傷感時,見花開鳥鳴是就會發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慨;春遊時,登上山頂,就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等等。
2.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寫作中運用古詩詞。誦讀古詩詞就是要讓古詩詞走進學生的生活,有心人發現生活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從而不自覺的把古詩詞寫進自己的文章中,可以在寫景敘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議論中用,運用古詩詞無形中變成一種寫作技巧,不僅讓自己的作文內容更充實,而且語言更凝練,文采斐然,這樣就能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誦讀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一兩句經典名句立意寫作文,如此一來讓學生感覺到「詩到用時方恨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作為一個詩的國度的無窮魅力。這樣在習作中運用古詩詞,不僅讓學生的作文有創新,而且形成古詩詞誦讀的良性循環,一舉兩得。
總之,農村初中生接觸古詩詞的數量有限,誦讀大多停留在機械誦讀的水平上,誦讀目的單一,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指導誦讀的技巧和方法,在課外給學生提供誦讀展示的機會和平台,從而提高他們的誦讀興趣,這也是古詩詞教學不可忽視的目標之一。當然,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不斷摸索,推陳出新。

閱讀全文

與初中朗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