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單談談對校本教研的理解。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全國全市而言,已經由實驗階段、推廣階段,過渡到普及階段。教師的培訓也由過去的通識培訓、學科教材培訓,過渡到以校為主的校本培訓。為了全面提高廣大一線中小學教師的素質,重慶市教委明確提出了有關「四本」的要求,即「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訓與校本課程」。本文著重就「中小學新課程校本教研」中的幾個問題與大家進行探討。
一、校本教研的內涵和外延
(一)校本教研的內涵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教學實踐(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為主要目的,通過「自我反思,同行互助,專業引領」等形式開展的一種實踐性教學研究活動。
(二)校本教研的外延
這個定義可以從五個方面去理解它。
1、教研陣地:是中小學。
2、教研主體:是中小學教師,當然不排除專業研究者、教研員等的參與和專業引領。
3、教研對象:學校在教學實踐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
4、教研方法:自我反思,同行互助,專業引領。從專業研究的角度講,校本教研實際上就是一種行動研究。
5、教研目的: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是自我反思、同行互助和專業引領。
(一)自我反思
《現代漢語詞典》對「反思」一詞的解釋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我個人以為,作為一個教師或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主要是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也就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說明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教師反思什麼?怎樣反思?從時間和形式上看,我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及時反思
及時反思,就是對剛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及時總結與思考,如「課後記與札記」、活動小結等。
2.階段反思
階段反思,就是對某一階段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總結與思考,如「單元檢測」、「周前會」、「月工作小結」、「期中分析」、「期末總結」等。
3.終結反思
終結反思,就是對某一項工作結束後進行總結與思考,如畢業班工作總結,專題研究報告或調查報告,年度綜合考評等。
從內容和性質上看,可分為教學後記與札記、活動小結與工作總結、案例分析與專題論文、研究報告與調查報告等。
(二)同行互助
校本教研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集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
同行互助,既是一種群體反思,更是一種交流性學習。在備課和評課和說課活動中,同行互助體現得最充分,其主要形式有:
1.「集智式」的備課。全員參與,發揮教研組的集體智慧。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說課分析、個人修改、注重反思」。即先由教師分塊備課,然後備課教師進行說課分析,大家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們再根據各自的風格和學生的需要進行改寫,並總體調整進度,重點課文由一位教師率先進行嘗試,大家聽取其教學反思後再進行調整和補充。這樣既保證了大家都有充分的教學准備,又不失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2.「共享式」的備課。組內同伴分工負責,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如教學資料的搜集和課件的製作等,每位成員要盡量提供自己所掌握的教學資源,不能有一絲一毫保留和自私自利之心。此外,大家在業余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搜集自己所知道的網站,把找到的課件、圖片、地圖、視頻、習題等加以整合,分門別類建立文件夾,提交給各位同行共享,這也是一種較好的同行互助方式。
3.「沙龍式」的評課。全校教師既可分學科評課,也可不分學科,進行綜合式的評課。強化參與意識、研究意識、互動意識。沒有權威,沒有指令,突出多元、反思和生成。教師人人有發言的機會,個個有交流的時間,學科與學科之間有所了解,教師與教師之間有所互動。
4.「1+1式」的評課。即在活動結束後的互動階段,要求每人就這堂課或這次活動談一點成功之處與一點需改進之處。要求:(1)要事先布置強調;(2)要規定發言時間;(3)發言者要體現自身水平。這種互助方式,有利於克服互動雙方在活動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5.「比賽式」的說課。說課就是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等教學預案面對同行、教研人員或考核人員展示出來,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說課活動的好處很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根據我們的實踐和理解,說課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1)有利於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2)有利於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3)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4)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5)有利於優秀教師的脫穎而出。說課的類型很多,根據不同的標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學科分:語文說課、數學說課、音體美說課等;按用途分:示範說課、教研說課、比賽說課、考核(評研究員)說課、選拔說課等。說課都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的,尤其是「比賽式」的說課,多是集體備課後,由參賽者展示出來而以。說課的技巧及注意事項:(1)內容要正確;(2)重點要突出;(3)過渡要自然;(4) 時間要合理; (5)表達要清楚;(6)媒體要和諧;(7)儀表要得體;(8)理論要有依據;(9)個性要張揚;(10)准備要充分。
(三)專業引領
什麼是專業引領?一般來講,專業引領是指專家、學者等的學術指導,但據專家們的意見,專業理論、學科知識的學習、獲取網路教科研信息甚至高質量的互動也可以看著是專業引領,我還認為,同伴中教育理論水平較高、教學技藝較強的,對某一問題有獨到見解的,也算是專業引領。
「校本教研」以校為本,並不意味著學校可以自我封閉。在新課程校本教研實施中,教師需要專業引領,需要大學、專業研究機構和專業研究人員的支持和幫助。說到底,就是要建立一個多種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體,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研機構、進修校等與中小學進行合作,可以使新課程校本教研形成一個從封閉走向多元開放的格局。
1、請進來。一是請課程理論專家來校打開教師的專業視野,如國家課程中心或西南課程中心的專家、教授等;二是請既有理論素養,又有一線教學經驗的專業人員,引領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如各級教育科研院(所)的專家或教研員等;三是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國家級、市級骨幹教師和特級教師到校上課或舉辦專題講座,發揮他們的專業引領作用。
2、走出去。積極參與一些全國性、全市性的研討會,在參與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3、帶徒弟。在校內建立「導師制」,利用校內的優質資源,開展「傳、幫、帶」活動,充分發揮校內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
4、網上聊。在網上開辟專家答疑、互動論壇欄目,教師們平時可以隨時提問,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答疑,也可以聽聽專家的解答。
5、書中學。靠讀書來進行專業引領。書是專家、學者寫出來的,靠讀書來引領,省時、省錢,且效率高。荀子曾講「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一個教師只有讀書學習,才有反思能力,才有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倡導多讀教育經典,讀教育報刊,讀人文著作等。
三、校本教研的創新模式
從哲學層面上講,模式是一個學術共同體所擁有的共有觀念;從實踐的層面上講,模式是一種可以操作的程序。在這里,我主要是從教育實踐的角度來使用模式這一概念的。
前面對「自我反思、同行互助、專業引領」這三種基本形式進行了初步探討,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依賴的。因此,對於新課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綜合創新模式很值得研究。校本教研的創新模式很多,我個人以為主要有下面幾種:
(一)「行為暴露」模式。
教師行為展示在前,同行互助或專業引領在後。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步:1、行為展示,發現問題;2、教師反思,同行互助;3、二次反思,重新設計;4、實踐動用,不斷提高。
(二)「理念引領」模式。
理念引領在先,行為展示在後。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步:1、確定主題,共研方案;2、行為展示,觀察分析;3、相互切磋,促進反思;兩次實施,不斷提高。
(三)「學科交流」模式
多學科校本教研,即要求教師跨學科聽課、評課。傳統的評課模式,大都是同學科的老師在一起進行評課,主要是從本學科的視角進行評價;而跨學科的評課模式,卻實現了不同學科的老師來看待一個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老師的聽課和評課就更接近於學生的視角。多學科的校本教研,使得教師在多視角的關注下得以成長,也給校本教研帶來了新的活力,實現了全校的資源共享。「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個觀點象徵著傳統,而「內行、外行一起看門道」 則是我們在傳統上的創新。
(四)「教科合一」模式
為了有效地引導教師結合教改實際,開展問題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學校可建立小課題立項評審制度。讓教師們以自我認識為基礎,自我需求為前提,自我研究為方式,解決問題為目標,開展周期短,見效快的小課題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步驟是:1、提出問題;2查找原因;3、增添措施;4、設計方案;5、具體實施;6、總結交流(評估反思);7、提出新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教科室或教導處要加強管理與指導。學年結束後,教師們不再是泛泛地進行教學工作總結,而是依據研究方案和實踐,總結經驗、梳理成果,形成論文。經學校評審,有價值的經驗或論文,及時組織交流推廣,並予以相應的表彰、獎勵。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小課題研究,將校本教研與教育科研有機結合,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五)「專題探討」模式
論壇式的互助與引領。討論主題來自一線,中心發言人就是同伴。針對新課程理念下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布置作業?如何處理好教學生活化、過程與時間、生成與預設、自主與調控等問題。把這些問題當專題,讓每個年級承包一次活動設計,人人上陣,各施所長。每一次活動,老師們都要做好充分准備,都要充滿自信的演講,要讓大家覺得同伴中也有「專家」。
(六)「自學互助」模式
教師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和專業引領,用所學理論及新的理念指導自身改進或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在實施過程中,主要採取:1、自選目標,開展學習。教師自選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有針對性的學習;2、開展交流,優勢互補。學校可組織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信息交流,信息整合,信息收集,信息輸導,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3、給予評定,指明方向。學校校長對教師是否達到階段性目標要給予評定,對教師下一步發展應指明方向,鼓勵其向更高一級目標奮斗,把學校辦成教師終身學習的場所和專業成長的搖籃;4、成果撰寫,整理歸檔。對整個過程中有價值的材料進行收集或深加工,集撰寫、保存、推薦、評價於一體,包括成果撰寫與歸檔兩項重要工作。
(七)「城鄉聯動」模式
以優質教育資源為主體,以農村地區、相對薄弱學校為服務對象,通過聯合開展校本教研,把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和相對薄弱學校去,帶動其發展。要真正實現城鄉聯動,首先是教委、教研部門宏觀協調,選擇條件較好的學校,對口扶持農村和相對薄弱學校;然後是示範學校(大型學校)要在學年或學期工作計劃中列出本校向幫扶學校上展示課、研究課等教研活動的時間與人員,落實與幫扶學校教師結對子的教師名單,並按計劃開展活動;再是農村中心校要與村點校實施聯動,讓中心校帶動村點校。各區域學校之間可以針對某一問題或某一主題開展合作與交流。
(八)「陽光團隊」模式
所謂「陽光」就是公開、透明,充滿活力,所謂「團隊」就是指一個小集體。將學校成員以不同的方法分成若干個團隊,以團隊的形式開展各種教學教研或者競賽活動。以這種形式開展活動,可以有效整合資源,凝聚集體智慧,熔煉團隊精神。
四、校本教研的主要特點
(一)教研主體的廣泛性。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學校的廣大教師,學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家長都可以參與校本教研,學校以外的專業研究者、教研員等也可以參與或者專業引領。肯定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廣大教師,對於改變教研、科研與學校第一線的教師無關的觀念具有重要作用。由於校本教研的廣泛性,可以幫助或促進教師盡快從一名「經驗型」教師成長為一名「研究型」教師。
(二)教研對象的針對性。
校本教研的對象是學校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問題源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並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因此,必須具有針對性。研究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廣大教師教研水平的過程,教師應具有問題意識,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時研究、探討、解決問題,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三)教研方法的多樣性。
學校不同,教師不同,學生不同,遇到的問題會有所不同,所研究問題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教研方法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並與校本培訓、校本科研和校本課程開發結合起來。
(四)教研過程的反思性。校本教研強調對教學實踐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既是一般意義的「回顧」,也是廣大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從中總結行之有效的做法。
(五)教研目的的發展性。
校本教研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了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要實現這一核心理念,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升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並最終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
五、校本教研的重大意義
(一)教師本身需要「校本教研」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僅是承擔「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園丁」和「蠟燭」的角色,教師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斷的成長和發展。教師這門職業是一門專業化的職業,需要進行專門的、持續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而成為專業化教師的最好途徑就是參與研究,對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進行系統、規范、嚴謹的探究。目前,在國內外教育領域,「教師作為研究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共識,是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和教師本身發展的方向。「教師作為研究者」需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對新課程教育教學進行反思,需要教師同事或同伴之間相互的合作和幫助,需要校外專業研究者的專業引領,也就是說,對新課程校本教研提出了需求。
(二)學校發展離不開「校本教研」
自上而下的培訓,學校和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和發揮,對局部的學校和學校的老師來說,還有可能脫離實際的現象。而校本教研,是以問題為中心,即把遭遇同樣問題的老師集中在一起進行培訓,培訓的結果是使教師學會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有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在適當時候可以把專家學者請到學校一起解決。非常直接,非常實用。再說學校這么多,有關職能部門也沒有精力去面面俱到。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為了學校的發展,我們更應該大力提倡校本教研。
(三)課程改革呼喚「校本教研」。
課程改革的推進、新教育觀念的建立是一個痛苦的、漫長的過程,不可能通過一兩次培訓就可以完全解決問題,要靠持續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反省與矯正、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來逐步完成,也就是說,必須通過新課程校本教研來逐漸改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逐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來實現。同時,盡管在課程改革實施當中,對新的課程標准和新教材進行了認真的解讀,初步了解了它們的特點及實施要領,但這無疑是表層次的。課程改革實施中,會遭遇原先估計不到或者估計不足的困難與難題。例如,如何在教學中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關系?如何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如何組織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探究活動?在大班額下,如何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適當的評價學生?如何評價教師的教學?如何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如何開發校本資源?如何組織綜合實踐活動?┉┉這些操作層面上的問題需要校本教研來解決。
六、存在著的問題及思考
我們對校本教研的獨特優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職業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校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還有很多現實問題值得思考和解決。
(一)學校、教師對校本教研的認識亟待增強
校本教研作為推進課改進程的首選策略,其重要性正隨著改革的深入日顯突出。但校本教研對於學校和老師而言,又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在理論上還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在實踐方面也沒有系統而成熟的經驗,這些都將會成為學校發展的障礙。因此,我們還需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對它的認識,並在教學、教研中積極實踐,從而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使校本教研得以深入。
(二)校本教研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實施過程中,不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對新課程及校本教研的目標認識不清,以致學校之間、學科之間、城鄉之間的校本教研發展很不平衡,影響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這一問題應亟待解決。
(三)校本教研專題培訓亟待加強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校本教研成為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針對學校領導和教師缺乏校本教研的理論和實踐操作經驗這一實際問題,有必要開展校本教研專題培訓,把專題培訓與學科校本教研結合起來,不斷探索校本教研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切實提高學校領導和廣大中小學教師從事校本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四)教師的負擔亟待減輕
由於農村小學教學點分散,再加上編制緊張或有編無人,導致教師負擔過重,工作量大,不數教師一人承擔多學科的教學任務,課時多,頭緒多。特別是有的村小教師,完成正常教學任務尚且吃力,開展教學研究更是困難重重。另外,校本教研本身就需要充足的時間作保障。如何切實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使教師有時間、有精力開展研究,也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共同研究解決的。
(五)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亟待健全
建立和完善與新課程校本教研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應引起各級領導的關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免費教育,中小學教育經費實行財政劃拔,看起來是好事,但因多種原因,負債學校較多,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基本經費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各級對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評價機制不構健全,影響了學校和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積極性,這是制約校本教研的正常開展,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的瓶頸。因此,各級黨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健全和完善校本教研的評價機制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以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來源:http://www.xbjy.net/yanj/llyj/jiaoy/200811/50925.html
更多:http://www.xbjy.net/yanj/llyj/
可以直接在這個網站搜索一下如按標題搜索「校本教研」,好多呢!!!!
❷ 加強校本研修,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校本教研是一種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其目的是為了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層次,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其研究的主體是教師,是通過教師自身的課堂實踐來不斷加以反思、改進,獲得教學質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點是學校,研究要紮根於本校的實踐,以本校教師教學中問題的解決為出發點,解決現有的問題。一、以校為本建立校本教研的制度 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必須立足學校。首先是為了學校——即以改進學校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實踐,解決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中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選擇學校、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經常遇到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進行研究;其次是在學校中——學校自身在實施新課程中出現的問題由學校自己來解決,由學校校長、教師共同來分析探討,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三是基於學校——從本校和教師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內部的教育智慧,盤活學校內部的資源及適時邀請專家參與,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究活動,提高教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校本教研中,校長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的身體力行者,是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學校必須確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起有效的校本教研導向機制、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整合校長室、教科室、教導處、教研組等各種力量,保證校本教研正常、有序、高效地開展。在教學管理中,要給教師以人文關懷,尊重和保護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強化落實教研製度。要求教師每月寫一次教學反思,每周摘抄一次學習筆記,每學期上一節學科組以上的研討課,每學年撰寫一篇有質量的經驗總結、課例研究或論文,每月教研組要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以此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教研,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 三、創設校本教研的氛圍 1、校外專家、教師的縱向引領。走出去,請進來。聘請教研中心的專家、教研員對我校教學實踐進行理論指導,邀請名師、名家來校送教,展示課堂教學的藝術。營造教師學習的氛圍。每周一次教師業務學習。各教研組利用電教設備,觀看電教錄象,了解新課改動態及課堂教學走向,要求教師互相交流。實現理論指導實踐,教研服務教學的有機結合。 2、倡導教師自學理論。課程改革有豐富的理論背景,弄清這些理論背景有助於教師理解課改,從而增強改進教學行為的自覺性和強烈的慾望。從教師角度講,自學理論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專業引領,提高理論素養,增強理論思維能力,是從教書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經之路。校長應鼓勵教師每人堅持寫學習摘記,每學期需交一篇以上專業論文,每月需交一篇自學心得,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3、引導教師進行自我教學反思。自我教學反思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及結果等進行的自我反省,其目的在於修整教學行為,實現教育過程的優化。因此,引導教師進行自我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整體水平的有力措施,教師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活動,來檢驗自己的教學行為,質問自己的教學思想,提高教學技藝。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團隊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以校為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個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的行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和實施。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1)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2)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3)在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四、拓展校本教研的途徑 1、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幫助和指導新任教師,使其盡快適應角色和環境的要求。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是教師中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是教師隊伍的核心和中堅力量。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要在同伴互助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孤軍作戰和孤立無助的現象。 學校要積極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盤活教師的集體智慧,並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校本教研製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型組織。校本教研要立足於課堂,服務於課堂。校本教研的生命在於課堂,活力在於課堂,關鍵也在於課堂。校本教研要從課堂教學入手,剖析教學案例,促進反思與提高;其實效最終也服務於課堂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切忌搞形式主義;學校是教師成長的大學,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學校應從教師的學歷層次、專業層次、理論層次三方面幫助教師快速成長,為教師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2、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功能。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基層組織,它的重要職責是營造學校濃厚的教研氛圍,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校領導之間的信息反饋和溝通,其在組織形式和時間上有很大的隨機性。校本教研使教研組的活動由被動到主動,由他覺到自覺,充分顯示了主力軍的作用。如可以以教研組為載體開展集體備課,課堂教學比武,學生競賽等活動。 3、教研組活動課題化的研究。通過精心設計課題、注重過程研究、加強反思研究。學校要求年輕教師人人有課題,並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題實驗。在教研組活動時就以教科研為載體,用課題帶動課改,就可以圍繞相應的課題進行教研。這為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改變教學方式,提升專業素質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校本教研是學校發展、教師成長的需要,也是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校本教研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徵。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更為重要的是一個知識的建構者和創造者,一個教育理想的實現者,能夠活出生命的意義來。
❸ 初中教師主題研修實踐後的反思總結怎麼寫
本學期,我在研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現總結如下:
一、不斷加強學習,夯實業務能力
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1.自主學習: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我進行了學習。並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記好讀書筆記。
2、勤思考,多動筆
每天堅持寫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後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善於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於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學常規與教學科研一起發展,往科研型教師方向發展。
1、觀摩研討:以語文、數學組為單位,定期參加教學觀摩並上好公開課。同時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說、做、評、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動。加強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課堂實踐能力,一學年開設1堂研究課。本學期上了一節關於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市級公開課《從現在開始》,受到了與會領導的一致好評。
2、積極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積極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在課改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其他的老師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知識,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學期我善於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今後的研修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❹ 通過園本培訓後個人的反思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校本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後反思,二次備課,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
。
現就課後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如下: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於課後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像,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准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後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範文
《校本培訓個人反思》(http://www.unjs.com)。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總之是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後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准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復,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沒有教學的反思也就不可能使當前的新課改工作走出一片新天地。
❺ 學員選擇自己在校本研修中由於同伴互助反思自身專業成長的典型案例。 2.學員將此案例撰寫
1、選擇充滿困惑、相互沖突、看似無法解決的、對提高教育質量有實專際價值教育屬事件。
2、把大量真實、具體的教育事件材料作為課例研究的基礎。選取的材料要有利於歸納到一個主題,並能促進自已的內省反思。
3、描述研究的背景,本課例研究的意義,焦點人物或事件,相關文獻研究的結論(提供部分現成的概念和規律)。 4、用敘述方式提供事件的資料,對事件的關鍵環節要有詳細描述,並適當賦於標題以示關鍵(這是研究者的概括和發現)。在事件描述時常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既證明研究者的詮釋,同時也有利於讀者的自我判斷。
5、結論中要有教學效果的描述,學生的感受和教師的反思及結果的啟示。
6、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❻ 1.校本研修的途徑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你如何實施校本研修
1.校本研修的途徑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訓,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發展學校的研修。要切實開展在綜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創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讓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體反思實踐中實現專業發展。基本途徑是:
(1)教師不脫離工作崗位,轉換角色,就在學校接受全面的研修。
(2)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計劃,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評價制度、激勵機制,從而保證校本研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貼近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有常規性的全員研訓模式和非全員性個別化的研訓模式。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你如何實施校本研修。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要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從自己的教學中尋找突破口,促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1)要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並做好記錄,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要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發嚴格要求自己,在每周聽一節課之後,與同組的老師共同討論分析,取長補短,發表自己的見解,使自己不斷走向成熟,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要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備課;反思上課時遇到的問題,自己是怎樣處理的;反思自己本節課有哪些比較滿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經過不斷的反思與積累,自己確實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豐富、完善了自己的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參加多種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質。積極參與遠程研修活動,認真聆聽專家的指導,多看看同行們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和思考,並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時進行自主學習模式。我學習教學理論、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後制定計劃,並實施計劃,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